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造口袋在腹腔引流管口渗漏护理中的使用效果分析

潘静;庾雪琴

关键词:造口袋, 腹腔引流管, 渗透,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造口袋在腹腔引流管口渗漏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进行普外科手术后发生腹腔引流管口渗漏的28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13例和实验组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及时换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造口袋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平均愈合时间、平均每天换药次数、皮肤损伤、舒适度、更换衣物次数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分别为17.9 d、4.2次、11例、2例、3.8次及90元/d﹔而实验组分别为12.4 d、0.2次、0例、14例、1次及11元/d,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件式泌尿造口袋处理引流管周围渗液,方法简单易学,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镁湿热敷治疗静脉输注可达龙所致血栓性静脉炎的效果及护理观察

    目的:评价硫酸镁湿热敷对预防静脉输注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输注可达龙的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次输注可达龙即用硫酸镁湿热敷,对照组48例,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0例患者出现静脉炎,对照组0级静脉炎15(31.3%)例,1级静脉炎12(25.0%)例,2级静脉炎10(20.8%)例,3级静脉炎8(16.75)例,4级静脉炎3(6.3%)例,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湿敷对预防静脉输注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预防患者出现静脉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刘海霞;杨德英;贵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经皮动脉化疗灌注和栓塞介入治疗宫颈癌的护理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与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宫颈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与栓塞介入治疗,给予本组患者精心护理后,观察其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9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8例病情稳定,5例病情进展,治疗总有效率为67.5%﹔并发症发生率:本组患者见3例恶心呕吐,2例食欲不振,1例白细胞水平下降,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护理满意度:24例非常满意,12例满意,3例一般,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0%。结论宫颈癌患者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与栓塞介入治疗后,给予其精心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效果显著。

    作者:宋艳品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婴幼儿慢性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6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理病因及诊断结果等采用中医、西医等治疗方法,分析与探讨慢性腹泻患儿的病理病因等,以更好的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减轻患儿的痛苦。

    作者:宋菊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前列地尔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前列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静脉推注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血糖、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80%(P<0.05)﹔心电图改变、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的发展。

    作者:刁力;于进堂;于高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髓底穿通修补1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髓底穿通修补术的临床方法以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7例行髓底穿通修补术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第一组10例患者,第二组7例患者,第一组采用常规的氢氧化钙修补传统部位再进行牙髓治疗和牙冠修复,第二组则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穿通部位,并进行牙髓治疗和牙冠修复,针对17例患者的手术基本资料、手术效果等进行研究。结果经本院的分组治疗,随访6~24个月之后,其在不同的阶段其恢复效果不同,治疗6个月之后患者牙齿恢复咀嚼功能占14例,占总例数的82.35%,治疗12个月之后,患者治疗成功例数为13例,占总例数的76.47%,治疗24个月之后,患者的成功例数为12例,占总例数的70.59%。结论髓室底穿通的磨牙在进行修补的时候需选取合适的材料针对髓底穿通部位进行修补,并且还需添加完善的根管治疗,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保存患牙,使得患者能够恢复咀嚼功能。

    作者:李剑锋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分析研究消化内科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以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中经常发生的护理风险以及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消化内科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在总结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管理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和护理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结果观察组施行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4.00%)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32.00%)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36.00%),患者满意度(100.00%)和护理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94.2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4.00%)和护理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52.37%)。结论在消化内科中加强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灿;张明溪;陈凌艳;李亚娟;孙畅;张月铭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胸壁及腋窝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胸壁以及腋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入我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患者11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甲组与乙组。甲乙两组均采用适行或传统放射治疗技术,甲组58例患者照射胸壁,乙组60例患者照射胸壁加锁腋野。两组患者照射剂量46~56GY,治疗时间为5~6周。在完成放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复发率。结果乙组与甲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近期总体缓解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复发率和乙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患者进行腋窝照射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研究未得出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适行或传统放射治疗照射胸壁或胸壁加锁腋野有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但是照射胸壁加锁腋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实施时需要加以考虑。胸壁放射治疗的价值及术后放射治疗靶区的个体化确定需要更多的随机研究来证实。

    作者:刘向阳;夏小春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70例,并以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2组,将30例实施常规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40例在此条件下施加奥拉西坦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14d和30d的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要较其治疗前、对照组更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适出现。结论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奥拉西坦治疗有确切效果,且安全性可靠,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艾滋病皮肤瘙痒误诊2例原因分析

    目的:减少临床医生对艾滋病引起的全身瘙痒性皮肤患者的误诊。方法介绍2例皮肤瘙痒疾患为首要症状的艾滋病病人之就诊过程,并就长时间多次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对临床诊断为“痒疹”、“神经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使用抗组胺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瘙痒性皮肤病,又不能用一般疾病来解释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和行相关实验室检查,避免误诊。结论临床医生应警惕对久治未愈全身瘙痒性皮肤为艾滋病引起的防治意识。

    作者:韦贞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究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与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患者的存活率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8%,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脑外伤脑疝患者采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术后的存活率,减少了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安全有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泳宇;朱颂华;虞聪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从采供血角度探讨血站充足供血的对策

    本文主要从采供血角度概述了临床充足供血的影响因素及有关应对策略,并从落实“四个转移一个延伸”保障临床充足用血﹔完善无偿献血的激励机制﹔“开源”和“节流”工作﹔科学合理用血,充分发挥血站供血部门的专业作用等方面保障临床供血进行了探讨。

    作者:汤武成;何秉洪;陈平;卢涛;余祥妙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ERCC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4例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ERCC1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而与性别有关。 ERCC1高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33.3%(8/24),ERCC1低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60.0%(12/20),ERCC1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更高,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 ERCC1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提示ERCC1与肿瘤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无关。 ERCC1基因在胃癌中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作者:李紫燕;张翼;张士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造口袋在腹腔引流管口渗漏护理中的使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造口袋在腹腔引流管口渗漏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进行普外科手术后发生腹腔引流管口渗漏的28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13例和实验组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及时换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造口袋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平均愈合时间、平均每天换药次数、皮肤损伤、舒适度、更换衣物次数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分别为17.9 d、4.2次、11例、2例、3.8次及90元/d﹔而实验组分别为12.4 d、0.2次、0例、14例、1次及11元/d,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件式泌尿造口袋处理引流管周围渗液,方法简单易学,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静;庾雪琴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早期休克患儿42例的诊治经验总结

    目的:分析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经验和治疗要点,为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休克患儿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休克代偿期患儿42例作为早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患儿28例作为中晚期休克组。分析两组补液量、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早期休克组补液量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为85.71%,中晚期休克组总有效率42.86%,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组(P<0.05)。早期休克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液体复苏是治疗小儿休克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并给以及时的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改善休克患儿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荣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旁路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腔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患肢畅通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6)h、住院时间(9.3±2.5)d及术后ABI指数(0.54±0.1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3.2±0.7)h,(16.0±8.2)d,(0.47±0.1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腔内介入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术后患肢血运,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吕忠俊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应采取的措施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要想保证实验室检验质量,必须做到患者、护士、医生和检验技术人员一起努力共同负责,共同保证。通过对患者讲解配合医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向临床科室发放《检验手册》、《检验标本留取指南》手册和对实验室检验技术人员进行思想、业务素质的再提高,使样本的不合格率明显降低,检验结果的误报率降至低。因此,必须的管理制度和提高医生、护士和检验技术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是保证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作者:韩文君;王晓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浅议医院幼儿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手段有必要引入到幼儿园的相关业务管理中,例如幼儿园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等,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能提升家长对幼儿管理的满意度,解决诸多幼儿园管理难题。

    作者:由宝剑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体分析

    目的:分析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氟尿嘧啶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奥曲肽与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脂肪酶以及血白细胞等指标具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行性和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耿瑞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阿斯美联合酮替芬治疗,观察病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经临床治疗和研究发现,采用阿斯美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的有效率为93.3%,治疗喘息的有效率为69.8%,治疗咳痰的有效率为91.2%,治疗反流症状的有效率为83.0%,治疗咽部发痒的有效率为96.1%,上述结果与喘息症状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喘息、咳痰、咳嗽,临床期间采用阿斯美加酮替芬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尤忠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新生儿脓疱病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目的:对新生儿脓疱病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生儿脓疱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6~8月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新生儿脓疱病的感染率进行调查分析,将其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对实施相关预防控制措施之后的2013年10~12月间的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结果导致出现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多种多样,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病区的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母婴同室的管理工作、新生儿的管理、室内环境、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都会对新生儿脓疱病的医院感染暴发产生一定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之后,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与控制之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医院在新生儿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张羽;武胜涛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