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无疑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作者:吴松年;诸宗缘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出生前后不同时期婴幼儿暴露水平及其父母基线血铅水平、母亲孕中血铅水平等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及其关联程度.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1996年开始在环境铅污染较严重的安徽省池州市某区进行了为期6 a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新婚夫妇进行追踪观察至分娩,并定期观察随访其子女发育情况.共采集到210对夫妇基线血样,93份孕中血,98份脐带血样.采用PE-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血铅水平检测.2001年11月,研究组再次系统地对队列内夫妇的165名子女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2~3岁Achenbach幼儿行为量表(CBCL)对幼儿进行行为问题测试,并在婴幼儿体检时采集指血165份进行了血铅检测.结果(1)母亲基线血铅、父亲基线血铅、婴幼儿血铅、脐带血铅和孕中血铅几何均值依次为(62.71±2.18)μg/L,(72.93±2.06)μg/L,(130.39±1.88)μg/L,(54.32±2.11)μg/L和(50.93±1.95)μg/L;血铅超过100 μg/L样本所占比例分别为32.38%,38.09%,43.03%,10.20%和9.68%.(2)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2.12%.高血铅组与正常血铅组幼儿在攻击、破坏行为、外向性等6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幼儿血铅水平与外向性行为得分间存在正相关(β=0.01 243,P<0.05).结论出生前后铅暴露水平对婴幼儿行为问题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以幼儿当前血铅水平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朱中平;沈彤;俞翠莲;邹武庆;刘俊玲;姜玉屏;朱启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以便为提高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提供依据.方法追踪研究在新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下,185名城、乡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结果二年级时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适应性前测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四年级时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适应性水平分布差异有显著性;纵向比较表明,实验班3 a中学习适应不良比例显著下降(χ2=12.250,P<0.005),适应良好比例显著提高(χ2=14.939,P<0.005);对照班3 a中在3种适应水平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型教学模式可提高小学生学习适应性.
作者:赵笑梅;白晋荣;刘桂文;张杉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明显相关的家庭因素,为预防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湖北省5个地区4 01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母亲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类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管教方式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有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孩子与同学、邻居关系不好,家庭矛盾性评分高.结论家庭因素主要通过父母管教方式、家庭环境质量对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作者:余毅震;史俊霞;黄艳;王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护理人员数量及护理质量的需求日益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能否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等护理专业人才,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我国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为此,笔者于2004年2~5月份调查了福建省5所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状况,以期对卫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丁爱芝;王东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的相关关系,以便对幼儿的消极行为进行有效干预.方法采用中文版EMBU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兰州市226名幼儿及母亲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离异家庭幼儿行为检出率较高,其中男孩为32%,女孩为14%.离异家庭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相关显著,同时正常家庭与离异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差异也存在显著性.结论母亲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教养方式对离异家庭幼儿的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
作者:郑名;李炙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校园生活因素及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编大学生校园生活事件问卷,对78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和环境、学业压力、负性事件和适应;资源和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不同年级、性别、学历的学生在各因素上表现出较显著的差异,不同地区学生在各因素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各校园生活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并在各因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作者:任俊;高晓东;王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未成年犯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维护未成年犯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某未成年犯管教所关押的未成年犯166名为犯罪组,以某普通中学学生及部分待业人员195名为对照组,采用自尊调查表(SEI)、SCL-90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DSI)进行调查.结果犯罪组SCL-90除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余均高于对照组;SEI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DSI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犯罪组高自尊者SCL-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低自尊者,对照组高自尊者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低自尊者;2组高自尊者DSI均分显著低于低自尊者.犯罪组SEI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与总分和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相关显著,P<0.05),与DSI呈显著负相关;对照组SEI与SCL-90各因子及DSI呈非常显著负相关.结论未成年犯的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
作者:肖三蓉;邓远平;刘玲玲;雷良忻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有人对1980~2001年国内有关师范大学生心理综合素质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对贫困生、少数民族学生研究太少[1].另一方面,已有的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们往往根据是否申请补助或通过相关部门的认定来确定贫困生的样本[2-6].笔者试图以贫困认知为取样标准,于2003年10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昌明;李万兵;汪红烨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2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求助的应对方式.在应对方式上,各因子分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应对方式因子分与心理健康评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高中生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但在应对方式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上仍需要指导和帮助.
作者:王智;杨军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在不同类型的学校健康教育模式下小学生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情况,探讨在现有课程改革进程模式下发展学校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长沙市3所小学151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42.4%~95.4%,集中单独授课组学生吃蔬菜、便后洗手、睡前刷牙、饭前洗手的比率均高于分散授课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集中单独授课组学生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均好于分散授课组.结论长沙市小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还存在问题,在现阶段,学校健康教育应该以集中单独授课的教学模式为主.
作者:周绍英;杨土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同伴教育候选人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基线水平,剖析以往培训的经验与不足,为改进同伴教育者的教育与训练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大学生同伴教育候选人163名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知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知识均分为20.78分(满分26分),理论知识较高,但联系生活实际和难度较大题目的得分较低,医学专业学生优于非医学专业者.对HIV/AIDS感染者的关爱态度不够理想,态度均分为12.38分(满分19分),存在较明显的躲避倾向;女生关爱态度较男生更积极.知识水平与关爱态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大学生知识水平,但需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道德、关爱、伦理教育应成为重点教育内容.医学专业较其他专业学生更适宜成为同伴教育者.
作者:何忠虎;季成叶;张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也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高等师范院校在校学生作为将来国家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与态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意义.为有针对性的为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有效的数据与指导,笔者于2003年12月对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玲;王莉;齐建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针对这一指导思想,沈阳市铁西区部分学校在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开展了家长健康教育活动,如家长个别咨询、团体辅导、举办讲座等.为了解家长对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的需求情况,笔者于2003年9月进行了问卷调查.
作者:张文丽;冀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存在着许多营养问题,一方面营养不良没有根本解决,另一方面营养过剩现象日益突出[1].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们缺乏营养知识,不能合理地选择食物而造成的[2].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钙摄入不足的问题.为对小学生进行钙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了解小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笔者对宁波市镇海区4所学校学生进行了有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顾素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青春期是性发育非常迅速的时期,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着许多困惑,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他们对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非常好奇,由于不懂是怎么回事,不知该怎么办,往往就会产生紧张、恐怖的情绪.有的孩子隐约感到这与健康教育的问题有关,却羞于启齿,甚至引发类同犯罪的心理.因此,认真开展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且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作者:郭顺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青少年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卫生部提供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中国问卷>,对珠海市25所中学初二至高一年级的学生2 48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尝试过吸烟(包括只吸1口)的学生占29.4%,其中男生为42.0%,女生为14.6%,差异有显著性;第一次吸烟时年龄小于12岁的学生占49.7%;吸烟的学生中62.9%的香烟来自于商店或烟摊,84.9%的学生能从商店或烟摊买到香烟;父母都吸烟或其中一人吸烟的高达65.5%,父母吸烟的子女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父母不吸烟的子女,差异有显著性(χ2=21.576,P<0.01);44.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组织过控烟活动;96.2%的学生对吸烟有害健康有正确的认识,但呈现出知识、信念、行为的分离.结论珠海市青少年尝试吸烟现象较为普遍,父母吸烟对子女吸烟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应在家庭、学校、社区形成良好的控烟支持环境.
作者:陈琦;梁小冬;朱克京;吴少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艾滋病感染危险预测水平,为改进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对浙江某市2所综合性大学21 448名大学生进行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8.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68.1%回答不可能,23.8%回答不知道.男学生有自我感知危险意识的比例为11.0%,女学生则为5.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42.54,P<0.001);对性途径传播艾滋病形势了解的学生中9.0%有自我危险预测,有性交行为史的学生中12.8%有自我危险预测.与自我艾滋病感染危险预测有关的影响因素有学校、性别、是否了解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正在上升、是否有性交行为史等7个因素.结论应重视并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艾滋病感染危险预测水平,并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有关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
作者:潘晓红;丛黎明;马瞧勤;杨清;许国章;余飞颖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早餐是一天中的首次用餐,在全天的能量和营养素摄人中占有重要地位[1].多项调查结果表明,各国儿童青少年不吃早餐和随便用早餐的现象十分普遍[2,3],国内文献报道我国儿童青少年不吃早餐的现象也普遍存在[4,5].为了解浙江省温岭市初中学生对早餐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以便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温岭市3所学校部分初中生进行了早餐的认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边保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现状及其在学生营养健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为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和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房山区9所中小学校食堂及366名在校就餐的学生进行膳食及营养教育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食堂硬件设备较好,但饮食服务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6.0%,极少接受营养知识培训.在食堂就餐的学生较多,但食堂几乎从未结合学生饮食开展过任何形式的营养健康宣教.学生营养知识普遍欠缺,并且通过学校获得营养相关知识的机会少,只占18.0%;83.3%的学生希望食堂能够增加饮食营养宣传和指导服务.结论学校食堂建设应与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相结合.
作者:魏守刚;刘秀敏;高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中专学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在西安市师范学校和旅游学校学生中,分别采用同伴教育、讲座和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并在教育前、教育后1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所学校参与健康教育及3次调查的学生占总人数的94%以上.旅游和师范学校学生艾滋病认知水平的综合指数在教育前分别为1.06和0.98,教育后1个月为1.57和2.40,6个月时为1.67和2.38.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可以端正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态度.综合指数法评价的结果比较全面、客观,且直观,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作者:吴谦;王丽荣;张志宝;王学良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广州地区公立、厂办和民营3类学校初中生吸烟相关KAP的异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控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制问卷对广州市黄埔区6所公立、厂属和私立中学的3 957名初中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调查应答率为95.6%.3类学校学生的性别、年龄和户口地分布有统计学差别;吸烟与健康相关知识得分民营>公立>厂办,差异均有显著性;吸烟与健康相关态度得分,正向态度为厂办>公立>民营,负向态度为公立>厂办>民营,态度总分为厂办>公立>民营,其中正向态度得分在3类学校学生中的差异无显著性,而负向态度得分和态度总分在3类学校学生中的差异有显著性.所调查初中生的尝试吸烟率为20.5%,每周吸烟率为5.1%,每日吸烟率为3.5%,尝试吸烟率、每周吸烟率和每日吸烟率均为民营>公立>厂办,且尝试吸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民营学校初中生吸烟与健康知识相对缺乏、态度趋向负面且吸烟行为发生率明显偏高,应成为目前学校控烟工作的重点对象.
作者:文孝忠;陈维清;区永军;万振岗;刘辰煦;何惠珍;周芳;黄比比;刘衍南;凌文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其严重程度居各类传染病之首,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是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解中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便为学校对中学生开展预防乙肝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笔者于2004年9~10月进行了此次调查.
作者:王小平;林斯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4年7月29日下午,浙江省绍兴市某乡镇幼儿园40名幼儿发生腹痛、呕吐、发热、腹泻症状,经调查分析,确定为一起食用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食品所致的混合性食物中毒.
作者:王之俊;周林娟;李珂;吴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了解中学生常见病的患病情况及发展规律,探讨其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笔者对通辽市监测点校2000~2003年中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哈森高娃;金秀平;肖剑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4年2月10日至3月8日,扬州市广陵区湾头镇某初级中学发生一起出疹性疾病爆发疫情.笔者对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军;马小剑;钱颖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为了解太原市城乡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以便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3年对31 305名中学生进行了HBV(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作者:朱文华;刘华平;李毓玺;张清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过敏性疾病(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神经性皮炎)家族史对儿童哮喘的影响,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00~2002年德国Wilhelmshaven镇和Delmenhorst镇小学入学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与儿童哮喘有关的因素,采用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结果3种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儿童哮喘均有显著影响,尤其是过敏性哮喘家族史影响大;亲属中,母亲过敏性哮喘对儿童的影响比父亲强,母亲过敏性鼻炎对儿童的影响与父亲接近,父亲湿疹/神经性皮炎对儿童的影响比母亲强;家族中患过敏性疾病的人越多,儿童患哮喘的危险性就越高.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排除混杂因素后,以上趋势仍存在.结论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儿童哮喘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疾病和不同亲属的影响程度不同.
作者:许敏兰;Hermann Pohlabeln;陶芳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青少年时期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没有细胞壁的小病原微生物.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潜伏期长,具有传染性,易造成传播,且5~20岁人群普遍易感.有资料报道2001~2002年在我国宁夏银川市曾引起局部流行[1].
作者:申修贵;杨兴万;曾凤秀;陈安昀;王彩莲;向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在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评价分析中,体质量指数(BMI)法和身高标准体重法是比较常用的2种方法.为了解这2种方法同时用于一组人群评价时有无差异,笔者于2004年4月,选择海口市2所中学和2所小学7~18岁学生9 61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上述2种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杨来益;洪义海;宋孟冰;张平;潘小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新疆3所大学分年级随机抽取班级,对所抽取班级维吾尔族大学生全部进行调查,共调查学生1 235名.结果维吾尔族大学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除铁以外,均低于推荐摄人量标准.能量的食物来源以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偏多,蛋白质来源中豆类食品摄入量偏低.早、晚餐的营养素和能量摄入量均明显不足.维吾尔族大学生营养不良率男生为28.07%,女生为29.72%;肥胖率男生为14.14%,女生为13.31%.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状况较差.应合理搭配食物,全面增加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以提高营养水平.
作者:张洪斌;邓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了解汕尾市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降低学生贫血患病率,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以便为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的要求,于2003年10月对4所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贫血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伟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合理均衡膳食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即时修改食谱和提高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9所幼儿园3~4岁学龄前儿童1 188名进行合理营养配餐,观察配餐前后1 a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性疾病的患病率.结果均衡膳食后学龄前儿童体重合格增长率上升6.1%,身高合格增长率上升4.9%,营养性疾病患病率明显下降,低体重、发育迟缓、轻度贫血、肥胖分别下降0.82%,0.34%,1.2%,1.1%.结论均衡膳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
作者:黄梅;陈文彩;翁丽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包头市属蒙汉族杂居地区,地处祖国北部,冬春季偏长,食物单一,以谷类、肉类为主,蔬菜、水果少,儿童生长发育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改善本地区儿童生活饮食习惯提供依据,笔者对该地区10岁年龄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陈煊;李国华;赵金龙;李香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西南,旧县城位于平均海拔2 950 m(2 700~3 200 m)的当金山北麓的斜坡荒漠戈壁滩上,缺氧、高寒、高湿等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1998年底,国务院批准将县城整体搬迁至地势平坦的戈壁滩上,平均海拔1 600 m,比旧城降低了1 350 m,对人体健康影响起决定性因素的缺氧[1]及其他自然、生活环境也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为了解这些改变对汉族、哈萨克族(以下简称哈族)学生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笔者特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鹏图;王彦俊;郁俊卿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蒙古族学生性发育状况,以便为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18岁蒙古族学生,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蒙古族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平均年龄及其与体质的关系.结果蒙古族女生初潮早年龄城、乡均为10岁;全部来潮年龄城市为16岁,乡村18岁仍未达100%.初潮平均年龄城、乡分别为12.96和13.44岁,城市较乡村早0.48岁.男生早首次遗精年龄城、乡均为11岁;全部首次遗精年龄城市男生18岁,乡村男生18岁尚未达100%.首次遗精平均年龄城乡分别为14.14与15.15岁,城市较乡村早了1.01岁.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均比全国平均年龄晚.结论蒙古族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平均年龄及早发生年龄存在提前趋势.形态发育指标与青春期发育有密切关系.
作者:赵宏林;佟伟军;李绍山;张艳芬;冯华;赵东风;包玉荣;庞海花;白长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了解长春中医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笔者于2000~2003年9~10月份对长春中医学院2000级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追踪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宏;阚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太原市重工业区学龄前儿童血铅含量与智商的关系,为儿童铅污染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太原市重工业区3所幼儿园儿童325名进行血铅和智商测定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血铅中位数为0.817μmol/L,血铅超标率为78.15%,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儿童智商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龄前儿童智商与父亲的文化程度、母亲的职业呈正相关(P<0.01),与血铅含量、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呈负相关.结论应切实改善和减少环境污染,幼儿园应远离交通运输干线;幼儿应及时添加辅食,加强健康教育,必要时给予辅助性药物治疗.
作者:戴伏英;范淑兰;邢玉梅;王祝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国民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非常重视[1-3].体质健康本身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因此,对体质健康的评价也应该综合进行,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体质现状[4].本研究采用单项指标得分累加法对我国6~18岁汉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城乡男女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作者:毕振旺;杨育林;席庆兰;魏霞;徐留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掌握柳州市大中专新生健康状况,了解新生传染病、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及动态变化,保证入学新生能够参加正常的训练与专业技术学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校园内传播,笔者于1999~2003年对柳州市大中专新生进行了健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严志玲;王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中国27省市7~18岁汉族儿童少年体质水平的地域分布,为研究儿童少年体质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体质综合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用标准离差法将27省市7~18岁汉族儿童少年的11项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结果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儿童少年体质好,贵州省差.结论中国汉族儿童少年体质水平的地域差异较为明显.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早产与足月产儿青春期体格发育和性发育水平,分析早产对青春期体格和性发育的影响.方法对99名早产与99名足月产的12~15岁初中生进行身高、体重测定,同时评定第二性征发育水平,询问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的年龄.结果2组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发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男童的阴毛发育水平落后于足月产儿,首次遗精年龄大于足月产儿;早产女生的乳房发育水平落后于早产儿,月经初潮年龄大于足月产儿.结论早产儿到青春期虽然在体格发育方面赶上足月产儿,但性发育水平仍落后于足月产的同龄青少年.
作者:姚荣英;陶芳标;庄颖;袁长江;韩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教室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场所,良好的教室卫生既可满足教学功能需要,又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为了解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卫生学情况,笔者于2001年9月及2002年6月对集美中学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了监测.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学校卫生保健所在为学生健康服务,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投入了极大的力量,为教育行政部门宏观决策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显示了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陈青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学校卫生人员承担着学校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卫生保健、卫生监督、卫生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为了解辽宁鞍山市学校卫生队伍现状,笔者于2002年12月进行了此项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涛;刘艳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和专业机构制定和完善学校教室空气质量标准和安全有效的消毒净化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4年2月22日至3月15日对北京市9个区县的94所学校进行了调查.
作者:滕立新;段佳丽;张宏伟;于慧芳;李心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儿童学习困难是指儿童难以适应正常的教育环境、跟不上常规教育进度、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而智力又基本正常[1].国内外多数调查资料显示,在校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率为15%~20%,男女比例约为2:1 [2].学习困难是教育学上的一种常用称谓,它的含义甚广,相关术语很多,如学习无能(learning disability)、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学习技能发育障碍(academic skill development disorder)、特殊学习缺陷(special learning disability)、教育障碍(educational handicaps)、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等.由这些术语可见,学习困难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研究领域,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探索.
作者:郑晓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预防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1989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了一个公共卫生项目--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系统(The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YRBSS)研制,旨在监测导致青少年死亡、患病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主要健康危害行为.1998年起,我国北京、安徽、上海等地也开展了这方面的调查.
作者:朱佳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以人为本的内含是指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的价值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1].以人为本在当今社会已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医院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高校医院由于其服务宗旨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更应体现以人为本.
作者:王志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抗菌药物的不断创新,各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但是,滥用抗菌药物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使疗效降低或消失,还可造成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笔者对广西财经学院卫生所2000~2003年口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以便掌握我校抗菌药物的使用特点和趋势,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997~2003年西华大学校医院共收治足拇趾慢性甲沟炎54例,均采用拔甲切除肉芽组织及苯酚烧灼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建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寻常痤疮俗称粉刺,是青春期一种常见的多形性皮肤病,以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引起皮肤红色丘疹、脓疱结节及囊性损害,好发于颜面及胸背等处.大学生是高发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此病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满意或有些疗法副作用较大.近几年来,笔者应用新癀片口服加外用治疗寻常痤疮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肇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高校入学新生视力状况,为高等学校的学生健康管理提供帮助.方法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1999年武汉同济医学院新招收的学生1 298名进行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检查,达到4.8的为视力合格,达到或超过5.0的为视力正常.结果1 298名新生中,裸眼视力合格者占30.78%,矫正视力合格者(以右眼为例)高度近视占18.87%,中度近视占62.26%,轻度近视占18.87%.而矫正至正常视力则轻、中、高度近视眼数均呈大幅度的增加,但以轻、中度近视数量的增加明显,高度近视低.结论高校新生视力低下率令人堪忧,学校管理者需注意学生的健康教育.
作者:杨红;肖诗艺;邹冬发;冯佳声;彭思杰;王玉莲;闵宇蓉;王宜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学生龋齿的流行情况,探讨导致龋齿的行为因素,为进一步预防与控制龋齿提供依据.方法由口腔专业医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及方法进行口腔检查,调查前对医生进行标准实验和重复实验,变异系数和符合率均在允许范围之内.采用封闭式问卷进行影响因素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北京市学生乳、恒牙龋患病率为73.01%和26.99%,城乡学生恒牙龋均低于1.1.较高年龄学生产生恒牙龋齿的危险因素有刷牙频次、饭后刷牙、吃甜食、咀嚼习惯、喝饮料等;较低年龄学生产生乳牙龋齿危险因素有刷牙频次、饭后漱口、牙刷更换时间等.结论应加强学生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曹若湘;符芸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龋齿是中小学生的多发病之一,不仅引起疼痛,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食欲、咀嚼、消化和吸收,同时还可导致牙髓炎、牙周脓肿,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WHO将龋病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3位疾病.乌鲁木齐市学生卫生保健部门对中小学生的龋齿防治工作非常重视,采取窝沟封闭、龋齿填充等防龋措施,使中小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显著提高.为了解近年来本市中小学生龋齿防治效果,笔者对2004年与2000年乌鲁木齐地区学生体质健康资料中汉族学生的患龋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丽;刘卫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四川省马尔康地区属藏族、汉族等多民族集居的地方,其生活习惯不尽相同,藏族有饮用边茶、砖茶的习惯,而边(砖)茶中氟含量较高,为182~470 mg/kg.为了解饮用边茶、砖茶藏族学生和不饮用边茶、砖茶汉族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阿坝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年分别对966名饮用边(砖)茶和990名不饮用边(砖)茶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光才;秦雪红;付海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脂肪大量在肝内异常蓄积.近年来随着脂肪肝患病率的增加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入,该病已成为消化、遗传、营养、内分泌、心血管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医学问题.笔者对南京大学808例教职工脂肪肝患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致病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
作者:孙鸣;童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高校体育教师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体质,促进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教育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作为体育教育与大众健康体育的传播者,也要成为体育科研的领跑者,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拥有强健的身体和高超的体育技能,还要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但职业特点使他们承受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由于体育课90%的授课是在室外,他们的身体健康也更易受到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为此,笔者于2004年5~9月对甘肃省高校体育教师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高级教职员工是指高校中拥有副高级职称或副处级及以上的教职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因其承担着学校主要的科研、行政工作,所以加强这一特殊群体的预防保健工作意义重大.为了解这一群体的健康状况,笔者对某医科大学高级教职员工2004年7月的年度健康检查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便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肖永康;胡传来;朱启星;蒋建华;张宝;徐晓玫;边琳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包括以下3类:感染了HIV的儿童;父母(尤其是母亲和/或主要的养家糊口者)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生活在受影响的家庭和/或接受了由于艾滋病成为孤儿的家庭中的儿童.随着HIV感染人数和艾滋病死亡人数的增加,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也不断增加.如何帮助这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严谨;肖水源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