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垂体腺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测定的临床应用

杨洪发;马程远;别黎;蔡柳松

关键词:垂体瘤, 垂体激素, 放射免疫
摘要: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手术对垂体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手术前后激素水平的动态监测对评估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及对临床综合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2000年-2007年在我院接受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患者153例手术前后的垂体激素水平进行动态监测. 结果术后3天内PRL和GH的下降与肿瘤的切除程度呈明显的相关性,行全切手术的病例术后1天血清PRL和GH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行次全切除病例术后1天血清PRL和GH值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天至3个月的动态检测发现,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故可以用术后3天内的垂体激素水平反映手术疗效.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垂体腺瘤患者术前高激素水平状态,手术治疗有着肯定的治疗价值;垂体激素水平的动态监测可以作为评估肿瘤手术切除程度,肿瘤复发的重要指标,对垂体瘤的综合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MRI对腰椎间盘突出微小游离髓核的诊断意义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腰腿痛的主要病因,MRI及CT是明确诊断及责任节段的首选辅助检查,但是对于微小的(≤5毫米)游离脱垂型的腰椎间盘突出,CT检查常常漏诊[1、2],在MRI 出现以前,主要靠有创的椎管造影来明确诊断和治疗.随着MRI技术的普及,诊断率逐渐提高,此类疾病确诊率明显提高.但是,由于MRI成像质量及扫描和读片水平的限制仍然存在漏诊问题[3].

    作者:丁军;刘鹏;赵继红;高忠礼;杨海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5.1-2007.9住院的UAP 患者46例,按照冠脉狭窄程度累计积分法分为轻度狭窄组(n=14)、中度狭窄组(n=14)和重度狭窄组(n=18),健康对照组5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窦性心率震荡的参数TO、TS.结果 UAP 患者TO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S较正常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冠脉狭窄程度越重窦性心率震荡减弱越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冠脉狭窄程度与TO正相关,与TS负相关.结论 HRT可作为检测UAP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和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尤其是迷走神经反射功能受损,以及判断UAP患者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有用参考指标.

    作者:郑菊;尤华;吴雁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血浆脑钠肽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作为心脏功能的标志物,正在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BNP在调解心血管自身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具有利钠、利尿、降压及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作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升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BNP浓度对心力衰竭诊断价值.

    作者:王晓红;王玉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确诊的患儿65例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测定50例健康儿童以上的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及与治疗后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ITP患儿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2)ITP轻、中、重度患儿随病情加重PLT进行性下降,而PDW、MPV、P-LCR进行性增大,但极重度患儿MPV反而变小.(3)PLT与MPV呈负相关(P<0.001).MPV与PDW、MPV与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ITP的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作者:张素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渗出性胸水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综合分析多个临床常规检查结果,探索诊断渗出性胸水良、恶性质的简便方法.方法 收集首次就诊时发现渗出性胸水的236例病例资料,对可能有助于诊断的性别、年龄、有无发热、有无异常包块、有无5年以上吸烟史以及胸水中CEA水平等6个指标分别进行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异常包块、吸烟史和胸水CEA具有统计学差别,但诊断价值有限.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异常包块和胸水CEA水平是恶性胸水的预测指标.异常包块的预测能力强(OR=10.5,95%可信区间7.8-12.4).对没有异常包块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和胸水CEA水平仍然是有意义的预测指标.结论 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综合分析性别、年龄、异常包块、吸烟史及胸水CEA等常规临床指标,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郑晓滨;叶于阗;邬伟明;黄瑾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两种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方法的比较

    目的 银染法与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临床肺炎克雷伯菌株生物膜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方法 对经Vitek-2鉴定的150株临床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生物膜形成实验,分别经银染和结晶紫染色,再随机挑选20株进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 15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银染法生物膜检出率为38.7%.其敏感性为83%,特异性100%.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10株菌中生物膜检出率为45%.其敏感性100%,特异性79%.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银染法和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均可用于生物膜的检测.

    作者:杨朵;张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1例伴文献复习

    我们收治1例先天性心脏血管起源异常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类型青年患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白欧;尚佩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9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与动态心电图联合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目的 探讨9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ECT)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所有病人均做ECG、Holter、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心肌酶和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比较各项指标的阳性率.结果 显示动态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心电图,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心肌肌钙蛋白或心肌酶.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用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或Holter.结论 联合应用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尤其是不典型病例.

    作者:国志;翟淑波;魏永康;孙景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N-末端脑钠肽在心源性与气道炎性疾病致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脑利钠肽N端前体肽(Nt-proBNP)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测定健康人18名及46例呼吸困难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组(CDG)25名和气道炎性疾病组(AIDG)21名,并检测心脏超声、血气分析等指标,然后分别检测其与Nt-proBNP相关性.结果 CDG组和 AIDG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G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AIDG 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与Nt-BNP呈负相关(r=-0.662,P=0.000);左室舒张末内径与Nt-BNP呈正相关(r=0.633,P=0.000);左房前后径与Nt-BNP呈正相关(r=0.491,P=0.000).在AIDG患者中Nt-proBNP水平在氧分压正常组、轻度低氧血症组、中度低氧血症组、重度低氧血症组为逐渐升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浆Nt-proBNP对心源性与气道炎性疾病致呼吸困难有鉴别诊断价值.由于这种标志物在急性不稳定心衰病人明显增高,有希望成为评价心功能的重要补充指标,成为一项常规检查.

    作者:杨利;侯松萍;孙启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败血症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规律

    目的 观察败血症患者血栓调节蛋白、血小板、平均血小板容积、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及大血小板比率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血培养阳性者进行血栓调节蛋白、血小板及其参数的测定,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败血症患者血栓调节蛋白、血小板及其参数与健康体检者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TM分别为79.93±29.17 μg/L和20.40±7.72 μg/L,MPV分别为12.11±1.43 fl和10.98±1.01,PLT分别为172±84×109/L和212±65×109/L,P-LCR分别为41.14±11.63%和30.95±8.88%,PDW分别为15.41±3.88 fl和13.74±2.51 fl,P均<0.01.结论 败血症患者血小板及血栓调节蛋白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表示病原体感染可影响机体凝血系统的功能并损害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王顺;陈丽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苏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

    目的 探讨苏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基因型与性别、年龄、疾病分类、HBV-P基因YMDD(YMDD)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血清HBV基因型及YMDD变异检测均采用PCR-微板杂交-ELISA法.结果 130例患者中基因型B(B型)占3.1%(4/130),基因型C(C型)占50.0%(65/130),基因型非B非C型 (NBNC型)占46.9%(61/130).男、女两组基因型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 = 1.338,P>0.05).4例B型均为40岁以下的慢乙肝患者;C型及NBNC型在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中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 =0.642,P>0.05).其中12 0例在使用抗病毒治疗前有8例发生HBV-P基因YMDD变异,8例中6例为C型,2例为NBNC型;6例C型中5例为HBeAg阳性的慢乙肝肝脏炎症明显患者.结论 苏北地区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C型HBeAg阳性、病毒载量高、肝脏损害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抗病毒治疗前易发生HBV-P基因YMDD变异,应引起临床注意.

    作者:赵绍林;陈乃玲;韦玉芳;吴惠毅;赵文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心肌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及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新一代心肌肌钙蛋白T(cTnT) 、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科学选用心肌损伤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使用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bbott 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及日立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对2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及23例非AMI患者的血清心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及CK-MB进行检测,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并对AMI组和UA组各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 cTnT、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一致(P>0.05),而均高于CK-MB(P<0.01),三者阳性率分别为82.6%、95.7%、43.5%,UA组中上述3指标阳性率分别为22.2%、38.9%和11.1%,明显低于AMI组(P<0.01).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可较好地用于AMI与UA的早期诊断与鉴别,两者临床使用价值基本一致,而均优于传统心肌酶CKMB;但在AMI早期,cTnI水平变化幅度比cTnT大,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冯品宁;刘敏;崔颖鹏;叶曼曼;张式鸿;姜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辽宁省乙肝病毒免疫学标志物与DNA含量检测的分析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学标志物常见模式与HBV DNA含量检测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25例辽宁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志物检测,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HBV DNA含量.结果 各组之间DNA含量有差异(P<0.001).大三阳组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除HBsAg(+)、HBeAb(+)、HBcAb-IgM(+)组(P=0.232)以外的其他各组(P<0.001).HBeAg阳性和HBV DNA阳性有较高的相关性(P<0.001).各组之间ALT含量无差异,而ALP、GGT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 辽宁地区各模式分组中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及HBV DNA的平均含量高,HBeAg检测和DNA定量检测两者呈正相关,HBV DNA含量与肝功能的损坏程度可能相关.

    作者:董西华;吕丹;周立平;赵连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32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 324株鲍曼不动杆菌有246株来自痰液(占75.9%),来源于咽拭子及伤口分泌物的分别为28株(8.6%)和22株(6.8%),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科室分别为呼吸内科占95株 (29.3%)、重症监护病房(ICU)占52 株 (16.0%)、血液内科占49株 (15.1%).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及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较为敏感,其中敏感的是亚胺培南93.5%,其次是美洛培南86.4%.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液标本和呼吸科病房,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作者:詹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氨茶碱对T淋巴细胞自噬、凋亡调控的观察

    目的 观察氨茶碱对正常小鼠脾T淋巴细胞自噬及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对照组及不同浓度氨茶碱组,分别予不同浓度氨茶碱灌胃、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10天,分离小鼠脾T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其自噬及凋亡变化.结果 ①各浓度氨茶碱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自噬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下降,P<0.05.②25 mg/kg浓度氨茶碱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所上升,P<0.05,其余浓度组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氨茶碱体内干预可诱导小鼠脾T淋巴细胞自噬率下降,凋亡率增加,表明氨茶碱可能通过T淋巴细胞的不同程序性死亡方式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叶于阗;郑晓滨;周文英;黄瑾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糖尿病患者核因子-κB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尿白蛋白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 (NF-κB)表达水平,来探讨NF-κB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依其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3组:①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25例),UAER<20 μg/min;②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15例),20 μg/min≤UAER<200 μg/min;③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10例),UAER>200 μg/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所有入选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NF-κB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内,与A组比较,B组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组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水平也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NF-κB表达水平分别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715,r=0.701,r=0.514,P均<0.01;r=0.308,P<0.05).结论 NF-κB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

    作者:隋蕾;李素梅;叶山东;翟志敏;陈超;陈若平;荆春艳;何媛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fic T cell,AST)在防御病毒感染,肿瘤发生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检测细胞的活动以鉴别淋巴细胞对特异刺激的反应,在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检测相关功能分子的活性状态将有助于更全面的分析细胞的活性状态[1].一些新方法已经建立,这使得抗原反应性T细胞可直接检测而无需通过体外扩增[2],新一代的T细胞分析使得直接定量或鉴定特异性T细胞反应更为方便.本文主要就有关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方法及应用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房国祥;虞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诊断的研究

    目的 采用定量组织成像(QTVI)技术分析室壁的运动速度指标,评价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80例,按CAG结果分为无狭窄组(正常人组)、单支狭窄组、多支狭窄组,比较侧壁、室间隔、下壁、前壁的基底部及中间部8个点的Vs、Ve、Va峰值速度,并对三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单支狭窄组与无狭窄组病人的Vs、Ve峰值速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多支狭窄组各组值均较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而Va的峰值速度在三组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QTVI技术能准确测定心肌局部运动速度,对无创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艳艳;王辉;马晓梅;孙志霞;刘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慢性肝病与肝癌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性激素变化与慢性肝病、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免分析法对128例慢性肝病(慢性肝炎92例、肝炎肝硬化23例、肝硬化并发肝癌13例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和催乳素(PRL)等进行了测定.结果 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肝硬化并发肝癌各组血清T含量明显低于慢性肝炎轻度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E2含量与慢性肝病、肝癌及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随着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进展,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肝硬化并发肝癌各组血清E2/T、E2/PRL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炎轻度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慢性肝病T水平降低及E2、PRL水平升高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

    作者:陈永胜;关丽;邱冰;段立伟;田月丽;李东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和生殖相关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了解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RSA)和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浓度及与5种生殖相关抗体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RSA患者及正常早、中、晚妊娠期妇女血清中MBL的含量,同时检测RSA患者血清中抗弓形虫抗体(ATAb)、抗人巨细胞病毒抗体(HCMV-IgM)、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和抗心磷脂抗体(ACL).结果 RSA组(n=51)、对照组(n=55)、正常早孕(n=32)、中孕(n=34)和晚孕(n=28)妇女组的血清MBL浓度分别为1.40±0.63 mg/L,2.03±0.89 mg/L,2.47±0.85 mg/L,2.73±1.07 mg/L和3.22±1.08 mg/L.RSA组血清MB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t=4.15,P<0.01).正常妊娠妇女血清MBL浓度随妊娠时间逐渐增高,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RSA组血清中4种生殖相关抗体(ATAb、ASA、EMAb和ACL)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RSA组MBL浓度<1.0 mg/L者27.5%(14/51),抗体总阳性率为85.7%(12/14)显著高于MBL浓度≥1.0 mg/L患者的抗体阳性率32.4%(12/37)(P<0.01).结论 部分RSA患者血清MBL浓度降低与免疫调理功能缺陷和感染率增加有关,这可促使发生RSA.

    作者:张金蓉;王艾丽;党洁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