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乙香
为了解汕头市中小学生饮水卫生状况,我们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普生;姜广胜;吴伟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8~1999年,我们连续3次(1998年3月、9月和1999年3月)对重庆市煤炭设计院幼儿园的儿童膳食进行调查,以期动态观察该园的膳食营养状况,为合理调整食物结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作者:汪洋;李继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汉族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防御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状况和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社会支持量表(汉语及维语版),对维吾尔、汉族高中生各300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汉族学生为20.33%,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民考民生(接受维语教学)为21.50%,民考汉生(接受汉语教学)为 12.00%,经检验差异存在显著性.维、汉族高中生在防御方式、社会支持的某些方面也存在差异.结论防御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诸方面均存在族间差异.维民考汉生优于其他两组.
作者:母代斌;郭伟;侯笑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成都地区农村学生常见病、多发病患病情况,为今后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1年5月,对地处成都市周边县农村学生常见病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调查中学生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和生理性杂音检出率,为体育课健康分组提供参考.方法于1995~1998年6月间,对江苏省建湖县58所中学41 201名学生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和生理性杂音的普查,普查率96.04%.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为2.0‰,生理性心脏杂音检出率为24.16%.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在男女学生之间、城镇和农村之间、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生理性杂音检出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χ2=671.47,P<0.001).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列前4位的分别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脱垂.结论校医应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建立专门健康档案,指导体育课进行健康分组.
作者:耿曙光;王国飞;吕本良;赵龙;葛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对莒南县1984~1999年16年间农村中小学生的死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学校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世伟;何丕山;杨庆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病是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缺课的主要原因,它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有序形成.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缺课原因和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莲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前国内较普遍地使用SCL-90测查大学生的心理状况[1].但该量表是用来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没有或有较少心理症状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缺少区分能力,不适用于判断比较普通人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16 PF(卡特尔16人格因素量表)测得的是一个人稳定的人格特征水平.该量表对正常人之间16种基本的人格因素有良好的区分能力[2].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将使判断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更趋于合理,并为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更科学的依据.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青年中期,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具有一定可塑性这一特点,我们对广东药学院两个年级、两个专业的学生用16 PF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试图了解本院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作者:齐平;张瑛;项中;王凤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在大学生中一直很高.曾有报道,大学新生中浅部真菌病的患病率为6.1%[1].根据大学生浅部真菌病发病特点和大学生的条件因素,我们试用2%碘酊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季淑玲;黄西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营养状况与慢性病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肥胖与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有密切关系.但不同营养状况对上述疾病的发病有不同的影响.体格发育是反映营养水平直接和客观的指标,为了解延边大学学生的营养状况,我们对1999级和2000级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全贞玉;韩香子;方今女;崔莲花;金昌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和自编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对马鞍山市区3 804名6~13岁儿童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5.46%,以违纪行为(A行为)为主.不同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但有些因素对各类行为均有影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习成绩差、婴幼期疾病、父母健康状况差、母亲性格内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正确、教育态度不一致、亲子关系差、3岁前寄养或全托、母孕期情绪不良、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结论学龄儿童不同行为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作者:彭迎春;倪进发;陶芳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构成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调查某市5所幼儿园4~6岁儿童594名,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行为各因子超出相应因子98百分位数判为有行为问题.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14.31%.男女差异无显著性.单因素分析发现,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影响的因素有孕初期父亲饮酒、父亲职业、儿童躯体疾病、母亲怀孕年龄、父母婚姻状况、教育方式不良、新生儿状况、母亲孕期服药以及父亲文化程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母孕初期父亲饮酒、教育方式不良以及儿童躯体疾病是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父亲文化程度及其年龄则是保护因素.结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作者:姚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也是学生常见病之一.人对沙眼的免疫力很低,往往会多次重复感染.沙眼到晚期,会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为了解满洲里市中、小学生沙眼患病情况,我们于2000年9月对市直属11所中小学校的学生沙眼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戈成祺;信丽荣;刘文义;赵春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金秀瑶族自治县小学生的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评价集体驱虫效果,笔者于1993年6月和连续服药5年后的1997年6月,先后2次用改良加藤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2所小学学生开展肠道蠕虫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苏乙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我市各中小学校饮用纯净水卫生状况,防止水源性疾病在学校发生,保证学生的饮水安全,我站于2001年5月~11月,对全市有饮用瓶装纯净水的学校进行了卫生指标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黄霞;孙桂清;程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性发育和性行为发生状况,为开展适宜的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不记名的自我报告式问卷,于1998~1999年对北京和天津市4所中学的初、高中一、二年级1 50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两地中学生绝大部分均已进入青春发育期,其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与全国资料相比,基本接近.手淫在两市中学生中均普遍存在,总发生率为 33.6%,两地比较,天津高于北京,性别差异主要见于男性.性行为发生率为2.2%,北京高于天津.中学生性行为发生为酒后冲动以及对性经历的好奇和对两性关系纯理想化的观念所致.同时发现中学生性经历存在感染性传播疾病和非意愿怀孕的高危险倾向.结论应重视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对性问题的正确态度、责任感和安全性行为.
作者:余小鸣;潘勇平;王嘉;籍红;杨溢;杨书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理、行为等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正在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为了解中等卫校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其与学校环境的关系,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我们于2000年6月对广西某中等卫校学生进行了A型性格的调查.
作者:凌媛;曾文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江苏省如东县面临南黄海,海岸线长达92.42 km,盛产海产品,居民普遍有生食海产品的习惯.该县自1985年以来,每年均有3 500余名学生参加高考,至2000年共有近5万人次参加了高考,未发生1例食物中毒事件.现就如东县沿海地区遏制高考学生发生食物中毒的对策与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护士学员能量摄入量和消耗量,为保证学员合理营养,防止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膳食调查法调查能量摄入量及24 h生活作业观察法计算能量消耗量,并测量体重.结果入学半年后平均体重比入学时增加了1.7 kg,超重率达到19.4%,学员能量摄入量大于消耗量.结论学员体重增加的原因是能量摄入量大于消耗量,体力活动过少.
作者:宋春梅;马洪波;贾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壮族女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CL-90自评量表及自拟调查表对百色地区民族卫校459名女生进行测试.结果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国内女性常模(P<0.01);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偏执、抑郁.多元回归结果提示,影响壮族女中专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对毕业后就业、家庭经济状况、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等5个因素.结论壮族女中专生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作者:潘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