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琦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的膳食及营养状况,以指导学生进行合理膳食.方法 采用24 h回顾法对某高校二年级学生263人进行连续5 d的膳食调查.结果 摄入量与DRIs差距较大的营养素是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2及钙,且缺乏率也较高,其中维生素B2缺乏率女生高于男生(u=2.51,P<0.05),钙缺乏率男生高于女生(u=2.34,P<0.05).蛋白质中优质蛋白所占的比例较低,为25%左右.结论 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平衡现象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需要进一步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孙怡;徐田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为全面了解学龄儿童的健康状况,加强对托幼机构的卫生监督,促进儿童健康成长,2005年5~7月对绍兴市区托幼机构的9 05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昱华;胡阳春;钱小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艾滋病健康教育后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中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41 26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讲座、观看VCD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教育,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愿意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并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的学生从干预前的41.08%上升至干预后的62.17%(χ2=367.28,P<0.01),63.23%的学生能接受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工作和学习;干预后有64.86%的学生认为在感染艾滋病后应该坚定信心,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52.96%(χ2=120.69,P<0.01).结论 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沈云良;许亚平;严丽英;严军华;吴李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大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笔者对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进行了膳食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旨在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赵功玲;郭图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高校新生体检历来是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而大学生心脏疾病的早期防治尤为重要.左心室假腱索是产生早搏及心脏生理性杂音的原因之一,易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因此学校医务工作者应提高对LVFT的认识.笔者在2000~2006年大学生体检中,对新生体检中心脏听诊≥Ⅲ级收缩期杂音者全部进行心脏B超检查,发现左心室假腱索(left ventricular false tendons, LVFT)10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董敏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郑州市市区1~12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郑州市上街区3所幼儿园、1所小学1 066名1~12岁儿童,取其指尖血,测定血锌原卟啉含量(ZPP).同时对其中的424名儿童进行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血ZPP水平为3.273 μg,血铅超标率为59.76%;男性儿童为3.210 μg,女性儿童为3.336 μ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家中有摩托车、汽车,父母吸烟,咬手指是儿童血铅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饭前便后洗手是儿童血铅水平的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血铅超标率较高.应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儿童健康.
作者:马景芳;石松和;梁世杰;毕连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牙科人力的严重短缺及其分布的不合理,牙医人口比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满足牙科服务的需要.我国的牙医人口比约为1:35 000,属世界低比例国家,不能满足为大部分人服务.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在上学期间通常无法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或治疗,普通学校的校医室难以实施复杂的口腔预防或治疗措施,而专业机构又很难进入学校开展口腔保健项目.因此,在校学生的龋病预防已逐渐成为牙病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
作者:肖悦;梁芮;张勇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校师范学生的性度取向和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教师的职业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使用BSRI和EPQ对河南某高等师范院校209 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女高师生存在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4种性度取向类型,其中未分化者所占比例大(50.2%),双性化者少(8.1%).且双性化特质的高师生表现出较为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未分化与男性化、女性化的人格特征无明显好坏之分.结论 高校师范学生的性度取向与人格特征有高度相关性.
作者:田学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根据2002年学生体质调研公布的数据[1],对同年龄组撒拉族和汉族女生体质健康的特点、规律、发展趋势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为提高西部和高原少数民族的体质健康水平,为政府决策和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及卫生保健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3].
作者:李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土家族和苗族城镇中小学生体表面积的差异,为建立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适合中国人的Stevenson标准公式分别计算土家族和苗族中小学生的体表面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土家族和苗族中小学生体表面积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其增长速度男女生也均可分为匀速、快速、减缓3个时期,但二者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年龄段划分并不完全相同;土家族学生体表面积整体生长发育水平低于苗族学生.结论 土家族学生体表面积的生长发育规律与苗族学生不完全一致,且整体生长发育水平低于苗族学生.
作者:李继国;王中南;邹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南通市2~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肥胖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通市2 641名2~12岁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筛选单纯性肥胖儿童后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 641名2~12岁儿童中筛查出单纯性肥胖者173例,总检出率为6.55%,其中男性100例(7.24%),女性73例(5.80%).2~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49例(5.56%),轻、中、重度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51%,1.25%,0.79%;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124例(7.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家族史(P=0.012)、出生时的生产方式(P=0.003)、进食速度(P=0.001)、既往食欲(P=0.002)、暴食暴饮(P=0.004)以及对体型的看法(P=0.012)等6个因素与肥胖发生相关.结论 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积极纠正儿童不良饮食习惯与审美观念,控制其高能量、高脂肪食品的过量摄入有助于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
作者:王洁;徐济达;莫宝庆;敖淑清;童廉琦;刘思浚;何云飞;龚燕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贯彻和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大学生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减少身心危机的发生,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于2005年5月对杭州部分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为制定提高大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对策提供依据.
作者:许亮文;郭清;谢大伟;景骏蕾;刘婷婕;及崇岩;何平;何华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与尿无机盐排出量的关系,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院802名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每天喝奶情况、饮食种类等进行调查,同时检测尿钙及尿磷排出量,并计算与尿肌酐的比值.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尿钙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饮用牛奶频次、不同饮食种类及不同生活费用组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影响尿钙、磷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提高和加强学生的营养意识,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
作者:杨萍;刘峰;庄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0~5岁儿童维生素A的缺乏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0~5岁儿童1 085名进行血清维生素A测定,同时进行包括膳食、健康、家庭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合肥市儿童维生素A均值为29.664 g/dL,儿童维生素A肯定缺乏检出率为7.6%;均值和缺乏率城市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每日食用奶制品儿童和父母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较低.结论 合肥市是0~5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轻度亚临床地区,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
作者:傅苏林;张黎明;周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国内报道,约10%大中专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1].为了解中专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心理保健和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辽源卫生学校257名体重正常学生和21名肥胖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作者:杨慧;刘华锋;宋祥福;李晓琳;刘基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大学生在田径训练过程中经常发生运动损伤,一旦发生运动损伤将严重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了解大学生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消除致伤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每一位带训教师应思考的问题.笔者多年带队训练参加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对训练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大学生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董玉福;高炳乾;张文星;高炳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庆大霉素价格低廉,抗菌效果较好,是高校医院常用的广谱抗菌素.笔者在门诊工作中,收集了庆大霉素致过敏反应病例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才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前全世界有近2亿人感染结核,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00万,死亡人数约300万.我国结核病疫情非常严重,为全球结核病高危负担国家之一[1].早期发现结核病病人,并给予合理治疗,是减少结核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结核病对其危害尤为明显.为了解中小学生结核病情况,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5~6月对灵川县16 16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PPD试验,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董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幼儿腹泻患者圆孢子虫感染情况,为控制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幼儿腹泻患者新鲜粪便,制片、固定后用金胺-酚染色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光镜下检查圆孢子虫卵囊.结果 幼儿园儿童腹泻患者圆孢子虫卵囊检出率为6.39%.男女幼儿腹泻患者圆孢子虫卵囊检出率分别为6.20%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幼儿腹泻患者圆孢子虫卵囊检出率分别为3.45%和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一些不明原因、顽固性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幼儿腹泻患者应注意圆孢子虫病原体的检测.
作者:陈晓宇;许礼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太原市中小学生身体发育现状,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以2005年太原市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监测资料数据,与该市1995年和2000年同性别、同年龄组中小学生进行比较.结果 2005年太原市7~18岁城乡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和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均为城男高于乡男,城女高于乡女.与往年相比,身高、体重、胸围呈上升趋势,但男、女生肺活量普遍低于往年.结论 太原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但体育运动不够,肺活量不足.
作者:高翠青;李怀应;刘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