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与矫治

吴汉荣

关键词:儿童行为障碍, 预防和控制, 儿童
摘要:儿童行为问题(Behavior Disorder),亦称儿童问题行为,是指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超过相应年龄所允许偏离正常范围5%~15%的非正常行为,包括儿童在行为和情绪两方面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各种违纪行为和神经症行为.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生命质量干预建议.方法按照生命质量程度的高低,自制45项问卷,按1~5级评分法对大学生430名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的生命质量总分主要受健康环境、交通状况、教师、教学环境、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朋友支持、时间支配等因素及其满意度影响,女生的生命质量总分主要受睡眠质量、行动能力、性问题及其满意程度的影响.结论男女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存在不同特点,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广宇;刘立军;孙德荣;方向丽;路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淮南地区学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目的了解淮南地区学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情况,为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淮南地区不同教育层次学生血清抗H.pylori-IgG水平.结果共采集学生血清标本1 091份,H.pylori-IgG阳性率为46.0%;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阳性率依次为28.3%,38.7%,52.6%,59.0%,差异有显著性(P<0.01);矿区、城、乡学生血清抗H.pylori-IgG阳性率分别为64.3%,32.8%,45.6%,差异有显著性(P<0.0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无症状为主,仅少数出现腹痛、腹胀、反酸及呕吐等症状.结论H.pylori感染在该地区学生中较为多见,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矿区、农村较城市多见.

    作者:汪雪峰;王克霞;李朝品;万成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广西壮族自治区14起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学校发生伤寒、副伤寒重大疫情的原因及其流行因素,为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各地、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调查处理报告.结果1996~2002年广西共发生14起学校内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其中甲型副伤寒11起,伤寒2起,甲型副伤寒和伤寒混合流行1起;发生在大专院校3起,高级中学3起,初级中学8起;农村10起,城市4起.各学校学生罹患率1.9%~31.1%,平均10.3%,教职工平均1.6%,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行时间短15 d,长115 d;传播途径水型11起,食物型3起.每年5~6月和10~11月为流行高峰期.学校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状况恶劣,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疫情迟报、误诊和缺乏预警机制是疫情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伤寒、副伤寒已成为广西各级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和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作者:唐振柱;林玫;曾峻;董柏青;李翠云;王鸣柳;谭冬梅;权怡;龚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沈阳市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以便开展对行为问题儿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表对沈阳市2所小学一~六年级每个年级2个班学生进行行为测试,采用EPQ个性问卷手册(儿童用)对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个性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75%.经t检验,行为问题与神经质和掩饰性2个因素有关;经Logistic分析,儿童个性不稳定倾向为行为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个性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行为问题儿童个性趋向于神经质且掩饰性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性别有关,男孩检出率明显高于女孩.有必要培养儿童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作者:白春玉;张迪;穆颖;吴惠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三峡地区某高校学生性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资料.方法抽取三峡地区某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840名进行性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答卷799份.结果799名大学生中有自慰性行为的占85.98%;有异性间性行为的占47.06%,主要表现为爱抚和接吻,其中有46人曾发生过性交行为,占5.76%;未发现同性间性行为.大学生心身症状阳性者118例,阳性检出率为14.77%.有性行为和无性行为组学生心身症状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筛选出神经症106例,占13.27%.结论大学生性行为方面的问题较多;心身症状阳性检出率和神经症检出率均较高,但均与性行为无明显关系.

    作者:程启秀;王虹敏;王晓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暨阳实验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介绍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人的许多心理素质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小学阶段就要重视起来.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始终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建立了多渠道渗透、全方位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心理卫生监护系统,初步探索出了以班主任为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使该校素质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作者:陈静;高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周口市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门诊病例分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发育的影响已被科学所证实[1].近年来,大量的文献报道,全民食盐加碘5~10a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4].为了解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情况,笔者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新庄;张云英;马占凯;张莉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安徽医科大学学生禽流感防治知识与心理焦虑关系

    目的了解医学生禽流感防治知识与心理焦虑的关系,为禽流感防治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1870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对禽流感的防治知识令人满意,平均得分(11.08±3.21)分且心理状况基本稳定,SAS焦虑量表评分为(32.37±7.50)分,焦虑阳性检出率为14.2%.结论医学生对禽流感知识的掌握较全面,面对疫情不恐慌,政府及学校的健康教育已见成效.

    作者:张秀军;王琦;陶芳标;苏虹;程慧;倪进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单纯性肥胖女童血清瘦素与雌二醇水平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含量对雌二醇(E2)分泌的影响,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8~15岁单纯性肥胖和正常女生各60名进行血清瘦素、雌二醇含量测定.同时调查月经初潮时间.将肥胖组与正常组按年龄划分为8~10岁、11~13岁和14~15岁3个年龄段.结果肥胖组女生血清瘦素水平为(34.20±5.06)ng/mL,显著高于正常组女生[(9.00±3.06)ng/mL](P<0.01);肥胖组女生月经初潮时间为(11.78±0.78)岁,早于正常组女生[(12.93±0.96)岁](P<0.01);肥胖组女生雌二醇水平为(61.08±36.21)pg/mL,低于正常组女生[(75.94±41.76)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瘦素与雌二醇呈负相关(r=-0.54,P<0.01).结论血清瘦素浓度过高可能会抑制卵巢分泌雌二醇的功能.

    作者:耿敏学;陈姜;陈琴;张德甫;胡巧云;张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东北电力学院部分大学生对高校性教育问题的认识

    目的探讨大学生性教育的佳方式、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东北电力学院选修性教育的大学生16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1.1%的学生认为现行的性教育方式较好,15.4%表示不好;大学生较为喜欢的性教育方式依次为电化教学(65.1%)、心理咨询(48.5%)、传授式教学(33.1%)、同伴教育(28.4%)、院报知识窗(25.4%)、宣传板报(21.3%)、问题解答式(18.3%)和自我学习(13.0%).95.2%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性教育课,75.2%的学生需要相应的教材.有82.8%的学生在中小学上过性教育课,但仅有10.1%的学生认为学得较好.结论高校必须尽快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完成教材体系,紧密结合社会,联系学生实际,分对象、有重点、分层次、多方式地实施性教育.

    作者:迟淑艳;焦淑丽;邹强;谷来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某小学学生1997~2002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浦北县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为掌握该县小学生乙肝感染情况,以便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笔者于1997~2002年对浦北县某小学进行了连续6 a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温传佳;陈明波;谢兰书;吴艳满;卢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兰州市小学生早餐现状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保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为了解兰州市小学生早餐现状,为开展学校营养教育提供依据,笔者于2002年4月对兰州市小学生402名的早餐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曹向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南通市3~12岁儿童厌食的分布特征

    目的了解儿童厌食的发生情况以及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分析厌食的影响因素和防治厌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2 598名3~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进食习惯、家庭情况、疾病因素、精神因素、围产期及婴儿期保健等5个方面.结果南通市3~12岁儿童厌食的检出率为14.2%,其中男性15.3%,女性12.9%.不良的进食习惯、父母强制进食、训斥、父母存在挑食等行为方式、消化道疾病、精神状况、围产期及婴儿期保健等因素在厌食儿童中较为多见.结论饮食习惯、家庭因素、疾病情况、精神状况、围产期及婴儿期保健等因素显著影响厌食儿童的分布.

    作者:刘思浚;徐济达;龚燕霞;莫宝庆;敖淑清;王洁;何源;何云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太原市重工业区新生儿血铅及神经发育状况

    目的探讨和评价太原市重工业区新生儿脐血铅水平与神经行为发育现状,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脐带血,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血铅水平.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价指数(NBNA指数)评价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状况.结果重工业区的新生儿血铅水平比市区新生儿高0.966 μmol/L;NBNA指数比市区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重工业区的新生儿血铅平均水平高于0.483μmol/L,且高于市区水平,并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有影响.

    作者:戴伏英;范淑兰;岳晓燕;成要平;邢玉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杭州市西湖区2003年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监测结果

    视力低下是学生常见病中患病率高的疾病之一.为了解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患病情况,以便为保护中小学生视力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3年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小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小学生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及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提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自行设计的家庭环境调查表,对沈阳市2所普通小学一~六年级小学生1 060名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75%,男生行为问题检出率(13.35%)高于女生(7.99%),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有关;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有关,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亲子关系等有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环境影响,其中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迪;白春玉;刘番;周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西部地区实施营养教育策略探索

    开展营养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1].因此,营养工作者应该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大力开展营养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营养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营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营养行为.然而,能否开展好营养教育,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西部不发达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人们的营养知识较为匮乏,营养意识较为淡薄.同时,营养教育的人员不足,尚未建立健全社区营养教育工作网络,各种营养教育的硬件建设也不完善.重庆医科大学的营养学专业人员认识到在这一地区开展营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营养教育过程中做到营养教育与强化食品干预相结合、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有重点、有评价,多方参与、多层次、多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赵勇;李廷玉;李继斌;杨小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定性研究

    目的了解定性研究方法在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和特点,为开展新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定性研究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对某高校新生适应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普遍能接受专题小组讨论的调查形式;定性研究显示,大学新生存在适应问题,学生的适应状况可能与专业、性别及人格特点有关;新生有愿望从学校获得帮助以解决适应问题和缩短适应期.结论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适用于探讨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可以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郭琦;黄悦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080例大学生急腹症临床分析

    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范围广,牵扯多系统、多专业,一旦延误诊断,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河南大学医院自1985年以来,共收治1080例大学生急腹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席子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