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生
目的:探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确诊的AMI患者120例(治疗组)和健康体检者140例(对照组)。AMI患者采取药物溶栓治疗。分别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的 Hcy和 BN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 Hcy、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 AMI患者中,随访1年后有43例发生了心血管事件,77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发生心血管事件者的 Hcy、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体内 Hcy和BNP表达升高,两者可作为 AMI的临床诊断和预测指标。
作者:王淑娟;宁保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胆管癌是继肝细胞癌之后第二大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的8%。一些报道发现使用以钆为基础的对比剂来描述肝内胆管癌的 MR 影像可获得较好的结果,这是因为钆塞酸(Gd-EOB-PTA)是一种新型的肝 MRI 细胞外和肝胆期对比剂[1],在与肝内其它类型肿瘤(再生结节,肝脏转移肿瘤或 H CC)的区分中,由于肝细胞能选择性摄入钆塞酸,而胆管癌来源于胆道上皮,对钆塞酸无明显摄入,因而从理论上推测通过肝胆期的影像能够区别和检测肝内胆管癌[2,3]。本试验回顾性的观察Gd-EOB-DTPA增强的 MRI 与常见的细胞外 MR对比剂对肝内胆管癌诊断的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星宇;白敏;刘岳峰;马二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和透明质酸(HA)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40例,检测清洁中段晨尿中的 BTAstat、HA指标,计算 BT-Astat、HA与BTAstat+HA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BTAstat、HA指标敏感度与膀胱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检测耗时、费用等可行性指标,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BTAstat+HA指标对膀胱肿瘤的敏感度高,明显高于 HA、BTAstat单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TAstat、HA指标的敏感度随着膀胱肿瘤的分级、分期逐渐升高而升高,且多发肿瘤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发肿瘤,初发肿瘤的敏感度高于复发肿瘤。结论 BTAstat+HA检测对膀胱肿瘤的诊断敏感度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促进明确诊断,且可重复性、易操作性强,费用合理,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沈仕兴;欧善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浆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相关性和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 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灶大小将其分为大梗死组(病灶体积>10 cm3,共纳入17例患者)、中梗死组(病灶体积为4-10 cm3,共纳入28例患者)和小梗死组(病灶体积<4 cm3,共纳入55例患者),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结果正常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发病24 h内和发病第14天时对 ACI患者进行脑卒中NIHSS量表评分评定,并根据NIHSS评分变化评估其近期预后。检测三组ACI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对照组的血浆 FⅩⅢ、IL-17水平。结果三组 ACI患者在各观察时点的血浆 FⅩⅢ、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梗死组患者在各观察时点的血浆 FⅩⅢ、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中梗死组或小梗死组(P<0.05),而中梗死组患者与小梗死组患者在各观察时点的血浆 FⅩⅢ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梗死组患者在各观察时点的血浆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组患者(P<0.05);大梗死组患者发病24h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中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组(P<0.05);大梗死组患者中近期预后为“显著进步”的比例显著低于中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患者中近期预后为“显著进步”的比例显著低于小梗死组(P<0.05),ACI患者的血浆FⅩⅢ水平(r=0.348)和IL-17水平(r=0.37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浆FⅩⅢ、IL-17水平的升高可能是 ACI发病的相关因素,且与患者梗死病灶的大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近期预后情况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估病情和预测近期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卫锐;蒲传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女性腋窝肿块是外科常见疾病,其来源及病因多样,可以发生于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副乳腺、淋巴结及腋窝脂肪纤维神经等组织。有关腋窝肿块的影像学方面的报道不多,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92例女性腋窝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女性腋窝肿块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蕊;佟凌霞;齐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也称为异位性皮炎,常始发于婴幼儿时期,呈慢性反复发作的病程,主要表现为皮肤广泛红斑、丘疹、顽固的瘙痒和皮肤干燥,常伴发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涉及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精神等多种因素,因缺乏特效治疗且发病率高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遗传及免疫调节两方面对 A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阐述。
作者:彭星;刘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心肾综合征(合并肾衰的心衰)患者血清氨基末端 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心脏不良事件、短期再住院率与单纯心衰患者的差异性。方法随机纳入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集肘静脉血,检测 SCr与 NT-ProBNP浓度,据血清 SCr浓度分为 SCr升高组(心肾综合征组)与 SCr正常组(单纯心衰组),观察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随访其30天再住院情况。结果与血清 SCr正常组相比,血清SCr升高组 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分别为32.86(21.23-61.57)ng/ml和21.52(12.01-35.24)ng/ml;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分别为26.67%和3.33%;患者30天再住院率明显升高,分别为35.0%和13.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 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30天再住院率亦较单纯心衰组明显升高。
作者:刘贵京;高旻;李亚;阎英杰;燕霞;王颖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α和β基因多态与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311例无亲缘关系的绝经后 MS患者和231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 ERα(XbaⅠ、PvuⅡ)和β基因(RsaⅠ、AluⅠ)多态性,并采用 SHEsis在线计算平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患者体重、BMI、SBP、DBP以及血清 FBS、GSP、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 MS组PP、Pp、pp基因型和 P、p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13.0%、52.8%、34.2%、39.4%、60.6%和9.3%、51.1%、39.5%、34.9%、65.1%,XX、Xx、xx基因型和 X、x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4.3%、48.1%、47.6%、28.4%、71.6%和3.9%、39.2%、56.9%、23.5%、76.5%,AA、Aa、aa基因型和 A、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73.2%、24.7%、2.2%、85.5%、14.5%和74.0%、24.1%、1.9%、86.0%、14.0%,两组间上述三个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 MS组 RR、Rr、rr基因型和 R、r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45.0%、44.6%、10.4%、67.3%、32.7%和54.7%、38.9%、6.4%、74.1%、25.9%,MS组 RR基因型和 R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rr基因型和 r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体型分析显示,R-A单体型在 MS组所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1.405;95%CI:1.100-1.769;P<0.05),而 r-A单体型所占频率显著降低(OR:0.700,95%CI:0.536-0.915;P<0.05)。结论 ERα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 MS无相关性,而 ERβRsa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 MS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R等位基因可能是其易感等位基因,而 r等位基因可能是其保护等位基因。
作者:孙树凯;翟玉娥;赵鹏;田清武;彭依群;翟木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23岁。因左侧持续性鼻塞2个月,于2013年01月16日入我院耳鼻喉科。入院查体:外鼻无畸形,鼻中隔居中,双下鼻甲略大,左侧鼻腔总鼻道可见粉红色肿物,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双侧鼻腔黏膜充血,各副鼻窦区无压痛。辅助检查:鼻窦CT:左侧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双侧上颌窦、左侧筛窦、额窦炎症。脑部CT,颈部CT,胸部CT,腹部彩超及全身骨显像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鼻腔肿物。2013年01月19日于全麻鼻内镜下行左侧鼻腔肿物切除术,左侧上颌窦开放,左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切除术、右下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作者:孙磊;于雷;邱玲;马岩;贾晓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AU)表达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统计分析其微量白蛋白(MAU)、肾小球滤过率(GF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BG)、2小时血糖(2 HPG)、左室质量指数(LV-MI)、血肌酐(CCr)、尿蛋白定性(PRO)数据,根据 MAU表达分为 MAU+组与 MAU-组,比较两组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情况。结果17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MAU+组32例(18.08%),MAU-组145例(71.92%)。MAU+组 SBP、TG、TC、HDL、2HPG、LVMI、PRO明显高于 MAU-组(P<0.05);MAU+组发生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31.25%、40.63%、43.75%)均明显高于 MAU-组;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OR=3.031、4.156、2.516、3.456)。结论微量白蛋白尿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明显相关,在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同时,应关注微量白蛋白尿变化,以延缓或阻止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
作者:张震洪;吴平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正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1],美国肾病基金会(NKF)“改善肾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倡仪”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K/DOQ I指南)对CKD的定义[2]是肾小球滤过率(GFR)持续<60 ml/(min.1.73 m2)或无论何原因的肾脏损伤>3个月。菊粉清除率是估计 GFR 的金标准,但操作繁琐,放射性核素法可作为替代标准,但由于操作复杂及排泄特污染等方面的原因而不适常规应用。血清肌酐(Scr)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评价 GFR的指标,但也受年龄、肌肉量、蛋白质摄入量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外有许多报道[3-5]:血清胱抑素 C(Cy-sC)在评价肾功能方面优于血清肌酐而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以肾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血清CysC和Scr在慢性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兹报道如下。
作者:袁明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干预后不同严重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清 Cys-c和 Hcy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40例(冠脉单支病变11例、冠脉双支病变16例和冠脉多支病变13例),分为两组(n=40):瑞舒伐他汀治疗前组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组(瑞舒伐他汀10 mg/d),同期体检健康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初次检查、治疗6个月后均空腹采血及冠状动脉造影。采用 ELISA法检测血清中Cys-c和 Hcy的水平;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定斑块的个数、厚度、性质。结果(1)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患者血清Cys-c和 Hcy水平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为冠脉多支病变高于冠脉双支病变及冠脉单支病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瑞舒伐他汀干预组患者血清Cys-c和 Hcy水平略升高且冠脉多支病变、冠脉双支病变、冠脉单支病变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但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瑞舒伐他汀干预组治疗后患者血清Cys-c和 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个数无差异(P>0.05),斑块厚度变薄、斑块由软斑块变为硬斑块的百分率大(P<0.01)。结论血清Cys-c和 Hcy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而升高,瑞舒伐他汀能通过降低血清Cys-c和 Hcy水平,使得斑块变薄,并能促进斑块硬化,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作者:刘玲;殷屹岗;阮中宝;陈各才;朱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肺癌是一种全球性恶性肿瘤,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而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已成为死亡率上升速度快的恶性肿瘤[1-3]。因此,探寻操作快捷、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临床课题。在肺癌早期,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多不显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则是更敏感的采样标本,本文检测血清及BALF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等四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秦勇;李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流式细胞术是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为基础,集光电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单克隆抗体等技术为一体的现代检测手段。该技术以其分辨率高、敏感性与特异性强、应用范围广泛、技术密集度高等特点,现已成为临床诊断与科研领域广受好评与不可或缺的一项新技术。
作者:李岩;徐雪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病史采集是临床思维的初始,对后期的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思维的建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换句话说,病史采集的学习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古人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其意为医生是关乎民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病史采集是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工作状态及责任心直接的体现。因此,对于刚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而言,掌握病史采集的技巧对其日后的临床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姜瑛;李爽;李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病人外周血细胞减少与手术疗效,阐明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病人脾切除术后何种外周血细胞减少与手术疗效的关系为密切。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病人366例。根据术前血细胞的减少,分为单种血细胞减少组,两种血细胞减少组和多种血细胞减少组;手术前后与随访期间检测血细胞。全组均行切除脾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运用 SPSS13.0统计软件,单因素比较采用K-W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多单因素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后患者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升高,随访期间疗效持久稳定;术后监测患者免疫球蛋白升高明显;随访1,2年期间患者再出血率明显减少。在单种血细胞减少组中,只有红细胞组内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病例数的增加,累积的 RBC组内疗效比较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累积的 PLT减少则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多种血细胞减少组中,PLT减少与 WBC减少及 RBC减少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疗效单种血细胞减少组与多种血细胞减少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程度与疗效有明显关系,单种血细胞减少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多种血细胞减少组,PLT减少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减少越严重疗效越差。
作者:宫晓光;王葆春;何海涛;董永杰;敬海峰;马佳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了研究分析对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 IL-4、INF-γ水平在临床上应用的意义。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受治疗的42例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磊;张慧玉;戴秀华;田玲;黄光举;杨晓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索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high resolution melting ,HRM)检测胱硫醚β-合酶(CBS)基因 SNP位点所需的佳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快速高效的对CBS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通过普通 PCR初步确立引物的退火温度范围,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HRM反应中调整确定佳退火温度。对影响 qPCR-HRM的因素包括反应程序、模板DNA、MgCl2再分别进行优化,确立佳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对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基因分型结果通过测序验证其准确性,从而建立系统的 HRM检测CBS基因SNP的方法。结果 HRM检测CBS基因该片段佳退火温度为62℃,qPCR-HRM佳反应体系为20μl,引物浓度为0.2μmol/L,Mg2+为2.5μmol/L,模板DNA为60 ng。在优化的体系条件下筛选出的突变型样本经测序验证与实验结果一致。结论 HRM可以作为检测 SNP准确、经济、高效的方法。
作者:于坤坤;刘毅;张坤;李栋;马衍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肝素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肝素在机体中少量自然产生,其活动机制是通过抑制等离子体辅助因子及凝血酶,从而使凝血酶及 X因子、IX因子失活[1]。而在临床上,则是将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肝素应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目的。
作者:范思佳;高会远;张永飞;陈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健康是人类基本的需要,追求健康也是人类基本的权力。健康体检是面向社会绝大多数没有主观症状的受检者,通过医学检查,发现不易觉察的疾病或疾病隐患。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质量提高及“亚健康”这一概念的提出,健康体检成为了常规。通过体检,可以直观和客观地反映人群的健康状况,以便针对性地对影响健康状况的不良因子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定期健康检查亦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疾病,及时予以治疗。开展全民健康查体,可以减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做好二级预防,将有利于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慢性病防治,健康体检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2]。本文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392例青中年人员的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疾病谱构成,现报告如下。
作者:计春萍;杨海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