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在有机磷中毒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王大芳

关键词:血淀粉酶, 反应蛋白, 急性有机磷中毒, 早期诊断,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液淀粉酶, 现报道如下, 中毒患者, 中毒程度, 生活节奏, 农药管理, 明确诊断, 临床意义, 化学物质, 不规范性, 病死率, 收集, 评估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有机磷农药管理的不规范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化学物质中毒之一。据报道,AOPP 的病死率在10%以上[1],故如何早期明确诊断,对有效评估中毒程度显得尤其重要。笔者收集了我院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58例进行了血液淀粉酶(hemodiastase, AMS)、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研究,以探讨 AMS、CRP 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42例肾小球肾炎抗 GBM 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又称肾炎,是儿童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特征,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1]。在我国,引起尿毒症的病因常见的是肾小球疾病,约占54.2%[2],而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70.56%。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 GBM 抗体)是早用于检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PS)的特异性抗体,近年来,发现人类肾小球基底膜(GBM)存在许多抗原成份,一些学者也发现在部分以往被认为是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可存在与抗 GP(Goodpasture)抗体不同的GBM 抗体,即非 GPS 抗 GBM 抗体[3]也具有一定的致肾炎性,是各类肾小球疾病易复发因素之一[4]。对此,我们对诊断为肾小球肾炎患儿进行抗 GBM抗体检测,探讨发病机制、分析病情、评估预后。

    作者:司宇君;季红;魏岚;赵学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价值,同时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特点。结果①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P <0.05);②ROC 分析显示,两组均对子宫腺肌病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 =0.0290,P =0.0411),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组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6551)显著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曲线下面积0.6351);③比较超声准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两组病例的动脉搏动指数和动脉阻力指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及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于子宫腺肌病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同时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经腹部超声检查更优。

    作者:李元成;许映斌;丁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三者在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血流感染发病率高,在院内获得性感染中,原发血流感染列第三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1]。原发血流感染目前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增加病死率,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花费增加,是临床比较棘手的感染性疾病[2]。能够快速诊断,及时控制,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讨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三者在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希涛;王俊香;谢一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发展到晚期时,可导致孕妇的肾功能受损,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死亡。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有助于提高母婴安全。在对肾功能相关指标检测中,发现血清胱抑素是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本文选择我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妇女,观察血清胱抑素 C 水平在此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糖尿病肾病新国际病理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显著增多,糖尿病肾病(DN)是 DM 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二位病因[1]。2010年2月国际权威的美国肾脏病杂志发表了由世界各国肾脏病理学家共同完成的 DN 的病理诊断标准(包括病理分型标准及肾小管间质血管评分标准)[2]。以期为临床对 DN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赵令君;刘玉峰;吴淋淋;刘树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抗 CCP 抗体、类风湿因子检测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对健康的主要危害是致畸致残,累及主要脏器或并发感染时可危及生命。在 RA 患者的身体中存在各种自身抗体,除了类风湿因子外,近些年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受到较多关注。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 GPI 抗原在部分 RA 患者尤其是活动的 RA 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具有诊断和评估疾病的意义[1]。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对拟诊早期 RA 患者进行了GPI、抗 CCP 抗体、RF 等检测,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者:陈琳;姜国平;王晓红;吕英春;李慧颖;付堃;陈晶;韩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 PHC 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感染模式和 HBVDNA 载量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258例 PHC 患者,酶联免疫法检测 HBV 血清标志物,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 HBVD-NA 载量。结果258例 PHC 患者,男性209例,占81.00%;女性49例,占19.00%;年龄小年龄31岁,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52.08±9.348)岁;HBsAg 阳性者239例(92.63%),HBeAg 阳性者42例(16.28%),HBVDNA 阳性者157例(60.85%);HBsAg、HBeAb 和 HBcAb 均为阳性者133例(51.55%),其中 HBVDNA 阳性者80例(60.15%);HBsAg、HBeAg 和 HBcAb 均为阳性者35例(13.57%),其中 HBVDNA 阳性者35例(100.00%);HBsAg和 HBcAb 均为阳性者58例(22.48%),其中 HBVDNA 阳性者27例(46.55%)。结论本研究中 PHC 患者 HBV 感染以“小三阳”为主,HBVDNA 载量为低水平复制状态,临床上应结合 HBV-M 和 HBVDNA 定量检测结果评价患者体内的 HBV 复制情况。

    作者:王志茹;刘庆波;赵文静;田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细胞T-bet和GATA-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T 细胞 T-bet、GATA-3以及下游细胞因子 IFN-Y 和 IL-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 Ficoll 分离和直接贴壁、传代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 Fi-coll 法和尼龙棉柱法获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的 T 淋巴细胞;以5×104个/孔的 MSCs 作为基底层细胞,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细胞共培养4天,收集 T 淋巴细胞和培养上清,采用 RT-PCR 法检测 T 细胞中 T-bet 和 GATA mRNA 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干扰素- Y (IFN-Y)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浓度;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5×10-5 mol/ L)。结果实验中未检测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分泌 IFN-Y 和 IL-4;与 T 细胞+PHA 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 T 淋巴细胞共培养组在接受PHA 刺激后,IFN-Y 的表达明显降低(P <0.05),IL-4表达升高(P <0.05);同时显著降低 T-bet(P <0.05)和升高GATA-3(P <0.05)的表达,这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结果相似(P >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调节 T 细胞 T-bet 和 GATA-3的表达对 ITP 患者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姜铧;龙志国;张霞;夏云金;章正华;万楚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指导 PDA 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指导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诊断需行 PDA 封堵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指导的 PDA 封堵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造影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PDA 内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 X 线暴露时间、对比剂用量和发生并发症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观察组在无残留分流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有残留分流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 PDA 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降低 X 线暴露时间、对比剂用量和并发症发生例数,而且还可以减少术后患者残余分流的比例,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林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从老年病房分离菌构成及耐药性探讨抗菌素使用和配备

    感染性疾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耐药菌株引起感染问题日趋严重,现代感染类型的变化表现在病原体种类的变迁、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和机体易感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条件致病菌在免疫低下的机体内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感染这一现代感染的典型模式。而老年病人随着增龄,各器官功能呈生理性减退,免疫功能低下;同时老年人常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其中部分疾病影响机体的抵抗力,导致老年人感染发病率增高、病死率增高。医院感染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抗生素的使用不当促进了耐药菌在机体内和医院环境中的定植繁衍,进而导致交叉感染和内源性感染日益增多。为了解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细菌的构成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药物选择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中心老年病房分离的致病菌构成及耐药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程鎏;徐洁;周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细菌性肝脓肿伴糖尿病70例临床分析

    细菌性肝脓肿为临床常见疾病。感染主要来自门静脉系统、胆道疾病、阑尾炎或周围感染病灶的直接曼延,腹腔感染时细菌易侵入肝脏。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且高血糖又能促进细菌生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增加,细菌性肝脓肿发病率逐年上升[1],据报道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iabetes companied with pyogenic hepatic abscess,DPHA )发病率为462%[2]。细菌性肝脓肿伴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多不典型,若不及时有效诊断治疗,脓肿可穿破临近脏器及组织结构,引起膈下脓肿、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等,也可能出现迁徙性病灶引起肺脓肿、肾周脓肿、脑脓肿等全身脏器感染,继而引起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据报道死亡率可达19%-49%。本文主要通过对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郭辉;田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状腺异位胸腺瘤1例超声误诊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体检发现甲状腺右叶肿物2个月,未进行治疗,为求明确诊断而入我院。查体:甲状腺右叶触及一结节,大小约3 cm4 cm,双侧颈部及锁骨上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①颈部超声所见:甲状腺右叶中下部腺体内可见大小4.9 cm3.2 cm4.3 cm 的分叶状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该团块下极位于胸骨后方,下极边缘未显示,内血流信号丰富、紊乱。双侧颈鞘周围及胸锁乳突肌深面均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低回声团块,性质待查。②术前胸部 CT 平扫示右肺中叶内侧段少许炎症。③甲功八项、TPO(发光免疫)等术前化验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时佳宏;王辉;潘奇正;李闯;孙志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06月至2012年05月脑梗死患者205例及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共228例。分别为脑梗塞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收集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收集脑梗塞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相应指标。结果脑梗塞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高血糖或肝、肾功能损伤有相关性。ALT、GGT、性别是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塞发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血糖或肝、肾功能异常及性别可影响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于秀娟;欧超伟;于海华;毕继红;吕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的应用与肺癌细胞学诊断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上升明显,其中小细胞肺癌恶性度高,进展快,早期发生淋巴结及远隔器官的转移,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就尤为重要。而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技术已经普遍的应用于临床。笔者对于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和自然痰液对肺癌的诊断准确性加以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窦新立;周凤鑫;陈立军;刘名龙;王绍山;邵志瑞;于志华;安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SP70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 SP70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经临床明确诊断为良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90例,采集患者胸腔积液标本,检测 SP70、CEA、Cyfra21-1和 NSE 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 SP70、CEA、CYFRA21-1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2.2%、58.9%和53.3%,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的10.0%、13.3%和22.2%(P <0.05);恶性胸腔积液组NSE 阳性率(31.1%)与良性胸腔积液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胸腔积液组 SP70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72.2%、89.2%和81.6%,CEA 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58.9%、84.9%和74.2%,Cy-fra21-1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53.3%、67.1%和58.4%,NSE 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31.1%、78.0%和50.2%。两组患者血清 SP70检测率分别为5.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胸腔积液 SP70检测率分别为10.0%、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P70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潜在的辅助作用,可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作者:邓石雄;刘映云;李尔凡;白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及 hs-CRP 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脑梗死(CI)患者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0例 MHD 合并 CI 的患者纳入 MHD+CI 组,随机选择同期未合并 CI 的 MHD 患者20例纳入 MHD 组,并选取与 MHD 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水平。结果MHD 组及 MHD+ CI 组中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MHD+ CI 组中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含量明显高于 MH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HD 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且血清 IL-1β、IL-6及 hs-CRP 在 MHD 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胡学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液红细胞谷胱甘肽转移酶检测在维持血液透析者透析充分性评估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谷胱甘肽 S 转移酶(GST)水平及其与透析充分性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单位室模型尿素指数值(spKt/V)将84例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终末期患者分为血液透析充分组(sp-Kt/V≥1.3)33例以及血液透析不充分组(spKt/V<1.3)51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液透析组 GST、肌酐、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甲状旁腺素(PTH)、白细胞介素-2、6、8(IL-2、6、8)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血液透析不充分组 GST、IL-2、6、8、TNF-a 水平显著高于血液透析充分组(P <0.05)。经 Pearson’s 相关分析可知,GST与 spKt/V、IL-2、IL-6、IL-8、TNF-a 呈正相关(均 P <0.05),而与肌酐、hs-CRP、TSAT、PTH 无相关性(P >0.05)。对51例血液透析不充分患者调整透析方案后有23例患者 spKt/V≥1.3,经调整后患者 GST 水平显著低于调整前,但仍高于充分透析组。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 GST 水平与 spKt/V 及相关炎症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测定GST 可有效反映血液透析充分性,对临床调整血液透析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扬;战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0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抗核抗体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一类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泛指机体免疫效应细胞或免疫效应分子针对自身组织或细胞产生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由自身免疫反应参与发病机制,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深入研究,医院已广泛开展了抗核抗体(ANA)和自身抗体的检测。其中ANA 主要用于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而自身抗体则主要针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鉴别。

    作者:谢璟;张小莲;李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介入在周围型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颈部、腹部、盆腔及皮下软组织实性病变的诊断活检现在已很普遍。由于超声不能透过空气成像,CT 导引下胸腔内病变活检一直被应用,然而,由于外围肺组织与胸膜相邻,及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的衬托,使得在周围型肺部疾病的诊断中,超声介入下组织活检的应用日趋广泛。

    作者:许雷;于海翔;孙宏斌;韩振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伤口分泌物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外伤后处理不当、污染手术、大型手术、糖尿病、烧伤等,都是易造成伤口感染的因素,不合理的预防用药也是伤口感染的原因之一。院内的伤口感染的常常是由多重耐药的细菌引起,给治疗带来相当的难度。以下笔者对2009-2011年度的伤口分泌物标本的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有效应用。

    作者:林楚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