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介入在周围型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许雷;于海翔;孙宏斌;韩振国

关键词:超声介入, 周围型, 肺部疾病, 病变诊断, 组织活检, 皮下软组织, 超声引导下, 应用, 胸腔积液, 胸膜增厚, 胸腔内, 肺组织, 盆腔, 空气, 颈部, 腹部, 导引, 成像
摘要:超声引导下颈部、腹部、盆腔及皮下软组织实性病变的诊断活检现在已很普遍。由于超声不能透过空气成像,CT 导引下胸腔内病变活检一直被应用,然而,由于外围肺组织与胸膜相邻,及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的衬托,使得在周围型肺部疾病的诊断中,超声介入下组织活检的应用日趋广泛。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检测血清 CysC、血清 hsCRP、和尿β2-MG 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C)、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70例 DN 患者分为尿蛋白正常组(A 组)20例,尿蛋白少量组(B 组)27例,尿蛋白大量组(C 组)23例,另外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同时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 CysC、hsCRP、尿β2-MG 和 U-mAlb 水平。结果与 A 组和对照组比较,B 组和 C 组各项指标水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1),A 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 CysC、hsCR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N 组上述四项指标水平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CYS-C、hsCRP、U-mAlb 和尿β2-MG 水平可作为DN 早期肾损伤敏感指标,全面协助 DN 的早期诊断。

    作者:吴凤丽;马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PAD)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到15%-20%以上。大量研究表明,人体的血压昼夜节律特征也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1-2],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老年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关系。

    作者:宓宇仙;李冬梅;韩英;苗辉;汤为民;李岩;景影;张美艳;姜海荣;崔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价值,同时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特点。结果①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P <0.05);②ROC 分析显示,两组均对子宫腺肌病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 =0.0290,P =0.0411),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组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6551)显著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曲线下面积0.6351);③比较超声准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两组病例的动脉搏动指数和动脉阻力指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及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于子宫腺肌病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同时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经腹部超声检查更优。

    作者:李元成;许映斌;丁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在有机磷中毒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有机磷农药管理的不规范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化学物质中毒之一。据报道,AOPP 的病死率在10%以上[1],故如何早期明确诊断,对有效评估中毒程度显得尤其重要。笔者收集了我院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58例进行了血液淀粉酶(hemodiastase, AMS)、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研究,以探讨 AMS、CRP 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分期老年 COPD 患者 Treg 细胞比例及炎性因子水平的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不同分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Treg 细胞比例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老年 COPD 患者100例,将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纳入急性组,将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纳入稳定组,两组分别纳入42例和58例,选取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 CD4+ Foxp3+ Treg 细胞的比例、CD4+ CD25+ Treg 细胞的比例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急性组患者的 CD4+ Foxp3+ Treg 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研究对象的 CD4+ Foxp3+ Treg 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稳定组(P <0.05);急性组患者的 TNF-α、IL-8、IL-6、IL-1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组(P <0.05),稳定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老年 COPD 患者在急性加重期表现为 Treg 细胞比例的异常升高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大幅度上升,这可能是造成急性加重期 COPD 患者感染和损伤程度加重的原因之一,稳定期老年 COPD 患者仍存在过度炎症反应的现象,但程度相对较低,并出现了 Treg细胞比例下降的机体自我保护现象。

    作者:汤丽萍;解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指导 PDA 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指导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诊断需行 PDA 封堵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指导的 PDA 封堵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造影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PDA 内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 X 线暴露时间、对比剂用量和发生并发症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观察组在无残留分流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有残留分流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 PDA 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降低 X 线暴露时间、对比剂用量和并发症发生例数,而且还可以减少术后患者残余分流的比例,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林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0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抗核抗体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一类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泛指机体免疫效应细胞或免疫效应分子针对自身组织或细胞产生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由自身免疫反应参与发病机制,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深入研究,医院已广泛开展了抗核抗体(ANA)和自身抗体的检测。其中ANA 主要用于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而自身抗体则主要针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鉴别。

    作者:谢璟;张小莲;李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细胞T-bet和GATA-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T 细胞 T-bet、GATA-3以及下游细胞因子 IFN-Y 和 IL-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 Ficoll 分离和直接贴壁、传代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 Fi-coll 法和尼龙棉柱法获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的 T 淋巴细胞;以5×104个/孔的 MSCs 作为基底层细胞,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细胞共培养4天,收集 T 淋巴细胞和培养上清,采用 RT-PCR 法检测 T 细胞中 T-bet 和 GATA mRNA 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干扰素- Y (IFN-Y)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浓度;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5×10-5 mol/ L)。结果实验中未检测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分泌 IFN-Y 和 IL-4;与 T 细胞+PHA 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 T 淋巴细胞共培养组在接受PHA 刺激后,IFN-Y 的表达明显降低(P <0.05),IL-4表达升高(P <0.05);同时显著降低 T-bet(P <0.05)和升高GATA-3(P <0.05)的表达,这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结果相似(P >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调节 T 细胞 T-bet 和 GATA-3的表达对 ITP 患者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姜铧;龙志国;张霞;夏云金;章正华;万楚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慢性咽炎患者咽部细菌耐药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慢性咽炎患者耐药基因分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门诊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360例,采集患者咽后壁分泌物,提取质粒 DNA 并进行 Solexa 高通量测序,通过比对在 NCBI 质粒基因组数据库进行物种鉴定,通过与 ARDB 数据库进行比对进行耐药基因鉴定。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出307个质粒,分属25种病原菌,所占比例高的为α-溶血性链球菌(12.87%),其次为副流感嗜血菌(9.86%)。通过与 ARDB 中已知的380种 ARG 比对,共有4015条序列与已知耐药基因序列一致。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及四环素类耐药基因占较高的比例。同时我们也检测到一个多重耐药基因 lsa。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高效、准确地检测慢性咽炎患者中咽部细菌的耐药基因,为临床慢性咽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汪常伟;魏妍慧;李彦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发展到晚期时,可导致孕妇的肾功能受损,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死亡。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有助于提高母婴安全。在对肾功能相关指标检测中,发现血清胱抑素是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本文选择我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妇女,观察血清胱抑素 C 水平在此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β淀粉样蛋白与 tau 蛋白在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血管性痴呆主要是因为脑血管疾病而引起的智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血清β淀粉样蛋白与 tau 蛋白水平改变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选择我院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血清β淀粉样蛋白与 tau 蛋白在此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仁琳;唐智敏;张细六;黄天志;张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临床应用进展

    感染性休克也称败血症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住院病人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性休克占进入 ICU 病房治疗的病人中的1/5,它也是非心脏病ICU 中病人的一个主要的死亡原因。在美国,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为40%-50%[1],我国的一项统计分析表明,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为67.2%[2]。因此,快速诊断和治疗是改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总体死亡率的有效方法[3]。

    作者:侯巍;李实;刘书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 AMI 病死率的关键。只有在AMI 发病6 h 内,经过明确的诊断和适宜的治疗,病变的心肌细胞才有可能出现可逆性转变[1]。但是约25%的 AMI 患者早期可以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AMI 患者的心电图不出现特征性 ST 段改变[2]。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 AMI 时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比较冠心病(CHD)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阳性率,探讨 cTnI、Myo 和 CK-MB 与 CHD 之间的关系及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介入在周围型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颈部、腹部、盆腔及皮下软组织实性病变的诊断活检现在已很普遍。由于超声不能透过空气成像,CT 导引下胸腔内病变活检一直被应用,然而,由于外围肺组织与胸膜相邻,及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的衬托,使得在周围型肺部疾病的诊断中,超声介入下组织活检的应用日趋广泛。

    作者:许雷;于海翔;孙宏斌;韩振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影响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影响。方法将44例 PTS 患者设为 PTS组、30例 DVT 非 PTS 患者设为非 PTS 组及30例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测定 AGEs(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进行比较,同时按照栓塞严重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分级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PTS 组、非 PTS 组、对照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 患者下肢栓塞程度与血清 AGEs 含量成正相关, PTS 患者患肢血流动力学分级与血清 AGEs 含量呈正相关。结论AGEs 与下肢 DVT 及 PTS 的形成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尹戈;田国;单恒云;张林;张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浆中内皮素-1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浆中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84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损伤较严重眼的视野结果分为轻度视野受损组(A 组)、中度视野受损组(B 组)、重度视野受损组(C 组),同时选择2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D 组),比较四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 ET-1水平。结果A、B、C 3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 ET-1水平均明显高于 D 组(P <0.05)。A1、B1、C13组的全血粘度及 ET-1水平均明显高于 A2、B2、C2(P <0.05)。A1、B1、C13组的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虽然高于 A2、B2、C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改变影响了视神经血液供应,而 ET-1水平的增高参与了血管功能失调过程,两者均为原发性青光眼的重要发病机制。

    作者:李爽;郑慧君;陈君明;严共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第四脑室表皮样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一种颅内良性肿瘤,因其肉眼下色泽洁白带有珍珠光泽,又名珍珠瘤或胆质瘤。其发病率占全脑肿瘤的0.2%-1.8%,好发于20-40岁,一般无性别差异,以桥小脑角、鞍旁为常见,第四脑室少见。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内窥镜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术前诊断准确率和手术疗效有所提高。现结合我院1例第四脑室表皮样囊肿,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和治疗。

    作者:陶晓峰;刘畅;白艳;付明杰;王燕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OX-2和 iNOS 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大肠癌是一种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大肠腺瘤是一种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发病率较高,而且是大肠癌主要的癌前病变[1],是发展成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但对其癌变机制的研究很少,且其癌变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赵振亚;姚冬颖;齐蕾;刘晓丽;李元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状腺异位胸腺瘤1例超声误诊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体检发现甲状腺右叶肿物2个月,未进行治疗,为求明确诊断而入我院。查体:甲状腺右叶触及一结节,大小约3 cm4 cm,双侧颈部及锁骨上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①颈部超声所见:甲状腺右叶中下部腺体内可见大小4.9 cm3.2 cm4.3 cm 的分叶状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该团块下极位于胸骨后方,下极边缘未显示,内血流信号丰富、紊乱。双侧颈鞘周围及胸锁乳突肌深面均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低回声团块,性质待查。②术前胸部 CT 平扫示右肺中叶内侧段少许炎症。③甲功八项、TPO(发光免疫)等术前化验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时佳宏;王辉;潘奇正;李闯;孙志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新的一项 COPD 大型横断面调查(BOLD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中 COPD 总体发生率为8.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易发生微血栓栓塞,加重病情,甚至死亡。血液流变学检测反映机体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是反映机体存在血栓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的敏感指标,为了解 AECOPD 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本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2013年在青浦区中医医院内科治疗 AECOPD 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戚春辉;施国华;汪永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