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β-羟丁酸检测水平分析

陈学军

关键词:β-羟丁酸,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β-羟丁酸(β-HB)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至12月间在邯郸市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内分泌科确诊住院及门诊的78例DKA 患者(DKA 组)以及75例无酮症 DM 患者(NDK 组)的血液中β-H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检测,分析检测指标在各组的差异以及 DAK 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HB 的变化情况。结果DKA 组检测β-HB、FBG、HbA1c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 NDK 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NDK 组检测β-HB、FBG、HbA1c 水平高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KA 组检测β-HB 的阳性检出率(94.87%)显著高于NDK 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KA 患者治疗后β-HB 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HB 是 DM 诊断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监测指标,可为 DKA 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病情监控及疗效观察方面提供可靠、准确的实验室依据,对 DKA 的及时诊断、防止漏诊、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TGAb、TpoAb、TRAb联合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应用分析

    当人体患有甲状腺疾病时,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的含量会发生变化,鉴于各类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因此联合检测血清 TGAb、TpoAb、TRAb 水平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广平;杨海波;王鑫;孟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调脂、抗血小板聚集、补充阿法骨化醇等),实验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70 mg 口服,每周1次,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骨密度(BMD)、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PI)、血脂各组分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 BMD、ABI、CIMT、P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 hs-CRP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或<0.01),2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可以改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降低动脉硬化并发症风险。

    作者:陈基敏;陈咸川;谢吟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和双层螺旋CT早期诊断及鉴别小肝癌患者结果比较

    小肝癌又称早期肝癌,单个肿瘤结节直径在3 cm 以下,直径综合在3 cm 以下,癌结节数目在2个以内[1]。本研究对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超声和双层螺旋 CT早期诊断及鉴别小肝癌患者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符圣兴;蔡亲磊;陈正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脑病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糖尿病脑病(Diabetes encephalopathy)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增高,增加脑血管性病变的危险,从而导致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脑萎缩[1]。但有些糖尿病脑病早期病变的患者在无明确的脑血管并发症时已出现认知功能领域的轻度损害,如何发现糖尿病对脑部的早期损害,做好预防非常重要。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结合了功能、影像和解剖三方面因素,是一种能反映活体人脑功能状态的技术,比常规影像检查可以更早发现脑部病变[2]。本研究通过采用1 H-MRS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脑内代谢物质进行定量测量,探讨1 H-MRS 对老年糖尿病脑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李晶;朱美花;张恩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经胸部影像学检查(CT 或 PET-CT)诊断为胸内气管或支气管旁肿块及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 EBUS-TBNA 的资料,统计 EBUS-TBNA 诊断的特异性、准确率、敏感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已确诊或怀疑肺癌72例,经 EBUS-TBNA 检查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52例。EBUS-TBNA 检查阴性者中,18例接受胸腔镜或开胸手术,其中有12例肺癌术后病理证实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3例肺癌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余3例为肺良性病变;EBUS-TBNA 在本研究中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特异性、敏感度和准确性分别为100%(12/12)、94.5%(52/55)和95.5%(64/67);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52/52)和80%(12/15)。(2)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纵隔肿物16例,经 EBUS-TBNA 检查后明确恶性病变5例,良性病变11例;EBUS-TBNA 在纵隔病变良恶性诊断方面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3%(5/6)和93.8%(15/16)。(3)大气道旁肺内病变12例,经 EBUS-TBNA 检查后明确肺癌10例,EBUS-TBNA 在大气道旁肺内病变中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0.9%(10/11)和91.7%(11/12)。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胸部疾病诊断中 EBUS-TBNA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

    作者:赵尔为;吕艳;李琛;黄海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析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病人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观察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准确性;比较两组颅外段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情况,比较两组颅外颈内动脉的 PI、RI、S/D 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为82.0%,对照组的检查准确率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狭窄程度检出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检测出的 PI、RI、S/D 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检查的准确性,评估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毅;唐橘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iR-122在肾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肾癌中 miR-122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基于前期平行测序的工作基础,对51例肾癌及相应癌旁组织、15例肾癌患者血清及1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 miR-122的表达水平进行 RT-qPCR 检测,分析 miR-122的表达高低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在肾癌细胞系(786-O 和 ACHN)中转染 miR-122 in-hibitors,观察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改变,初步探讨 miR-122的生物学功能。结果相对于癌旁组织,肾癌组织中 miR-12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上调率为82.35%;相比于健康对照者血清,肾癌患者血清中的 miR-122表达亦明显升高,上调率为100%。肾癌组织中 miR-122的表达水平与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P >0.05)。在肾癌细胞系(786-O 和 ACHN)中转染 miR-122 inhibitors 后,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结论miR-122可能参与到肾癌的病理过程,研究肾癌中 miR-122的表达特点及生物学功能可能对早期诊断及治疗肾癌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拓;赵春娟;余振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联合C反应蛋白等检测对前列腺增生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超敏反应 C 蛋白(hs-CRP)、前列腺抗原(PSA)检测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临床确诊的7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行男性健康体检人群7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 Hs-CRP、PSA、IPSS 评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Qmax,比较前列腺增生患者不同 hs-CRP 的各参数情况,比较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Hs-CRP、PSA、IPSS 评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均明显大于对照组,Qmax 明显小于对照组,Hs-CRP $3.0 mg/L 组患者的年龄、PSA、前列腺体积以及 IPSS 评分均明显大于 Hs-CRP <3.0 mg/L 组,采用单一 PSA 检测的检出率为71.79%(56/78),单一 hs-CRP 检测的检出率为78.21%(61/78),单一前列腺超声检测的检出率为84.62%(66/78),超声联合 PSA 以及 hs-CRP 的检出率为96.15%(75/78),采用超声联合 PSA、hs-CRP 检测前列腺增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 <0.05)。结论超声联合 hs-CRP、PSA 检测前列腺增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尤志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功能异常对心理障碍的影响广受认可,甲状腺水平的高低与抑郁或躁狂症状密切相关[1],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精神分裂的相关性研究虽有报道,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2,3],对于精神分裂症引起的内分泌功能调节紊乱的研究深受医学界的关注。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诊断多以临床症状学诊断为主,而对患者内分泌的检查不仅仅可以排除内分泌疾患所致的精神障碍,同时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认识、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效果评判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金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孕妇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做产前检查的 GDM 孕妇(GDM 组)和健康妊娠孕妇(对照组)进行外周血 HbA1c、空腹血糖(FPG)、1h 血糖(GLU)、2h GLU 和3h GLU 检测,分析两组上述检测指标的差异和 HbA1c 水平变化对妊娠结局影响。结果GDM 组检测 HbA1c、FPG、1h GLU、2h GLU 和3h GLU 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GDM 孕妇(HbA1c>5.8%)发生妊高症、剖宫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健康妊娠孕妇(HbA1c≤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妇外周血 HbA1c 检测水平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有助于了解 GDM 孕妇的 GLU 控制情况,对 GDM 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娩、筛查及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提供指导性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俞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多项血清酶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检测对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酶法检测207例肝胆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中5′-NT、AFU、ALP 和 GGT 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项血清酶活性检测在各肝胆疾病组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5′-NT 在胆汁淤积肝炎组和原发性肝癌组升幅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AFU 在肝炎后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中有明显增高,ALP 除在慢性肝炎组升幅稍低外,以肝胆管结石组、胆汁淤积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中升幅尤为显著。GGT 除在慢性肝炎组升幅稍低外,以原发性肝癌组升幅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肝胆疾病用不同的联合检测方式所检出的阳性率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5′-NT、AFU、ALP 和 GGT 是诊断肝胆疾病较为敏感的血清酶指标,为肝胆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通过血清酶活性检测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陈正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56名临床上确诊为 PTR 患者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应用 PCR 方法检测其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6,15基因分型。结果56名 PTR 患者检出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8例表达阳性(占14.3%),包括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 GPⅡb/Ⅲa 阳性7例,GPⅠa/Ⅱa 阳性1例、GPⅠb/Ⅰx 阳性1例、GPⅣ阳性1例。结合8例患者的抗体检测反应格局和 HPA 抗原基因型结果分析抗体的特异性为:4例存在抗-HPA3b、3例存在抗-HPA3a、1例存在抗-HPA5b。结论反复输血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应选择 HPA 抗原相匹配的血小板供者,以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作者:杨帆;陈琳;刘铁梅;焦立新;韩瑜;于江虹;陈俊宇;赵本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耳鼻喉术前患者1448例血清梅毒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耳鼻喉科住院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化学发光法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并对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TRUST)试验。结果1448例耳鼻喉术前患者中,检出梅毒感染者41例,阳性率为2.8%。40-50岁年龄组梅毒抗体阳性率为4.7%,高于低年龄和高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喉部和声带疾病患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和5.5%,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鼻喉手术住院患者梅毒抗体阳性率高于一般人群,尤其对于40-50岁年龄组及喉部与声带疾病的患者,应重视梅毒抗体的筛查。

    作者:孔乐乐;孙贞;侯晓菁;陈洁;仲人前;梁艳;王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分析多项肾功能指标联检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胱抑素 C(Cys-C)、a1-微球蛋白(a1-MG)、β2-微球蛋白(β2-MG)等多项肾功能联检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24 h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分成2组,单纯高血压(A 组)58例和高血压早期肾损害(B 组)组53例以及55例健康体检者(C 组)的血清样本在东芝 TBA-2000FR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多项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与肾功能传统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上述指标在三组间和多项指标联检 A 组、B 组间的差异。结果Cys-C、a1-MG 和β2-MG 分别与 SCre 和 SUrea 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685,0.716,0.599,0.615,0.735,0.699,P <0.05)。B 组检测 Cys-C、a1-MG 和β2-MG 水平均显著高于 A 组和 C 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其他指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中三项指标联检的阳性检出率(83.02%)明显高于任意单一指标的阳性检出率(49.06%,45.28%,37.74%)和 A 组联检(1.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单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与多项联检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ys-C、a1-MG 和β2-MG 可作为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检测指标,联检能较早地反映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程度,为临床医生对其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郭长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β-羟丁酸检测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β-羟丁酸(β-HB)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至12月间在邯郸市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内分泌科确诊住院及门诊的78例DKA 患者(DKA 组)以及75例无酮症 DM 患者(NDK 组)的血液中β-H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检测,分析检测指标在各组的差异以及 DAK 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HB 的变化情况。结果DKA 组检测β-HB、FBG、HbA1c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 NDK 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NDK 组检测β-HB、FBG、HbA1c 水平高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KA 组检测β-HB 的阳性检出率(94.87%)显著高于NDK 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KA 患者治疗后β-HB 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HB 是 DM 诊断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监测指标,可为 DKA 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病情监控及疗效观察方面提供可靠、准确的实验室依据,对 DKA 的及时诊断、防止漏诊、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胃间质瘤肝转移2例

    1 临床资料患者1,女,51岁,胃间质瘤切除术后,因上腹部疼痛2个月就诊,体格检查肝脏肋下可触及,右肋下5 cm、剑突下5 cm。超声所见:肝脏大小正常,实质光点密集,网络清晰,肝内可见多个性质相同的混合性回声团块,内呈网状分隔,较大的位于右叶、范围12.0 cm×10.5 cm×11.9 cm,边界清,形态较规则,内见明显血流信号。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门静脉及肝静脉未见扩张。超声提示:肝内多发占位(考虑继发可能性大)。肝 CT 平扫+增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见图1)。术中所见:肝脏表面散在分布多枚质硬肿物,呈灰白色,于肝左外叶电刀切除约1 cm×1 cm 肿物送检病理,术中快速病理回报:肿瘤细胞排列考虑恶性。术后病理:肝组织内见圆形恶性肿瘤细胞,结合病史及免疫标记结果考虑转移性上皮型间质瘤向平滑肌分化。

    作者:刘佳;时佳宏;王琦美慧;孙志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眼部症状首发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70岁。因右眼异物感、流泪半年,加重伴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5年1月30日至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眼科就诊。患者曾在外院诊断为角膜炎,局部应用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1月前发现右眼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眼痛、视力下降,伴有右侧鼻塞、头疼,无恶心、呕吐,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患者既往左耳听力下降7年余,偶有鼻塞及流清涕。偶有头痛发作,多与眼病相关。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否认反复口腔溃疡,否认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体格检查:未见关节肿胀及压痛,左耳外耳道少量干性耵聍,给予清理,见双耳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标志尚清。鼻咽喉镜下双侧下鼻甲不大,鼻中隔前端向右侧偏曲,右侧中鼻甲根部粘连,左侧钩突后方黏膜见光滑息肉样黏膜隆起,鼻咽部未见新生物,会厌无红肿,抬举良好,双侧声带表面光滑,运动良好,双侧披裂运动良好,梨状窝清洁。口腔黏膜未见破溃。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4,左眼为0.8;眼压右眼为14 mmHg,左眼为18 mmHg;右眼眼睑略肿胀,结膜混合充血水肿(++),上方结膜组织增生呈肉芽肿样增厚,11:00点-1:00点位角膜缘上方巩膜变薄,呈3个圆形深溃疡,可透见后方棕色色素,9:00点-3:00位角膜缘可见一宽约2 mm-3 mm 新月形向中央方向浸润缘呈潜掘状浸润的溃疡灶,深达基质层,病灶处角膜仅为1/2角膜厚度,周边角膜水肿,3:00点位角膜缘部溃疡结膜覆盖,余角膜透明,角膜后见尘状 KP(++),房水闪辉(++),前房中等深,瞳孔欠圆,直径约3.0 mm,3:00点-6:00点位瞳孔缘虹膜后粘连,直间接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皮质轻度灰白色混浊,眼底隐约可见视乳头界清色正,乳头旁可见弧形斑,网膜呈豹纹状,视网膜动静脉走行大致正常,黄斑中心凹反射不清。辅助检查:抗蛋白酶3抗体(PR3)60U/ml (参考范围0-5 U/ml),cANCA 132阳性(参考范围<110)。补体 C30.88g/L(参考范围0.9-1.8 g/L)。余免疫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尿常规、肾功未见异常。胸部 X 线片:胸廓对称,气管居中,纵隔无移位。双肺纹理增强,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双隔光滑,膈肋角清晰。术后病理:结膜送检组织被覆鳞状上皮,上皮下见大量淋巴细胞及少许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治经过:初步诊断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右眼坏死性角巩膜炎。治疗:确定无应用激素禁忌症后,全身给予甲强龙40 mg 静点,1次/日;使用7天后,改为醋酸泼尼松片35 mg,晨起顿服,环磷酰胺2片口服,隔日一次。局部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3次/日,联合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日,局部给予20%自体血清点眼,4次/日。同时维生素 C 2.0 g 静点,1次/日,以促进角膜上皮修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同时监测血常规、肝功、肾功、离子、血糖。治疗3天后(2015年2月2日),查体可见巩膜坏死灶、角膜溃疡灶无明显变化,遂于2015年2月3日局麻下行右眼角膜病灶清创、冷凝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术后第1天及第2天给予右眼球旁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5 mg,术后3天开始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3次/日,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日,20%自体血清点眼,4次/日,余治疗方案同上述。术后第5天,患者右眼前房炎症反应消退,第7天给予右眼结膜瓣缝线拆除后出院。出院查体:视力:右眼为0.4,左眼为0.8,眼压:右眼为14 mmHg,左眼为17 mm-Hg。右眼结膜略充血,上方结膜组织覆盖角膜创面良好, KP(-),房水闪辉(-),前房中等深,瞳孔欠圆,直径约3.0 mm,直间接对光反射存在,余查体同术前。患者2015年2月12日复查查体:右眼视力0.5,眼压13 mmHg,上方结膜组织覆盖角膜缘宽约2 mm,余角膜透明。患者2015年3月20日复查病灶未见复发,免疫抗体均转阴。

    作者:王娇;陆成伟;滕思莹;马燕;闫东君;郝继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在2型糖尿病并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的表达情况、与超敏 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CAD 患者(CAD 组)100例、T2DM 并发CAD 患者(T2DM-CAD 组)100例、T2DM 患者(T2DM 组)100例及健康对照者(Control 组)100例,采集临床标本,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法、免疫比浊法测定 Galectin-3和 hs-CRP 的含量,同时采用酶法检测血糖(Glu)、尿素(BUN)、肌酐(CREA)、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运用直接法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 K-S 检验,Levene 方差齐性检验,Kruskal-Wallis 方差分析,Nemenyi检验,χ2检验,Pearson 相关分析及 ROC 曲线。结果T2DM-CAD 组 Galectin-3和 hs-CRP 的水平分别为(10.523±4.552)mg/L 和(9.60±3.75)mg/L,均明显高于 CAD 组的(7.417±1.797)mg/L、(5.57±2.21)mg/L 和 T2DM 组的(6.515±1.499)mg/L、(5.23±2.5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T2DM-CAD 组的 Galectin-3与 hs-CRP呈正相关(r=0.724,P <0.001);在 T2DM-CAD 组/T2DM 组,ROC 曲线下面积 Galectin-3检测为0.859,hs-CRP 检测为0.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45,P >0.05)。结论Galectin-3对于 T2DM 是否并发 CAD 具有与 hs-CRP相似效能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新的生物学标记。

    作者:周芳;王金祥;王珂;朱向情;庞荣清;李雪梅;朱光旭;潘兴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肛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1 病例资料女性,16岁,10个月前发现肛门处肿物,3个月后自觉肿物生长迅速,并伴有肛周疼痛,于4个月前在我院行相关检查确诊为“肛门横纹肌肉瘤”,拒绝手术,口服中药治疗,自觉肿物未见缩小,且疼痛加剧而入院治疗。入院查体:直肠肛门检查(胸膝位):12-3点位可见3 cm×2 cm 肿物,皮肤完整光滑,肿物质地坚韧,无活动度,压痛阳性,且肿物向肛门内延伸。肛内指检:肛门功能正常,肛门略狭窄,进指略困难,9-3点位肛管皮下及直肠黏膜下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5 cm×3 cm,表面光滑,质韧,无活动度,压痛阳性,余未触及异常,退指指套无脓血染。化验检查:甲胎蛋白及 CEA 在正常范围内,糖类抗原72-4(CA72-4)为15.08 U/ml。TBNK 亚群检验示 CD8+43.0%(参考值14.0-34.0%)。

    作者:聂金龙;张艳娇;刘文蕴;陈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原性肺水肿的研究进展

    山脉覆盖地球表面的五分之一,是备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中国四大高原生活近6000-8000万人口,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前往高海拔地区,如徒步、采矿、朝圣、旅游和军事部署。在高海拔地区(海拔>2500 m),很多初入高原地区的人们常常由于低压缺氧而产生不适,称为“高原反应”,严重者甚至发生高原脑水肿和高原性肺水肿(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其中 HAPE 对非适应性健康群体的危害极大,而且发生在高度大于3000 m 时病情发展异常迅速。目前的研究认为 HAPE 是涉及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复杂性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1]。HAPE 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是大多数人死于高原疾病的原因。急性肺水肿通常发生在突然上升到2500-3000米后的2-4天,发病迅速,来势凶猛,水肿的来源非心源性[2];而超过4天或5天后很少发生在同一海拔高度,这可能是由于重塑与适应的原因[3]。高原肺水肿与肺动脉高压和毛细血管压力升高有关[4]。它可能发生在原居住高海拔居民从低海拔区域返回高海拔后,也可能发生在迅速从低海拔区域至高海拔区域的攀岩者。1960年曾有报道指出既往有HAPE 的人快速攀爬高于4500 m 高度后有60%的几率会再次发生 HAPE[5]。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会引发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主要是个体对缺氧后的适应性反应、心血管和氧利用系统的逐渐适应过程。

    作者:魏群;仲春;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