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微量蛋白分类定量分析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肾损害诊断的意义及免疫调节治疗对其影响

毕黎琦;王国光;赵吉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尿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白蛋白转铁蛋白, 球蛋白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尿中不同种微量蛋白的改变对早期诊断肾脏损害的意义及免疫调节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定量分析20例健康志愿者及52例SLE患者(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阴性组和阳性组)免疫调节治疗前后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及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结果SLE尿蛋白阴性组患者尿中RBP、ALB、TRF、IgG含量分别升高到健康对照组的19.8、30.9、19.5、5.5倍,尿蛋白阳性组患者尿中RBP、ALB、TRF、IgG分别升高到正常组的105.7、210.8、135.5、31.5倍.两组间差异显著(P<O.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微量蛋白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LE尿蛋白阴性组下降的幅度较大,RBP、ALB、TRF、lgG分别下降了40.1%、49.8%、68.8%、80.6%.而尿蛋白阳性组下降的幅度比前者略小,四种蛋白分别下降了31.5%、49.5%、40.4%、42.2%.结论SLE患者在临床诊断为狼疮肾炎之前,尿蛋白量已明显增加,尿RBP、ALB、TRF及IGg升高,提示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均受损,其中以ALB升高明显.因此,ALB、RBP可作为早期诊断LN较为敏感的指标.早期治疗SLE肾损害疗效较为明显,尿TRF及ALB可作为较为敏感的疗效观察指标.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前臂深部脂肪瘤误诊1例

    我院于2004年4月20收治1例左前臂肿物患者,术前诊断为左前臂肌肉内血管瘤,术中诊断为脂肪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升伟;徐明珠;包呼芹;崔树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荧光原位杂交法诊断细菌及真菌进展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FISH)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已有的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发展迅速,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及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进行基因诊断及疾病诊断,核酸序列测定等.研究显示荧光原位杂交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对临床标本和阳性血培养直接鉴定.以下就荧光原位杂交法在细菌及真菌的检测鉴定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王沛;彭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载脂蛋白(a)(TTTTA)n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与脂蛋白a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Apo(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PNTR)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分布情况及特点,并分析其与血清中Lp(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6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及30例健康对照组Apo(a)(TTTTA)n基因多态性;并测定血清中脂蛋白a水平.结果两组人群Apo(a)PNTR共检出6种等位基因和12种基因型.PNS组(TTTTA)5-7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增高水平与TTTTA重复次数呈负相关.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中Lp(a)水平与载脂蛋白(a)(TTTTA)n基因多态性有关.

    作者:梁红艳;姜晓峰;温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1例误诊分析

    患者,女性,46岁.偶然发现颈前肿物2个月入院.稍伴有颈部不适,无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怕热多汗、食欲亢进及体重减轻等症状.查体:甲状腺右叶下极可触及一大小约4 cm×3cm的肿物,质地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B型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下极囊性肿物.实验室检查:血钙,碱性磷酸酶,甲状腺功能均正常.术前临床诊断:甲状腺右叶囊腺瘤.术中所见:肿物位于甲状腺右叶下极背侧(见图1),与甲状腺分界清楚,大小约4 cm×3 cm×2.5cm,囊性,壁薄,囊内充满无色透明液体.术中诊断:淋巴水囊肿.肿物提起后解剖出并保护右侧喉返神经,将肿物完整摘除.术后病理报告:甲状旁腺囊肿(见图2).术后患者无低钙等并发症,6天出院.

    作者:付言涛;孙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抗氧化微量营养素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形态影响

    目的研究抗氧化微量营养素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使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经每日灌胃补充硒(Se)、钒(V)、铬(Cr)、维生素E(VE)等抗氧化微量营养素,每周监测血糖和体重,补充7周后处死动物,石蜡包埋胰腺组织,制备HE染色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补充抗氧化微量营养素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形态结构.结论抗氧化微量营养素可调节糖尿病小鼠糖代谢水平,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朴松兰;宋旸;张桂珍;常颖;杜珍武;干慧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热疗联合ADM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ADM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热化疗诱导多药耐药肝癌细胞BEL-7402/ADM凋亡的效果,为热化疗在治疗已产生多药耐药性的原发性肝癌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BEL-7402/ADM分为对照组、单纯热疗组、热化疗3组,应用热疗联合阿霉素诱导BEL-7402/ADM细胞凋亡,以流式细胞仪、TUNEL染色法检测其凋亡率.结果对照组、单纯化疗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4±1.56%、4.12±1.77%;;而BEL-7402/DM+ADM+热疗(热化疗组)凋亡率为31.83±5.59%,与前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热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能显著增加耐药细胞BEL-7402/ADM凋亡率,应用于临床治疗已产生耐药性的原发性肝癌有可能产生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宁;杨海山;刘洁;李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大鼠肺移植物功能紊乱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为了证明缺血预处理对移植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套接吻合技术行大鼠左肺同位肺移植,大鼠分为两组①对照组(n=16):同位肺移植未行缺血预处理.②IP组(n=15):同位肺移植前行缺血预处理.结果IP组血气变化和受鼠生存期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血管外水分含量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缺血预处理不仅能减少移植肺损伤而且能改善移植肺功能不全.

    作者:张兴义;王荣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抑癌基因PTE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5.00%(15/60),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869,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呈负相关(r=-0.791,r=-0.741,r=-0.634,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TEN基因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明显相关性,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标记物.

    作者:任辉;姜涛;李颖;张广;田宇;王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2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用CD117、CD34、SMA、Desmin、S-100蛋白质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原发性GIST进行研究.结果本组GIST发病年龄在12~78岁(平均55岁),男性7,女性15例,主要发生在胃并常常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大多数病例为手术切除后标本确诊.肿瘤大小从0.5~16cm(平均为5.31cm).基本组织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大部分梭形细胞界线不清楚、胞浆丰富、偶见多核巨细胞,部分病例见核端空泡,梭形细胞呈交叉束状、旋涡状、席纹状排列;上皮样细胞可透明、细胞界线更清楚,多呈弥漫片状或巢状排列.可以伴有囊性变、粘液变、出血及坏死.核分裂像大于5/50HPF的5例中肿瘤直径均在大于或等于5 cm,其中4例伴有囊性,出血或坏死,1例伴有粘液样变性.2例核分裂像在2~5/50HPF均为上皮样细胞型,其中一例伴有粘液样变,肿瘤直径均在2~4cm之间.免疫组化染色CD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5.5%和68.2%.Desmin不表达,S-100蛋白质和SMA不表达或者呈灶状阳性.结论GIST好发生在中老年,肿瘤细胞形态多变和排列方式多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CD117、CD34阳性、Desmin阴性,S-100蛋白和SMA不表达或者呈灶状阳性,肿瘤细胞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核分裂像大于5/50HPF、有出血或坏死可作为恶性参考指标.

    作者:张兴义;孙梅;王荣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

    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临床感染的常见细菌,通常可引起患有严重基础性疾病和重症监护室内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装置的患者的感染.本菌可通过多种机制对抗菌药物耐药[1].长期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用药也是导致本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近年来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对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分离出的不动杆菌耐药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4年来,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作者:赵金英;路娟;陈淑兰;刘文博;宋熙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自身抗体在风湿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及细胞外抗原成分的免疫球蛋白.病理性自身抗体的产生在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风湿病发病机制及诊断、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本文拟就常见自身抗体在风湿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茹;孙晓云;栗占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监测

    目的了解临床病人感染大肠埃希氏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用表型确认实验检测ESBLs,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作药敏实验;ESBLs阳性菌株进行14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168株大肠埃希氏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30株,检出阳性率为17.9%,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或氨曲南几乎全部耐药,对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结论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故应重视ESBLs的检测.根据细菌耐药特性,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凤珍;张蕴莉;许德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sFas和TGF-β1水平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与乙肝后相关性肝硬化、肝癌的关系.方法对20例肝炎、28例HBV相关性肝硬化及20例肝癌患者血清sFas、TGF-β1、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进行检测,同时对其中43例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进行HBV-DNA的定量检测.结果HBV相关性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sFas和TGF-β1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并且其结果与肝纤维化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Fas和TGF-β1水平与HBV-DNA复制程度无显著关系.结论乙肝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进程可能与血清sFas及细胞因子TGF-β1水平密切相关,而与血浆中HBV复制程度无显著关系.

    作者:林向阳;吴娅娅;陶志华;陈晓东;沈关心;吴健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1例报道

    由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具有对红、白细胞形态影响极小,并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等优点,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建议,将EDTA-K2作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1].但我们在血常规检验中发现1例由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窦心灵;何贵山;朱建敏;陈亚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46例新发病的未分化关节炎(UA)患者随访3年,观察RA发病率,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结果39%的UA患者(57/146)3年中发展为RA,其中包括23.7%的抗CCP抗体阴性患者和93.8%抗CCP抗体的阳性患者(比数比OR为48.3,95%可信区间为16.3~137.6,P<0.01).抗CCP抗体与RF具有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的出现是UA患者发生RA的高度危险因素,对预测RA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大文;王晔;高红华;孟冬娅;胡晓芳;高洪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植物雌激素对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对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在实验组(饮食中加入植物雌激素)和正常对照组(饮食中没有植物雌激素),喂养妊娠雌性大鼠,子一代雄性大鼠继续喂养同样饮食,雄性大鼠出生后18天处死,观察大鼠体重、睾丸及附睾重量、测定血清中激素水平变化、生精细胞和Sertoli细胞数量、雌激素和雄激素受体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实验组,大鼠的体重和睾丸重量减轻、生精细胞和Sertoli细胞数量降低、血清中FSH浓度升高和雌激素受体不表达,血清中FSH浓度和Sertoli细胞数量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胎儿期和哺乳期暴露植物雌激素可影响雄性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作者:孙梅;张兴义;张小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男性脑静脉系统血栓与雌雄激素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7例脑静脉系统血栓的住院患者的病因进行探讨,提高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利用化学分光法检测了7例经临床确诊但未查到明确诱因的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血清中的E2(雌二醇)、T2(睾酮).结果这7例患者的E2水平升高.结论男性高雌激素血症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葳;胡晓英;吴江;王嘉娣;杨永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Glucosamine Chondroitin与黄芩联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PGE2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Glucosamine Chondroitin与中药黄芩联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PGE2的影响.方法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以PGE2 EIA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PEG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lucosamine Chndroitin与中药黄芩联用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PGE2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Glucosamine Chondroitin与中药黄芩联用可明显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PGE2的分泌.

    作者:陈曦;李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骺板软骨细胞的冻存及复苏

    目的研究骺板软骨细胞冻存的方法.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骺板软骨细胞,加入配制好的冻存液(冻存液A:培养液与DMSO;冻存液B:含5%小牛血清的培养液与DMSO;冻存液C:含2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与DMSO;冻存液D:小牛血清与DMSO混合;其中DMSO终浓度均为10%.),冻存.细胞复苏后用台盼蓝拒染试验检测细胞存活率.然后接种于培养皿中,采用苏木-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合成糖胺多糖的能力.结果细胞活率为:A冻存液70%,B冻存液75%,C、D两种冻存液元明显差别,分别为89%和92%.复苏的细胞贴壁时间延迟,但培养72小时以后,细胞活力明显增强.甲苯胺蓝异染提示,经冷冻保存后软骨细胞仍能保持合成异染基质(糖胺多糖)的能力.结论本实验冻存、复苏的方法结果稳定,可用于保存骺板软骨细胞.

    作者:尹飞;郭丽;武汉;王金成;高中礼;刘美含;段德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重症难治性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重症难治性风湿病始于九十年代后期,至今,全球已超过800例患者接受HSCT治疗.至2003年5月,欧洲骨髓移植登记(EBMT)和国际骨髓移植登记(IBMTR)资料显示的700多例患者中,386例风湿病患者采用HSCT治疗,主要为系统性硬化症(SSc 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106例),类风湿关节炎(RA 78例),和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 51例),见表1[1].大部分患者短期疗效肯定,远期随访约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复发.

    作者:孙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