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昌市468名儿童全血锌测定结果分析

熊丽萍;周彤;胡祥炬

关键词:营养调查, 痕量元素, 锌, 儿童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锌营养状况,为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南昌市部分儿童进行血锌测定.结果 4~5岁年龄组儿童锌营养缺乏者占40.14%,6~7岁年龄组明显下降(27.09%);不满1岁的婴儿全血锌平均水平低,随着年龄增长,全血锌平均水平逐渐上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岁以内婴儿和4~5岁学龄前儿童是锌营养状况重点监测人群和重点补锌人群.对小学生的锌营养供给亦应给予特别关注.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绍兴市学校餐饮具消毒现状调查

    学校餐饮具消毒一直是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为进一步规范学校餐饮具的消毒工作,确保餐饮具消毒质量,2004年4~5月,笔者对绍兴市区46所学校的食堂55家、学校内小吃部7家的餐饮具消毒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之俊;周林娟;李珂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角膜塑型术矫治青少年近视27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角膜塑型术(OK镜)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的近期、远期效果,为青少年近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70例(525只眼)近视青少年验配OK镜,对其裸眼视力和屈光度改变进行4 a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1 a后裸眼视力恢复并保持正常(≥5.0)者的比率矫正前屈光度≤-3.00 D组为96.61%(228/236),-3.25~-5.00 D组为55.12%(113/205),≥-5.25 D组只有5.95%(5/84).但近视度数仍出现上升趋势,屈光度增长超过-1.00D的比率矫治1 a后为0,2 a后为2.29%(12/525),3 a后为7.24%(38/525),4 a后为16.95%(89/525).结论对低于-5.00D的近视,OK镜的近期、远期效果均明显,但仍不能完全控制近视进展.

    作者:李太东;王勤美;瞿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苏州大学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网络成瘾(Interner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对成瘾者造成身心损害的一种现象[1].应对方式指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保护起重要作用[2].本研究采取问卷的形式进行团体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供参考.

    作者:钱晶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影响儿童刷牙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不同口腔健康教育方式的教育效果,探索教育儿童有效刷牙的佳方法.方法随机抽取120名学生,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给学生看有关口腔卫生知识及正确刷牙姿势的图片,传授普通口腔卫生知识,播放标准刷牙过程录像、同时让学生跟着刷牙的方法教育儿童刷牙及选择刷牙时间.结果 3组学生刷牙后,其菌斑分布率分别为33.47%,34.78%和21.51%;刷牙时间分别为98 s,87 s和130 s.结论播放标准刷牙过程录像,同时让学生跟着刷牙的口腔健康教育形式对延长儿童刷牙时间、清除牙菌斑的效果佳.

    作者:冯娟;谭小兵;罗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宁夏回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指标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宁夏回族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指标的现况和长期变化趋势,为该民族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年和2000年宁夏7~22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0年与1985年比较,宁夏回族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各形态指标第二次交叉年龄约提前1 a,突增高峰年龄也有所提前.城市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平均增长值均高于乡村学生.结论宁夏回族中小学生生长发育速度呈现加快趋势,但各指标增长存在城乡和性别差异.

    作者:王冠梅;王晓莉;胡淑琴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平衡膳食对儿童体格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平衡膳食对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避免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发生.方法以整体普查的方法对杭州市胜利幼儿园全体小班日托儿童104名进行调查.结果该园儿童的膳食供给比较合理.平衡膳食促进了儿童体格发育,入园时与平衡膳食1 a后儿童体格发育情况比较,男童发育达标率由48.3%提高到了87.9%,女童发育达标率由50.0%提高到了88.5%.结论平衡膳食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家庭的膳食结构有待改进.

    作者:蒋海乐;林贤青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青少年使用手机短信聊天情况分析

    手机短信已经成为手机族们时尚的沟通方式,也逐渐占据了青少年交往行为的重要位置.而短信聊天是青少年短信交往行为的主要方式.聊天的特点在于它的无目的性,与传统聊天、网络聊天都有基本相似的功能,即可以交流情感、促进友谊、传递信息、满足表达欲望;但又与传统聊天的面对面交流和网络聊天的虚拟性有所区别.为此,笔者对青少年使用手机短信聊天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周鸿敏;邹婷芳;刘淑琴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为早期诊断儿童ADH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99例ADHD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结果病例组儿童智商(IQ)为99.92±15.44,对照组IQ为106.96±11.93,均处于正常水平;病例组儿童语文和数学成绩优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病例组儿童经常独自呆着、动作缓慢、非常不安、不能长期静坐、经常破坏自己或别人的东西、经常欺负别人或同学、粗心和神经质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识别儿童ADHD的心理行为特征,有利于开展儿童ADHD的早期诊断.

    作者:熊忠贵;徐海青;石淑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抚州市城乡幼儿蛲虫感染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抚州市城乡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探讨蛲虫感染影响因素,为蛲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检查蛲虫卵,以问卷调查法了解感染影响因素.结果蛲虫感染率为14.76%,其中男童感染率为13.12%,女童感染率为1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大班儿童蛲虫感染率居高;乡镇(农村)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高于市区(城市)幼童,私立幼儿园儿童感染率高于公立幼儿园;感染影响因素有家庭经济、居住条件、儿童个人卫生行为和是否服驱虫药等.结论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蛲虫感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

    作者:邓仕标;胡英辉;王敏;黄尾全;万国强;刘晓群;何云岩;徐南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唐山市路北区1998~2003年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卫生部、国家教委实行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10 a规划的2个阶段已于2000年结束,全国各地对2000年前的防病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估[1-4].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笔者通过对唐山市路北区1998~2003年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的动态分析,以了解该区学生各种常见病在新时期的发病趋势,为制定干预措施和防病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学生;尹素凤;周志刚;李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一起水痘爆发致1例学生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3年11~12月,重庆市1所中学学生发生水痘爆发疫情,致使1例学生死亡.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龙江;肖达勇;陈云光;龚一顺;陈小兵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泸州医学院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性心理和性行为的现况,为对他们进行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对泸州医学院4 4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 64.8%的学生性知识主要来自书本或影视,59.1%的学生对谈论与性有关的问题感兴趣,53.7%的学生认为对性的态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水平,25.5%的学生认为手淫是对性要求的一种补足,58.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性生理、性心理或从社会意义上讲已完全成熟,22.2%的学生渴望体验性生活,0.8%的学生体验过性生活.结论由于大学生性成熟普遍提前,而性知识的教育滞后,导致他们对许多与性有关的问题和现象存在模糊的认识,因此应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性健康教育.

    作者:颜丹;潘英;李燎;颜海婴;甘仲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的设计与信度、效度评价

    目的编制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并评价其内部一致信度和重测信度,为开展生活满意度研究提供评价工具.方法从青少年对自己的学习效率与能力、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师生及同学关系、从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的帮助、学习环境等的满意程度方面编制评定项目,以单个项目评分与总分Pearson相关系数≥0.50为初筛条件,确立12个项目构成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以72名初二学生和61名高二学生间隔2周重测,评定该问卷的重测信度;运用该问卷对3 127名城乡中学生进行调查,计算Cronbach α系数,评价内部一致信度;分析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相关及其与危害健康行为的关系.以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学校生活满意度为自变量,分别以抑郁、焦虑症状、危害健康行为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问卷2次评分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Cronbach α系数为0.829.该问卷总分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4和-0.279(P=0.000).吸烟、饮酒、打架、无保护性行为等12项危害健康行为中,具有危害行为较多的男生,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没有或危害健康行为较少的个体;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中学女生,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评定.

    作者:陶芳标;孙莹;凤尔翠;苏普玉;朱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枣庄学院校医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为了解枣庄学院校医不合理用药情况,以增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及合理性,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对枣庄学院校医院2003年11月~2004年10月所开处方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隋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大学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的实践探索

    2001年3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高校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建设性指导意见.全国40%以上的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心理咨询在高校迅速开展.

    作者:宋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南昌市468名儿童全血锌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锌营养状况,为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南昌市部分儿童进行血锌测定.结果 4~5岁年龄组儿童锌营养缺乏者占40.14%,6~7岁年龄组明显下降(27.09%);不满1岁的婴儿全血锌平均水平低,随着年龄增长,全血锌平均水平逐渐上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岁以内婴儿和4~5岁学龄前儿童是锌营养状况重点监测人群和重点补锌人群.对小学生的锌营养供给亦应给予特别关注.

    作者:熊丽萍;周彤;胡祥炬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广东药学院学生维生素营养知识、行为及现状

    目的了解广东药学院学生维生素的营养状况及维生素知识水平的差异,为调整大学生的膳食结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434名医学生的营养认识水平、膳食结构、维生素缺乏症状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被调查的大学生对维生素的重要性有很好的认识,但他们的维生素营养知识普遍缺乏,膳食结构也不尽合理.有7种主要维生素缺乏症的报告率超过15.0%,女生维生素缺乏症的报告率比男生高.结论应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以提高他们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丘文戈;陆金环;艾宇飞;卢荣均;高永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

    目的了解人际交往能力评估问卷在中国适用的信度和效度,为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估确立一个有效的工具.方法应用美国心理学家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对中国212名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该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α为0.87,问卷5个维度相隔3周的重测信度为0.78~0.86,问卷与人际反应指标(IRI)的总分相关值(效标效度)为0.82.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总体上五维模型的拟合可接受.结论该问卷具有基本符合心理计量学要求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在中国借鉴用来评估人际交往能力水平.

    作者:魏源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新疆奎屯垦区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艾滋病(AID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病,目前正以难以遏制之势在全球流行,我国也面临着艾滋病蔓延的严峻形势,新疆更是排在全国第2位.调查资料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70%~80%是20~29岁的年轻人[1],而艾滋病是可以通过改变认识和行为方式进行预防的[2].为了解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认识情况,笔者于2004年3~4月对奎屯垦区4所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贾学军;杨新叶;王刚;王秀萍;郑忠良;赵建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接纳问卷(SAQ)、应对方式问卷(CSQ)对高校贫困生154名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SCL-90各因子分和情绪缓冲性应付方式维度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SAQ总分及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和指向性应付方式维度得分均低于非贫困生.SCL-90因子分与SAQ总分及自我接纳因子和PO-CS分呈显著负相关(r=-0.243 9~-0.536 5,P<0.01),与自我评价因子呈负相关(r=-0.201 6~-0.390 1,P<0.05),与AP-CS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5 8~0.536 5,P<0.01).结论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和应对方式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作者:曾天德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