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新立;周凤鑫;陈立军;刘名龙;王绍山;邵志瑞;于志华;安琪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C)、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70例 DN 患者分为尿蛋白正常组(A 组)20例,尿蛋白少量组(B 组)27例,尿蛋白大量组(C 组)23例,另外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同时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 CysC、hsCRP、尿β2-MG 和 U-mAlb 水平。结果与 A 组和对照组比较,B 组和 C 组各项指标水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1),A 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 CysC、hsCR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N 组上述四项指标水平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CYS-C、hsCRP、U-mAlb 和尿β2-MG 水平可作为DN 早期肾损伤敏感指标,全面协助 DN 的早期诊断。
作者:吴凤丽;马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有机磷农药管理的不规范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化学物质中毒之一。据报道,AOPP 的病死率在10%以上[1],故如何早期明确诊断,对有效评估中毒程度显得尤其重要。笔者收集了我院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58例进行了血液淀粉酶(hemodiastase, AMS)、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研究,以探讨 AMS、CRP 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上升明显,其中小细胞肺癌恶性度高,进展快,早期发生淋巴结及远隔器官的转移,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就尤为重要。而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技术已经普遍的应用于临床。笔者对于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和自然痰液对肺癌的诊断准确性加以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窦新立;周凤鑫;陈立军;刘名龙;王绍山;邵志瑞;于志华;安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谷胱甘肽 S 转移酶(GST)水平及其与透析充分性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单位室模型尿素指数值(spKt/V)将84例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终末期患者分为血液透析充分组(sp-Kt/V≥1.3)33例以及血液透析不充分组(spKt/V<1.3)51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液透析组 GST、肌酐、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甲状旁腺素(PTH)、白细胞介素-2、6、8(IL-2、6、8)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血液透析不充分组 GST、IL-2、6、8、TNF-a 水平显著高于血液透析充分组(P <0.05)。经 Pearson’s 相关分析可知,GST与 spKt/V、IL-2、IL-6、IL-8、TNF-a 呈正相关(均 P <0.05),而与肌酐、hs-CRP、TSAT、PTH 无相关性(P >0.05)。对51例血液透析不充分患者调整透析方案后有23例患者 spKt/V≥1.3,经调整后患者 GST 水平显著低于调整前,但仍高于充分透析组。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 GST 水平与 spKt/V 及相关炎症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测定GST 可有效反映血液透析充分性,对临床调整血液透析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扬;战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体检发现甲状腺右叶肿物2个月,未进行治疗,为求明确诊断而入我院。查体:甲状腺右叶触及一结节,大小约3 cm4 cm,双侧颈部及锁骨上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①颈部超声所见:甲状腺右叶中下部腺体内可见大小4.9 cm3.2 cm4.3 cm 的分叶状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该团块下极位于胸骨后方,下极边缘未显示,内血流信号丰富、紊乱。双侧颈鞘周围及胸锁乳突肌深面均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低回声团块,性质待查。②术前胸部 CT 平扫示右肺中叶内侧段少许炎症。③甲功八项、TPO(发光免疫)等术前化验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时佳宏;王辉;潘奇正;李闯;孙志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感染性疾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耐药菌株引起感染问题日趋严重,现代感染类型的变化表现在病原体种类的变迁、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和机体易感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条件致病菌在免疫低下的机体内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感染这一现代感染的典型模式。而老年病人随着增龄,各器官功能呈生理性减退,免疫功能低下;同时老年人常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其中部分疾病影响机体的抵抗力,导致老年人感染发病率增高、病死率增高。医院感染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抗生素的使用不当促进了耐药菌在机体内和医院环境中的定植繁衍,进而导致交叉感染和内源性感染日益增多。为了解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细菌的构成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药物选择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中心老年病房分离的致病菌构成及耐药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程鎏;徐洁;周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又称肾炎,是儿童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特征,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1]。在我国,引起尿毒症的病因常见的是肾小球疾病,约占54.2%[2],而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70.56%。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 GBM 抗体)是早用于检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PS)的特异性抗体,近年来,发现人类肾小球基底膜(GBM)存在许多抗原成份,一些学者也发现在部分以往被认为是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可存在与抗 GP(Goodpasture)抗体不同的GBM 抗体,即非 GPS 抗 GBM 抗体[3]也具有一定的致肾炎性,是各类肾小球疾病易复发因素之一[4]。对此,我们对诊断为肾小球肾炎患儿进行抗 GBM抗体检测,探讨发病机制、分析病情、评估预后。
作者:司宇君;季红;魏岚;赵学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2型糖尿病在长期慢性病程中可并发症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特别是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并发症较多[1-3]。2型糖尿病合并的下肢血管病变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实施治疗,对血管病变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简单、安全、容易操作、检查可重复等优点。本文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病变中的检查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符杨湘;钱岚;曾少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对健康的主要危害是致畸致残,累及主要脏器或并发感染时可危及生命。在 RA 患者的身体中存在各种自身抗体,除了类风湿因子外,近些年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受到较多关注。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 GPI 抗原在部分 RA 患者尤其是活动的 RA 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具有诊断和评估疾病的意义[1]。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对拟诊早期 RA 患者进行了GPI、抗 CCP 抗体、RF 等检测,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者:陈琳;姜国平;王晓红;吕英春;李慧颖;付堃;陈晶;韩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白塞病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可以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疾病,本院于2013年收治1例以白塞病为病因的肺栓塞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亚男;赵宗兴;唐文芳;孟广平;张捷;刘晶;王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价值,同时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特点。结果①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P <0.05);②ROC 分析显示,两组均对子宫腺肌病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 =0.0290,P =0.0411),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组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6551)显著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曲线下面积0.6351);③比较超声准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两组病例的动脉搏动指数和动脉阻力指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及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于子宫腺肌病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同时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经腹部超声检查更优。
作者:李元成;许映斌;丁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慢性咽炎患者耐药基因分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门诊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360例,采集患者咽后壁分泌物,提取质粒 DNA 并进行 Solexa 高通量测序,通过比对在 NCBI 质粒基因组数据库进行物种鉴定,通过与 ARDB 数据库进行比对进行耐药基因鉴定。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出307个质粒,分属25种病原菌,所占比例高的为α-溶血性链球菌(12.87%),其次为副流感嗜血菌(9.86%)。通过与 ARDB 中已知的380种 ARG 比对,共有4015条序列与已知耐药基因序列一致。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及四环素类耐药基因占较高的比例。同时我们也检测到一个多重耐药基因 lsa。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高效、准确地检测慢性咽炎患者中咽部细菌的耐药基因,为临床慢性咽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汪常伟;魏妍慧;李彦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概述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多种嗜心性病毒感染心肌后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渗出的过程,可伴有心包及心内膜炎性表现。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确诊困难,治疗缺乏特效措施,是儿童及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
作者:潘晓波;孙景辉;高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神经鞘瘤是外周神经的常见肿瘤,是一种有包膜的良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好发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屈侧面,其中颈部神经鞘瘤约占全身神经鞘瘤的15%左右,发生在头颈部的神经鞘瘤中,以交感和迷走神经居多,其次为臂丛神经或颈丛[1]。本文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探讨其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学表现的关系,旨在提高对颈部神经鞘瘤超声声像图特征的认识,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法、方式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佟凌霞;齐娜;王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速度滑冰是我国冰上运动的传统项目,运动员受运动创伤后受到各方重视。运动员随着运动负荷的加大,运动创伤的危害性表现的越发明显,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越大,而运动创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决定了疾病愈后转归情况。在运动创伤学中,它融入了临床医学、运动医学等相关学科,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速度滑冰的运动创伤特征,分析运动创伤的病因机制,从而达到采用更科学方法训练的目的。笔者通过跟队调研、追踪训练,研究了因运动量超负荷所形成的各类急慢性损伤,从而为运动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预防、诊治和康复训练指导。
作者:安刚;付英姿;刘万廷;李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及生命一类疾病,同时又是目前全球病死率极高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存环境及饮食发生改变,CHD 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趋势,全国每年死于该病的人数,约占所有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五分之一。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管腔逐渐狭窄,斑块出血破裂,血栓形成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基于 CHD 发展过程,若能在病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前,早期发现心肌缺血,对 CHD 防治将有很大的帮助。各种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是近十年来临床化学中发展快的部分。传统的肌钙蛋 I(cTnI)对心肌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肌红蛋白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相对较差,二者在早期诊断心肌缺血方面都存在缺陷。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在人体血液中的白蛋白氨基末端被氧化修饰,从而产生结构改变,因其仅产生于心肌缺血时,故称为缺血修饰白蛋白,这种白蛋白在与钴离子结合能力降低为主要特点,所以利用其可以与过渡金属结合力降低的特性在人体外周血能够及早检测到升高。奚耀等对l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超敏 C反应蛋白(CRP)水平研究显示[1],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心肌受损的程度。对于冠心病患者重要的是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一些与心血管疾病显著相关的血清标志物的早期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对冠心病的预后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现对本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及超敏 C 反应蛋白进行同时检测分析,研究两者的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预防价值。
作者:李志祥;李守霞;郭胜利;郭丽丽;张鹏;刘永杰;牛丽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外伤后处理不当、污染手术、大型手术、糖尿病、烧伤等,都是易造成伤口感染的因素,不合理的预防用药也是伤口感染的原因之一。院内的伤口感染的常常是由多重耐药的细菌引起,给治疗带来相当的难度。以下笔者对2009-2011年度的伤口分泌物标本的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有效应用。
作者:林楚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不同分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Treg 细胞比例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老年 COPD 患者100例,将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纳入急性组,将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纳入稳定组,两组分别纳入42例和58例,选取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 CD4+ Foxp3+ Treg 细胞的比例、CD4+ CD25+ Treg 细胞的比例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急性组患者的 CD4+ Foxp3+ Treg 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研究对象的 CD4+ Foxp3+ Treg 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稳定组(P <0.05);急性组患者的 TNF-α、IL-8、IL-6、IL-1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组(P <0.05),稳定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老年 COPD 患者在急性加重期表现为 Treg 细胞比例的异常升高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大幅度上升,这可能是造成急性加重期 COPD 患者感染和损伤程度加重的原因之一,稳定期老年 COPD 患者仍存在过度炎症反应的现象,但程度相对较低,并出现了 Treg细胞比例下降的机体自我保护现象。
作者:汤丽萍;解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一类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泛指机体免疫效应细胞或免疫效应分子针对自身组织或细胞产生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由自身免疫反应参与发病机制,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深入研究,医院已广泛开展了抗核抗体(ANA)和自身抗体的检测。其中ANA 主要用于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而自身抗体则主要针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鉴别。
作者:谢璟;张小莲;李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血流感染发病率高,在院内获得性感染中,原发血流感染列第三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1]。原发血流感染目前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增加病死率,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花费增加,是临床比较棘手的感染性疾病[2]。能够快速诊断,及时控制,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讨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三者在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希涛;王俊香;谢一男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