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爱红;余文波
近年来,肝癌、肝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增长,严重影响人民身心健康.为了探讨甲胎蛋白(AFP)、岩藻糖苷酶(AFU)、β2-微球蛋白(β2-MG)、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肝癌、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良恶性鉴别、病情监测和判断疗效方面的价值.我们对50例肝癌、50例肝硬化及50例其它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联合检测四项肿瘤标记物.并以60例健康人为对照,探讨其应用价值.
作者:杨柳;赵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肿瘤发生过程中,除了DNA序列改变外,Epigenetics(表遗传学或拟遗传学)在肿瘤形成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表遗传学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进行,不改变相关基因的DNA序列而研究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1].通过对恶性肿瘤与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DNA甲基化和染色质结构关系的研究[2],揭示了DNA甲基化在恶性肿瘤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正成为恶性肿瘤研究及早期诊断的热点领域.
作者:田小侠;司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原核表达SARS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RNA多聚酶表位区,了解其在SARS病毒感染诊断及作为病毒复制指标的意义.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RNA多聚酶表位区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转化E.coli BL-21表达获得重组融合蛋白.经切胶透析纯化后,应用ELISA检测SARS患者及动物模型血清标本的IgG抗体.结果获得原核表达的RNA多聚酶表位区.ELISA检测正常人血清均阴性,SARS患者血清阳性率为95%;检测SARS病毒感染实验动物血清阳性率100%,灭活纯化病毒接种恒河猴均为阴性.结论RNA多聚酶表位区具有很好的抗原性,可用于感染诊断的检测及作为病毒复制性指标.
作者:沈成利;周育森;石英;寇志华;吴昊;郭彦;赵春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垂体瘤组织中环氧化酶-2(Cyciooxygenase-2,COX-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2例人垂体瘤和9例尸检非肿瘤人垂体组织的COX-2蛋白和EGFR进行测定,评分表衡量.结果COX-2在人垂体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非肿瘤垂体组织中的表达;且在分泌不同激素垂体瘤中表达程度不同.结论COX-2的过度表达可以作为临床放射外科及药物治疗的重要靶点发挥作用.
作者:姚兴军;别黎;赵刚;洪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脊柱结核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占全身骨关节结核首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脊柱结核症状多发生在X线改变之后,因而影像诊断较为重要,常规X线正侧位大都能够明确诊断,由于CT有着较高分辨率,对于X线不能肯定的早期脊柱结核及病变的分型分期有着重要价值.现系统回顾了54例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资料,综合报道如下.
作者:孟威;陈静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在体外循环(CBP)过程中产生的全身炎症反应与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有关,本实验研究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与体外循环中肺损伤的内在关系.方法复制大鼠体外循环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体外循环30分钟后,开放肺动脉,接呼吸机,30分钟后取左肺肺组织;对照组只是行胸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检测大鼠肺组织p38MAPK活性,测定p38MAPK的表达.肺组织的炎症反应通过检测TNF-α、IL-1β和组织学改变来测定.肺水肿通过估计组织中水的百分比来测定.结果大鼠在体外循环后,肺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TNF-α、IL-1β明显增高,p38MAPK灰度值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后p38MAPK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大鼠肺组织p38MAPK在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时被激活,表达增多.推测是可能参与术中肺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导致肺损伤有关.同时为体外循环肺保护提供一个新途径.
作者:吕民;张秀和;符韶鹏;姜亦忠;张柏民;孙雪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正常肠粘摸及70例大肠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p16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肠粘膜(P<0.05),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p16蛋白表达下调,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检测p16蛋白的表达可能成为大肠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王石;王广义;陈怀;谢忠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为了解各年龄段人群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情况,为降低乙肝发病率提供依据,现将金昌市河西堡地区2000~2003年部分健康人群乙肝感染情况和免疫水平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兴茂;冯丽霞;王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药物与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平板培养法制备细菌生物被膜,银染法初步鉴定生物膜、番红精染色测定生物膜的粘附性,分别在生物膜形成不同时间单独或联合加入不同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菌落计数法计数加药后生物膜内细菌数量,并与不加药物所形成的生物膜做比较.结果1/16 MIC的红霉素、阿齐霉素单独或与3MIC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联合作用后可减少细菌的粘附和被膜存活菌数(P<0.05、P<0.01).48h生物膜较24h生物膜耐药性更强.结论红霉素、阿齐霉素减少细菌的粘附、预防或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联合用药能增强其杀菌作用.成熟的生物膜更具有耐药性.
作者:聂大平;王玉梅;王卫东;唐殿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131I标记的抗CEA单克隆抗体C50(简称131I-C50)及正常小鼠IgG(简称131I-mIgG)在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及生物学分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每只荷瘤鼠尾静脉注射标记抗体3.7MBq/0.1ml,于注射后24、48、96、120小时行SPECT,于48、96、120小时分批处死,测定肿瘤、血液、肝、肺、等重要脏器的单位重量放射性比值(T/NT)及各组织摄取百分比(%ID/g).结果131I-C50注射后24~120小时内,SPECT可见阳性显像,阳性率为50%;瘤/血比值在120小时高,达3.07±1.01.1311-mIgG注射后在24~120小时内未出现放射性浓聚呈全身性分布.结论C50在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对过度表达CEA的乳腺癌具有亲合力,可望用作乳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导向载体.
作者:姜瑛;常伟勤;刘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测在糖尿病分型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1型糖尿病、168例2型糖尿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GADA、ICA、IAA及IA-2检测.结果GADA、ICA、IAA及IA-2在1型糖尿病组中检出率分别为60%、40%、40%、6.67%,在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21.18%、14.29%、1.19%、0.60%,以及健康人群中分别为1.00%、1.00%、0.00%、0.00%.1型糖尿病阳性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阳性率.GADA易检出,IA-2只在T1DM中检出率高.联合抗体检测较单一抗体检测检出率高.结论GADA是糖尿病有价值免疫学指标,IA-2是急性1型糖尿病免疫学诊断指标.
作者:池莲祥;聂本遂;刘香萍;李秀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方法K-B法、琼脂稀释法检测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碘-淀粉测定法、三维试验、协同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AmpCs)、金属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PCR扩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1.结果35株菌株有28株表现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其中产青霉素酶的菌株16株,产AmpCs的菌株1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2株,产ESBLs的菌株3株;9株同时产青霉素酶和AmpCs,2株同时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ESBLs.多数耐药菌株均扩增出Tem-1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艳飞;陈群;鲁辛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由ICU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目前监护病房内侵入性医疗手段应用的增加,引起院内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大.而且一旦感染,细菌多为耐药菌株,经验性应用的广谱抗生素基本无效,本文观察本院ICU中19例患者,均临床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肺部感染,痰培养阴性.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根据结果针对性选择抗生素,同时将经纤维支气管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操作对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刘洋;王瑛韬;付国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营养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以骨骼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1].本病常影响儿童正常发育,严重者可发生骨骼畸形.因此,早期诊断对控制和防止佝偻病具有重大意义.我科从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对96例有佝偻病临床表现的婴幼儿及48例正常婴幼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同时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柔;赵学良;李红伟;杨雪艳;王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受者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们采用SE-9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其HPC分析软件分别检测了24例应用大量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前、后(治疗后第7天)的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受者、39例器官移植无排斥反应受者及4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以x±s表示,各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1者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受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分别为(1.252±0.162)×109/L和(0.0198±0.008)×109/L,阳性率分别为100%和20.8%;器官移植无排斥反应受者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为(0.012±0.007)×109/L,阳性率为7.69%;正常人检测结果为0×109/L,阳性率为0%.与正常人、器官移植无排斥反应受者和冲击治疗后的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受者相比较,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受者(治疗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利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移植受者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可作为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早期筛选和辅助诊断的指标,而且检测方法简便、迅速、经济,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善銮;郝晓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至2003年49例胃肠间质瘤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胃间质瘤26例,小肠间质瘤17例,结肠间质瘤4例,直肠间质瘤2例,平均中位年龄57岁.全组病例均行根治性局部切除手术治疗,病理结果:良性11例,交界性28例,恶性10例.术后随访41例,7例死亡,其余均生存.结论肿瘤的良、恶性与肿瘤的大小、核分裂像密切相关,根治性局部切除术是GIST的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马波;孟津;王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超声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空腹饮水膀胱充盈法对6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进行超声检查.结果后确诊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结石37例、狭窄19例、肿瘤5例、因周围肿瘤压迫3例、结核和肾门部囊肿压迫各2例.超声显像诊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位置的符合率为97.1%,诊断梗阻病因的符合率为91.2%.结论超声显像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支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及不孕不育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不断上升,有超过淋病奈瑟菌感染的趋势[1].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者对常用6种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我们对1070例患者样本进行培养及药敏情况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喻长法;叶丽君;张仙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阶段外周血T淋巴亚群的动态监测,以了解其变化与受者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异体肢体移植术后1、3、5、7、9 d,运用流式细胞仪测试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结果术后1 d,外周血CD4+和CD8+细胞均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与术前CD4+/CD8+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 d,CD4+增加显著,CD8+增加不明显,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与术前和术后1 d比较差异(P<0.01),术后5~9 d,CD4+/CD8+比值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外周血CD4+/CD8+细胞比值系列变化可用于预测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王健;滕红林;张怀保;韩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二肽蛋白酶(dipetidyl peptidaseⅣ)活性及抗CD26/DPⅣ抗体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DPⅣ酶活性以及抗CD26/DPⅣ抗体水平,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26分子在T细胞上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血清中抗CD26/DPⅣ抗体的存在.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DPⅣ酶活性低于健康人;患者体内存在抗CD26/DPⅣ抗体,并且与DPⅣ酶活性呈负相关;患者的抗SSB抗体水平与DPⅣ酶活性呈负相关;79%的人活化T细胞表达CD26分子;患者体内的抗CD26/DPⅣ抗体水平与健康人体内的无差别,但患者之间的抗体水平有差别,而健康人之间的抗体水平则无差别.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产生的抗CD26/DPⅣ抗体,抗SSB抗体引起DPⅣ酶活性的下降,可能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建立了检测DPⅣ酶活性及抗CD26/DPⅣ抗体的实验诊断检测方法,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周丹;续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