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检查在女性腋窝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王蕊;佟凌霞;齐娜

关键词:超声检查, 女性, 腋窝肿块, 诊断结果, 皮肤附属器, 诊断依据, 诊断价值, 术前超声, 术后病理, 临床资料, 对照分析, 常见疾病, 影像学, 淋巴结, 副乳腺, 组织, 脂肪, 纤维, 外科, 神经
摘要:女性腋窝肿块是外科常见疾病,其来源及病因多样,可以发生于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副乳腺、淋巴结及腋窝脂肪纤维神经等组织。有关腋窝肿块的影像学方面的报道不多,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92例女性腋窝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女性腋窝肿块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检测水平分析

    本文采用直接竞争法的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对111例不孕症患者(月经正常组和月经异常组)的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激素(PRL)、雌二醇(E2)、睾酮(TESTO)、孕酮(PROG)、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检测,并与同步检测健康对照组(健康育龄妇女)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探讨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在不孕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回顾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凯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CEA、CYFRA21-1和TPS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3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9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 CEA、CYFRA21-1和 TPS 3项标志物水平。结果肺癌组 CEA、CY-FRA21-1和TPS 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EA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47.8%,特异性为92.0%;CYFRA21-1的敏感性为61.1%,特异性为93.6%;TPS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89.1%。3项指标联合检测则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7.8%。结论 CEA、CYFRA21-1和TPS对 NSCLC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三者联合检测有明显的互补性,可以显著提高 NSCLC的诊断率。

    作者:常文龙;赵静;卢军栋;邢振宇;孙吉瑞;于占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检测CBS基因SNP的技术优化

    目的:探索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high resolution melting ,HRM)检测胱硫醚β-合酶(CBS)基因 SNP位点所需的佳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快速高效的对CBS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通过普通 PCR初步确立引物的退火温度范围,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HRM反应中调整确定佳退火温度。对影响 qPCR-HRM的因素包括反应程序、模板DNA、MgCl2再分别进行优化,确立佳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对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基因分型结果通过测序验证其准确性,从而建立系统的 HRM检测CBS基因SNP的方法。结果 HRM检测CBS基因该片段佳退火温度为62℃,qPCR-HRM佳反应体系为20μl,引物浓度为0.2μmol/L,Mg2+为2.5μmol/L,模板DNA为60 ng。在优化的体系条件下筛选出的突变型样本经测序验证与实验结果一致。结论 HRM可以作为检测 SNP准确、经济、高效的方法。

    作者:于坤坤;刘毅;张坤;李栋;马衍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剂注入速度与恶心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剂注入速度与恶心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于我院首次预约行 FFA检查的患者80例,按照年龄、性别匹配后分为两组,分别于10 s及3 s内静脉注入10%荧光素钠5 ml,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反应的人数,及其患者自觉恶心反应的程度,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快速注入组患者出现恶心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缓慢注入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岁以下出现恶心感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50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剂注入速度缓慢时出现恶心反应的比例大于注入速度较快时,而且恶心反应的比例与患者年龄相关,年轻患者易出现恶心反应。

    作者:赵晓静;杨程成;郑晖;刘苹苹;李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放射肿瘤学临床实习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近年来,恶性肿瘤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目前,恶性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综合治疗时代,据统计在全部恶性肿瘤中,45%的患者可以被治愈,其中22%经手术治愈,18%经放射治疗治愈,5%经化疗治愈[1]。而且,约70%的肿瘤病人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放射治疗,以治愈肿瘤、缓解症状或改善生活质量[2]。因此,放射治疗作为基本治疗手段之一,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者:姜新;董丽华;马利新;Rui Ji;曲雅勤;辛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声检查在女性腋窝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女性腋窝肿块是外科常见疾病,其来源及病因多样,可以发生于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副乳腺、淋巴结及腋窝脂肪纤维神经等组织。有关腋窝肿块的影像学方面的报道不多,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92例女性腋窝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女性腋窝肿块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蕊;佟凌霞;齐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肺癌是一种全球性恶性肿瘤,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而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已成为死亡率上升速度快的恶性肿瘤[1-3]。因此,探寻操作快捷、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临床课题。在肺癌早期,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多不显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则是更敏感的采样标本,本文检测血清及BALF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等四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秦勇;李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与骨密度及骨代谢失调的相关性研究

    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与年龄、性别、种族、体重指数、糖尿病、甲亢等有关,随着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高血压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骨密度及骨代谢失调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作者:刘颖;宋成伟;杜以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及INF-γ水平的临床分析

    为了研究分析对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 IL-4、INF-γ水平在临床上应用的意义。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受治疗的42例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磊;张慧玉;戴秀华;田玲;黄光举;杨晓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H cy和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确诊的AMI患者120例(治疗组)和健康体检者140例(对照组)。AMI患者采取药物溶栓治疗。分别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的 Hcy和 BN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 Hcy、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 AMI患者中,随访1年后有43例发生了心血管事件,77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发生心血管事件者的 Hcy、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体内 Hcy和BNP表达升高,两者可作为 AMI的临床诊断和预测指标。

    作者:王淑娟;宁保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清Cys-c和Hcy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干预后不同严重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清 Cys-c和 Hcy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40例(冠脉单支病变11例、冠脉双支病变16例和冠脉多支病变13例),分为两组(n=40):瑞舒伐他汀治疗前组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组(瑞舒伐他汀10 mg/d),同期体检健康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初次检查、治疗6个月后均空腹采血及冠状动脉造影。采用 ELISA法检测血清中Cys-c和 Hcy的水平;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定斑块的个数、厚度、性质。结果(1)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患者血清Cys-c和 Hcy水平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为冠脉多支病变高于冠脉双支病变及冠脉单支病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瑞舒伐他汀干预组患者血清Cys-c和 Hcy水平略升高且冠脉多支病变、冠脉双支病变、冠脉单支病变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但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瑞舒伐他汀干预组治疗后患者血清Cys-c和 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个数无差异(P>0.05),斑块厚度变薄、斑块由软斑块变为硬斑块的百分率大(P<0.01)。结论血清Cys-c和 Hcy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而升高,瑞舒伐他汀能通过降低血清Cys-c和 Hcy水平,使得斑块变薄,并能促进斑块硬化,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作者:刘玲;殷屹岗;阮中宝;陈各才;朱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指肿瘤直径≤1.0厘米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TMC),生存率高,预后好。十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1]。随着近年来诊断水平的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高[2]。国外报道[3,4],PTMC 约占甲状腺癌的6%-63.7%;国内报道[5-6]为11.0%-47.7%,我院2008年-2013年4月间,甲状腺乳头状癌初治患者共2225例,微小乳头状癌占55.9%。关于微小乳头状癌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指征及范围仍有争议。本文对我院2008年-2013年5年间1244例初治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高虹;孙丽丽;佟凌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双源CT虚拟平扫在老年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

    老年颈部肿大淋巴结对疾病分期的评估,制定手术方案以及预后判定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规CT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关系的评价有一定局限,良恶性影像还有重叠,辐射剂量较大[1]。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DSCT)提出的虚拟平扫技术可以直观表现增强期的碘分布,使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更准确,在评估病变的组织成分有独特的优势,扫描速度更快,患者的辐射剂量更低[2]。本研究我们采用 DSCT 虚拟平扫技术分析老年颈部淋巴结病变,旨在寻求新的无创判定颈部淋巴结的方法,降低辐射剂量,现汇报如下。

    作者:丛也彤;张霖;宋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患者脾切除术前外周血细胞减少与手术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病人外周血细胞减少与手术疗效,阐明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病人脾切除术后何种外周血细胞减少与手术疗效的关系为密切。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病人366例。根据术前血细胞的减少,分为单种血细胞减少组,两种血细胞减少组和多种血细胞减少组;手术前后与随访期间检测血细胞。全组均行切除脾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运用 SPSS13.0统计软件,单因素比较采用K-W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多单因素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后患者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升高,随访期间疗效持久稳定;术后监测患者免疫球蛋白升高明显;随访1,2年期间患者再出血率明显减少。在单种血细胞减少组中,只有红细胞组内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病例数的增加,累积的 RBC组内疗效比较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累积的 PLT减少则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多种血细胞减少组中,PLT减少与 WBC减少及 RBC减少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疗效单种血细胞减少组与多种血细胞减少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程度与疗效有明显关系,单种血细胞减少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多种血细胞减少组,PLT减少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减少越严重疗效越差。

    作者:宫晓光;王葆春;何海涛;董永杰;敬海峰;马佳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CI术后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

    肝素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肝素在机体中少量自然产生,其活动机制是通过抑制等离子体辅助因子及凝血酶,从而使凝血酶及 X因子、IX因子失活[1]。而在临床上,则是将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肝素应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目的。

    作者:范思佳;高会远;张永飞;陈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ABCD2评分法结合头颈部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 ABCD2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根据 CTA的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对患者出现TIA后7天之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进行观察。结果11例(18.3%)患者TIA后7天内出现脑梗死。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明显高于血管狭窄<50%组(P<0.05)。并且低危组患者中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同样明显高于血管狭窄<50%组(P<0.05)。结论 ABCD2评分能够有效地预测患者出现 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再结合头颈部CTA检查,能够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

    作者:张鹏辽;闫宏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iASPP在压力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的抑制因子 iASPP)在压力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凋亡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细胞)分别在60mmHg和80mmHg压力条件下培养48小时,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染色检测凋亡,RT-PCR,WESTERN-BLOT检测 P53和 iASPP基因的变化。结果随着压力的增加 RGC-5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逐渐增加,P53基因表达增加,iASPP基因的表达下降。结论在压力诱导的RGC-5细胞凋亡中iASPP 表达下降可能使P53活性增加,促进RGC-5细胞凋亡的发生,上调iASPP表达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英;杨海燕;许文晶;胡萍;高志卓;徐韶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心肌肌钙蛋白T、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N端B型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复杂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再入院率、高致死率,早期诊断、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评价心肌肌钙蛋白T、胱抑素 C、超敏 C反应蛋白、N 端B型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闻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缺血修饰蛋白(IM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AMI患者 H-FABP、IMA及CK-MB、cTnT、Mb各指标在入院即刻、4 h、8 h、12 h、24 h 5个时间点的水平。结果在入院即刻(0 h),H-FABP 和 IMA 的敏感性优于 CK-MB、cTnT、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4 h时间点时,H-FABP、IMA、Mb的敏感性高于CK-MB、cTnT (P<0.05)。5种指标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入院12 h及24 h,CK-MB、cTnT的敏感性达到峰值,与IMA、H-FABP敏感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H-FABP、IMA在发病8 h以内的早期胸痛患者中,诊断 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郭梅;罗涛;李春梅;齐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巨输尿管合并末端囊肿远端闭锁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以间断左腰部疼痛,尿频7年,伴发热、血尿10余天入院。腹部彩超示左肾增大,大小为16.6 cm7.8 cm,失去正常解剖结构,肾盏扩张,较宽处7.3 cm,肾盂分离3.3 cm,透声差,输尿管上段内径2.3 cm,盆段内径2.9 cm,末端内径2.3 cm,末端向膀胱内突入,显示一巨大囊性暗区,大小为9.7 cm5.5 cm95 cm,其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似见流动感。膀胱充盈良好,其内透声差。超声诊断为左肾增大、积水。左侧输尿管全程扩张,末端囊肿。

    作者:初广宇;马峰;耿长帅;赵永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