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基;黄小芬
食品安全涉及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食物中毒事件的集中发生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为加强饮食行为食品卫生管理工作,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现将2003年宁夏自治区发生的食物中毒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惠玲;邹建民;魏凤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青春期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减少青少年犯罪至关重要,本次调研通过观展、讲解、座谈及咨询等方式对高中生进行评估,以探讨更为有效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作者:夏晓明;于利;杨秀英;刘秀萍;王作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专家组于1998年提出,青少年看书时配戴低度凸透镜是目前预防近视的理想方法,应继续在试验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1].以前的近雾视镜存在技术缺陷,主要是采用固定的屈光度与光学中心的镜片,忽略了调节与辅辏的关系,而且白色镜片不能保护色觉.笔者采用读写保护镜改变环境光学因素对学生近视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近雾视法的光学调节技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波;谢强;杨斯雷;李宇;国正盛;胡忠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些年来我国中学生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解肥胖学生的饮食结构及营养状况,以便为肥胖学生提供科学的膳食指导,笔者对80例肥胖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刘百海;吕全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以便为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陆良县3~12岁儿童进行单纯性肥胖症的群体调查,应用全自动血黏度分析仪和生化仪,检测中、重度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组)80例和正常体重健康儿童(对照组)70名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结果肥胖组儿童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分别为(0.92±0.1)mmol/L,(5.1±1.0)mmoL/L,(1.93±0.3)mmol/L,对照组相应为(0.72±0.1)mmol/L,(4.1±1.0)mmol/L,(1.73±0.3)mmol/L;肥胖组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分别为(1.77±0.25)mpa·s,3.89±0.55,对照组相应为(1.52±0.20)mpa·s,3.54±0.48,2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指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值均<0.05),表现为肥胖组的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低及血脂增高.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出现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脂代谢紊乱,提示单纯性肥胖症对心血管功能有潜在的危害,是成人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孔广生;孔文妍;孙琼华;邹乔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福州市卫生防疫站自2001年4月~2003年4月,根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要求,对福州市7~17岁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红润;陈爱玉;吴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颁布,使学校卫生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进人到有法可依的新局面.学校卫生监督涉及学校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等许多法律法规和专业学科.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因职能设置等原因,使得专业监督常有交叉和重复管理现象.近几年来,如东县针对农村中小学校较为分散,设施、设备条件参差不齐,卫生状况相对较差状况,调整卫生监督模式,实施学校综合卫生监督,拓展了学校卫生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捷;许庆忠;徐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保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为了解兰州市小学生早餐现状,为开展学校营养教育提供依据,笔者于2002年4月对兰州市小学生402名的早餐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曹向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迅速增长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长发育水平将对其一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探讨甘肃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为有关部门制订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利用2000年甘肃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所获得的基本数据,对城乡学生资料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卓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泌尿外科常见多发病之一.为了解高级知识分子BPH的患病状况,笔者对浙江省某高校副高职称以上男性教工350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德友;陈蓓;潘云珍;姚绣琴;徐绣凤;李慧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城市与乡村大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年和2000年海南省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 a间,海南省大学生反映机能水平的肺活量下降,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速度、下肢爆发力等身体素质提高,但柔韧性、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下降;身体形态发育有所改善,身高、体重显著增加,胸围出现负增长.结论应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作者:龙碧波;莫燕娜;黄锁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和提高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培养小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方法抽取广州市城区8所小学10~12岁小学生共1600名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对其中4所小学的800名小学生在调查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营养知识教育(教育组),以其余4所小学的学生800名为对照组,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营养教育后,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组知道蛋白质、碘、铁、钙的食物来源及蔬菜水果提供的主要营养素的学生比对照组分别高21.3%,14.1%,13.7%,9.0%,26.5%(P<0.05);学生食物选择及消费趋于合理,教育组学生早餐食物选择中牛奶、鸡蛋所占比例分别比对照组高9.8%,15.6%(P<0.05);学生挑食、偏食、零食行为改善.结论营养教育能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营养醒为.营养知识进入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营养教育形式.
作者:苏宜香;王玲;陈超刚;冯翔;郭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研究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制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大学生373名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AS 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总平均得分为(6.75±2.86)分,男生为(6.42±2.77)分,女生为(7.01±2.92)分,女生高于男生(u=1.993 6,P<0.05);42.9%的学生在睡眠质量上存在问题;除入睡时间与日问功能、睡眠时间与安眠药物、睡眠质量与安眠药物、日间功能与安眠药物之外,其他的各成份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31项相关因素中,有10项因素对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存在问题的比例较高,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较多,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燕芬;李廷杰;邹宇华;李丽霞;潘松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缅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边境贫困地区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调查问卷>,整群抽取云南省澜沧县4所乡村小学部分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44.4%,五、六年级学生知晓率为47.5%,三、四年级学生知晓率为40.5%,差异无显著性(P>0.05);卫生习惯总形成率为23.7%,五、六年级学生形成率为27.1%,高于三、四年级学生的19.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较差.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
作者:张晓琳;贾金海;刘勖;尹秋雨;王立军;蔡建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完善和可塑的时期,生活环境、学习情况都会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解大学生学习情况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笔者于2002年4~5月对宁夏3所大学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天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学生对毒品的认知、态度及意向行为的现状,为在新疆地区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拒绝毒品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新疆医科大学在校医科生共1 234人,采用匿名自填问卷形式现场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知道毒品的占76.99%,知道吸毒可传播疾病的占96.64%,但对具体能传播哪些疾病认识率较低;毒品知识主要来源为大众媒体,而学校毒品知识教育略显落后;对吸毒者持厌恶歧视、自生自灭、不表态者分别占31.27%,13.43%和13.51%,想尝试、敢吸并认为自己能控制上瘾、不表态者分别占2.26%,4.34%和7.04%.结论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在新疆高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古丽巴哈尔·卡德尔;曹明芹;韩英;杨平;李志英;曲新平;阿依夏木古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人的许多心理素质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小学阶段就要重视起来.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始终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建立了多渠道渗透、全方位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心理卫生监护系统,初步探索出了以班主任为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使该校素质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作者:陈静;高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003年5月,浙江省某县一所中学高三学生在参加高考体检时,发现20名学生肺部有阴影,经进一步调查确认,这是一起连续蔓延的肺结核病爆发,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石波;李群;缪梓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与膳食结构状况,为开展膳食与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郑州大学医学院、郑州轻工学院225名经济困难学生为观察组,再随机抽取该校225名非经济困难学生作配对比较.采用5 d称重法和发放膳食调查表及每日三餐消费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经济困难和非经济困难学生三餐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经济困难学生摄人钙、视黄醇和核黄素低于RNI标准的50%以下.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比可以看出,特困生和贫困生碳水化合物产能比分别达到70.35%和65.77%,均高于非经济困难学生.膳食中的蛋白质来源经济困难学生以粮谷类为主,占总摄入量的63%以上,而非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动物和豆类的优质蛋白质占摄入量的50%以上.经济困难学生的脂肪来源70%以上来源于植物,而非经济困难学生有46.89%来源于动物脂肪.结论经济困难学生三餐消费明显低于非经济困难学生,而且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钙、视黄醇、核黄素较非经济困难学生缺乏.
作者:王跃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