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徐卫丽;张凯;许海东;岳俊敏;武玉东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并与传统药物治疗进行比较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整理分析我院儿科门诊2013年5月-2014年3月共收治的96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以随机分配原则将该96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肺部杂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时间。结果数据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体有效率为95.8%,远高于对照组77.1%,经计算P<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部杂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麻杏石甘汤疗效好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适合小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牟丹 刊期: 2014年第29期
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发药错误和人力消耗,我院住院药房引进XANAU4001自动分包机,其先进可靠的技术在充分保证配药工作的高准确性和智能性的同时,其高效率性和安全性也是日常配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通过分析该自动分包机的使用情况,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剖析自动分包机对实现药房自动化配药的重要性,旨在为国内推广自动化调剂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陈丽清;陈沛亨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总结金属覆膜支架在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瘘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例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瘘患者,在DSA引导下行金属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结果8例置入金属覆膜支架均成功,术后患者进食困难均有所改善,肺部感染症状得到明显控制。术后1周、1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或胸部CT,均提示瘘口已愈合,支架在位,通畅,其中有一例支架压迫左侧气管,术后6个月食管气管瘘复发,再次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所有患者术后除了有食管异物感、支架植入处不适、胃食管反流外,均未发生如食管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金属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瘘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徐元丰;黄优华;沈涛;陈静;蒋磊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不同止血方式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单侧卵巢囊肿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极电凝组和镜下缝合组,每组50例,分别于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月经周期的第2~4 d早晨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检测患者卵巢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3组患者的LH、E2和F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的LH、E2和FSH水平显著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单极电凝组LH和FSH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E2显著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镜下缝合止血不加重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而单极电凝止血可降低患者近期卵巢功能。
作者:黄安翠;田维云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风湿性关节炎中环瓜氨酸肽抗体(CCP)与抗角蛋白抗体(AKA)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共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就CCP、AKA检测资料与同期收治的非RA30例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对比。结果RA组经检测示,AKA阳性率、CCP阳性率、R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A、CCP联合RF,有高达97%的灵敏度。结论综合分析显示,CCP、AKA、RF联合检测,有较高灵敏度,在早期确诊和初步筛查RA作用重大,可降低误诊、漏诊率,有助于实现早宣教、早诊治,对骨质破坏程度进行预测,进而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曹娜娜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究六君子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600例因Hp感染引发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其中脾胃虚弱型Hp感染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君子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Hp根除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p根除率为66.7%,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为83.3%。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六君子丸联合四联疗法能够显著提高脾胃虚弱型Hp感染者的根除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郭金峰;王建凤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研究对比可吸收肋骨钉、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外科收治的10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可吸收肋骨钉固定治疗。通过分析疼痛评分、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治疗时间、胸管引流时间均较低,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吸收肋骨钉固定疗法治疗多发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好于记忆合金接骨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作隆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75岁老年胃癌患者的手术方式,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方法将入选的68例患者分别采用根治术(38例)与保守治疗(30例),随访5年,观察生存率。同时对不同术式(D0、D1、D2)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8例手术组患者,14例(36.84%)发生并发症,共25例次,并发症表现为肺炎、伤口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共三组并发症发生例次无显著差异(F=1.137,P=0.333),三组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也无显著差异(F=0.542,P=0.587)。随访5年期间,手术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11%、68.42%、52.63%,均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且D2组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5)。结论在严格筛选并做好术前评估的前提下,对≥75岁的老年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可优选D2术式。
作者:刘顺源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了解南宁市隆安县1~6岁儿童中乙型肝炎、白喉两种疾病的免疫现状与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疫苗与百白破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2年全区免疫规划血清学调查方案》对隆安县随机抽取5个乡镇各30名6岁以下儿童进行免疫调查和血清采集,由自治区CDC对采集的血清样本进行乙肝与白喉的监测。结果接受调查的150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以及白喉抗体(DT IgG)的阳性结果比率分别是0.67%、71.33%和99.33%。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高为1岁组,达100%,低为6岁组,仅为32%。1~4岁组和5~6岁组间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4.590,P<0.05)。结论隆安县1~6岁儿童白喉IgG处于较高水平,常规免疫工作质量控制较好,从而形成较好的免疫屏障。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儿童常规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应间隔4年进行加强免疫,以提高其免疫水平。
作者:林素琴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腺样体刮除术对小儿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份收取的100例小儿中耳炎患者进行诊治,其中有73例分泌性中耳炎,27例化脓性中耳炎。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50例。研究组采用腺样体刮除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小儿患者麻黄素液滴鼻,以及阿莫西林以防止患儿感染。对照组给予麻黄素滴鼻,阿莫西林口服以及波氏耳咽管吹张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进行2周治疗观察,结束后对患儿进行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愈率达到了92%,对照组治愈率为82%。两组患儿治愈率有显著差异。通过听力检测发现,研究组患儿的听力提高了30dB ,对照组患儿听力提高了10dB。且研究组患儿术后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有4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化脓性中耳朵炎37例中有23例治愈,有9例好转,有5例无效;分泌性中耳炎有73例中有57例治愈,有7例好转,有8例无有效。结论腺样体刮除术在治疗小儿中耳炎上安全有效,效果显著,且无并发症,术后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风岩;黄相贞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鼻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门诊鼻炎患儿10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治疗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常规治疗、治疗后常规护理及特定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依从性及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的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中依从治疗的患儿为48例,治疗依从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依从率78.0%,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预后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复发情况,观察组复发人数为1例,复发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18.0%,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鼻炎患儿的治疗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降低治疗后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楚红梅;张波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PN)和单用肠外营养(PN)对早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8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EPN,B组采用PN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水平(CRP),并观察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ALB、PA、CRP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第8天ALB、PA有所增长,分别由(35.47±3.95)g/L、(263.32±24.54)g/L增至(38.10±3.47)g/L、(276.19±22.27)g/L,B组术后第8天ALB、PA无明显增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8天CRP均明显降低,A组由(17.5±4.6)mg/L降至(3.1±2.0)mg/L,B组由(16.9±4.9)mg/L降至(4.7±2.2)mg/L,A组降低幅度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B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0%,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术后应用EPN营养支持相对PN可保证患者营养供给、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早期胃癌术后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作者:杨毅;姜习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胸水中CEA、CA125、CA153及CA199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40例肺癌患者与40例良性疾病患者胸水中的CEA、CA125、CA153及CA199水平,并对测定值进行组间比较;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敏感指标,并进行联合检测。结果肺癌组患者胸水中的CEA、CA125、CA153及CA199水平分别为(43.28±8.19)ng/mL、(39.72±8.18)U/mL、(157.80±19.25)U/mL及(84.29±7.31)U/mL;良性疾病组四项标志物含量水平分别为(1.64±0.26)ng/mL、(26.47±4.26)U/mL、(12.31±3.86)U/mL及(31.47±6.10)U/mL,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肺癌组均高于良性疾病组中(P<0.05)。以CEA、CA125、CA153及CA199为协变量,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应变量,CEA、CA125与CA153进入回归方程(P<0.05)。肺癌组CEA、CA125、CA153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0.0%、52.5%与55.0%,三项联检阳性率为77.5%,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阳性率(P<0.05)。结论胸水中CEA、CA125、CA153的检测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单项检测敏感性较低,可通过三项联合检测来克服单项指标的不足,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
作者:罗代珍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00例患者的200份样本,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临床免疫检验在样本采集、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照组临床免疫检验仅给予常规的质量控制,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甲状腺功能、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抗体(IAb)、甲胎蛋白(AFP)、 Cal99、Cal25、癌胚抗原(CEA)等指标的平均变异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临床免疫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再依努尔·玉素因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以86例AS患者(疾病组)和80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IgA、IgG、IgM的浓度。结果AS患者血清IgA和Ig 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变化以IgG异常为主,异常率为31.4%(27/86);IgA异常率为17.4%(15/86);IgM异常率为5.8%(5/86)。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炎症指标。
作者:马建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急诊科是体现医院公益性和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科室之一。针对急诊科工作特点,分析急诊科绩效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总结我院实施急诊科绩效管理的方法和体会,为其他医院完善急诊科绩效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费杨华;韩嘉;黄成光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区分心肌病类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A组)及56缺血性心肌病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超声数值差异、形态变化差异及瓣膜返流情况。结果①A组各腔室扩大较B组明显,且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间距及每搏量等指标下降程度均高于B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②A组RV6/RMAX为(3.25±0.72),明显高于B组的(1.10±0.5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③A组形态变化重点表现于弥漫性运动障碍、左室球形,其百分比分别为100.0%和95.0%;B组形态变化重点表现为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室壁矛盾运动及左室圆拱门形,其百分比分别为89.3%、94.6%和87.5%,对比差异明显(P<0.05);④A组存在多重瓣膜返流情况,B组返流则集中于二尖瓣膜,主动脉瓣膜、肺动脉瓣膜及三尖瓣等返流率较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提高心肌病诊断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茜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研究影响医院业务收入增减因素,了解医院收入情况,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因素指数体系,使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分析医院业务收入。结果门诊均次费用和住院人数增加对业务收入增长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后者占住院总收入增长的60.83%。人均费用的增长是推动医院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占总增长的60.67%。结论人均费用因素在医院业务收入增长中占主要地位,应当保持,同时医院应通过提高门诊量带动收入合理增加。
作者:陈江;赖伟坚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室性心率失常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胺碘酮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71%(67/7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43%(57/7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8/70),对照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9%(11/7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具有高的治疗有效率,并且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苏文刚 刊期: 2014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西药治疗宫颈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予以微波治疗,观察组予以微波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阴道出现分泌物及出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比较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阴道出现分泌物及出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波联合西药治疗宫颈炎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丽;陈姗姗 刊期: 2014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