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鞍山市城区学校卫生队伍现状

刘涛;刘艳秋

关键词:卫生人员, 横断面研究,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学校卫生人员承担着学校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卫生保健、卫生监督、卫生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为了解辽宁鞍山市学校卫生队伍现状,笔者于2002年12月进行了此项调查,现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与儿童哮喘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过敏性疾病(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神经性皮炎)家族史对儿童哮喘的影响,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00~2002年德国Wilhelmshaven镇和Delmenhorst镇小学入学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与儿童哮喘有关的因素,采用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结果3种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儿童哮喘均有显著影响,尤其是过敏性哮喘家族史影响大;亲属中,母亲过敏性哮喘对儿童的影响比父亲强,母亲过敏性鼻炎对儿童的影响与父亲接近,父亲湿疹/神经性皮炎对儿童的影响比母亲强;家族中患过敏性疾病的人越多,儿童患哮喘的危险性就越高.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排除混杂因素后,以上趋势仍存在.结论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儿童哮喘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疾病和不同亲属的影响程度不同.

    作者:许敏兰;Hermann Pohlabeln;陶芳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护理人员数量及护理质量的需求日益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能否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等护理专业人才,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我国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为此,笔者于2004年2~5月份调查了福建省5所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状况,以期对卫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丁爱芝;王东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苯酚治疗慢性甲沟炎54例疗效观察

    1997~2003年西华大学校医院共收治足拇趾慢性甲沟炎54例,均采用拔甲切除肉芽组织及苯酚烧灼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建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离异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的相关关系,以便对幼儿的消极行为进行有效干预.方法采用中文版EMBU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兰州市226名幼儿及母亲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离异家庭幼儿行为检出率较高,其中男孩为32%,女孩为14%.离异家庭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相关显著,同时正常家庭与离异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差异也存在显著性.结论母亲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教养方式对离异家庭幼儿的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

    作者:郑名;李炙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一起出疹性疾病爆发情况调查

    2004年2月10日至3月8日,扬州市广陵区湾头镇某初级中学发生一起出疹性疾病爆发疫情.笔者对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军;马小剑;钱颖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校食堂建设与学生营养教育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现状及其在学生营养健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为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和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房山区9所中小学校食堂及366名在校就餐的学生进行膳食及营养教育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食堂硬件设备较好,但饮食服务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6.0%,极少接受营养知识培训.在食堂就餐的学生较多,但食堂几乎从未结合学生饮食开展过任何形式的营养健康宣教.学生营养知识普遍欠缺,并且通过学校获得营养相关知识的机会少,只占18.0%;83.3%的学生希望食堂能够增加饮食营养宣传和指导服务.结论学校食堂建设应与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相结合.

    作者:魏守刚;刘秀敏;高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汕尾市市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为了解汕尾市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降低学生贫血患病率,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以便为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的要求,于2003年10月对4所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贫血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伟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温岭市初中学生早餐认知、态度及行为

    早餐是一天中的首次用餐,在全天的能量和营养素摄人中占有重要地位[1].多项调查结果表明,各国儿童青少年不吃早餐和随便用早餐的现象十分普遍[2,3],国内文献报道我国儿童青少年不吃早餐的现象也普遍存在[4,5].为了解浙江省温岭市初中学生对早餐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以便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温岭市3所学校部分初中生进行了早餐的认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边保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明显相关的家庭因素,为预防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湖北省5个地区4 01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母亲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类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管教方式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有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孩子与同学、邻居关系不好,家庭矛盾性评分高.结论家庭因素主要通过父母管教方式、家庭环境质量对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作者:余毅震;史俊霞;黄艳;王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均衡膳食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合理均衡膳食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即时修改食谱和提高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9所幼儿园3~4岁学龄前儿童1 188名进行合理营养配餐,观察配餐前后1 a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性疾病的患病率.结果均衡膳食后学龄前儿童体重合格增长率上升6.1%,身高合格增长率上升4.9%,营养性疾病患病率明显下降,低体重、发育迟缓、轻度贫血、肥胖分别下降0.82%,0.34%,1.2%,1.1%.结论均衡膳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

    作者:黄梅;陈文彩;翁丽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宁波市小学生钙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存在着许多营养问题,一方面营养不良没有根本解决,另一方面营养过剩现象日益突出[1].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们缺乏营养知识,不能合理地选择食物而造成的[2].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钙摄入不足的问题.为对小学生进行钙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了解小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笔者对宁波市镇海区4所学校学生进行了有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顾素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大学生同伴教育候选人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基线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同伴教育候选人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基线水平,剖析以往培训的经验与不足,为改进同伴教育者的教育与训练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大学生同伴教育候选人163名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知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知识均分为20.78分(满分26分),理论知识较高,但联系生活实际和难度较大题目的得分较低,医学专业学生优于非医学专业者.对HIV/AIDS感染者的关爱态度不够理想,态度均分为12.38分(满分19分),存在较明显的躲避倾向;女生关爱态度较男生更积极.知识水平与关爱态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大学生知识水平,但需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道德、关爱、伦理教育应成为重点教育内容.医学专业较其他专业学生更适宜成为同伴教育者.

    作者:何忠虎;季成叶;张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综合指数法评价中专学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中专学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在西安市师范学校和旅游学校学生中,分别采用同伴教育、讲座和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并在教育前、教育后1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所学校参与健康教育及3次调查的学生占总人数的94%以上.旅游和师范学校学生艾滋病认知水平的综合指数在教育前分别为1.06和0.98,教育后1个月为1.57和2.40,6个月时为1.67和2.38.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可以端正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态度.综合指数法评价的结果比较全面、客观,且直观,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作者:吴谦;王丽荣;张志宝;王学良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甘肃省高校体育教师健康状况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体质,促进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教育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作为体育教育与大众健康体育的传播者,也要成为体育科研的领跑者,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拥有强健的身体和高超的体育技能,还要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但职业特点使他们承受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由于体育课90%的授课是在室外,他们的身体健康也更易受到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为此,笔者于2004年5~9月对甘肃省高校体育教师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以便为提高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提供依据.方法追踪研究在新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下,185名城、乡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结果二年级时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适应性前测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四年级时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适应性水平分布差异有显著性;纵向比较表明,实验班3 a中学习适应不良比例显著下降(χ2=12.250,P<0.005),适应良好比例显著提高(χ2=14.939,P<0.005);对照班3 a中在3种适应水平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型教学模式可提高小学生学习适应性.

    作者:赵笑梅;白晋荣;刘桂文;张杉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校园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校园生活因素及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编大学生校园生活事件问卷,对78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和环境、学业压力、负性事件和适应;资源和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不同年级、性别、学历的学生在各因素上表现出较显著的差异,不同地区学生在各因素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各校园生活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并在各因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作者:任俊;高晓东;王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环境铅污染对2~3岁幼儿行为问题影响的队列分析

    目的研究出生前后不同时期婴幼儿暴露水平及其父母基线血铅水平、母亲孕中血铅水平等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及其关联程度.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1996年开始在环境铅污染较严重的安徽省池州市某区进行了为期6 a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新婚夫妇进行追踪观察至分娩,并定期观察随访其子女发育情况.共采集到210对夫妇基线血样,93份孕中血,98份脐带血样.采用PE-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血铅水平检测.2001年11月,研究组再次系统地对队列内夫妇的165名子女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2~3岁Achenbach幼儿行为量表(CBCL)对幼儿进行行为问题测试,并在婴幼儿体检时采集指血165份进行了血铅检测.结果(1)母亲基线血铅、父亲基线血铅、婴幼儿血铅、脐带血铅和孕中血铅几何均值依次为(62.71±2.18)μg/L,(72.93±2.06)μg/L,(130.39±1.88)μg/L,(54.32±2.11)μg/L和(50.93±1.95)μg/L;血铅超过100 μg/L样本所占比例分别为32.38%,38.09%,43.03%,10.20%和9.68%.(2)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2.12%.高血铅组与正常血铅组幼儿在攻击、破坏行为、外向性等6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幼儿血铅水平与外向性行为得分间存在正相关(β=0.01 243,P<0.05).结论出生前后铅暴露水平对婴幼儿行为问题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以幼儿当前血铅水平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朱中平;沈彤;俞翠莲;邹武庆;刘俊玲;姜玉屏;朱启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包头市10岁年龄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

    包头市属蒙汉族杂居地区,地处祖国北部,冬春季偏长,食物单一,以谷类、肉类为主,蔬菜、水果少,儿童生长发育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改善本地区儿童生活饮食习惯提供依据,笔者对该地区10岁年龄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陈煊;李国华;赵金龙;李香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国汉族儿童少年体质水平的地域分布

    目的分析中国27省市7~18岁汉族儿童少年体质水平的地域分布,为研究儿童少年体质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体质综合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用标准离差法将27省市7~18岁汉族儿童少年的11项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结果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儿童少年体质好,贵州省差.结论中国汉族儿童少年体质水平的地域差异较为明显.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某高校贫困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

    有人对1980~2001年国内有关师范大学生心理综合素质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对贫困生、少数民族学生研究太少[1].另一方面,已有的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们往往根据是否申请补助或通过相关部门的认定来确定贫困生的样本[2-6].笔者试图以贫困认知为取样标准,于2003年10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昌明;李万兵;汪红烨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