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吸烟行为研究中问卷调查的可靠性评价

张雅娟;马骁;佘玉群;李钋

关键词:吸烟, 尼古丁, 头发, 大学生
摘要:目的:为评价问卷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对华西医科大200名一年级大学生进行了吸烟问卷调查,同时采用气象色谱法检测他们头发中尼古丁含量,以作为评价吸烟与否的客观指标.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91,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0.1%.结论:证明问卷调查结果真实可靠,对实验室检测所需的样本含量估计问题也做了初步探讨.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学生用眼卫生行为的心理因素调查

    为了解存在于中学生中的用眼卫生知识的普及与忽视用眼卫生不良行为并存的知与行矛盾的心理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地加以疏导,我们就此作了调查.

    作者:陆志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儿童少年攻击性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YG-WR性格量表对武汉1 032名7~10岁的小学生进行了性格检测和攻击性行为的筛查,并对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为6.30%,男(8.77%)明显高于女(3.83%),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儿童本身的性格类型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儿童的性格特点和师生关系是影响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神经递质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儿童攻击性行为受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神经递质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吴汉荣;余毅震;徐学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单纯肥胖儿童肥胖程度与血压变化关系的研究

    根据文献报道,肥胖儿比正常体重儿的血压高[1,2].由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其肥胖状况也处于变化之中.为观察肥胖状况对儿童血压的影响,本文对肥胖儿童及正常对照儿进行了10年前后肥胖状态和血压变化的追踪调查.

    作者:萧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大学生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的对照研究

    大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因此考试是大学生的应激源,可引起考试焦虑.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很多[1],本调查拟从大学生的焦虑和个性特征方面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二、四年级预防和临床专业学生214人,其中男生94人,女生120人;二年级学生82人,四年级学生132人.

    作者:李玉杰;方庆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零陵卫校学生焦虑障碍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卫校学生焦虑障碍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表(SAS),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自拟调查表对零陵卫校246名学生进行焦虑障碍调查,探讨焦虑障碍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女生焦虑障碍现患率均高于男生,一年级新生是焦虑障碍高危人群;SAS分与EPQ中N量表分、P量表分、L量表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焦虑障碍危险因素有父亲职业,N量表分、P量表分、学校学习、生活的适应性、L量表分、归因模式、毕业就业忧虑、个人期望.结论:焦虑障碍与人格特征有关,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影响.

    作者:卢桂珍;刘建安;陈学彬;卜长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大学中专招生及新版书信息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大学新生体检静脉采血发生晕厥的处理

    大学新生入学体检是一项常规工作,而静脉采血时,常有晕厥现象发生.为此,我们对4 680名新生静脉穿刺采血时空腹与否,采血过程中对疼痛的耐受性与采血后发生晕厥反应的关系做了初步调查,并就采血后发生晕厥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潘冬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昌平县初一学生贫血状况及其与血型关系的调查

    目的:了解昌平县初一学生贫血现状及与ABO血型系统的关系.方法:用氰化高铁法对2 375名初一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并用标准A、B血清鉴定血型.结果:贫血率为12.00%,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贫血率无显著性差异;血型分布为B>0>A>AB,贫血分布为0>A>AB>B,贫血在各血型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女生贫血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和女生的贫血率在各血型中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加强对学生贫血的防治,适当调整诊断标准.

    作者:张文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在吸烟行为研究中问卷调查的可靠性评价

    目的:为评价问卷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对华西医科大200名一年级大学生进行了吸烟问卷调查,同时采用气象色谱法检测他们头发中尼古丁含量,以作为评价吸烟与否的客观指标.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91,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0.1%.结论:证明问卷调查结果真实可靠,对实验室检测所需的样本含量估计问题也做了初步探讨.

    作者:张雅娟;马骁;佘玉群;李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嘉兴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市区学生的营养状况,以便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我们于1998年10月对市区中小学生进行现时营养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聚隆;陆亚琦;周亚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医学院校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口腔健康教育传播口腔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口腔健康[1].不同的对象对口腔健康教育知识的接受力不同.医学院校的学生,特别是口腔系学生,应该说是人群中接受力强、行为改变快的一个群体.为了评价这一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效果,我们作了此项调查.

    作者:李颂;徐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小学生营养不良对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营养不良对小学生生长发育影响的程度.方法:比较分析营养不良学生与正常学生在身高、体重、胸围、血压、脉搏和肺活量6项指标的差异及趋向.结果:营养不良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均比正常学生差.结论:小学生营养不良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对营养不良的学生要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石忠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太原市儿童健康知识现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目前儿童健康知识水平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取问卷法对某学校3~5年级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健康知识水平男童明显高于女童,经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健康知识总得分,父亲职业为医务人员、科技人员、教师、行政干部组明显高于工人、服务人员、个体户及其他职业组;母亲职业为医务人员、教师、科技人员及行政人员组明显高于工人、服务人员、个体户及其他人员组.结论:父母文化程度是影响儿童健康知识水平的主要因素.

    作者:邢玉梅;王芳芳;刘广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淄川区118所中小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为正确评价淄川区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展过程和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按国家教委制定的<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我们于1998年4~7月对淄川区城乡118所普通中小学校进行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吴利;吕波;夏新玲;田忠昌;黄玉敏;陈光熙;李强绪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青岛大学师范生性观念和性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现状,确立高等院校性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师范学院1~4年级1 472名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赞成非婚同居的大学生占11.01%(男生17.91%,女生6.72%);手淫率为21.33%(男生37.94%,女生11.01%);有婚前性行为体验的大学生达3.87%(男生6.74%,女生2.09%);希望在大学受到系统性教育的大学生占70.52%(男生79.08%,女生65.20%),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因性科学知识贫乏而普遍渴求性健康教育,高校应适时开展以人格为基础、以性纯洁为核心的性教育;男生与来自乡村的大学生是性教育的重点人群.

    作者:樊晓光;周东明;李艳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东坎地区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我站于1997年5~6月份对东坎地区各类学校集体食堂卫生状况进行卫生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北京护校女生性知识和性观念调查

    护校女生正值青春期,此阶段是生理心理发育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性健康教育,培养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加强性道德和性法律意识,自觉规范个人性行为是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不容忽视的课题.

    作者:程继军;张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1989~1998年攀钢中小学生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为了探讨攀钢社区中小学生麻疹发病特点,以便更有效地控制麻疹,笔者对攀钢1989~1998年中小学生麻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春蓉;王洪;陈红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学生个性特征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采用SCL-90和EPQ测查一组初中生和高中生,旨在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的相关程度,以及年龄(年级)的递增对心理健康、个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为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累经验和资料.

    作者:王秋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医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于性病/艾滋病的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于1999年6月对锦州医学院及锦州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共613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医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性病/艾滋病的有关知识,68.68%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有区别;76.35%的学生认为患性病的母亲生小孩时会把性病传染给孩子;58.08%的学生同意避孕套不仅用于避孕还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观点;29.36%的学生认为每次性交均使用避孕套是预防性病/艾滋6病的可靠方法.结论:医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建议在医学院校开展健康教育课,加强性道德教育,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柳晓琳;李淑云;程晓萍;高显会;潘峰;杨桂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