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滕红林;张怀保;韩冬
目的了解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确证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151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ESBLs株质粒的CTX-M基因.采用NCCLS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11种抗生素对所有产酶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CR结果显示,15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CTX-M阳性为139株.在139株产CTX-M大肠埃希菌中,亚胺培南的抗菌活性强,敏感率为100%,MIC90为0.25μg/ml;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92.1%和90.6%;头孢西丁对其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敏感率为64.7%;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抗菌活性非常低,敏感率分别为20.9%和0.结论本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所产的ESBLs大多为CTX-M型,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CTX-M型ESBL s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氨苄西林/舒巴坦对其几乎没有抗菌作用.
作者:张阮章;王沙燕;胡玉华;穆雪鹍;陈升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92例乳腺癌(20)例导管内癌,72例乳腺浸润癌),20例乳腺增生组织MMP-9,CD44V6进行标记和分析.结果MMP-9和CD44V6在乳腺增生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导管内癌,乳腺浸润癌表达率显著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MMP-9与CD44V6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MP-9和CD44V6的过表达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可作为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分子学标志.
作者:韩猛;宋燕;高锐;姜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二肽蛋白酶(dipetidyl peptidaseⅣ)活性及抗CD26/DPⅣ抗体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DPⅣ酶活性以及抗CD26/DPⅣ抗体水平,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26分子在T细胞上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血清中抗CD26/DPⅣ抗体的存在.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DPⅣ酶活性低于健康人;患者体内存在抗CD26/DPⅣ抗体,并且与DPⅣ酶活性呈负相关;患者的抗SSB抗体水平与DPⅣ酶活性呈负相关;79%的人活化T细胞表达CD26分子;患者体内的抗CD26/DPⅣ抗体水平与健康人体内的无差别,但患者之间的抗体水平有差别,而健康人之间的抗体水平则无差别.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产生的抗CD26/DPⅣ抗体,抗SSB抗体引起DPⅣ酶活性的下降,可能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建立了检测DPⅣ酶活性及抗CD26/DPⅣ抗体的实验诊断检测方法,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周丹;续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系Sw1116后,诱导细胞基因表达发生差异,阐明奥沙利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基因机制.方法用奥沙利铂(40μg/ml)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Sw1116 12 hr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形态学改变,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药物作用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经奥沙利铂作用Sw1116细胞,表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表面质膜突起消失,核固缩成团块状,染色质浓缩,沿核膜排列,线粒体基质肿胀,空泡形成,有凋亡小体形成;共有722条基因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10条为凋亡相关基因.结论奥沙利铂通过上调某些促凋亡基因及下调某些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证明诱导凋亡是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田素礼;王震;谷金宇;吕雪莹;刘阳;张日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颅脑损伤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而且易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时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113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总结,以期指导临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戴金华;叶玉琼;杨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新资料显示,中国大陆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准.目前众多抗生素再无昔日的辉煌,原因在于不规范和滥用抗生素.现就实验室MRS检出及大陆地区目前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尹朝伦;陈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遇有症状,体征不典型者,给临床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随着超声波检查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识别急、慢性阑尾炎声像图特征的能力.现就我院自1996年以来,经超声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2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洁;衣淑娟;佟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HBV血清免疫学标志(HBV M)模式,preS1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801例血清的HBV DNA,用ELISA方法对其免疫学标志,preS1同时进行检测.结果HBV DNA的总检出率为67.0%,preS1的总检出率为74.9%.其中,在模式HBsAg(+),HBeAg(+),HBcAb(+)中血清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HBsAg(+),HBeAb(+),HcAb(+)及HBsAg(+),HBcAb(+)组.在HBsAg(-)模式中HBV DNA亦有检出.在HBsAg(+),HBeAb(+),HcAb(+)组,HBV DNA的检出率为55.8%,而preS1的检出率为69.8%,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其余HBV M模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BV M和preS1提供了HBV感染的间接证据,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准确灵敏,是HBV感染及复制的直接证据,HBV M,preS1和HBV DNA的检测各有其独特的临床检测意义,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张峻梅;唐方;李玲;郭平;黄江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医学举证倒置的实施,医疗机构不得不高度重视客观医疗数据及检测标本的保留.应运而生的各级医疗机构对检验标本保留时间提出了不同的保存时间.为了进一步搞清楚检验标本放置时间与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常规检验的42项检验项目进行了放置时间与检验结果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马尽国;罗春华;易晓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脊柱结核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占全身骨关节结核首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脊柱结核症状多发生在X线改变之后,因而影像诊断较为重要,常规X线正侧位大都能够明确诊断,由于CT有着较高分辨率,对于X线不能肯定的早期脊柱结核及病变的分型分期有着重要价值.现系统回顾了54例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资料,综合报道如下.
作者:孟威;陈静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受者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们采用SE-9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其HPC分析软件分别检测了24例应用大量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前、后(治疗后第7天)的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受者、39例器官移植无排斥反应受者及4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以x±s表示,各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1者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受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分别为(1.252±0.162)×109/L和(0.0198±0.008)×109/L,阳性率分别为100%和20.8%;器官移植无排斥反应受者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为(0.012±0.007)×109/L,阳性率为7.69%;正常人检测结果为0×109/L,阳性率为0%.与正常人、器官移植无排斥反应受者和冲击治疗后的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受者相比较,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受者(治疗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利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移植受者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可作为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早期筛选和辅助诊断的指标,而且检测方法简便、迅速、经济,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善銮;郝晓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一氧化氮(NO)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的浓度变化.方法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36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DPN组ET水平显著高于DM组(P<0.001),DM组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DPN组NO水平显著低于DM组(P<0.001),DM组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T与NO呈负性相关.结论ET、N0的检测作为血管内皮受损的指标,对DPN的发生及病情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郭蔚莹;刘艳;朱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心血管病人血中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的变化,探讨变化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意义及二者是否相关.方法对47例心血管病组(冠心病组26例,心衰组21例)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及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测试,并分别与对照组(27例)各项值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管病各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各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病各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增高(P<O.05),且各组LDL-C与胆红素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使体内抗氧化活性减弱,可能引起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形成OX-LDL增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多,从而促进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且LDL-C与胆红素呈负相关.
作者:许方;李晓兰;胡宏;陈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营养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以骨骼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1].本病常影响儿童正常发育,严重者可发生骨骼畸形.因此,早期诊断对控制和防止佝偻病具有重大意义.我科从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对96例有佝偻病临床表现的婴幼儿及48例正常婴幼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同时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柔;赵学良;李红伟;杨雪艳;王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阶段外周血T淋巴亚群的动态监测,以了解其变化与受者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异体肢体移植术后1、3、5、7、9 d,运用流式细胞仪测试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结果术后1 d,外周血CD4+和CD8+细胞均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与术前CD4+/CD8+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 d,CD4+增加显著,CD8+增加不明显,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与术前和术后1 d比较差异(P<0.01),术后5~9 d,CD4+/CD8+比值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外周血CD4+/CD8+细胞比值系列变化可用于预测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王健;滕红林;张怀保;韩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Caplan于1980年首先报告[1],国内自1991年以来陆续有报道[2].TOBS起病凶险,致残率及死亡率高[3],本文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4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总结如下,并讨论TOBS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
作者:孙肖爽;闫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设新生儿缺氧缺性脑病患儿为观察组,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然后用ACE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产物进行电泳,根据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所致不同的迁移率判断基因型.结果检测出ACE基因分为DD、ID、Ⅱ三种类型.观察组与对照组ACE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同,观察组ACE基因型以DD型为主,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具有密切相关性,DD型基因可能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易患基因型.
作者:赵宏霞;李丽红;孙利炜;焦立新;赵含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了预防骨质疏松,探讨运动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制CM-100型超声波跟骨骨密度测定装置,对跟骨的超声波传导速度(SOS)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日本制TBF-300体内脂肪测定仪进行了体脂肪率和身高、体重的测定.结果运动组的跟骨骨密度明显高于非运动组(P<0.001);骨密度还与体脂肪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运动可使跟骨骨密度明显提高,促进峰值骨量增加,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忠民;张苏;孙良吉;高喆;土井丰;渡边孝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临床检验是通过感观、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动物实验等手段对就诊者的血、尿、便、痰及其它各种体液、分泌物等进行检验,以获得体内信息和数据,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预防提供客观依据.因此,检验科室提供准确的实验结果对临床医生特别重要.影响实验结果的常见因素主要有三种--标本质量、放置时间和实验操作,现分述如下:
作者:荣爱红;余文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SARS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规律并对SARS诊断标准进行评价.方法用间接ELISA法检测304例不同病程的确诊SARS患者血清中SARS特异性IgG、同时检测158例无SARS症状和接触史的健康成人血清中的SARS特异性IgG作为对照.分析SARS特异性IgG的产生规律及对SARS诊断的价值.检测42例北京非典期间住院确诊的非SARS患者保存在采血纸片上的全血中的IgG抗体以对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ELISA方法检测,SARS特异性IgG检测的灵敏度在第1~2周迅速增高,以后增长缓慢,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特异性为≥94.30%.SARS-CoV特异的IgG早可在发病后的第6天检测到,晚可在第61天检测到.42例北京非典期间住院的确诊非SARS患者的全血中有两例为SARS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结论发病时间在4周以上的病例,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有助于确立SARS的诊断.SARS确诊仍需结合抗体的检测的结果.
作者:赵运转;黄泽玉;吕虹;王雅杰;康熙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