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诊断标准

关键词:糖尿病
摘要: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安徽医科大学学生禽流感防治知识与心理焦虑关系

    目的了解医学生禽流感防治知识与心理焦虑的关系,为禽流感防治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1870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对禽流感的防治知识令人满意,平均得分(11.08±3.21)分且心理状况基本稳定,SAS焦虑量表评分为(32.37±7.50)分,焦虑阳性检出率为14.2%.结论医学生对禽流感知识的掌握较全面,面对疫情不恐慌,政府及学校的健康教育已见成效.

    作者:张秀军;王琦;陶芳标;苏虹;程慧;倪进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北京市1 190名初中学生错(牙合)畸形矫治状况及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错(牙合)畸形矫治情况,以便为中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海淀区1 190名中学生为对象,以个别正常(牙合)为标准,调查错(牙合)畸形患病率、未矫治率及未进行矫治的原因.结果1 190名中学生错(牙合)患病率为61.3%,错(牙合)未矫治率为80.80%.未进行矫治的主要原因是对错(牙合)的病患意识较弱.结论北京海淀区中学生错(牙合)患病率高,矫治率低,对错(牙合)畸形的病息意识有待提高.

    作者:续美如;龚丽云;张力;王淑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沈阳市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以便开展对行为问题儿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表对沈阳市2所小学一~六年级每个年级2个班学生进行行为测试,采用EPQ个性问卷手册(儿童用)对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个性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75%.经t检验,行为问题与神经质和掩饰性2个因素有关;经Logistic分析,儿童个性不稳定倾向为行为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个性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行为问题儿童个性趋向于神经质且掩饰性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性别有关,男孩检出率明显高于女孩.有必要培养儿童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作者:白春玉;张迪;穆颖;吴惠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小学生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及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提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自行设计的家庭环境调查表,对沈阳市2所普通小学一~六年级小学生1 060名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75%,男生行为问题检出率(13.35%)高于女生(7.99%),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有关;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有关,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亲子关系等有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环境影响,其中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迪;白春玉;刘番;周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兰州市小学生早餐现状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保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为了解兰州市小学生早餐现状,为开展学校营养教育提供依据,笔者于2002年4月对兰州市小学生402名的早餐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曹向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濮阳市儿童弱视患病状况及其屈光状态

    目的了解濮阳市4~7岁儿童弱视患病情况、特点及其与屈光状态的关系,为制定儿童弱视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筛查出视力低于4.9的儿童,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查.根据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中心制定的<儿童弱视防治技术服务规范>进行诊断、评价和分析.结果濮阳市儿童弱视患病率为3.68%,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病率高(57.14%),其次是斜视性弱视(27.16%)和屈光参差弱视(19.75%),形觉剥夺性弱视少.儿童弱视大部分伴有屈光不正,以远视和远视散光所占比例大(77.14%).矫正视力与两眼屈光差值呈负相关(r=0.436,P<0.05),与屈光度值相关不显著(r=0.001,P>0.05).结论屈光不正是引起弱视的主要原因.学龄前是弱视的高发阶段,建立儿童眼科保健制度,定期进行视力普查,及早发现和矫正屈光不正,正规治疗各型弱视是防治儿童弱视的关键.

    作者:杨翠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医学生个性特征与焦虑和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医学生个性特征与焦虑、抑郁状况的关系,以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本科生639名,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的测评.结果医学生的焦虑、抑郁状况与人格特性之间显著相关;不同性别学生的个性特征差异明显.结论塑造健康的个性是降低焦虑、抑郁,减少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梦龙;黄旭;静进;刘建安;李秀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安市一起中学伤寒爆发疫情的调查

    2003年8月29日至10月22日,高安市某中学在校教师和学生陆续出现以发热、头痛、乏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一起伤寒的爆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凤飞;夏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北京市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肥胖相关知识·态度·行为

    目的了解北京市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肥胖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研究其与家长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间的关系,为防制青少年学生肥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北京市4所小学三、四年级全体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及其家长各2 020名.结果北京市小学生肥胖相关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占0.73%,正确态度持有率为56.75%,良好行为形成率为11.27%.家长的态度与学生的态度及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向学生及其家长传授正确的与肥胖相关的知识及控制肥胖的技能,转变他们错误态度和不良行为习惯,以促进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

    作者:李玉青;田向阳;韩梅;王东;韩晔;吴占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影响因素

    WHO已经将反吸烟列为21世纪卫生领域三大主要行动目标(抗疟疾、反吸烟和助贫困)之一[1].据估计,全世界每天有8.2万~9.9万名年轻人开始吸烟并面临着迅速成瘾的危险.青少年期开始吸烟的吸烟者有50%死于烟草,而这些死亡者中的50%是在中年丧生[2].此外,早期的吸烟、饮酒等滥用行为可能与青少年后期乃至成年早期的问题行为有关,如暴力、过失行为、体质不良、精神问题等[3].

    作者:郑频频;傅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国儿童铅中毒现状及其原因

    铅是全身性毒物,具有高蓄积性与多亲和性,可通过消化、呼吸等途径被机体吸收,对人体无任何生理功能.铅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而且又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多种用途的有色金属之一.在我国,铅和精炼铅产量居世界第三位,主要用于蓄电池制造、颜料、合金等行业.也正是由于铅的使用,以致在空气、土壤、食品、餐具、玩具中都能寻其身影,觅其踪迹.铅污染状况已不容忽视.

    作者:章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太原市重工业区新生儿血铅及神经发育状况

    目的探讨和评价太原市重工业区新生儿脐血铅水平与神经行为发育现状,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脐带血,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血铅水平.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价指数(NBNA指数)评价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状况.结果重工业区的新生儿血铅水平比市区新生儿高0.966 μmol/L;NBNA指数比市区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重工业区的新生儿血铅平均水平高于0.483μmol/L,且高于市区水平,并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有影响.

    作者:戴伏英;范淑兰;岳晓燕;成要平;邢玉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连市青少年性知识、性行为和性态度现状

    目的了解大连市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的现状,以探索合理的性教育途径.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4区的中小学生进行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约50%的青少年不能正确回答性知识问题,高年级的答对率明显高于低年级;青少年性知识的来源以传媒为主(41.6%),大部分的青少年持有正确的性态度;86.4%的学生未发生过与异性拥抱、接吻等性行为.结论大连市青少年的性知识较缺乏,性观念较开放.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全面的性教育,促进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同步健康发展.

    作者:宋桂荣;程然;李晓枫;马莉;高晓虹;张翠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福州市2001~2003年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福州市卫生防疫站自2001年4月~2003年4月,根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要求,对福州市7~17岁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红润;陈爱玉;吴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嘉兴市学校食品及饮用水卫生状况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2003年9月笔者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和幼托机构(以下统称学校)的饮食及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吴小龙;邹忠明;马才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延边大学不同国籍教职工体检结果分析

    人们由于国籍不同,工作生活习惯不同,身体健康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从2000年延边大学教职工体检资料中抽出韩国籍工作人员与中国籍教职工(职业、性别、年龄基本相同)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尹凤琳;金英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农村学校综合卫生监督实施方案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颁布,使学校卫生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进人到有法可依的新局面.学校卫生监督涉及学校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等许多法律法规和专业学科.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因职能设置等原因,使得专业监督常有交叉和重复管理现象.近几年来,如东县针对农村中小学校较为分散,设施、设备条件参差不齐,卫生状况相对较差状况,调整卫生监督模式,实施学校综合卫生监督,拓展了学校卫生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捷;许庆忠;徐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广东某大学5届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

    乙型肝炎是全球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1],全球约有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我国HBsAg携带者有1.2亿左右,携带率约10%,HBV(乙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60%.病毒性乙型肝炎是导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防治肝炎已是一项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为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以便掌握在校学生HBV感染的发展动向,寻找防治对策,笔者对广东某大学5届新生的HBsAg携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仁基;黄小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海南省大学生1985与2000年形态发育和体质状况比较

    目的了解城市与乡村大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年和2000年海南省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 a间,海南省大学生反映机能水平的肺活量下降,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速度、下肢爆发力等身体素质提高,但柔韧性、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下降;身体形态发育有所改善,身高、体重显著增加,胸围出现负增长.结论应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作者:龙碧波;莫燕娜;黄锁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为寻找人格障碍与环境的因果联系提供线索.方法使用一般情况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人格诊断问卷调查武汉市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共2 205人,对人格诊断问卷阳性者进一步用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评定并按ICD-10诊断系统进行临床诊断.对确诊的55名病例按1:4配比,确定220名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检出率为2.77%.与人格障碍形成有关的危险因素有父母拒绝、单亲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经济收入低、独生子女,父母过度保护、父母偏爱、父母情感温暖、父母文化程度、民族与人格障碍之间无显著关联.结论父母应改变不良的养育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子女形成健康的人格.

    作者:万方华;向寒英;程日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