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孙庆祥;谢德容;冯晨曦;武亦文;金林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需求方式在不断变化,养犬、玩犬人数不断增多.70~80年代被犬咬伤来门诊就诊者多为野犬、狂犬所致,而今多为家中喂养犬类所致,现对我站1998年地方病门诊就诊的777例被犬咬伤的中小学生分析如下.
作者:张思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笔者在矫治中、轻度近视的探索中,采用凹透镜与凸透镜(+1.50D)两副眼镜交替使用(看近物如阅读时戴凸透镜;看远影或活动时戴充分矫正视力的近视眼镜),防止近视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重度近视眼(≤4.5)看近时用眼的远点,不需要眼的调节,故不作矫治对象.
作者:陈海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探索我市中小学生乙肝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乙肝发病率.笔者于1997年10月份对市区中小学生进行HBsAg检查,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蔡乾春;程贤;黄德稠;侯大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校初三年级于1999年4月10日至5月8日发生了风疹爆发,经采取有效措施后,未蔓延到其他年级,疫情得到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志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婴儿断奶情况及其对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询问法调查256名合肥市城区婴儿的断奶时间和断奶方法,并追踪观察他们3~24月龄的身长、体重和胸围的发育水平及速度、体型和Hb含量的变化.结果:4~6月龄、7~9月龄及10~12月龄断奶的婴儿分别占28.0%、16.7%和52.0%;一次性断奶的婴儿占90.1%;在生长发育水平及速度和体型方面,7~9月龄断奶的婴儿优于4~6月龄和10~12月龄断奶的婴儿,而断奶方式对其影响不大.过渡性断奶有利于提高Hb水平.结论:婴儿适宜的断奶时间为7~9月龄,适宜的断奶方式为过渡性断奶.
作者:高永清;丁家兰;王素芳;徐海玉;曲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长期以来,在性问题上,人们对青少年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认为对青少年谈性的问题,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所以,尽管医学界有不少人呼吁,但性教育在我国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中,依然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开放程度的提高,青少年性教育缺如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作者:卢伟;朱继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毕业生对海洛因、烟草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态度、知识及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自行设计问卷课堂集体发卷,统一用语,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数学生对毒品和烟草的认识、理解深度仍不足,男女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与所存在的心理压力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应加强药物滥用预防教育,将预防毒品、烟草滥用知识纳入教育体系并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结合起来.
作者:林海程;李刚;刘珍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的危害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有关人士的关注.良好的营养状况是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和学习的基本保障,此时如发生营养不良,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学习,甚至影响一生的身体健康,且青少年期肥胖亦是成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潜在成因.为了解南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今后实施营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1998年对中小学生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袁加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许多其它有损健康的行为存在联系,如高盐摄入、长期精神紧张、肥胖、吸烟、过量饮酒和缺乏锻炼.从青少年开始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基本的控制措施.为了解我市城区学生心血管病健康知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特开展了此项调查.
作者:张瑞民;梁桂华;李秋荣;朱希素;刘红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连市学生皮下脂肪发育规律.方法: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学方法,对大连市汉族1190名中小学生上臂肱三头肌部和肩胛下角部的皮褶厚度及体脂发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肢体部皮褶变薄,而躯干部皮褶变厚,女生则肢体部和躯干部皮褶均变厚.男生体脂在青春期前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在青春期后则逐年下降;女生体脂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在青春期后增加迅速.各年龄组女生皮褶厚度均大于男生,且在13岁以后更为明显.结论:大连市汉族学生皮下脂肪发育年龄和性别差异与儿童少年身心发育阶段相关.
作者:徐飞;马晓凯;赵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被动吸烟对儿童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GSH-PX)及维生素C(VitC)的影响.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964名儿童,从中筛选出家中无吸烟者、家中一人吸烟及两人以上吸烟儿童各20名.为避免主观误差,我们以尼古丁代谢产物可铁宁作为吸入烟雾多少的客观指标,同时测定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及尿中维生素C含量.结果:可铁宁与被动吸烟量直接相关.而GSH-PX及VitC随着吸人烟雾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被动吸烟可致儿童体内GSH-PX活力下降及尿中VitC含量减少.
作者:江城梅;田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月经是女子重要的生理特征.月经来潮时,影响女生的学习和锻炼,本文通过对体育院校女生月经状况的调查,为合理地开展女生体育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数据.
作者:赵大林;卢天凤;张奔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近10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再次回升,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增加了结核病的威胁[1].大学生居住密集、交庄频繁,因此大学生的预防工作一直是我校保健工作的重点.我们对新生除进行包括胸透在内的一般检查外,坚持做OT试验.现将1998年新生OT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董旭;范丽颖;张国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双生子遗传倾向及智力和皮纹特征.方法:对芜湖市中、小学和幼儿园的58877名学生进行普查,并对40例学习不良双生子智商和皮纹进行评定.结果:共发现198对双生子,双生子检出率为3.4‰,其中同卵双生占61.11%,异卵双生占38.89%.双生子父母生育过双生子报告率高且一级亲属中双生子报告率亦高.40例学习不良双生子智商偏低,指纹总嵴线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2.9,P<0.01).结论:双生子有遗传倾向,智力发育异常更为多见.
作者:李铁臣;杜少陵;孙惠兰;徐毓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解我市城乡中小学生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我们于1998年9~11月对城市、城镇及乡村6所学校的6697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夏艳萍;张欣;南鄄玲;苏明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分析中学生接受健康教育后对卫生知识的传播作用.方法:对中学生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把卫生知识向家庭与社会传播的人数与题数,同时调查二级传播人数及题数.结果:一级传播过程中,学生可在20天内向9.38倍人群传播,通过二级传播,再将此人群扩大3.62倍.学生文化水平高低对传播卫生知识影响无显著差别,但学生的家庭成员、社会成员在进行二级卫生知识传播时,其文化水平与传播作用有密切关系.结论:对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把卫生知识向家庭和社会传播.
作者:王玉栋;张元友;孟凡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寝室、食堂等,其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学习效果.为了解高校环境的卫生状况,我们对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内空气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并对225名大学生的咽喉部及手指皮肤进行细菌学检查,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邱月;向延娥;钟志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两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244名52~60月龄出生时已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检测HBsAg、抗-HBc、ALT及抗-HBs滴度,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加强接种一针重组酵母基因乙肝疫苗、细胞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均为5μg,一月后复查抗-HBs滴度.结果:A、B两组加强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6.77%、100%,GMT较加强前分别上升10.71、12.26倍,表明两种基因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良好.A、B两组加强前抗-HBs已阴转的儿童加强免疫应答水平显著低于未阴转者(P<0.005).B组同一等级抗-HBs滴度的儿童加强免疫应答显著优于A组.结论:国产两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于儿童52~60月龄时加强免疫效果可靠,是否表明细胞产乙肝基因疫苗加强免疫效果优于重组酵母乙肝基因疫苗,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安飞;罗桂荣;陈兴国;刘传富;佟广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一切对人类健康有促进的事业必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那么,与儿童少年健康成长联系在一起的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也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我的不断完善,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现就沈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建所20年来的点滴经验和所取得的成绩介绍如下.
作者:张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实施《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有效地防治学生的常见病,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我们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我省汉、黎族大中小学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调查.本文就学生营养不良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开展防治学生营养不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徐子孟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