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琼;李芳
目的:探讨等待肺移植患者医学应对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55例等待肺移植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等待肺移植患者面对和回避维度与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屈服维度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其中面对维度与男性、在婚、高学历呈正相关,与长等待时间呈负相关;回避维度与等待时间呈正相关,屈服维度与呼吸困难程度和等待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等待肺移植患者多采取消极的方式应对,在临床护理中应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
作者:牟晓玲;宫玉翠;陈丽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并总结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的方法和临床治疗的效果,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合理与科学地总结。方法实验组采用的是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上颌树脂基托的制作,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实验中,实验组采用的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比对照组采用的树脂基托的制作的治疗效果更好,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1.6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率。结论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较上颌纯钛基拖的制作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救治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9.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马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4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血塞通、奥拉西坦等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 qn。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抑郁评分,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分别为(19.0±11.6)分、(12.9±5.5)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分别为(16.4±9.8)分、(8.8±4.4)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瑞舒伐他汀在常规治疗降低抑郁评分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降低抑郁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薛建峰;刘鹏飞;陶蕾 刊期: 2014年第27期
呼吸机在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仪器的模式、功能及技术应用都在不断改进,常见的呼吸机故障排除工作却越来越难,常见故障有呼吸机气源不足、吸气量和呼气量指示偏差大、呼吸器自检不合格、呼吸器使用一阶段后出现停机现象等。根据临床常见呼吸机故障情况讨论常见报警的原因,保障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了降低呼吸机的故障发生率,维修人员需对呼吸机的各个器件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做到详细了解,并注重呼吸机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等。
作者:高伟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观察间羟胺靶控输注对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输注,观察组给予间羟胺输注,监测和比较术后72 h平均动脉压、心率的改变,同时应用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两组患者术后72 h认知功能。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5)min和(85±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1±18) mL和(309±17) mL,尿量分别为(282±19)mL和(175±16)mL,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输液量对照组为(1655±74)mL,观察组为(985±75)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及术中输液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血压显著低于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6、12、24时血压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2 h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6.09%(6/23),4.35%(1/23);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羟胺目标剂量靶控输注对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手术后意识(认知功能)起积极保护作用。
作者:尚志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43例,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项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共计21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总治疗有效率为81.4%;本次研究中,共计发生1例肺出血,3例肺炎及5例肺气肿,所有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均顺利痊愈。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利于改善患儿血气状况,提高患儿的生存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苌俊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利用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具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胃癌患者14例。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均应用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胃癌患者分为B1组(观察组7例)与B2组(对照组7例)。 B2组:胃癌术后实施常规护理;B1组:胃癌术后实施鼻空肠营养管护理;对比B1组与B2组胃癌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 B1组患者中,术后出现胃肠不适症状患者1例。在B2组患者中,出现胃肠不适症状患者4例,出现吻合口瘘症状患者3例。在术后并发症方面,B1组优于B2组胃癌患者明显(P<0.05);B1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2±1.2)d,B2组患者为(13.9±1.9)d,在患者住院时间方面,B1组短于B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胃癌术后患者,选择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配合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将住院时间有效缩短,有效凸显鼻空肠营养管护理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社会对手术室护生带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教师没有足够带教时间、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方式不恰当,以及学生心理压力大、缺乏主动性、实践能力差等,并针对这些提出了解决对策,例如教学方法多元化、带教老师固定化和安全教育的加强化等。
作者:曲利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县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给予中医内科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提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出现骨质酥松与药物性糖尿的患者数明显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还可促进康复进程,将其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孙金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肺复张联合Duo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入我院NICU室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DuoPAP呼吸支持,呼吸支持24 h内给予肺复张(LRM),间隔8 h给予1次RM,连续3 d。对照组给予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得出实验组肺复张联合DuoPAP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0.5%,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的(149.2±19.7)mmHg和(162.3±18.1)mmHg;通气72 h后呼吸机参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潮气量分别为(427.2±78.5)mL和(503.6±93.2) mL;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情况和治疗效果比较,主要包括住院天数分别为对照组的(32.2±6.8)d和肺复张联合DuoPAP治疗组的(25.9±5.1)d及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例和0例。以上数据结果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Duo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明显提高患者肺的顺应性,大幅降低呼吸机的使用条件,显著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插管率、撤机失败率、BPD、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缩短氧暴露时间,减少呼吸机应用时间和住院费用。是临床医师治疗早产儿NRDS首选的无创通气联合治疗方式,简便易行,耐受性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潜力。
作者:张洁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了解医学类大学生与经济学院学生对抗生素相关知识、使用情况的差别,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为进一步指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开展促进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某医学院校预医和临床专业以及经济学院学生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进行抗生素认知和使用的情况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结果大学生对抗生素认知和使用情况尚存在很多误区,不同专业对抗生素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情况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抗生素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大学生对抗生素的使用的认知,减少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作者:廖日炎;刘凤婷;邹晓春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及门诊部门于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骨科治疗患者68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按照掷骰子的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4例,主要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34例,单纯地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周期为94.1%,痊愈率为88.2%,护理满意度为94.1,舒适度为97.1%,依次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6%、64.7%、73.5%、73.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骨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黄玲;王彩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发生的相关原因、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收治的16例腹腔镜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类型、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16例患者中治愈15例,治愈率93.8%;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漏,对症治疗5个月后痊愈。结论了解胆道损伤产生的原因后,术前正确选择病例、术中规范操作,及时处理异常。同时提高自身理论及技能,积极预防,在其出现时能够针对不同的类型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处理,以达到满意的预后。
作者:王彦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影响县区职工医疗保险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支配因子,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徐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县区职工出院医疗保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徐州各县区职工医疗保险9710人次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在医疗费用的12个因素中存在3种主要支配因子。结论降低药费、医用材料费、治疗费是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主要手段。
作者:彭仿;丁海英;张洪成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分析给予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收到上报的高危孕产妇共516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对照组(n=250)与观察组(n=266)。对照组不给予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给予正常的孕产妇产检检查;观察组给予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高危孕产妇数、孕产妇死亡数、新生儿死亡数、缺陷儿出生数等。结果观察组高危孕产妇(χ2=5.338,P=0.021)、孕产妇死亡数(χ2=29.362,P=0.000)、新生儿死亡数(χ2=23.749,P=0.000)、缺陷儿数(χ2=38.489,P=0.000)、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高危孕产妇系统的管理有助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围生儿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应广泛推广。
作者:李元琼;李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行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起效与维持的时间,并记录比较麻醉后5 min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后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4.86±3.0)、(12.5±2.1) min,而对照组为(5.21±1.0)、(4.4±0.8) min,但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1(P<0.05);麻醉后5 min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2.8±10.5)、(74.5±6.4) min,而对照组为(95.6±8.7)、(61.4±4.6) min,心率亦快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2(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国锋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两种不同的给药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 A组:连续性微泵注射溶栓组;B组:间断静脉注射溶栓组。结果比较两组溶栓的效果A组溶通11例,占84.6%;B组溶通8例,占61.5%。连续性微泵注射溶栓治疗效果优于间断静脉注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持续微泵注射溶栓作用持久,其疗效与血栓栓塞时间密切相关,早期溶栓效果显著。
作者:毛艳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低盐饮食对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并在患者用药期间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盐组、中盐组及高盐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连续进食1个月,后对三组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与记录,并调查患者对血压控制情况的满意度。结果低盐组、中盐组、高盐组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下降,且中盐组较高盐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程度更多,低盐组较中盐组及高盐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程度更多(P<0.05)。低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93.33%,中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70.00%,高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50.00%。中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高盐组,低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中盐组及高盐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限制盐的摄入量,低盐饮食对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光允;张静;董金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产生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三组,即全麻组(S组)、全麻复合1.0%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1.0组)、全麻复合1.5%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1.5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三组患者术中一般资料对比以及麻醉药物剂量应用。结果相较于S组而言,L1.0组与L1.5组在药物剂量应用上明显低于S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麻醉时间方面的比武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治疗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通气阶段,可以使让患者肺内分流提升,动脉氧合下降,该治疗方案安全可靠,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苗级 刊期: 201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