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岩;许晓艳;盛敏佳;佟晓红
急、慢性肾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常伴随较高的死亡率.由于肾小管对缺血、药物毒性等各种刺激均特别敏感,使得肾小管的损伤成为急、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防治急、慢性肾脏疾病的实验研究中,合格的动物模型建立是实验研究成功的基础和关键.现就肾小管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石艳;苗春生;王艳晶;任立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1],属良性疾病,但具有侵袭、扩散等恶性肿瘤的生长特征.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引发的不孕及慢性盆腔痛严重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从多个环节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本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内膜组织及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刘俊宝;冷维春;张爱臣;刘晶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一个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分析,利用光检测器模块应用流细胞计数法执行白细胞计数和五分类分析.由主机和信息处理装置(IPU)两部分组成,体积小,易于操作.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是过敏性炎症的特征,在某些寄生虫病、传染病和血液病时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可作为诊断这些疾病的重要指标.笔者对XS800i测定的45例嗜酸细胞增高标本进行人工显微镜分类,比较如下:
作者:周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多伴有血小板、凝血以及纤溶系统的异常,血液多处于血栓前状态[1,2].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监测和了解凝血功能的基础指标[3].本文对老年人TIA患者及健康体检老年人的PT、APTT及FIB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与老年人TI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洁;贾胜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Tau蛋白属于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MAP)家族,是微管相关蛋白中含量高的一种.它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的轴突和胞浆内,其次在神经胶质细胞内.Tau蛋白主要功能为促进微管蛋白聚集形成微管,并增强其稳定性,维持细胞的生长发育.近年研究表明,Tau蛋白有可能作为脑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闫芳;李胜宾;李丽娟;刘宏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产前血型抗体与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HDN)的相关性.方法 对132例O型母亲行产前血型抗体效价检测,新生儿出生后检测血型血清学及胆红素水平,综合评价孕母血型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32例夫妻ABO血型不合调查中,O型妻子,A型、B型、AB型丈夫各组发生HDN阳性率分别为38%、38%、26%(P>0.01),无统计学意义;孕妇IgG抗-A(B)效价为≤32、64、128、256和≥512各组HDN阳性率分别为3%、25%、57%和86%、90%(P<0.01);132例非O型新生儿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分别为42.06±15.02 μmol/L和34.56±16.82 μmol/L,60例O型新生儿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分别为33.04±7.3 μmol/L和26.99±9.32 μmol/L(P<0.05).结论 HDN的发生与丈夫血型无关.孕妇血清中IgG抗-A (B)效价越高,ABO-HDN的发生率越高,且随抗体效价增高而增高.发生HDN,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也相应增高.
作者:马晓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糖尿病肾病(DN)泛指由于糖尿病(DM)导致的肾小球病变,明显的变化是细胞外基质增生,所以又称DM肾小球硬化症,是DM导致肾损害的病变中特色的病变,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DN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蛋白尿.但并非所有出现蛋白尿的DM患者均属DN,在接受肾活检的DM患者中,约有12%-81%[2]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目前国内对此报道甚少.我院自1984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对210例伴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进行了肾穿刺活检,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树军;崔英春;樊敏;刘声茂;周文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实验室内部以及实验室间不同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研究已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内容之一,血气分析由于其标本的不稳定性,使其一致性研究比其他生化分析项目更困难,我们对血气分析检测结果一致性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寻找一种合理的比对方法.方法 建立我室两种检测仪器对质控品、病人全血标本检测结果以及美国病理学家学会室间质评PT回报数据,三类标本参照CLSI EP9-A2文件,进行回归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以1/2 CLIA'88允许误差作为临床可接受判断标准,并对三类标本检测数据之间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三类标本分析得到相同的趋势结果,两检测系统pH、PCO2和PO2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配对t检验都显示两系统除PO2外,pH和PCO2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SE<1/2 CLIA'88允许误差,可被临床接受;方差分析表明三类标本间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检测系统具有相同差异趋势,都可用于血气分析仪的比对,可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进行适当选择.
作者:贺勇;黄俊;黄志刚;李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我国肝炎病毒(以下指乙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病率高,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 9.75%,HCV-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3.2%[1].本文回顾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HBsAg或HCV-Ab 阳性患者48例,报告如下.
作者:国巍;白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眶内常见良性肿瘤,术前准确定位及定性对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尤其是手术进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0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B超、CT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及病理以进一步明确B超、CT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宫新扣;张鹏国;韩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肝炎后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由肝炎病毒反复损害肝脏所致.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显著,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两大类临床表现[1].肝功能减退时常常伴有血液学的异常,门脉高压时门静脉及脾静脉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外周血象与门静脉(PV)、脾静脉(SV)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对于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威;丁怡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儿童感染EB病毒(EBV)后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异淋)是否升高.方法 分三组EBV感染组、住院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各100例,取外周血涂片染色,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统计异淋比值.结果 EBV感染组异淋为(3.7±3.8)%,与住院对照组(3.0±2.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9.241,P<0.001);与健康对照组(1.0±1.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1.469,P<0.001);住院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0.442,P<0.001).100例EBV感染组中有8例异淋高于10%,100例住院对照组中有1例异淋高于10%,100例健康对照组没有一例异淋高于10%,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058,P<0.01).在EBV感染组,有50.0%(50/100)异淋≤2.0%,也就是有一半的EBV感染者异淋没有升高.结论 在EBV感染患者中多数并没有引起异淋的升高,只有少数导致异淋的异常升高.
作者:陆丹;胡兴文;曾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沙门氏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美国、日本、中国等均常有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及食物中毒发生[1].目前世界上有沙门氏菌2200多个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00多个血清型,并不断有新的血清型检出.2007年夏秋季,从我院一名急性腹泻病人大便中检出一株韦太夫雷登沙门氏菌(Salmonella Welterreden),经鉴定,该菌生化特性符合沙门氏菌定义.
作者:许爱萍;吴林;沈瑞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异常主要指基因组中CpG岛发生甲基化修饰,引起基因表达异常.近几年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1].其主要的致癌机制为:抑癌基因启动子区被异常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达沉默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2];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甲基化异常致使细胞调控周期紊乱使得肿瘤细胞增殖过速;肿瘤侵袭相关基因甲基化异常致使肿瘤扩散转移以及DNA损伤修复基因异常甲基化使得肿瘤的发生机率增加[3].
作者:王亮;丛宪玲;佟雅军;蒋忠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承德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学分布情况,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资料.方法 采用真菌培养对浅部真菌病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培养出779株真菌菌株,6个菌种,以须癣毛癣菌为主(71.5%),红色毛癣菌次之(22.3%).结论 承德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以须癣毛癣菌为主.
作者:杨亚平;于中蛟;薛承岩;刘海燕;蒋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早期关于ACE的测定多采用荧光光度法、生物学放射层析法、分光光度法.随着对ACE研究的深入,相继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法、酶偶联法及ACE基因测定法等.
作者:刘宏久;范大伟;安伟奇;董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包括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分析中质控主要是检验科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分析前质控涉及到患者检验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检测时间的选择及标本保存、运送等,分析后质控涉及到结果解释、与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查相符性等.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与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关系密切,其操作处理直接影响检验质量.
作者:王素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肠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是人类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的影响,肠球菌致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肠球菌属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率不断增加,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也是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HLAR)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出现,给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本文调查了我院近1年临床分离到肠球菌的耐药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张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在我国酒精性肝病(ALD)已经成为继乙型病毒性肝炎之后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其发展趋势较快,其中酒精性肝炎发生率也是越来越高,足以引为重视.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及寻求有效的诊疗方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已有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激活素(Activin)是新近发现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因子,其中以ActivinA为重要[1],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通过检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ActivinA和肝功能指标及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在酒精性肝硬化中的意义.
作者:杨清;张晓娜;王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对肾活检标本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影响.方法 将20例肾活检标本分别制成石蜡切片(实验组)及冰冻切片(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石蜡切片分成应用胰酶抗原修复组;高压加热抗原修复组及无抗原修复组,后行免疫荧光染色,并与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相比较.结果 石蜡切片胰酶抗原修复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基本符合;高压加热抗原修复组出现较多的假阴性结果;无抗原修复组染色效果较差;以上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石蜡切片胰酶抗原修复免疫荧光染色可以作为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标本无肾小球时较好的补救措施.
作者:李兵;苗里宁;刘树军;吴曼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