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楠;李红
学校周边的食品卫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加大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强学校周围食品卫生的管理,是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为此,笔者于2002年10~11月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学校周边食品摊点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绍军;郭宏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彭州市初三年级学生营养状况,指导学生达到合理营养的目标,笔者对该市初三年级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报道如下.
作者:游学华;何云成;冯正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初三学生对非典型肺炎(SARS)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心理反应和行为改变,为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12所中学的初三学生中取样本230例,其中男生为111人,女生119人,平均年龄为(15.3±0.9)岁.采取电话问答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37.8%的学生知道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85.2%知道传播途径,98.7%知道主要的预防措施,91.7%的学生关注相关的新闻和报道,关注非典型肺炎相关报道和进展的学生对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均高于不关注的学生.27.4%的学生有过恐惧心理,其中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91.7%的学生洗手比以前更频繁.74.3%的学生主动打电话关心亲朋好友,女生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学生对政府所采取措施的满意率为97.0%.结论学生对SAR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大多数学生的卫生习惯在向好的方向改进.
作者:续美如;张力;龚丽云;倪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新疆维、汉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疆418名维吾尔族女大学生和397名汉族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新疆维、汉族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高于全国常模,其中以维族女大学生为严重.结论对新疆维、汉族女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特殊性应给予关注,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古丽巴哈尔·卡;阿斯木古丽;韩英;曹明芹;冀芳;周婷婷;吐尼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口腔溃疡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据报道,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高达25%以上,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紊乱,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魏国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西华县城区中小学生结核病的感染及发病情况,控制肺结核病在学生中传播,加强学生结核病的早防早治工作,笔者于2001年4月对该县城区学生进行了普查.
作者:刘立新;宋晨星;王文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儿童也日渐增多,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肥胖是由于营养过剩、缺乏运动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身体中脂肪的过度堆积.为探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笔者对150例肥胖儿童和181例对照样本,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无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广州市大学生2 071名、高中生2 589名、职中学生2 796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中学生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对20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教育前;对12项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态度,教育后亦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安全性行为教育、反吸毒教育是对大、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参观图文并茂的展览,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观看VCD,是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较好形式;在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态度的转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还应与性伦理、性道德、法制教育相结合,效果会更明显.
作者:何秀芳;曾立新;卢振光;陈兆荣;麦锦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足癣由表皮真菌引起,在青少年和成年人群中,是常见的一种浅部皮肤真菌病[1].文献报道我国南方患病率高达50%~60%[2],患者痒感剧烈,还会成为手癣、体癣、甲癣的传染源,甚者继发急性淋巴结炎、细菌感染,影响学习和工作[3].本文通过对医学生足癣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提出预防措施,以期降低足癣的患病率.
作者:翟延荣;张秀云;朱玉霞;黄玲芳;朱阔;刘凤;苏波;张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探讨科学的评价方法.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合肥市8所幼儿园1 863名儿童,测量其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三头肌、肩胛下皮褶厚度等形态学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前2个主成分Z1和Z2累积贡献率达到89.1%,被确定为重要主成分,建立主成分函数表达式,分析主成分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Z1,Z2分别与年龄、性别作单变量方差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Z1得分不断增加,说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上升时期,而Z2得分变化幅度较小,说明体脂含量相对恒定,且二者在性别间差异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消除原始变量间的信息重叠,合理、综合地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作者:楚洁;高永清;李李;程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探讨大中小学生电脑上网现状,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笔者于2002年5~6月份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席庆兰;毕振旺;王晶;王果林;焦春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新乡医学院自1998年实行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专选课由一年级开始,为期2 a,每年专选排球课的学生达20.8%.由于排球运动的技术性、战术性强,且受场地硬件及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故排球训练运动损伤率很高,以致影响学生正常训练和比赛.笔者通过对学生排球训练和比赛中运动损伤相关因素分析,为普通高校排球训练提供依据.
作者:江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判断医学研究可信性的基本条件是:课题设计、方法学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均与统计学有关.统计学设计的3项要素为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须严格遵循对照、随机和重复的原则.
作者:王立龙;张承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膝关节疼痛与运动创伤的关系,以减少膝关节创伤的发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96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和3 072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膝关节疼痛的报告率女生为13.4%,男生为14.8%,男女大学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体育专业大学生膝关节疼痛报告率女生为38.0%,男生为34.4%,男女大学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同性别大学生膝关节疼痛报告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膝关节运动创伤是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
作者:孔祥清;张辉;程琮;纪经和;赵彦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情况.方法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对广东省1992~2000年10个市、10个县120所学校共1 195 620名学生健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学生视力低下率呈上升趋势;龋齿(恒牙)患病率居高不下,为30.56%~31.94%;蛔虫、贫血、沙眼、营养不良检出率有不同程度下降;肥胖率城市学生呈上升趋势,农村学生控制在5%以下.视力低下、肥胖检出率城市学生高于乡镇学生,沙眼、龋齿、蛔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检出率乡镇学生均高于城市学生.视力低下中学生明显高于小学;肥胖小学生明显高于中学生.龋齿(恒牙)除1999年外小学生均比中学生高;蛔虫感染1996年后中学生均比小学生高.结论广东省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仍不容乐观,防治工作重点小学生应在肥胖、龋齿(恒牙),中学生应在视力低下等方面.
作者:李海康;聂少萍;徐浩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台州市新设立的3个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发展规律,为防治近视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97~2001年连续5 a对6所学校的中小学生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1533-89)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水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小学生的健康检查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任务非常繁重,统计数据常产生较大误差.因此,学校卫生工作者普遍认为,学生健康检查急需开发计算机应用程序,以提高体检资料统计的自动化和准确程度.我们设计、开发了一套学生体检计算机管理系统,并成功地运用该系统对深圳市2001年部分学生健康检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朱元芳;杨北兵;朱志良;刘汉民;陈伟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2002年4月,应台湾学校卫生学会的邀请,山东省两岸健康促进学术交流团对台湾地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进行了考察.通过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学习,对台湾地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有了较深体会,特别是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既与大陆一脉相承,也有明显的不同.
作者:侯家祥;李连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何去应付这些困难和挫折,对中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学习阶段中学生应付挫折的差异,以便为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进行了专项研究.
作者:葛明贵;赵必华;李伟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