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负压闭式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价值分析

孟春力;周成亮;白玉和

关键词:负压闭式引流, 引流技术, 创伤骨科, 应用, 治疗时间, 骨筋膜室综合症, 患者, 骨创伤, 现报告如下,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缺损, 治疗方法, 疗效显著, 创伤感染, 术治疗, 创伤后, 并发症, 医生, 换药, 费用
摘要:骨创伤往往会造成周围软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及感染等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清刨、换药、固定及修复等,不仅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患者痛苦多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负压闭式引流技术(VSD)自1992年由德国医生 Fleischmann 首刨,以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已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后慢性和急性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笔者通过对22例骨创伤感染的患者采用负压闭式引流技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影响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影响。方法将44例 PTS 患者设为 PTS组、30例 DVT 非 PTS 患者设为非 PTS 组及30例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测定 AGEs(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进行比较,同时按照栓塞严重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分级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PTS 组、非 PTS 组、对照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 患者下肢栓塞程度与血清 AGEs 含量成正相关, PTS 患者患肢血流动力学分级与血清 AGEs 含量呈正相关。结论AGEs 与下肢 DVT 及 PTS 的形成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尹戈;田国;单恒云;张林;张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诱导蒙古沙土鼠肥大细胞瘤2例

    据报道肥大细胞瘤可在人类和动物,诸如猫、马、牛、猪、雪貂身上自然发生[1-3]。研究发现某些化学物或放射辐射可导致小鼠发生肥大细胞瘤[4,5]。研究发现,肥大细胞瘤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高致病能力的菌株,它在炎症启动及调节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6]。肥大细胞是一种可以清除细菌炎症细胞之一。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粘膜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该菌被根除后,肥大细胞密度明显降低[7]。目前,关于蒙古沙土鼠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肥大细胞瘤病例,尚未见报道。

    作者:朴瑛;柳云恩;谢晓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采用 DSA 观察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情况,深入分析血清胆红素含量与与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合格的脑梗死患者200例。对照组为无狭窄或轻度狭窄患者,例数为100例。根据颅内动脉有无狭窄分成两组。同时进行狭窄程度的亚组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及其亚组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的差异与变化。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狭窄组和对照组间总胆红素 STB、间接总胆红素 SIB 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狭窄组的总胆红素 STB、间接总胆红素 SIB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重度狭窄及闭塞组的总胆红素 STB、间接总胆红素 SIB 均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清胆红素、高血压、糖尿病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含量偏低有可能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鸫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在肿瘤放疗增敏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提高肿瘤放疗敏感性可以提高放疗患者依从性,改善预后,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v)是一种非黄酮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凋亡的作用,Rev 在放射治疗中具有阻断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的特性,其分子机制的得到广泛的研究。Rev 对活性氧系统的功能具有二像性,一方面可以对等地生成苯酚和间苯二酚相关的2个峰,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强有力地清除氧自由基保护正常组织;Rev 可以与 DNA 直接结合,生成具有遗传毒性、可代谢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调节 DNA 代谢、维持和修复系统,抑制末端转移酶端粒和拓扑异构酶;此外,Rev 还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杨壹羚(综述);张恒(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慢性咽炎患者咽部细菌耐药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慢性咽炎患者耐药基因分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门诊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360例,采集患者咽后壁分泌物,提取质粒 DNA 并进行 Solexa 高通量测序,通过比对在 NCBI 质粒基因组数据库进行物种鉴定,通过与 ARDB 数据库进行比对进行耐药基因鉴定。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出307个质粒,分属25种病原菌,所占比例高的为α-溶血性链球菌(12.87%),其次为副流感嗜血菌(9.86%)。通过与 ARDB 中已知的380种 ARG 比对,共有4015条序列与已知耐药基因序列一致。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及四环素类耐药基因占较高的比例。同时我们也检测到一个多重耐药基因 lsa。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高效、准确地检测慢性咽炎患者中咽部细菌的耐药基因,为临床慢性咽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汪常伟;魏妍慧;李彦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OX-2和 iNOS 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大肠癌是一种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大肠腺瘤是一种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发病率较高,而且是大肠癌主要的癌前病变[1],是发展成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但对其癌变机制的研究很少,且其癌变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赵振亚;姚冬颖;齐蕾;刘晓丽;李元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第四脑室表皮样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一种颅内良性肿瘤,因其肉眼下色泽洁白带有珍珠光泽,又名珍珠瘤或胆质瘤。其发病率占全脑肿瘤的0.2%-1.8%,好发于20-40岁,一般无性别差异,以桥小脑角、鞍旁为常见,第四脑室少见。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内窥镜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术前诊断准确率和手术疗效有所提高。现结合我院1例第四脑室表皮样囊肿,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和治疗。

    作者:陶晓峰;刘畅;白艳;付明杰;王燕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新的一项 COPD 大型横断面调查(BOLD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中 COPD 总体发生率为8.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易发生微血栓栓塞,加重病情,甚至死亡。血液流变学检测反映机体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是反映机体存在血栓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的敏感指标,为了解 AECOPD 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本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2013年在青浦区中医医院内科治疗 AECOPD 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戚春辉;施国华;汪永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是男性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占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位[1]。目前,前列腺癌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等因素有关。98%的前列腺癌为腺癌,常从前列腺萎缩的外周部分发生,大多数为多病灶癌[2]。

    作者:关云哲;王振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06月至2012年05月脑梗死患者205例及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共228例。分别为脑梗塞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收集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收集脑梗塞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相应指标。结果脑梗塞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高血糖或肝、肾功能损伤有相关性。ALT、GGT、性别是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塞发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血糖或肝、肾功能异常及性别可影响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于秀娟;欧超伟;于海华;毕继红;吕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42例肾小球肾炎抗 GBM 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又称肾炎,是儿童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特征,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1]。在我国,引起尿毒症的病因常见的是肾小球疾病,约占54.2%[2],而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70.56%。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 GBM 抗体)是早用于检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PS)的特异性抗体,近年来,发现人类肾小球基底膜(GBM)存在许多抗原成份,一些学者也发现在部分以往被认为是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可存在与抗 GP(Goodpasture)抗体不同的GBM 抗体,即非 GPS 抗 GBM 抗体[3]也具有一定的致肾炎性,是各类肾小球疾病易复发因素之一[4]。对此,我们对诊断为肾小球肾炎患儿进行抗 GBM抗体检测,探讨发病机制、分析病情、评估预后。

    作者:司宇君;季红;魏岚;赵学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TP 方案化疗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

    化疗是卵巢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晚期和复发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控制腹水和预防复发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骨髓及免疫功能抑制等,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本文通过观察43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首次化疗期间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从免疫角度为卵巢癌患者化疗提供一个疗效评估的方法,希望减轻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损伤。

    作者:杨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 PHC 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感染模式和 HBVDNA 载量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258例 PHC 患者,酶联免疫法检测 HBV 血清标志物,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 HBVD-NA 载量。结果258例 PHC 患者,男性209例,占81.00%;女性49例,占19.00%;年龄小年龄31岁,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52.08±9.348)岁;HBsAg 阳性者239例(92.63%),HBeAg 阳性者42例(16.28%),HBVDNA 阳性者157例(60.85%);HBsAg、HBeAb 和 HBcAb 均为阳性者133例(51.55%),其中 HBVDNA 阳性者80例(60.15%);HBsAg、HBeAg 和 HBcAb 均为阳性者35例(13.57%),其中 HBVDNA 阳性者35例(100.00%);HBsAg和 HBcAb 均为阳性者58例(22.48%),其中 HBVDNA 阳性者27例(46.55%)。结论本研究中 PHC 患者 HBV 感染以“小三阳”为主,HBVDNA 载量为低水平复制状态,临床上应结合 HBV-M 和 HBVDNA 定量检测结果评价患者体内的 HBV 复制情况。

    作者:王志茹;刘庆波;赵文静;田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糖尿病肾病新国际病理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显著增多,糖尿病肾病(DN)是 DM 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二位病因[1]。2010年2月国际权威的美国肾脏病杂志发表了由世界各国肾脏病理学家共同完成的 DN 的病理诊断标准(包括病理分型标准及肾小管间质血管评分标准)[2]。以期为临床对 DN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赵令君;刘玉峰;吴淋淋;刘树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负压闭式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价值分析

    骨创伤往往会造成周围软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及感染等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清刨、换药、固定及修复等,不仅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患者痛苦多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负压闭式引流技术(VSD)自1992年由德国医生 Fleischmann 首刨,以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已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后慢性和急性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笔者通过对22例骨创伤感染的患者采用负压闭式引流技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春力;周成亮;白玉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β淀粉样蛋白与 tau 蛋白在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血管性痴呆主要是因为脑血管疾病而引起的智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血清β淀粉样蛋白与 tau 蛋白水平改变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选择我院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血清β淀粉样蛋白与 tau 蛋白在此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仁琳;唐智敏;张细六;黄天志;张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冀南地区胃癌组织中 Claudin-7、MT1-MM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河北南部更是高发,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进展期,预后较差。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表层细胞间的连接,具有调节上皮细胞极性和分化的重要作用。细胞间连接的结构异常以及伴随发生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细胞的分离和脱落,从而形成浸润和转移。浸润和转移是胃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癌细胞在转移形成之前,要多次穿过基底膜才能完成浸润,因此基底膜的完整性和酶对基质的降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Claudin 蛋白是构成紧密连接的重要的跨膜糖蛋白,能够维持细胞的黏附和极性。Claudin7是其家族的一员,其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1]。MT1-MMP 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MMPs)的一员,可以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在肿瘤的演进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联合检测 Claudin-7、MT1-MMP 蛋白在冀南地区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该地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及意义。

    作者:苗杰;许欣;宋小昕;聂红峰;霍志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分期老年 COPD 患者 Treg 细胞比例及炎性因子水平的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不同分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Treg 细胞比例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老年 COPD 患者100例,将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纳入急性组,将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纳入稳定组,两组分别纳入42例和58例,选取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 CD4+ Foxp3+ Treg 细胞的比例、CD4+ CD25+ Treg 细胞的比例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急性组患者的 CD4+ Foxp3+ Treg 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研究对象的 CD4+ Foxp3+ Treg 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稳定组(P <0.05);急性组患者的 TNF-α、IL-8、IL-6、IL-1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组(P <0.05),稳定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老年 COPD 患者在急性加重期表现为 Treg 细胞比例的异常升高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大幅度上升,这可能是造成急性加重期 COPD 患者感染和损伤程度加重的原因之一,稳定期老年 COPD 患者仍存在过度炎症反应的现象,但程度相对较低,并出现了 Treg细胞比例下降的机体自我保护现象。

    作者:汤丽萍;解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介入在周围型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颈部、腹部、盆腔及皮下软组织实性病变的诊断活检现在已很普遍。由于超声不能透过空气成像,CT 导引下胸腔内病变活检一直被应用,然而,由于外围肺组织与胸膜相邻,及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的衬托,使得在周围型肺部疾病的诊断中,超声介入下组织活检的应用日趋广泛。

    作者:许雷;于海翔;孙宏斌;韩振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从老年病房分离菌构成及耐药性探讨抗菌素使用和配备

    感染性疾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耐药菌株引起感染问题日趋严重,现代感染类型的变化表现在病原体种类的变迁、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和机体易感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条件致病菌在免疫低下的机体内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感染这一现代感染的典型模式。而老年病人随着增龄,各器官功能呈生理性减退,免疫功能低下;同时老年人常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其中部分疾病影响机体的抵抗力,导致老年人感染发病率增高、病死率增高。医院感染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抗生素的使用不当促进了耐药菌在机体内和医院环境中的定植繁衍,进而导致交叉感染和内源性感染日益增多。为了解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细菌的构成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药物选择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中心老年病房分离的致病菌构成及耐药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程鎏;徐洁;周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