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指导 PDA 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临床意义

林丹丹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术, 房间隔缺损,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指导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诊断需行 PDA 封堵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指导的 PDA 封堵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造影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PDA 内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 X 线暴露时间、对比剂用量和发生并发症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观察组在无残留分流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有残留分流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 PDA 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降低 X 线暴露时间、对比剂用量和并发症发生例数,而且还可以减少术后患者残余分流的比例,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敏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意义

    手足口病是常见的儿童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5岁儿童群体。手足口病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基础检查、病原体核酸检查等确诊。超敏 C 反应蛋白指标检测是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较常规的 C 反应蛋白检测敏感[1-3]。为了探讨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本文选择我院手足口病患儿,观察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在此类患儿中改变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俊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SP70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 SP70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经临床明确诊断为良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90例,采集患者胸腔积液标本,检测 SP70、CEA、Cyfra21-1和 NSE 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 SP70、CEA、CYFRA21-1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2.2%、58.9%和53.3%,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的10.0%、13.3%和22.2%(P <0.05);恶性胸腔积液组NSE 阳性率(31.1%)与良性胸腔积液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胸腔积液组 SP70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72.2%、89.2%和81.6%,CEA 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58.9%、84.9%和74.2%,Cy-fra21-1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53.3%、67.1%和58.4%,NSE 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31.1%、78.0%和50.2%。两组患者血清 SP70检测率分别为5.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胸腔积液 SP70检测率分别为10.0%、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P70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潜在的辅助作用,可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作者:邓石雄;刘映云;李尔凡;白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Bcl-2、VEGF、MMP-2在结肠黏液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Bcl-2、VEGF、MMP-2在结肠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资料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芯片技术,对91例结肠黏液腺癌及癌旁组织 Bcl-2、VEGF、MMP-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结肠黏液腺癌中 Bcl-2、VEGF、MMP-2的表达率分别为68.13%、53.85%和60.43%,癌旁组织中三者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6.26%、30.76%和25.27%,三项指标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l-2、VEGF、MMP-2在结肠黏液腺癌中的表达与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 >0.05)。结论结肠黏液腺癌的发展,侵袭,转移与 Bcl-2、VEGF、MMP-2的过度表达相关,三者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可以判断结肠黏液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张剑虹;张飞;张晓丽;林媛媛;刘君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指导 PDA 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指导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诊断需行 PDA 封堵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指导的 PDA 封堵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造影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PDA 内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 X 线暴露时间、对比剂用量和发生并发症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观察组在无残留分流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有残留分流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 PDA 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降低 X 线暴露时间、对比剂用量和并发症发生例数,而且还可以减少术后患者残余分流的比例,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林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细菌性肝脓肿伴糖尿病70例临床分析

    细菌性肝脓肿为临床常见疾病。感染主要来自门静脉系统、胆道疾病、阑尾炎或周围感染病灶的直接曼延,腹腔感染时细菌易侵入肝脏。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且高血糖又能促进细菌生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增加,细菌性肝脓肿发病率逐年上升[1],据报道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iabetes companied with pyogenic hepatic abscess,DPHA )发病率为462%[2]。细菌性肝脓肿伴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多不典型,若不及时有效诊断治疗,脓肿可穿破临近脏器及组织结构,引起膈下脓肿、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等,也可能出现迁徙性病灶引起肺脓肿、肾周脓肿、脑脓肿等全身脏器感染,继而引起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据报道死亡率可达19%-49%。本文主要通过对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郭辉;田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伤口分泌物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外伤后处理不当、污染手术、大型手术、糖尿病、烧伤等,都是易造成伤口感染的因素,不合理的预防用药也是伤口感染的原因之一。院内的伤口感染的常常是由多重耐药的细菌引起,给治疗带来相当的难度。以下笔者对2009-2011年度的伤口分泌物标本的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有效应用。

    作者:林楚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β淀粉样蛋白与 tau 蛋白在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血管性痴呆主要是因为脑血管疾病而引起的智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血清β淀粉样蛋白与 tau 蛋白水平改变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选择我院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血清β淀粉样蛋白与 tau 蛋白在此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仁琳;唐智敏;张细六;黄天志;张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在肿瘤放疗增敏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提高肿瘤放疗敏感性可以提高放疗患者依从性,改善预后,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v)是一种非黄酮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凋亡的作用,Rev 在放射治疗中具有阻断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的特性,其分子机制的得到广泛的研究。Rev 对活性氧系统的功能具有二像性,一方面可以对等地生成苯酚和间苯二酚相关的2个峰,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强有力地清除氧自由基保护正常组织;Rev 可以与 DNA 直接结合,生成具有遗传毒性、可代谢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调节 DNA 代谢、维持和修复系统,抑制末端转移酶端粒和拓扑异构酶;此外,Rev 还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杨壹羚(综述);张恒(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糖尿病肾病新国际病理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显著增多,糖尿病肾病(DN)是 DM 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二位病因[1]。2010年2月国际权威的美国肾脏病杂志发表了由世界各国肾脏病理学家共同完成的 DN 的病理诊断标准(包括病理分型标准及肾小管间质血管评分标准)[2]。以期为临床对 DN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赵令君;刘玉峰;吴淋淋;刘树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新的一项 COPD 大型横断面调查(BOLD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中 COPD 总体发生率为8.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易发生微血栓栓塞,加重病情,甚至死亡。血液流变学检测反映机体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是反映机体存在血栓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的敏感指标,为了解 AECOPD 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本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2013年在青浦区中医医院内科治疗 AECOPD 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戚春辉;施国华;汪永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诱导蒙古沙土鼠肥大细胞瘤2例

    据报道肥大细胞瘤可在人类和动物,诸如猫、马、牛、猪、雪貂身上自然发生[1-3]。研究发现某些化学物或放射辐射可导致小鼠发生肥大细胞瘤[4,5]。研究发现,肥大细胞瘤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高致病能力的菌株,它在炎症启动及调节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6]。肥大细胞是一种可以清除细菌炎症细胞之一。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粘膜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该菌被根除后,肥大细胞密度明显降低[7]。目前,关于蒙古沙土鼠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肥大细胞瘤病例,尚未见报道。

    作者:朴瑛;柳云恩;谢晓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 PHC 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感染模式和 HBVDNA 载量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258例 PHC 患者,酶联免疫法检测 HBV 血清标志物,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 HBVD-NA 载量。结果258例 PHC 患者,男性209例,占81.00%;女性49例,占19.00%;年龄小年龄31岁,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52.08±9.348)岁;HBsAg 阳性者239例(92.63%),HBeAg 阳性者42例(16.28%),HBVDNA 阳性者157例(60.85%);HBsAg、HBeAb 和 HBcAb 均为阳性者133例(51.55%),其中 HBVDNA 阳性者80例(60.15%);HBsAg、HBeAg 和 HBcAb 均为阳性者35例(13.57%),其中 HBVDNA 阳性者35例(100.00%);HBsAg和 HBcAb 均为阳性者58例(22.48%),其中 HBVDNA 阳性者27例(46.55%)。结论本研究中 PHC 患者 HBV 感染以“小三阳”为主,HBVDNA 载量为低水平复制状态,临床上应结合 HBV-M 和 HBVDNA 定量检测结果评价患者体内的 HBV 复制情况。

    作者:王志茹;刘庆波;赵文静;田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及 hs-CRP 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脑梗死(CI)患者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0例 MHD 合并 CI 的患者纳入 MHD+CI 组,随机选择同期未合并 CI 的 MHD 患者20例纳入 MHD 组,并选取与 MHD 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水平。结果MHD 组及 MHD+ CI 组中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MHD+ CI 组中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含量明显高于 MH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HD 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且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在 MHD 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胡学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神经鞘瘤是外周神经的常见肿瘤,是一种有包膜的良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好发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屈侧面,其中颈部神经鞘瘤约占全身神经鞘瘤的15%左右,发生在头颈部的神经鞘瘤中,以交感和迷走神经居多,其次为臂丛神经或颈丛[1]。本文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探讨其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学表现的关系,旨在提高对颈部神经鞘瘤超声声像图特征的认识,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法、方式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佟凌霞;齐娜;王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在有机磷中毒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有机磷农药管理的不规范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化学物质中毒之一。据报道,AOPP 的病死率在10%以上[1],故如何早期明确诊断,对有效评估中毒程度显得尤其重要。笔者收集了我院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58例进行了血液淀粉酶(hemodiastase, AMS)、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研究,以探讨 AMS、CRP 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TP 方案化疗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

    化疗是卵巢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晚期和复发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控制腹水和预防复发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骨髓及免疫功能抑制等,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本文通过观察43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首次化疗期间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从免疫角度为卵巢癌患者化疗提供一个疗效评估的方法,希望减轻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损伤。

    作者:杨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0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抗核抗体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一类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泛指机体免疫效应细胞或免疫效应分子针对自身组织或细胞产生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由自身免疫反应参与发病机制,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深入研究,医院已广泛开展了抗核抗体(ANA)和自身抗体的检测。其中ANA 主要用于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而自身抗体则主要针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鉴别。

    作者:谢璟;张小莲;李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08-2010年我院儿童痰标本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变迁分析

    目的:调查近3年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2010年痰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菌株,所有菌株分离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操作,采用 VITEK2 COMPACT 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送检痰标本共21201份,检出致病菌8516株,检出率为40.17%,革兰阴性菌6345株,检出率为29.9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198株,构成比为25.81%,大肠埃希菌1417株,构成比为16.64%,铜绿假单胞菌602株,构成比为7.07%。抗菌药物活性高的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均达90%以上),碳青霉烯类、头孢替坦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均在90%以上,氨苄西林几乎对这三类细菌完全耐药,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一和第三代头胞菌素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较低;3年来 ESBLs 阳性率:大肠埃希菌分别为53.68%、49.09%、49.89%,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9.19%、41.48%、38.80%。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痰标本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情况并未出现较大的变迁,呈波动性变化。

    作者:王红梅;黄宝兴;赖建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XT-4000i、UF-1000i 在脑脊液细胞计数中的对比研究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常规检查是临床检验学的重要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对及时、准确地诊断及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出血性等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国内大多数实验室仍采用手工方法进行脑脊液细胞计数。1992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推荐手工计数方法作为脑脊液计数的标准方法,但实际工作中对操作者技能要求高、操作耗时长,结果重复性、精密性较难保证,难以适应急诊病例的需要。因此以自动化仪器代替手工操作是脑脊液细胞计数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使用 XT-4000i 细胞分析仪和 UF-1000i尿流式细胞分析仪对251份脑脊标本进行细胞计数,探讨自动化细胞分析仪进行脑脊液细胞计数的可行性。

    作者:宋蓓;张国军;康熙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价值,同时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特点。结果①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P <0.05);②ROC 分析显示,两组均对子宫腺肌病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 =0.0290,P =0.0411),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组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6551)显著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曲线下面积0.6351);③比较超声准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两组病例的动脉搏动指数和动脉阻力指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及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于子宫腺肌病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同时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经腹部超声检查更优。

    作者:李元成;许映斌;丁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