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薇薇;张文辉;陈晓东;陈丽玲;叶碧绿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表达CD226的影响,和CD226分子与PD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清对于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226的作用以及该血管内皮细胞和活化血小板黏附后CD226表达百分率的变化,用ELISA定量检测不同条件下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PDGF,进一步探讨CD226分子和PDGF在妊高征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结果①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226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和活化血小板孵育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226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③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DGF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时间依赖性(P<0.001),与活化血小板作用后,分泌PDGF的量更进一步升高(P<0.005).结论①患者体内存在某种非正常刺激因素,使血管内皮细胞敏感性增强,更易于活化.②PIH患者血清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与活化血小板孵育后表达CD226的百分率明显降低,提示CD226分子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妊高征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黏附.③CD226与PDGF的表达有时段相关性.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DGF增多,并与CD226表达的时间基本一致,提示其可能与CD226一起参与了妊高征形成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许瑞环;尹学念;宋世军;廖长征;张洪德;郑锐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原核表达SARS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RNA多聚酶表位区,了解其在SARS病毒感染诊断及作为病毒复制指标的意义.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RNA多聚酶表位区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转化E.coli BL-21表达获得重组融合蛋白.经切胶透析纯化后,应用ELISA检测SARS患者及动物模型血清标本的IgG抗体.结果获得原核表达的RNA多聚酶表位区.ELISA检测正常人血清均阴性,SARS患者血清阳性率为95%;检测SARS病毒感染实验动物血清阳性率100%,灭活纯化病毒接种恒河猴均为阴性.结论RNA多聚酶表位区具有很好的抗原性,可用于感染诊断的检测及作为病毒复制性指标.
作者:沈成利;周育森;石英;寇志华;吴昊;郭彦;赵春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131I标记的抗CEA单克隆抗体C50(简称131I-C50)及正常小鼠IgG(简称131I-mIgG)在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及生物学分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每只荷瘤鼠尾静脉注射标记抗体3.7MBq/0.1ml,于注射后24、48、96、120小时行SPECT,于48、96、120小时分批处死,测定肿瘤、血液、肝、肺、等重要脏器的单位重量放射性比值(T/NT)及各组织摄取百分比(%ID/g).结果131I-C50注射后24~120小时内,SPECT可见阳性显像,阳性率为50%;瘤/血比值在120小时高,达3.07±1.01.1311-mIgG注射后在24~120小时内未出现放射性浓聚呈全身性分布.结论C50在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对过度表达CEA的乳腺癌具有亲合力,可望用作乳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导向载体.
作者:姜瑛;常伟勤;刘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颅脑损伤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而且易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时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113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总结,以期指导临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戴金华;叶玉琼;杨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药物与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平板培养法制备细菌生物被膜,银染法初步鉴定生物膜、番红精染色测定生物膜的粘附性,分别在生物膜形成不同时间单独或联合加入不同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菌落计数法计数加药后生物膜内细菌数量,并与不加药物所形成的生物膜做比较.结果1/16 MIC的红霉素、阿齐霉素单独或与3MIC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联合作用后可减少细菌的粘附和被膜存活菌数(P<0.05、P<0.01).48h生物膜较24h生物膜耐药性更强.结论红霉素、阿齐霉素减少细菌的粘附、预防或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联合用药能增强其杀菌作用.成熟的生物膜更具有耐药性.
作者:聂大平;王玉梅;王卫东;唐殿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二肽蛋白酶(dipetidyl peptidaseⅣ)活性及抗CD26/DPⅣ抗体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DPⅣ酶活性以及抗CD26/DPⅣ抗体水平,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26分子在T细胞上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血清中抗CD26/DPⅣ抗体的存在.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DPⅣ酶活性低于健康人;患者体内存在抗CD26/DPⅣ抗体,并且与DPⅣ酶活性呈负相关;患者的抗SSB抗体水平与DPⅣ酶活性呈负相关;79%的人活化T细胞表达CD26分子;患者体内的抗CD26/DPⅣ抗体水平与健康人体内的无差别,但患者之间的抗体水平有差别,而健康人之间的抗体水平则无差别.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产生的抗CD26/DPⅣ抗体,抗SSB抗体引起DPⅣ酶活性的下降,可能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建立了检测DPⅣ酶活性及抗CD26/DPⅣ抗体的实验诊断检测方法,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周丹;续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正常肠粘摸及70例大肠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p16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肠粘膜(P<0.05),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p16蛋白表达下调,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检测p16蛋白的表达可能成为大肠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王石;王广义;陈怀;谢忠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受者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们采用SE-9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其HPC分析软件分别检测了24例应用大量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前、后(治疗后第7天)的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受者、39例器官移植无排斥反应受者及4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以x±s表示,各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1者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受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分别为(1.252±0.162)×109/L和(0.0198±0.008)×109/L,阳性率分别为100%和20.8%;器官移植无排斥反应受者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为(0.012±0.007)×109/L,阳性率为7.69%;正常人检测结果为0×109/L,阳性率为0%.与正常人、器官移植无排斥反应受者和冲击治疗后的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受者相比较,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受者(治疗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利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移植受者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可作为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早期筛选和辅助诊断的指标,而且检测方法简便、迅速、经济,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善銮;郝晓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SARS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规律并对SARS诊断标准进行评价.方法用间接ELISA法检测304例不同病程的确诊SARS患者血清中SARS特异性IgG、同时检测158例无SARS症状和接触史的健康成人血清中的SARS特异性IgG作为对照.分析SARS特异性IgG的产生规律及对SARS诊断的价值.检测42例北京非典期间住院确诊的非SARS患者保存在采血纸片上的全血中的IgG抗体以对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ELISA方法检测,SARS特异性IgG检测的灵敏度在第1~2周迅速增高,以后增长缓慢,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特异性为≥94.30%.SARS-CoV特异的IgG早可在发病后的第6天检测到,晚可在第61天检测到.42例北京非典期间住院的确诊非SARS患者的全血中有两例为SARS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结论发病时间在4周以上的病例,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有助于确立SARS的诊断.SARS确诊仍需结合抗体的检测的结果.
作者:赵运转;黄泽玉;吕虹;王雅杰;康熙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心血管病人血中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的变化,探讨变化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意义及二者是否相关.方法对47例心血管病组(冠心病组26例,心衰组21例)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及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测试,并分别与对照组(27例)各项值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管病各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各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病各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增高(P<O.05),且各组LDL-C与胆红素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使体内抗氧化活性减弱,可能引起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形成OX-LDL增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多,从而促进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且LDL-C与胆红素呈负相关.
作者:许方;李晓兰;胡宏;陈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为了解各年龄段人群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情况,为降低乙肝发病率提供依据,现将金昌市河西堡地区2000~2003年部分健康人群乙肝感染情况和免疫水平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兴茂;冯丽霞;王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RT-PCR法相对定量检测RNA含量时应该注意的几个因素.方法以端粒酶RNA组分基因的RNA为实验材料,进行不同条件下的RT-PCR反应.结果在PCR反应中,扩增内参照和目的基因的引物比例、底物浓度以及PCR反应的循环次数对产物的影响较大,而退火温度的影响较小.结论在相对定量检测RNA含量时,应预先摸索佳反应条件之后再检测样品.
作者:宗成国;王晓波;徐廷国;于静;尹家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龋病是一种为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变形链球菌、茸毛链球菌和乳杆菌被认为是主要的致龋菌.因此,抑制和杀灭致龋菌对防治龋齿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观察黄连和五倍子对变形链球菌、茸毛链球菌和乳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探讨黄连和五倍子在龋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防龋提供参考.
作者:宋燕丰;李春燕;杨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献血者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感染状况及其血液学筛查的意义,进一步提高所供血液的质量.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献血者血液中三种病毒的特异核酸载量.其中有偿献血者140例,(男、女各70例);无偿献血者140例(男、女各70例).结果有偿献血者HSV感染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4%,2.8%;CMV感染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8%,5.7%;RV感染男、女阳性率分别为0.0%,1.4%.无偿献血者HSV感染男、女阳性率分别为0.0%,1.4%;CMV感染男、女阳性率分别为0.0%,2.8%;RV感染男、女阳性率均为0.0%.结论有偿献血者三种病毒感染阳性率高于无偿献血者.
作者:王吉勇;赵秀华;李克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子宫输卵管造影准确性及不同造影剂的影响.方法对116例因输卵管异常行输卵管成形术患者的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诊断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16例中以40%碘化油造影70例,76%泛影葡胺造影46例.总的诊断符合率对输卵管积水,间质部、峡部阻塞,输卵管狭窄,分别为86%,53%及47%.以40%碘化油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其诊断符合率较泛影葡胺造影显著增高,尤其对输卵管间质部、峡部阻塞,及输卵管积水的诊断(P<0.01,P<0.05).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是输卵管成形术前可靠的诊断方法,尤其以40%碘化油作造影剂,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孟晓红;郭玉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遇有症状,体征不典型者,给临床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随着超声波检查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识别急、慢性阑尾炎声像图特征的能力.现就我院自1996年以来,经超声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2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洁;衣淑娟;佟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临床检验是通过感观、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动物实验等手段对就诊者的血、尿、便、痰及其它各种体液、分泌物等进行检验,以获得体内信息和数据,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预防提供客观依据.因此,检验科室提供准确的实验结果对临床医生特别重要.影响实验结果的常见因素主要有三种--标本质量、放置时间和实验操作,现分述如下:
作者:荣爱红;余文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确证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151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ESBLs株质粒的CTX-M基因.采用NCCLS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11种抗生素对所有产酶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CR结果显示,15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CTX-M阳性为139株.在139株产CTX-M大肠埃希菌中,亚胺培南的抗菌活性强,敏感率为100%,MIC90为0.25μg/ml;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92.1%和90.6%;头孢西丁对其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敏感率为64.7%;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抗菌活性非常低,敏感率分别为20.9%和0.结论本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所产的ESBLs大多为CTX-M型,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CTX-M型ESBL s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氨苄西林/舒巴坦对其几乎没有抗菌作用.
作者:张阮章;王沙燕;胡玉华;穆雪鹍;陈升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92例乳腺癌(20)例导管内癌,72例乳腺浸润癌),20例乳腺增生组织MMP-9,CD44V6进行标记和分析.结果MMP-9和CD44V6在乳腺增生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导管内癌,乳腺浸润癌表达率显著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MMP-9与CD44V6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MP-9和CD44V6的过表达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可作为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分子学标志.
作者:韩猛;宋燕;高锐;姜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浆膜腔的间皮细胞的少见的高侵袭性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很好的人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的体外模型,对于其临床治疗及药理学疗效分析等研究就不能顺利开展,影响了对疾病的治疗研究.我们从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人的胸腔积液中培养建立了两株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细胞株Y-Meso8A,Y-Meso8D,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
作者:崔有斌;张莉;王凯忠;张哲;王凯环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