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淮南地区学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汪雪峰;王克霞;李朝品;万成乐

关键词:螺杆菌, 幽门, 感染, 学生
摘要:目的了解淮南地区学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情况,为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淮南地区不同教育层次学生血清抗H.pylori-IgG水平.结果共采集学生血清标本1 091份,H.pylori-IgG阳性率为46.0%;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阳性率依次为28.3%,38.7%,52.6%,59.0%,差异有显著性(P<0.01);矿区、城、乡学生血清抗H.pylori-IgG阳性率分别为64.3%,32.8%,45.6%,差异有显著性(P<0.0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无症状为主,仅少数出现腹痛、腹胀、反酸及呕吐等症状.结论H.pylori感染在该地区学生中较为多见,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矿区、农村较城市多见.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天津市红桥区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青春期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减少青少年犯罪至关重要,本次调研通过观展、讲解、座谈及咨询等方式对高中生进行评估,以探讨更为有效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作者:夏晓明;于利;杨秀英;刘秀萍;王作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长沙地区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高校上网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PIU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长沙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20个班级,对所选班级的上网大学生进行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上网大学生PIU患病率为1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周上网时间多、在网吧上网、上网浏览色情为危险因素,上网目的是学习为保护因素.结论长沙地区上网大学生PIU的患病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方面进行针对性防治.

    作者:谭三勤;李增庆;吕媛;曾腊初;杨挚英;任翔;李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与矫治

    儿童行为问题(Behavior Disorder),亦称儿童问题行为,是指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超过相应年龄所允许偏离正常范围5%~15%的非正常行为,包括儿童在行为和情绪两方面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各种违纪行为和神经症行为.

    作者:吴汉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广东药学院373名大学生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研究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制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大学生373名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AS 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总平均得分为(6.75±2.86)分,男生为(6.42±2.77)分,女生为(7.01±2.92)分,女生高于男生(u=1.993 6,P<0.05);42.9%的学生在睡眠质量上存在问题;除入睡时间与日问功能、睡眠时间与安眠药物、睡眠质量与安眠药物、日间功能与安眠药物之外,其他的各成份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31项相关因素中,有10项因素对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存在问题的比例较高,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较多,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燕芬;李廷杰;邹宇华;李丽霞;潘松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某小学学生1997~2002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浦北县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为掌握该县小学生乙肝感染情况,以便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笔者于1997~2002年对浦北县某小学进行了连续6 a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温传佳;陈明波;谢兰书;吴艳满;卢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宁夏部分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完善和可塑的时期,生活环境、学习情况都会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解大学生学习情况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笔者于2002年4~5月对宁夏3所大学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天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安市一起中学伤寒爆发疫情的调查

    2003年8月29日至10月22日,高安市某中学在校教师和学生陆续出现以发热、头痛、乏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一起伤寒的爆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凤飞;夏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东北电力学院部分大学生对高校性教育问题的认识

    目的探讨大学生性教育的佳方式、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东北电力学院选修性教育的大学生16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1.1%的学生认为现行的性教育方式较好,15.4%表示不好;大学生较为喜欢的性教育方式依次为电化教学(65.1%)、心理咨询(48.5%)、传授式教学(33.1%)、同伴教育(28.4%)、院报知识窗(25.4%)、宣传板报(21.3%)、问题解答式(18.3%)和自我学习(13.0%).95.2%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性教育课,75.2%的学生需要相应的教材.有82.8%的学生在中小学上过性教育课,但仅有10.1%的学生认为学得较好.结论高校必须尽快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完成教材体系,紧密结合社会,联系学生实际,分对象、有重点、分层次、多方式地实施性教育.

    作者:迟淑艳;焦淑丽;邹强;谷来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的目的、方法和内容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校医疗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转轨的角色适应

    我国普通高校的医疗机构承担着高校内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工作,为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困扰,严重制约了高校医疗机构的发展.随着高校后勤改革、城镇医疗保健制度改革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大部分高校医疗机构依然存在管理理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竞争意识淡薄、成本/效益的负比值等现状,显示出高校医疗机构自我生存能力处于低水平状态,难以适应当前改革要求.

    作者:孔瑞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西部地区实施营养教育策略探索

    开展营养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1].因此,营养工作者应该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大力开展营养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营养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营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营养行为.然而,能否开展好营养教育,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西部不发达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人们的营养知识较为匮乏,营养意识较为淡薄.同时,营养教育的人员不足,尚未建立健全社区营养教育工作网络,各种营养教育的硬件建设也不完善.重庆医科大学的营养学专业人员认识到在这一地区开展营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营养教育过程中做到营养教育与强化食品干预相结合、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有重点、有评价,多方参与、多层次、多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赵勇;李廷玉;李继斌;杨小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云南省中缅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缅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边境贫困地区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调查问卷>,整群抽取云南省澜沧县4所乡村小学部分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44.4%,五、六年级学生知晓率为47.5%,三、四年级学生知晓率为40.5%,差异无显著性(P>0.05);卫生习惯总形成率为23.7%,五、六年级学生形成率为27.1%,高于三、四年级学生的19.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较差.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

    作者:张晓琳;贾金海;刘勖;尹秋雨;王立军;蔡建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贫血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某高校男性教职工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病现况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泌尿外科常见多发病之一.为了解高级知识分子BPH的患病状况,笔者对浙江省某高校副高职称以上男性教工350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德友;陈蓓;潘云珍;姚绣琴;徐绣凤;李慧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郑州市部分经济困难大学生生活消费及膳食结构

    目的了解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与膳食结构状况,为开展膳食与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郑州大学医学院、郑州轻工学院225名经济困难学生为观察组,再随机抽取该校225名非经济困难学生作配对比较.采用5 d称重法和发放膳食调查表及每日三餐消费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经济困难和非经济困难学生三餐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经济困难学生摄人钙、视黄醇和核黄素低于RNI标准的50%以下.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比可以看出,特困生和贫困生碳水化合物产能比分别达到70.35%和65.77%,均高于非经济困难学生.膳食中的蛋白质来源经济困难学生以粮谷类为主,占总摄入量的63%以上,而非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动物和豆类的优质蛋白质占摄入量的50%以上.经济困难学生的脂肪来源70%以上来源于植物,而非经济困难学生有46.89%来源于动物脂肪.结论经济困难学生三餐消费明显低于非经济困难学生,而且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钙、视黄醇、核黄素较非经济困难学生缺乏.

    作者:王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影响因素

    WHO已经将反吸烟列为21世纪卫生领域三大主要行动目标(抗疟疾、反吸烟和助贫困)之一[1].据估计,全世界每天有8.2万~9.9万名年轻人开始吸烟并面临着迅速成瘾的危险.青少年期开始吸烟的吸烟者有50%死于烟草,而这些死亡者中的50%是在中年丧生[2].此外,早期的吸烟、饮酒等滥用行为可能与青少年后期乃至成年早期的问题行为有关,如暴力、过失行为、体质不良、精神问题等[3].

    作者:郑频频;傅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广州部分高校大学生烧伤认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烧伤的认识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以便为高校大学生开展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4所大学的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烧伤认知水平平均得分为(17.83±3.83)分(总分30分),影响得分高低的因素有专业、来源地和是否接受过烧伤相关知识的教育.结论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大学生对烧伤认识的教育,重点是非医学专业和来自境外的学生.

    作者:刘刚;吴赤蓬;刘国宁;王声湧;范存欣;王惠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校贫困生的情绪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高校贫困生的情绪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抽取天水师范学院得到困难补助的大学生126名和一般大学生11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心理防御方式问卷(DSQ)等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中抑郁、焦虑症状较为严重,其SDS,SAS的总分和标准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回归分析表明,较多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相对缺乏和不成熟防御方式是影响贫困生情绪问题的主要因素.结论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将有助于减轻贫困生的情绪问题.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为寻找人格障碍与环境的因果联系提供线索.方法使用一般情况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人格诊断问卷调查武汉市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共2 205人,对人格诊断问卷阳性者进一步用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评定并按ICD-10诊断系统进行临床诊断.对确诊的55名病例按1:4配比,确定220名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检出率为2.77%.与人格障碍形成有关的危险因素有父母拒绝、单亲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经济收入低、独生子女,父母过度保护、父母偏爱、父母情感温暖、父母文化程度、民族与人格障碍之间无显著关联.结论父母应改变不良的养育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子女形成健康的人格.

    作者:万方华;向寒英;程日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