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润
为研究江阴市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探索江阴地区35年来学生生长发育动态规律,特将1963~1998年间4次横断面监测的数据资料作纵向分析比较.
作者:方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解市区学生的营养状况,以便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我们于1998年10月对市区中小学生进行现时营养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聚隆;陆亚琦;周亚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7年9月10日,某县市属某高校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证实本次食物中毒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雅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解决城市学龄儿童合理营养问题.方法:于1995年至1999年,对昆明市某小学学龄儿童进行膳食营养监测,内容包括:对学生本人及家长实施营养教育,学龄儿童课间餐状况调查,通过调查-改善-再调查-再改善,不断提高学龄儿童的膳食营养水平.结果: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学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绝大部分营养素的供给充足,膳食结构合理,起到了平衡膳食,促进健康的作用.结论:营养干预有利于改善学龄儿童营养状况.
作者:赵春;周玲仙;殷建忠;熊祥玲;张雪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现实营养状况.方法: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重庆市20546名7~18岁中小学生的现时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学生总的营养不足率为28.67%,营养过剩为10.66%.城区学生的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率均显著高于乡村学生.中学生的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率均显著高于小学生.女生的营养不足率显著高于男生,而营养过剩率则显著低于男生.结论:营养干预的重点在青春期.
作者:刘平;王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开封市中学生贫血状况及小剂量乳酸亚铁对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开封市1056名15~18岁初、高中学生测定血红蛋白(Hb)进行贫血筛查.从贫血者中随机抽取133人测定原卟啉(FEP),从中随机抽取60人口服乳酸亚铁.结果:贫血率为30.2%,男(25.0%)、女(37.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8.364,P<0.01).乳酸亚铁对缺铁性贫血有效率(90.9%)高于非缺铁性贫血(18.8%)(P<0.01).结论:贫血主要为轻度缺铁性贫血,小剂量乳酸亚铁对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
作者:韩怀忠;张红;王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解存在于中学生中的用眼卫生知识的普及与忽视用眼卫生不良行为并存的知与行矛盾的心理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地加以疏导,我们就此作了调查.
作者:陆志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大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因此考试是大学生的应激源,可引起考试焦虑.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很多[1],本调查拟从大学生的焦虑和个性特征方面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二、四年级预防和临床专业学生214人,其中男生94人,女生120人;二年级学生82人,四年级学生132人.
作者:李玉杰;方庆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校是一所幼师学校,在新生录取时,按省招生办规定,报考幼师专业考生,体检时HBsAg阳性者不得录取.故每年学生体检需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然而,进校3年内难以保证每一学生HBsAg阴性,如阳性者毕业时则面临择业的困难.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顺利就业,学校决定从1994年起对入学新生进行全程乙肝疫苗接种.现将接种与未接种乙肝疫苗学生HBsAg感染情况浅析如下.
作者:黄和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9年7月8日晚栖霞市寨里镇中学陆续有60余名学生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系学生食用鲜黄花菜造成的集体食物中毒.
作者:王建锋;王好森;徐凌峰;王克保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昌平县初一学生贫血现状及与ABO血型系统的关系.方法:用氰化高铁法对2 375名初一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并用标准A、B血清鉴定血型.结果:贫血率为12.00%,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贫血率无显著性差异;血型分布为B>0>A>AB,贫血分布为0>A>AB>B,贫血在各血型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女生贫血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和女生的贫血率在各血型中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加强对学生贫血的防治,适当调整诊断标准.
作者:张文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加大学校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开创学校卫生工作新局面,南市区卫生局于1998年4月对全区中小学校饮食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君华;舒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文对1995~1999年间全区初中毕业生HBV感染现状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杜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为制作城市小学生的营养教育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小学生早餐膳食营养状况和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有8.4%的学生早餐有时吃,有时不吃;早餐食物主要为牛奶、鸡蛋、面包,碳水化合物食品摄取量相对偏少;早餐热能和蛋白质摄入量未达供给量的学生占43.0%和37.9%.上午有饥饿感的学生达48.5%,其中第二、第三节课饥饿者占56.5%.结论:目前城市小学生早餐质量仍需重视,合理安排.
作者:刘艺敏;王朱逸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解高中女生月经初潮及围经期身心症状情况,为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1999年9月对枣庄八中在校女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兴英;沈圣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全日制私立学校中学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探索一条可供推广的解决学生营养问题的办法.方法:采用4日称重法对广东省一所全日制私立学校13~18岁学生共873人进行营养调查.结果:该校中学生的每日平均热能、蛋白质、视黄醇当量、VPP、VitC的摄入量均达到或超过RDA,但钙、铁、锌、铜、VitB1不足.男生的身高与体重显著超过全国参考值(P<0.05).女生除13~、15~岁组身高高于全国参考值(P<0.05)外,其余年龄组身高和体重与全国参考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显著低于WHO参考值(P<0.05).贫血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该校中学生营养状况良好,膳食结构基本合理.本研究提示,在营养师指导下,加上合理的膳食管理制度,是解决学生营养问题的一条可行办法.
作者:陈起萱;曾万山;梅节;凌文华;谭荣韶;卢春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高师生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以高师三年级学生126人为实验组,进行54个课时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并以同校同级学生109人为对照组.用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调查表和Cawte健康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进行调查和测试.结果:在心理健康信念、行为与健康水平上实验组的前测与对照组测验结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前测、后测结果之间、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测验之间存在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进了高师生的健康信念、健康行为与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郑雪;王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因病缺课调查是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的方法之一.本文试图应用某小学1998年9月~1999年1月学生因病缺课资料,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学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卢利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解漳平市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变化规律,我们于1993年4月对城区192名小学生进行了6年的追踪观察(即从一年级观察到六年级).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秀美;陈文金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