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殷屹岗;阮中宝;陈各才;朱莉
病史采集是临床思维的初始,对后期的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思维的建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换句话说,病史采集的学习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古人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其意为医生是关乎民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病史采集是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工作状态及责任心直接的体现。因此,对于刚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而言,掌握病史采集的技巧对其日后的临床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姜瑛;李爽;李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心肾综合征(合并肾衰的心衰)患者血清氨基末端 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心脏不良事件、短期再住院率与单纯心衰患者的差异性。方法随机纳入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集肘静脉血,检测 SCr与 NT-ProBNP浓度,据血清 SCr浓度分为 SCr升高组(心肾综合征组)与 SCr正常组(单纯心衰组),观察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随访其30天再住院情况。结果与血清 SCr正常组相比,血清SCr升高组 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分别为32.86(21.23-61.57)ng/ml和21.52(12.01-35.24)ng/ml;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分别为26.67%和3.33%;患者30天再住院率明显升高,分别为35.0%和13.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 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30天再住院率亦较单纯心衰组明显升高。
作者:刘贵京;高旻;李亚;阎英杰;燕霞;王颖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α和β基因多态与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311例无亲缘关系的绝经后 MS患者和231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 ERα(XbaⅠ、PvuⅡ)和β基因(RsaⅠ、AluⅠ)多态性,并采用 SHEsis在线计算平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患者体重、BMI、SBP、DBP以及血清 FBS、GSP、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 MS组PP、Pp、pp基因型和 P、p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13.0%、52.8%、34.2%、39.4%、60.6%和9.3%、51.1%、39.5%、34.9%、65.1%,XX、Xx、xx基因型和 X、x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4.3%、48.1%、47.6%、28.4%、71.6%和3.9%、39.2%、56.9%、23.5%、76.5%,AA、Aa、aa基因型和 A、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73.2%、24.7%、2.2%、85.5%、14.5%和74.0%、24.1%、1.9%、86.0%、14.0%,两组间上述三个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 MS组 RR、Rr、rr基因型和 R、r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45.0%、44.6%、10.4%、67.3%、32.7%和54.7%、38.9%、6.4%、74.1%、25.9%,MS组 RR基因型和 R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rr基因型和 r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体型分析显示,R-A单体型在 MS组所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1.405;95%CI:1.100-1.769;P<0.05),而 r-A单体型所占频率显著降低(OR:0.700,95%CI:0.536-0.915;P<0.05)。结论 ERα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 MS无相关性,而 ERβRsa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 MS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R等位基因可能是其易感等位基因,而 r等位基因可能是其保护等位基因。
作者:孙树凯;翟玉娥;赵鹏;田清武;彭依群;翟木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23岁。因左侧持续性鼻塞2个月,于2013年01月16日入我院耳鼻喉科。入院查体:外鼻无畸形,鼻中隔居中,双下鼻甲略大,左侧鼻腔总鼻道可见粉红色肿物,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双侧鼻腔黏膜充血,各副鼻窦区无压痛。辅助检查:鼻窦CT:左侧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双侧上颌窦、左侧筛窦、额窦炎症。脑部CT,颈部CT,胸部CT,腹部彩超及全身骨显像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鼻腔肿物。2013年01月19日于全麻鼻内镜下行左侧鼻腔肿物切除术,左侧上颌窦开放,左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切除术、右下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作者:孙磊;于雷;邱玲;马岩;贾晓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女性腋窝肿块是外科常见疾病,其来源及病因多样,可以发生于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副乳腺、淋巴结及腋窝脂肪纤维神经等组织。有关腋窝肿块的影像学方面的报道不多,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92例女性腋窝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女性腋窝肿块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蕊;佟凌霞;齐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老年颈部肿大淋巴结对疾病分期的评估,制定手术方案以及预后判定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规CT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关系的评价有一定局限,良恶性影像还有重叠,辐射剂量较大[1]。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DSCT)提出的虚拟平扫技术可以直观表现增强期的碘分布,使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更准确,在评估病变的组织成分有独特的优势,扫描速度更快,患者的辐射剂量更低[2]。本研究我们采用 DSCT 虚拟平扫技术分析老年颈部淋巴结病变,旨在寻求新的无创判定颈部淋巴结的方法,降低辐射剂量,现汇报如下。
作者:丛也彤;张霖;宋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肺癌是一种全球性恶性肿瘤,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而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已成为死亡率上升速度快的恶性肿瘤[1-3]。因此,探寻操作快捷、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临床课题。在肺癌早期,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多不显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则是更敏感的采样标本,本文检测血清及BALF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等四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秦勇;李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研究本地区 SCCmecⅡ及Ⅲ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而为治疗和预防不同基因型的 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 SCCmecⅡ及 SCCmecⅢ型 MRSA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CCmecⅡ、SCCmecⅢ型MRSA感染与是否入住ICU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手术史、住院史、侵袭性操作、恶性肿瘤、严重皮肤损伤及预后情况在 SCCmecⅡ和SCCmecⅢ型 MRSA间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较与 SCCmecⅢMRSA而言,入住 ICU的患者更容易感染 SCCmecⅡMRSA。而性别、预后、年龄、住院时间、手术史、住院史、侵袭性操作、糖尿病、严重皮肤损伤、恶性肿瘤、抗生素种类对于 SCCmecⅡ、SCCmecⅢ型 MRSA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作者:张玫娜;曹杨;曹忠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流式细胞术是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为基础,集光电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单克隆抗体等技术为一体的现代检测手段。该技术以其分辨率高、敏感性与特异性强、应用范围广泛、技术密集度高等特点,现已成为临床诊断与科研领域广受好评与不可或缺的一项新技术。
作者:李岩;徐雪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字,在我国30至70岁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超过30%[1]。迄今为止,PH 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PH 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疾病,其发病与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均具有密切的关系,而编码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基因是有可能的易感基因[2]。PH 患者的长期高血压状态可引发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终导致多种器官功能的衰竭[3],心功能下降和肾功能损害的同时出现是长期高血压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由此引发的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更是临床上治疗的难点,及时的诊断和临床干预对于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针对 PH 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对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作者:史雷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 ABCD2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根据 CTA的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对患者出现TIA后7天之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进行观察。结果11例(18.3%)患者TIA后7天内出现脑梗死。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明显高于血管狭窄<50%组(P<0.05)。并且低危组患者中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同样明显高于血管狭窄<50%组(P<0.05)。结论 ABCD2评分能够有效地预测患者出现 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再结合头颈部CTA检查,能够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
作者:张鹏辽;闫宏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剂注入速度与恶心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于我院首次预约行 FFA检查的患者80例,按照年龄、性别匹配后分为两组,分别于10 s及3 s内静脉注入10%荧光素钠5 ml,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反应的人数,及其患者自觉恶心反应的程度,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快速注入组患者出现恶心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缓慢注入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岁以下出现恶心感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50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剂注入速度缓慢时出现恶心反应的比例大于注入速度较快时,而且恶心反应的比例与患者年龄相关,年轻患者易出现恶心反应。
作者:赵晓静;杨程成;郑晖;刘苹苹;李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缺血修饰蛋白(IM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AMI患者 H-FABP、IMA及CK-MB、cTnT、Mb各指标在入院即刻、4 h、8 h、12 h、24 h 5个时间点的水平。结果在入院即刻(0 h),H-FABP 和 IMA 的敏感性优于 CK-MB、cTnT、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4 h时间点时,H-FABP、IMA、Mb的敏感性高于CK-MB、cTnT (P<0.05)。5种指标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入院12 h及24 h,CK-MB、cTnT的敏感性达到峰值,与IMA、H-FABP敏感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H-FABP、IMA在发病8 h以内的早期胸痛患者中,诊断 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郭梅;罗涛;李春梅;齐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2型糖尿病在全球的蔓延,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的巨大挑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预测,2030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5.52亿。随着糖尿病群体的迅猛扩增,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业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常见的原因。
作者:邢燕;叶山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干预后不同严重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清 Cys-c和 Hcy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40例(冠脉单支病变11例、冠脉双支病变16例和冠脉多支病变13例),分为两组(n=40):瑞舒伐他汀治疗前组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组(瑞舒伐他汀10 mg/d),同期体检健康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初次检查、治疗6个月后均空腹采血及冠状动脉造影。采用 ELISA法检测血清中Cys-c和 Hcy的水平;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定斑块的个数、厚度、性质。结果(1)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患者血清Cys-c和 Hcy水平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为冠脉多支病变高于冠脉双支病变及冠脉单支病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瑞舒伐他汀干预组患者血清Cys-c和 Hcy水平略升高且冠脉多支病变、冠脉双支病变、冠脉单支病变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但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瑞舒伐他汀干预组治疗后患者血清Cys-c和 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个数无差异(P>0.05),斑块厚度变薄、斑块由软斑块变为硬斑块的百分率大(P<0.01)。结论血清Cys-c和 Hcy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而升高,瑞舒伐他汀能通过降低血清Cys-c和 Hcy水平,使得斑块变薄,并能促进斑块硬化,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作者:刘玲;殷屹岗;阮中宝;陈各才;朱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也称为异位性皮炎,常始发于婴幼儿时期,呈慢性反复发作的病程,主要表现为皮肤广泛红斑、丘疹、顽固的瘙痒和皮肤干燥,常伴发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涉及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精神等多种因素,因缺乏特效治疗且发病率高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遗传及免疫调节两方面对 A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阐述。
作者:彭星;刘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病死率高,WHO2008年公布低收入国家下呼吸道感染病死率达11.2%,排十大疾病死因第一位,中高收入国家,病死率为3.8%,位居十大疾病死因的第四位[1]。支原体肺炎是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而引起的肺部炎症,近年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出现逐年递增趋势[2]。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3],导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4-5]。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儿童肺炎病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超过30%,发病有局部流行特点。由于初期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不易鉴别而被忽视造成累及多系统、器官损害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生命健康。实验室指标检查是诊断衣原体感染的可靠依据。为加深对肺炎支原体的认识,现将儿童肺炎支原体临床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业晓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正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1],美国肾病基金会(NKF)“改善肾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倡仪”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K/DOQ I指南)对CKD的定义[2]是肾小球滤过率(GFR)持续<60 ml/(min.1.73 m2)或无论何原因的肾脏损伤>3个月。菊粉清除率是估计 GFR 的金标准,但操作繁琐,放射性核素法可作为替代标准,但由于操作复杂及排泄特污染等方面的原因而不适常规应用。血清肌酐(Scr)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评价 GFR的指标,但也受年龄、肌肉量、蛋白质摄入量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外有许多报道[3-5]:血清胱抑素 C(Cy-sC)在评价肾功能方面优于血清肌酐而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以肾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血清CysC和Scr在慢性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兹报道如下。
作者:袁明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的大量循证医学均证实,脉压(PP)增大参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进展,高水平的 PP 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1]。有文献报道指出,PP对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大于舒张压(DBP),甚至超过了收缩压(SBP)[2]。随着 PP水平升高,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等的风险趋增大。合理降低PP,能有效预防、减少心血管事件。但对PP与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及其预测作用学界仍无统一认识。本文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选取2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析 PP 增大对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预测的临床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网织红细胞参数-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组分(immature reticulocyte fraction,IRF)进行检测,探讨其在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辅助临床对两种大细胞性贫血进行诊断。方法应用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 MA和MDS的 IRF进行检测、比较,并进一步探讨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A和 MDS的 IRF与对照组比较均呈明显升高(P<0.01),MA与 MDS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文 IRF≥9.0%为诊断标准,对 MA和 MDS进行临床评价,检测的灵敏度为90.8%、60.7%,特异度均为95.2%,阳性预测值为95.2%、85%,阴性预测值为90.9%、84.5%,诊断效率为93.0%、84.6%;差异显著(χ2=11.18,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RF作为网织红细胞较新的参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对MA 和MDS 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任超杰;汪建军;余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