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ADA、ICA、IAA及IA-2测定在糖尿病诊断分型中的意义

池莲祥;聂本遂;刘香萍;李秀江

关键词: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胰岛细胞抗体, 胰岛素抗体, 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质分子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测在糖尿病分型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1型糖尿病、168例2型糖尿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GADA、ICA、IAA及IA-2检测.结果GADA、ICA、IAA及IA-2在1型糖尿病组中检出率分别为60%、40%、40%、6.67%,在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21.18%、14.29%、1.19%、0.60%,以及健康人群中分别为1.00%、1.00%、0.00%、0.00%.1型糖尿病阳性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阳性率.GADA易检出,IA-2只在T1DM中检出率高.联合抗体检测较单一抗体检测检出率高.结论GADA是糖尿病有价值免疫学指标,IA-2是急性1型糖尿病免疫学诊断指标.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MRSA检出与大陆地区临床研究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新资料显示,中国大陆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准.目前众多抗生素再无昔日的辉煌,原因在于不规范和滥用抗生素.现就实验室MRS检出及大陆地区目前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尹朝伦;陈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Caplan于1980年首先报告[1],国内自1991年以来陆续有报道[2].TOBS起病凶险,致残率及死亡率高[3],本文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4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总结如下,并讨论TOBS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

    作者:孙肖爽;闫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ARS冠状病毒多聚酶表位区的原核表达及应用

    目的原核表达SARS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RNA多聚酶表位区,了解其在SARS病毒感染诊断及作为病毒复制指标的意义.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RNA多聚酶表位区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转化E.coli BL-21表达获得重组融合蛋白.经切胶透析纯化后,应用ELISA检测SARS患者及动物模型血清标本的IgG抗体.结果获得原核表达的RNA多聚酶表位区.ELISA检测正常人血清均阴性,SARS患者血清阳性率为95%;检测SARS病毒感染实验动物血清阳性率100%,灭活纯化病毒接种恒河猴均为阴性.结论RNA多聚酶表位区具有很好的抗原性,可用于感染诊断的检测及作为病毒复制性指标.

    作者:沈成利;周育森;石英;寇志华;吴昊;郭彦;赵春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胃肠间质瘤49例的诊治和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至2003年49例胃肠间质瘤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胃间质瘤26例,小肠间质瘤17例,结肠间质瘤4例,直肠间质瘤2例,平均中位年龄57岁.全组病例均行根治性局部切除手术治疗,病理结果:良性11例,交界性28例,恶性10例.术后随访41例,7例死亡,其余均生存.结论肿瘤的良、恶性与肿瘤的大小、核分裂像密切相关,根治性局部切除术是GIST的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马波;孟津;王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献血者三种病毒感染血液学筛查分析

    目的探讨献血者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感染状况及其血液学筛查的意义,进一步提高所供血液的质量.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献血者血液中三种病毒的特异核酸载量.其中有偿献血者140例,(男、女各70例);无偿献血者140例(男、女各70例).结果有偿献血者HSV感染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4%,2.8%;CMV感染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8%,5.7%;RV感染男、女阳性率分别为0.0%,1.4%.无偿献血者HSV感染男、女阳性率分别为0.0%,1.4%;CMV感染男、女阳性率分别为0.0%,2.8%;RV感染男、女阳性率均为0.0%.结论有偿献血者三种病毒感染阳性率高于无偿献血者.

    作者:王吉勇;赵秀华;李克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GADA、ICA、IAA及IA-2测定在糖尿病诊断分型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测在糖尿病分型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1型糖尿病、168例2型糖尿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GADA、ICA、IAA及IA-2检测.结果GADA、ICA、IAA及IA-2在1型糖尿病组中检出率分别为60%、40%、40%、6.67%,在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21.18%、14.29%、1.19%、0.60%,以及健康人群中分别为1.00%、1.00%、0.00%、0.00%.1型糖尿病阳性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阳性率.GADA易检出,IA-2只在T1DM中检出率高.联合抗体检测较单一抗体检测检出率高.结论GADA是糖尿病有价值免疫学指标,IA-2是急性1型糖尿病免疫学诊断指标.

    作者:池莲祥;聂本遂;刘香萍;李秀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新生儿HIE患儿的ACE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设新生儿缺氧缺性脑病患儿为观察组,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然后用ACE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产物进行电泳,根据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所致不同的迁移率判断基因型.结果检测出ACE基因分为DD、ID、Ⅱ三种类型.观察组与对照组ACE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同,观察组ACE基因型以DD型为主,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具有密切相关性,DD型基因可能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易患基因型.

    作者:赵宏霞;李丽红;孙利炜;焦立新;赵含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ARS-CoV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规律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SARS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规律并对SARS诊断标准进行评价.方法用间接ELISA法检测304例不同病程的确诊SARS患者血清中SARS特异性IgG、同时检测158例无SARS症状和接触史的健康成人血清中的SARS特异性IgG作为对照.分析SARS特异性IgG的产生规律及对SARS诊断的价值.检测42例北京非典期间住院确诊的非SARS患者保存在采血纸片上的全血中的IgG抗体以对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ELISA方法检测,SARS特异性IgG检测的灵敏度在第1~2周迅速增高,以后增长缓慢,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特异性为≥94.30%.SARS-CoV特异的IgG早可在发病后的第6天检测到,晚可在第61天检测到.42例北京非典期间住院的确诊非SARS患者的全血中有两例为SARS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结论发病时间在4周以上的病例,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有助于确立SARS的诊断.SARS确诊仍需结合抗体的检测的结果.

    作者:赵运转;黄泽玉;吕虹;王雅杰;康熙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抑制素、瘦素及血脂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血清抑制素、瘦素、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了4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20例月经正常的育龄期妇女作为对照组的血清瘦素、抑制素和血脂水平.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瘦素水平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呈正相关(P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0.01),但同样结果未能在对照组中观测到.抑制素与瘦素表现为负相关关系(P<0.05).与对照组相比,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P<0.01),抑制素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瘦素水平与血脂在一定范围内相关,与PCOS可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瘦素与抑制素存在负相关关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组的抑制素水平虽然与正常对照组并无差别,但抑制素可能参与了PCOS性激素分泌失调的形成.

    作者:周武;王薇薇;张文辉;陈晓东;陈丽玲;叶碧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与CRP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胰岛细胞抗体(ICA)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联系.方法对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ICA和CRP测定.结果ICA阳性组其CRP值较ICA阴性组明显升高.结论炎症与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结构缺陷有关系,急性时相胰岛素分泌紊乱与胰岛细胞自身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

    作者:印璞;于庭;苍中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基因突变与遗传性肾性尿崩症

    1遗传性肾性尿崩症的发现、症状与遗传规律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DI)广义是指多饮、与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患者在缺少充足水分供应的情况下,可造成严重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清钠浓度明显升高,出现极度虚弱、发热、精神症状,甚至死亡.处于成长发育期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智力发育障碍.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1].

    作者:李洪军;王颖;王伟;李玉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999~2003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从1999年到2003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趋势,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3年间所有标本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在标本和病区的分布构成情况以及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从1999年的0.29%增至2003年的1.67%;其在呼吸道标本(痰液+咽拭子)的分离率高(63.27%),其次是尿液(19.39%),血液(12.65%);病区分布以重症监护室高(13.88%),其次是普外科(12.86%),所有内科病区(不含ICU)占56.9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大于50%,仅对其中8种的耐药率每年均低于50%,但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35%~48.98%,头孢他啶4.08%~47.75%,头孢吡肟3.00%~24.49%,头孢替坦6.00%~28.57%,替卡西林13.33%~36.73%,左氟沙星25.76%~49.00%,环丙沙星10.61%~43.67%,复方新诺明20.00%~42.42%.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离率在增加,其对多数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即使对相对敏感的药物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所以感染的治疗应当依据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试验.

    作者:费鲜明;吕火祥;胡庆丰;沈蓓琼;刘建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台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支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及不孕不育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不断上升,有超过淋病奈瑟菌感染的趋势[1].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者对常用6种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我们对1070例患者样本进行培养及药敏情况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喻长法;叶丽君;张仙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控制方法

    临床检验是通过感观、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动物实验等手段对就诊者的血、尿、便、痰及其它各种体液、分泌物等进行检验,以获得体内信息和数据,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预防提供客观依据.因此,检验科室提供准确的实验结果对临床医生特别重要.影响实验结果的常见因素主要有三种--标本质量、放置时间和实验操作,现分述如下:

    作者:荣爱红;余文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体外循环模型肺部炎症反应的研究

    目的在体外循环(CBP)过程中产生的全身炎症反应与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有关,本实验研究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与体外循环中肺损伤的内在关系.方法复制大鼠体外循环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体外循环30分钟后,开放肺动脉,接呼吸机,30分钟后取左肺肺组织;对照组只是行胸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检测大鼠肺组织p38MAPK活性,测定p38MAPK的表达.肺组织的炎症反应通过检测TNF-α、IL-1β和组织学改变来测定.肺水肿通过估计组织中水的百分比来测定.结果大鼠在体外循环后,肺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TNF-α、IL-1β明显增高,p38MAPK灰度值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后p38MAPK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大鼠肺组织p38MAPK在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时被激活,表达增多.推测是可能参与术中肺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导致肺损伤有关.同时为体外循环肺保护提供一个新途径.

    作者:吕民;张秀和;符韶鹏;姜亦忠;张柏民;孙雪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联合测定AFP、AFU、β2-MG、γ-GT在肝癌、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近年来,肝癌、肝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增长,严重影响人民身心健康.为了探讨甲胎蛋白(AFP)、岩藻糖苷酶(AFU)、β2-微球蛋白(β2-MG)、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肝癌、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良恶性鉴别、病情监测和判断疗效方面的价值.我们对50例肝癌、50例肝硬化及50例其它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联合检测四项肿瘤标记物.并以60例健康人为对照,探讨其应用价值.

    作者:杨柳;赵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自制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的性能测试及临床意义

    目的制备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BIS),对支架的综合性能进行测试.方法应用分子量153 kDa的PLLA和141 kDa的PLLGA制备A、B、C三种BIS共45枚(各15枚),规格相同,长度为3cm,扩张前外径为2 mm,扩张后的大直径为12 mm,扩张压力为4atm.测试径向支撑力、表面覆盖率、轴向收缩率和支架扩张率等参数.结果三种BIS的径向支撑力分别为15.7%/0.006Mpa(A型)、16.3%/0.006 Mpa(B型),16.4%/0.006 Mpa(C型).A型的径向支撑力略大于B型和C型(P<0.05),B型的径向支撑力略大于C型(P<0.05).A型支架的轴向收缩率<10%,而B型和C型支架的轴向收缩率<12%,较A型略大(P<0.05),B型和C型无明显差异(P>0.05).B型和C型支架的表面覆盖率为18%略大于A型支架(16%)(P<0.05),B型和C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型BIS构型、机械特性均符合血管内支架的要求,可用于血管内植入,单纯PLLGA支架和PLLGA紫杉醇缓释支架的机械特性略低于PLLA支架.

    作者:王田蔚;吴晶涛;杨海山;赵永生;王晓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环氧化酶-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人垂体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垂体瘤组织中环氧化酶-2(Cyciooxygenase-2,COX-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2例人垂体瘤和9例尸检非肿瘤人垂体组织的COX-2蛋白和EGFR进行测定,评分表衡量.结果COX-2在人垂体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非肿瘤垂体组织中的表达;且在分泌不同激素垂体瘤中表达程度不同.结论COX-2的过度表达可以作为临床放射外科及药物治疗的重要靶点发挥作用.

    作者:姚兴军;别黎;赵刚;洪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生物行为关系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正常肠粘摸及70例大肠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p16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肠粘膜(P<0.05),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p16蛋白表达下调,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检测p16蛋白的表达可能成为大肠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王石;王广义;陈怀;谢忠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与DNA甲基化的关系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肿瘤发生过程中,除了DNA序列改变外,Epigenetics(表遗传学或拟遗传学)在肿瘤形成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表遗传学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进行,不改变相关基因的DNA序列而研究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1].通过对恶性肿瘤与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DNA甲基化和染色质结构关系的研究[2],揭示了DNA甲基化在恶性肿瘤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正成为恶性肿瘤研究及早期诊断的热点领域.

    作者:田小侠;司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