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菌性肝脓肿伴糖尿病70例临床分析

郭辉;田力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 伴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 感染性休克, hepatic abscess, 支气管胸膜瘘, 免疫功能低下, 临床资料, 发病率, 内分泌疾病, 门静脉系统, 组织结构, 诊断治疗, 早期症状, 脏器, 细菌生长, 肾周脓肿, 临床治疗, 膈下脓肿, 感染病灶
摘要:细菌性肝脓肿为临床常见疾病。感染主要来自门静脉系统、胆道疾病、阑尾炎或周围感染病灶的直接曼延,腹腔感染时细菌易侵入肝脏。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且高血糖又能促进细菌生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增加,细菌性肝脓肿发病率逐年上升[1],据报道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iabetes companied with pyogenic hepatic abscess,DPHA )发病率为462%[2]。细菌性肝脓肿伴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多不典型,若不及时有效诊断治疗,脓肿可穿破临近脏器及组织结构,引起膈下脓肿、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等,也可能出现迁徙性病灶引起肺脓肿、肾周脓肿、脑脓肿等全身脏器感染,继而引起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据报道死亡率可达19%-49%。本文主要通过对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伤口分泌物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外伤后处理不当、污染手术、大型手术、糖尿病、烧伤等,都是易造成伤口感染的因素,不合理的预防用药也是伤口感染的原因之一。院内的伤口感染的常常是由多重耐药的细菌引起,给治疗带来相当的难度。以下笔者对2009-2011年度的伤口分泌物标本的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有效应用。

    作者:林楚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PAD)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到15%-20%以上。大量研究表明,人体的血压昼夜节律特征也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1-2],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老年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关系。

    作者:宓宇仙;李冬梅;韩英;苗辉;汤为民;李岩;景影;张美艳;姜海荣;崔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SP70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 SP70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经临床明确诊断为良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90例,采集患者胸腔积液标本,检测 SP70、CEA、Cyfra21-1和 NSE 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 SP70、CEA、CYFRA21-1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2.2%、58.9%和53.3%,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的10.0%、13.3%和22.2%(P <0.05);恶性胸腔积液组NSE 阳性率(31.1%)与良性胸腔积液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胸腔积液组 SP70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72.2%、89.2%和81.6%,CEA 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58.9%、84.9%和74.2%,Cy-fra21-1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53.3%、67.1%和58.4%,NSE 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31.1%、78.0%和50.2%。两组患者血清 SP70检测率分别为5.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胸腔积液 SP70检测率分别为10.0%、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P70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潜在的辅助作用,可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作者:邓石雄;刘映云;李尔凡;白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冀南地区胃癌组织中 Claudin-7、MT1-MM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河北南部更是高发,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进展期,预后较差。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表层细胞间的连接,具有调节上皮细胞极性和分化的重要作用。细胞间连接的结构异常以及伴随发生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细胞的分离和脱落,从而形成浸润和转移。浸润和转移是胃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癌细胞在转移形成之前,要多次穿过基底膜才能完成浸润,因此基底膜的完整性和酶对基质的降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Claudin 蛋白是构成紧密连接的重要的跨膜糖蛋白,能够维持细胞的黏附和极性。Claudin7是其家族的一员,其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1]。MT1-MMP 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MMPs)的一员,可以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在肿瘤的演进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联合检测 Claudin-7、MT1-MMP 蛋白在冀南地区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该地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及意义。

    作者:苗杰;许欣;宋小昕;聂红峰;霍志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在肿瘤放疗增敏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提高肿瘤放疗敏感性可以提高放疗患者依从性,改善预后,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v)是一种非黄酮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凋亡的作用,Rev 在放射治疗中具有阻断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的特性,其分子机制的得到广泛的研究。Rev 对活性氧系统的功能具有二像性,一方面可以对等地生成苯酚和间苯二酚相关的2个峰,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强有力地清除氧自由基保护正常组织;Rev 可以与 DNA 直接结合,生成具有遗传毒性、可代谢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调节 DNA 代谢、维持和修复系统,抑制末端转移酶端粒和拓扑异构酶;此外,Rev 还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杨壹羚(综述);张恒(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诱导蒙古沙土鼠肥大细胞瘤2例

    据报道肥大细胞瘤可在人类和动物,诸如猫、马、牛、猪、雪貂身上自然发生[1-3]。研究发现某些化学物或放射辐射可导致小鼠发生肥大细胞瘤[4,5]。研究发现,肥大细胞瘤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高致病能力的菌株,它在炎症启动及调节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6]。肥大细胞是一种可以清除细菌炎症细胞之一。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粘膜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该菌被根除后,肥大细胞密度明显降低[7]。目前,关于蒙古沙土鼠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肥大细胞瘤病例,尚未见报道。

    作者:朴瑛;柳云恩;谢晓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 AMI 病死率的关键。只有在AMI 发病6 h 内,经过明确的诊断和适宜的治疗,病变的心肌细胞才有可能出现可逆性转变[1]。但是约25%的 AMI 患者早期可以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AMI 患者的心电图不出现特征性 ST 段改变[2]。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 AMI 时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比较冠心病(CHD)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阳性率,探讨 cTnI、Myo 和 CK-MB 与 CHD 之间的关系及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精少精弱精子症男性不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关系的探讨

    为了解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男性不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关系,对124例确诊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男性不育行染色体核型检查,统计染色体核型异常状况分析如下。

    作者:邓国生;张炬光;何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 CysC、Hcy 和 U-mAlb 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ystatin,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尿微量清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uria,U-mAlb)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DN)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12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将其分为 DN 尿蛋白阳性组40例(A 组)、DN 尿蛋白阴性组35例(B 组)、糖尿病无肾损害组37例(C 组),同时选择同期来医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对象血清CysC、Hcy 和 U-mAlb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 组和 B 组 CysC、Hcy 和 U-mAlb 水平明显高于 C 组和对照组(P <0.05),其中 A 组3项指标水平升高为显著(P <0.05)。A 组和 B 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C 组和对照组(P <0.05),且阳性率随着患者肾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B 组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阳性率为94.29%,明显高于各指标的单项检测(77.14%、74.29%、77.14%)(P <0.05)。B 组联合检测 AUC 值高,为0.963,明显高于 Cy-sC、Hcy 和 U-mAlb 单项检测的 AUC 值(P <0.05)。结论联合检测 CysC、Hcy 和 U-mAlb 可以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的敏感度,有利于 DN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成诗;吴兵;魏光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Bcl-2、VEGF、MMP-2在结肠黏液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Bcl-2、VEGF、MMP-2在结肠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资料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芯片技术,对91例结肠黏液腺癌及癌旁组织 Bcl-2、VEGF、MMP-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结肠黏液腺癌中 Bcl-2、VEGF、MMP-2的表达率分别为68.13%、53.85%和60.43%,癌旁组织中三者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6.26%、30.76%和25.27%,三项指标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l-2、VEGF、MMP-2在结肠黏液腺癌中的表达与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 >0.05)。结论结肠黏液腺癌的发展,侵袭,转移与 Bcl-2、VEGF、MMP-2的过度表达相关,三者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可以判断结肠黏液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张剑虹;张飞;张晓丽;林媛媛;刘君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08-2010年我院儿童痰标本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变迁分析

    目的:调查近3年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2010年痰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菌株,所有菌株分离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操作,采用 VITEK2 COMPACT 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送检痰标本共21201份,检出致病菌8516株,检出率为40.17%,革兰阴性菌6345株,检出率为29.9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198株,构成比为25.81%,大肠埃希菌1417株,构成比为16.64%,铜绿假单胞菌602株,构成比为7.07%。抗菌药物活性高的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均达90%以上),碳青霉烯类、头孢替坦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均在90%以上,氨苄西林几乎对这三类细菌完全耐药,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一和第三代头胞菌素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较低;3年来 ESBLs 阳性率:大肠埃希菌分别为53.68%、49.09%、49.89%,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9.19%、41.48%、38.80%。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痰标本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情况并未出现较大的变迁,呈波动性变化。

    作者:王红梅;黄宝兴;赖建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修饰白蛋白在冠心病中的联合临床应用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及生命一类疾病,同时又是目前全球病死率极高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存环境及饮食发生改变,CHD 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趋势,全国每年死于该病的人数,约占所有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五分之一。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管腔逐渐狭窄,斑块出血破裂,血栓形成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基于 CHD 发展过程,若能在病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前,早期发现心肌缺血,对 CHD 防治将有很大的帮助。各种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是近十年来临床化学中发展快的部分。传统的肌钙蛋 I(cTnI)对心肌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肌红蛋白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相对较差,二者在早期诊断心肌缺血方面都存在缺陷。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在人体血液中的白蛋白氨基末端被氧化修饰,从而产生结构改变,因其仅产生于心肌缺血时,故称为缺血修饰白蛋白,这种白蛋白在与钴离子结合能力降低为主要特点,所以利用其可以与过渡金属结合力降低的特性在人体外周血能够及早检测到升高。奚耀等对l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超敏 C反应蛋白(CRP)水平研究显示[1],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心肌受损的程度。对于冠心病患者重要的是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一些与心血管疾病显著相关的血清标志物的早期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对冠心病的预后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现对本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及超敏 C 反应蛋白进行同时检测分析,研究两者的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预防价值。

    作者:李志祥;李守霞;郭胜利;郭丽丽;张鹏;刘永杰;牛丽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06月至2012年05月脑梗死患者205例及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共228例。分别为脑梗塞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收集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收集脑梗塞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相应指标。结果脑梗塞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高血糖或肝、肾功能损伤有相关性。ALT、GGT、性别是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塞发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血糖或肝、肾功能异常及性别可影响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于秀娟;欧超伟;于海华;毕继红;吕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足口病患儿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研究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臀、膝等部位皮疹、斑丘疹,一般3到7天痊愈,少数重症患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合并心肌损伤和神经系统损伤者常伴有较高的死亡率[1,2]。本研究通过检测 HFMD 患儿 WBC、hs-CRP 及心肌酶谱与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探讨其变化在 HFMD 的诊断和心肌损伤的预防与控制方面的临床意义。

    作者:孟卫东;范存士;初瑞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疗进展

    1概述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多种嗜心性病毒感染心肌后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渗出的过程,可伴有心包及心内膜炎性表现。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确诊困难,治疗缺乏特效措施,是儿童及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

    作者:潘晓波;孙景辉;高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他汀类药物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清中IL-6及 IL-10的影响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中 IL-6及 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168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按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治疗组和非他汀治疗组,另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非他汀治疗组(102例)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他汀治疗组(66例)加用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 IL-6及 IL-10水平变化,并统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感染后致 SIRS 患者入院时三种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两治疗组治疗后4 d 及7 d 血清 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但他汀治疗组较非他汀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两治疗组治疗后4 d 血清 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 <0.05),治疗后7 d 血清 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05),他汀治疗组较非他汀治疗组上升更为明显(P <0.05);他汀治疗组发生 MODS 为16例(24.2%),非他汀治疗组发生 MODS 为25例(2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 =0.969>0.05);他汀治疗组病死为17例(25.8%),非他汀治疗组病死为43例(4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694,P =0.030<0.05)。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能促进 IL-6水平下降和 IL-10水平升高,进一步改善全身炎症反应,但仍需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作者:张静;张素艳;耿晓妍;王爱田;高景利;李晓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价值,同时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特点。结果①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P <0.05);②ROC 分析显示,两组均对子宫腺肌病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 =0.0290,P =0.0411),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组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6551)显著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曲线下面积0.6351);③比较超声准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两组病例的动脉搏动指数和动脉阻力指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及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于子宫腺肌病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同时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经腹部超声检查更优。

    作者:李元成;许映斌;丁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细菌性肝脓肿伴糖尿病70例临床分析

    细菌性肝脓肿为临床常见疾病。感染主要来自门静脉系统、胆道疾病、阑尾炎或周围感染病灶的直接曼延,腹腔感染时细菌易侵入肝脏。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且高血糖又能促进细菌生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增加,细菌性肝脓肿发病率逐年上升[1],据报道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iabetes companied with pyogenic hepatic abscess,DPHA )发病率为462%[2]。细菌性肝脓肿伴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多不典型,若不及时有效诊断治疗,脓肿可穿破临近脏器及组织结构,引起膈下脓肿、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等,也可能出现迁徙性病灶引起肺脓肿、肾周脓肿、脑脓肿等全身脏器感染,继而引起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据报道死亡率可达19%-49%。本文主要通过对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郭辉;田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临床应用进展

    感染性休克也称败血症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住院病人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性休克占进入 ICU 病房治疗的病人中的1/5,它也是非心脏病ICU 中病人的一个主要的死亡原因。在美国,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为40%-50%[1],我国的一项统计分析表明,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为67.2%[2]。因此,快速诊断和治疗是改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总体死亡率的有效方法[3]。

    作者:侯巍;李实;刘书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介入在周围型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颈部、腹部、盆腔及皮下软组织实性病变的诊断活检现在已很普遍。由于超声不能透过空气成像,CT 导引下胸腔内病变活检一直被应用,然而,由于外围肺组织与胸膜相邻,及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的衬托,使得在周围型肺部疾病的诊断中,超声介入下组织活检的应用日趋广泛。

    作者:许雷;于海翔;孙宏斌;韩振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