学术投稿

北京市朝阳区2004年小学生贫血状况分析

赵玲;张建军

关键词:贫血, 患病率, 学生
摘要: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病之一,不仅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还会引起儿童学习能力减退与行为障碍[1].笔者于2004年9~10月对朝阳区部分小学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了解朝阳区小学生贫血情况,以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及其疾病谱的变化

    1990年国务院批准公布实施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积极做好近视、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病、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针对近视、沙眼、龋齿、蛔虫、营养不良、贫血等6种主要的学生常见病,1992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通过多年实施,我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表1),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1-2].

    作者:汪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河南省特困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特困生与贫困生群体已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目前我国高校特困与贫困大学生在校人数的比例为1/3~1/4,且转型期社会经济变迁加剧了贫困生问题的长期性[1-2].特困、贫困大学生不仅要承受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还可能有深藏于内心的困惑、焦虑、痛苦和自卑的心理负担,因此特困、贫困生群体的心理辅导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作者:时松和;冯启建;吴敏;葛菊红;李幼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皮褶厚度分布研究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皮褶厚度分布状况,以便对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加以充实.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合肥市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皮褶厚度与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共同评价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结果用三头肌皮褶厚度评价,<P5的占5.5%,≥P95的占6.2%;用肩胛下皮褶厚度评价,<P5的占3.9%,≥P95的占4.4%;用脐旁皮褶厚度评价,<P5的占4.3%,≥P95的占5.4%;用三头肌及肩胛下皮褶厚度之和评价,<P5的占3.5%,≥P95的占4.3%;三者之和皮褶厚度评价,<P5的占3.3%, ≥P95的占4.3%.以上结果都低于身高标准体重法相应百分位的检出率.结论皮褶厚度是一项评价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实用的指标,但需要合适的标准以及对测量人员严格的培训.

    作者:李李;秦树阳;博庆丽;高永清;赵奇红;方东生;王素芳;徐晓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源分析

    关于压力的概念,在当代科学文献中至少有3种不同的含义:(1)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2)压力指的是一种主观反映;(3)压力也可能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1].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笔者认为既有客观环境刺激的原因,同时也是主观上个体认知评价的结果.此外,它还涉及到个体的社会环境,如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了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构成,对于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文峰;卢永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十堰市519名小学生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细胞内寄生原虫,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引起人兽弓形虫病.为了解十堰地区小学生弓形虫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以便为防止和控制弓形虫病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十堰市519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名胜;耿家荣;宋明华;王绍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当前大学生的嫉妒现状及嫉妒心理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特质焦虑问卷等对江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733名进行调查,并以SPSS及LISREL 8.3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嫉妒心理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测查结果显示,新生与老生、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男女、城乡、独生子女与否、贫困生与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嫉妒心理与焦虑、正性情绪、人际信任、个人评价、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性相关,且受个人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通过个人的认知对嫉妒起作用,而人格则起直接的影响作用.结论嫉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转变教养方式,提供更多社会支持,以减少嫉妒的危害.

    作者:张建育;王海棠;李文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四川省阿坝州藏汉羌族学生膳食营养评价

    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改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7~18岁藏、汉、羌族男女学生1 651名进行24 h膳食回顾调查,对其膳食质量及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藏、汉、羌族学生能量摄入普遍不足,各个年龄组未达到RNI的比例均在60%以上.能量主要来源为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偏低;3个民族学生钙摄入量普遍明显不足,低于AI值者超过97%,低于1/2 AI值者占63.2%~93.6%;维生素A、硫胺素和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E均摄入不足,并随年龄增大而加重.3个民族学生能量摄入无明显差异,碳水化物摄入量藏族明显高于汉、羌族;其余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藏、羌族均低于当地汉族,藏族低.膳食平衡指数评价膳食质量表明,膳食质量距不为0,负端分均在27~32分之间,属中等偏下水平,各族学生蔬菜、水果、奶类和豆类、动物性食物均摄入不足,谷类摄入偏高;食物种类汉族优于藏、羌族,女生优于男生,但总体单调.结论四川省阿坝地区藏、汉、羌族学生营养摄入普遍不足、膳食质量差,藏、羌族学生更需营养改善.

    作者:张琚;曾果;张倩;张必科;崔宝荣;唐霞;毛鹏;熊兴太;唐晓均;胡小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学生个体时间管理倾向对其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为缓解中学生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青少年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中学生331名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应对方式进行团体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各因子均与问题解决求助呈正相关(P<0.01),时间价值感与发泄因子呈负相关(P<0.05),时间效能感与幻想、忍耐因子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求助、幻想3个因子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时间管理倾向者在对具体应对方式上的选择有显著性.

    作者:龚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一起由甲醛引起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2005年4月18日12∶00,莱州市某中学餐厅就餐的60名学生在用餐过程中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晕症状.莱州市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经流行病学调查,判定为食用经甲醛处理的针梁鱼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李召兴;宋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永州市中小学生口腔卫生及龋患状况

    龋病是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WHO已将其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的第3位非传染性疾病.口腔卫生是健康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卫生部将龋病纳入中小学生的常见病防治考核目标.为监测湖南永州市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效果,了解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和龋病患病情况,以便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3年9~11月对该市中小学生进行了口腔卫生及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成艳华;蒋敏;黄隆英;王忠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和学习效率[1].为了解怀柔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笔者对2004年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生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和2000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丁玉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部农村地区3 497名小学生卫生知识与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行为现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自编式问卷,对四川、青海2个省4个县的3 497名小学生进行卫生知识与卫生行为调查.结果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与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7.5%和54.2%,且男、女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行为状况较差,要重视并加强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李游;余小鸣;王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合肥市部分儿童零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合肥市儿童的零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合肥市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儿童进行零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94.2%的儿童有吃零食的习惯,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喜欢的零食种类基本相同,零食主要准备人是妈妈;儿童少年在家中、幼儿园/学校和其他场所吃零食前不洗手的比例分别为30.3%,45.4%和63.1%;儿童选择零食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口味、包装、营养、卫生、奖品、品牌和广告;零食奖励、家中常备零食、零食的口味和包装是促进儿童少年零食行为的因素.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的零食行为影响很大.

    作者:邹延峰;张亮;唐根富;臧桐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理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以便为采取有效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对285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吸烟率为59.47%;男、女生饮酒率分别为85.46%,53.45%;男、女生经常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28.19%,87.93%,饮食无规律的比例分别为38.77%,31.03%,有过自杀意念的比例分别为21.59%,12.07%,晚上按时睡觉的比例分别为36.12%,44.83%,上网聊天、玩游戏的比例分别为43.17%,46.55%,经常玩棋牌的比例分别为28.63%,12.07%.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较为严重,多数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作者:董玉福;高炳乾;子莲鹰;杨颖飞;安军;吴根生;和锡健;杨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枣庄学院学生因病就诊情况

    为了解枣庄学院在校学生因病就诊特点、规律及主要病因,以便为开展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4年7月~2005年6月该学院学生在校医院门诊就诊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隋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聊城市中小学生颈椎病情况分析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青少年的患病率却明显上升,尤其是中小学生.功课负担过重,读写姿势不当,长时间使用空调或风扇,或无节制地操作计算机,是导致过早患有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颈椎病不仅造成身体不适,影响身体发育,还影响视力,严重的会形成脑供血不足,以至于影响智力,造成记忆力减退.为了解聊城市中小学生颈椎病患病情况,笔者对聊城市及所辖县、乡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杜银菊;杜桂英;张芙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学生视力与血清锌铜硒含量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青少年近视发生与血清锌、铜、硒含量的关系,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视力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数视力表,对168名中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并根据性别、视力分组,采用原子吸收法对被试者血清锌、铜、硒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男、女近视组患者血清锌、铜、硒含量均显著低于男、女正常视力组(P值均<0.01),且视力与血清锌、铜、硒含量呈正相关.不同性别学生血清锌、铜、硒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清锌、铜、硒含量下降密切相关,视力下降程度与血清锌、铜、硒含量下降呈正相关.

    作者:霍明章;刘宏;曹济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饶市普通中学师生关系状况调查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基本的人际关系[1].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益处.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对师生双方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兰;吕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开封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解开封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为有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9~11月对该市8 141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李鲁娟;谢炎玲;王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河北省1 135名高校教师生命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生命质量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制生命质量问卷,对河北省1 135名高校教师进行生命质量的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男女高校教师生命质量生理维度得分分别为3.29和3.44分,男教师得分显著低于女教师(P<0.01);心理维度得分分别为3.46和3.5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境维度得分分别为3.01和3.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社会维度得分分别为3.49和3.38分, 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P<0.01);综合维度得分分别为3.35和3.3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校教师生命质量总分主要受压力等级、总体健康水平、生活能力、工作类型、住房条件、性别、职称等因素的影响.结论男女高校教师的生命质量存在一定特点,应进行针对性干预.

    作者:张宝荣;李广宇;李铭;狄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