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中胆红素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测定对心血管疾病的意义

许方;李晓兰;胡宏;陈琦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胆红素, 低密度脂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病人血中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的变化,探讨变化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意义及二者是否相关.方法对47例心血管病组(冠心病组26例,心衰组21例)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及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测试,并分别与对照组(27例)各项值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管病各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各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病各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增高(P<O.05),且各组LDL-C与胆红素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使体内抗氧化活性减弱,可能引起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形成OX-LDL增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多,从而促进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且LDL-C与胆红素呈负相关.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因突变与遗传性肾性尿崩症

    1遗传性肾性尿崩症的发现、症状与遗传规律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DI)广义是指多饮、与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患者在缺少充足水分供应的情况下,可造成严重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清钠浓度明显升高,出现极度虚弱、发热、精神症状,甚至死亡.处于成长发育期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智力发育障碍.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1].

    作者:李洪军;王颖;王伟;李玉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中胆红素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测定对心血管疾病的意义

    目的研究心血管病人血中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的变化,探讨变化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意义及二者是否相关.方法对47例心血管病组(冠心病组26例,心衰组21例)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及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测试,并分别与对照组(27例)各项值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管病各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各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病各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增高(P<O.05),且各组LDL-C与胆红素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使体内抗氧化活性减弱,可能引起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形成OX-LDL增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多,从而促进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且LDL-C与胆红素呈负相关.

    作者:许方;李晓兰;胡宏;陈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优化RT-PCR法相对定量检测RNA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RT-PCR法相对定量检测RNA含量时应该注意的几个因素.方法以端粒酶RNA组分基因的RNA为实验材料,进行不同条件下的RT-PCR反应.结果在PCR反应中,扩增内参照和目的基因的引物比例、底物浓度以及PCR反应的循环次数对产物的影响较大,而退火温度的影响较小.结论在相对定量检测RNA含量时,应预先摸索佳反应条件之后再检测样品.

    作者:宗成国;王晓波;徐廷国;于静;尹家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抑肽酶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观察光镜下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抑肽酶可明显减轻血清ALT、AST酶活性增高,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可减轻小鼠肝脏坏死性病理改.结论提示抑肽酶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虹蛟;张馨木;常淑芳;贺巾超;杨丽丽;孙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运动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为了预防骨质疏松,探讨运动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制CM-100型超声波跟骨骨密度测定装置,对跟骨的超声波传导速度(SOS)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日本制TBF-300体内脂肪测定仪进行了体脂肪率和身高、体重的测定.结果运动组的跟骨骨密度明显高于非运动组(P<0.001);骨密度还与体脂肪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运动可使跟骨骨密度明显提高,促进峰值骨量增加,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忠民;张苏;孙良吉;高喆;土井丰;渡边孝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胆总管癌MRCP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胆胰管成象(MRCP)是快速重T2加权成像,胆汁和胰液的水液体呈现极高信号,背景信号较低,经过大密度投影处理后可获得较清晰三维胆道图象.国内外学者已有日益增多的研究报道[1-3],但对MRCP的诊断价值尚有认识不足,本文就39例胆总管癌的术前MRCP影像进行深入的探讨.

    作者:席永昌;杨海山;席大鹏;韩邕;吕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DGFBB与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的纯合二聚体(PDGFBB)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中的表达及这两种因子与胶质瘤病理参数包括肿瘤的病理分级、大小、复发和预后的关系以及PDGFBB和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33例人脑胶质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中PDGFBB和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PDGFBB和VEGF高于正常脑组织中PDGFBB和VEGF表达,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肿瘤组织中PDGFBB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肿瘤组织中PDGFBB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肿瘤大小、复发和预后无相关关系;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肿瘤大小、复发无相关关系,在预后较差一组的VEGF表达高于预后较好的一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GFBB和VEGF这两种因子在作用机制上可能有密切的联系或存在因果关系,检测PDGFBB和VEGF对判定肿瘤恶性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检测VEGF对判定肿瘤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夏学巍;郭宗泽;苏长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原始标本放置时间与检验结果的相互关系的探讨

    随着医学举证倒置的实施,医疗机构不得不高度重视客观医疗数据及检测标本的保留.应运而生的各级医疗机构对检验标本保留时间提出了不同的保存时间.为了进一步搞清楚检验标本放置时间与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常规检验的42项检验项目进行了放置时间与检验结果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马尽国;罗春华;易晓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颅脑损伤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而且易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时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113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总结,以期指导临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戴金华;叶玉琼;杨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与血清HBV 标志物和preS1相互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HBV血清免疫学标志(HBV M)模式,preS1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801例血清的HBV DNA,用ELISA方法对其免疫学标志,preS1同时进行检测.结果HBV DNA的总检出率为67.0%,preS1的总检出率为74.9%.其中,在模式HBsAg(+),HBeAg(+),HBcAb(+)中血清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HBsAg(+),HBeAb(+),HcAb(+)及HBsAg(+),HBcAb(+)组.在HBsAg(-)模式中HBV DNA亦有检出.在HBsAg(+),HBeAb(+),HcAb(+)组,HBV DNA的检出率为55.8%,而preS1的检出率为69.8%,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其余HBV M模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BV M和preS1提供了HBV感染的间接证据,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准确灵敏,是HBV感染及复制的直接证据,HBV M,preS1和HBV DNA的检测各有其独特的临床检测意义,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张峻梅;唐方;李玲;郭平;黄江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对内皮细胞 CD226分子表达和PDGF黏附分子的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表达CD226的影响,和CD226分子与PD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清对于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226的作用以及该血管内皮细胞和活化血小板黏附后CD226表达百分率的变化,用ELISA定量检测不同条件下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PDGF,进一步探讨CD226分子和PDGF在妊高征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结果①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226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和活化血小板孵育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226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③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DGF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时间依赖性(P<0.001),与活化血小板作用后,分泌PDGF的量更进一步升高(P<0.005).结论①患者体内存在某种非正常刺激因素,使血管内皮细胞敏感性增强,更易于活化.②PIH患者血清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与活化血小板孵育后表达CD226的百分率明显降低,提示CD226分子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妊高征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黏附.③CD226与PDGF的表达有时段相关性.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DGF增多,并与CD226表达的时间基本一致,提示其可能与CD226一起参与了妊高征形成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许瑞环;尹学念;宋世军;廖长征;张洪德;郑锐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ARS冠状病毒多聚酶表位区的原核表达及应用

    目的原核表达SARS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RNA多聚酶表位区,了解其在SARS病毒感染诊断及作为病毒复制指标的意义.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RNA多聚酶表位区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转化E.coli BL-21表达获得重组融合蛋白.经切胶透析纯化后,应用ELISA检测SARS患者及动物模型血清标本的IgG抗体.结果获得原核表达的RNA多聚酶表位区.ELISA检测正常人血清均阴性,SARS患者血清阳性率为95%;检测SARS病毒感染实验动物血清阳性率100%,灭活纯化病毒接种恒河猴均为阴性.结论RNA多聚酶表位区具有很好的抗原性,可用于感染诊断的检测及作为病毒复制性指标.

    作者:沈成利;周育森;石英;寇志华;吴昊;郭彦;赵春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GADA、ICA、IAA及IA-2测定在糖尿病诊断分型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测在糖尿病分型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1型糖尿病、168例2型糖尿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GADA、ICA、IAA及IA-2检测.结果GADA、ICA、IAA及IA-2在1型糖尿病组中检出率分别为60%、40%、40%、6.67%,在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21.18%、14.29%、1.19%、0.60%,以及健康人群中分别为1.00%、1.00%、0.00%、0.00%.1型糖尿病阳性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阳性率.GADA易检出,IA-2只在T1DM中检出率高.联合抗体检测较单一抗体检测检出率高.结论GADA是糖尿病有价值免疫学指标,IA-2是急性1型糖尿病免疫学诊断指标.

    作者:池莲祥;聂本遂;刘香萍;李秀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饮酒与尿酸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逐渐向高蛋白、高热量方向发展.饮酒也成为平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内容.根据有关报导[1],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尿酸测定是诊断痛风的佳生化指标;同时,血尿酸水平也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尿酸是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重要产物,血液中尿酸浓度检测是判断嘌呤代谢及肾脏排泄功能的重要化学指标.为了明确饮酒对血液中尿酸浓度的影响,我们分别对632例来我院作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及其饮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以观察了解尿酸水平与饮酒的关系.

    作者:吴先华;潘峰;钱亚琼;张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超声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定位及病因分析

    目的评价超声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空腹饮水膀胱充盈法对6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进行超声检查.结果后确诊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结石37例、狭窄19例、肿瘤5例、因周围肿瘤压迫3例、结核和肾门部囊肿压迫各2例.超声显像诊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位置的符合率为97.1%,诊断梗阻病因的符合率为91.2%.结论超声显像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ARS-CoV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规律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SARS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规律并对SARS诊断标准进行评价.方法用间接ELISA法检测304例不同病程的确诊SARS患者血清中SARS特异性IgG、同时检测158例无SARS症状和接触史的健康成人血清中的SARS特异性IgG作为对照.分析SARS特异性IgG的产生规律及对SARS诊断的价值.检测42例北京非典期间住院确诊的非SARS患者保存在采血纸片上的全血中的IgG抗体以对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ELISA方法检测,SARS特异性IgG检测的灵敏度在第1~2周迅速增高,以后增长缓慢,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特异性为≥94.30%.SARS-CoV特异的IgG早可在发病后的第6天检测到,晚可在第61天检测到.42例北京非典期间住院的确诊非SARS患者的全血中有两例为SARS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结论发病时间在4周以上的病例,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有助于确立SARS的诊断.SARS确诊仍需结合抗体的检测的结果.

    作者:赵运转;黄泽玉;吕虹;王雅杰;康熙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抑制素、瘦素及血脂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血清抑制素、瘦素、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了4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20例月经正常的育龄期妇女作为对照组的血清瘦素、抑制素和血脂水平.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瘦素水平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呈正相关(P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0.01),但同样结果未能在对照组中观测到.抑制素与瘦素表现为负相关关系(P<0.05).与对照组相比,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P<0.01),抑制素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瘦素水平与血脂在一定范围内相关,与PCOS可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瘦素与抑制素存在负相关关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组的抑制素水平虽然与正常对照组并无差别,但抑制素可能参与了PCOS性激素分泌失调的形成.

    作者:周武;王薇薇;张文辉;陈晓东;陈丽玲;叶碧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MRSA检出与大陆地区临床研究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新资料显示,中国大陆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准.目前众多抗生素再无昔日的辉煌,原因在于不规范和滥用抗生素.现就实验室MRS检出及大陆地区目前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尹朝伦;陈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研磨-CTAB法与碱性异硫氰酸胍沸腾法提取真菌DNA的比较分析

    目的对两种病原真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研磨-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法及碱性异硫氰酸胍沸腾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真菌标本的前期处理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对来自于同一批培养基的4株申克孢子丝菌及6株普通真菌菌株分别采用研磨-CTAB法及碱性异硫氰酸胍沸腾法抽提基因组DNA,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基因组DNA样品OD260和OD280值,计算提取样品的浓度并估计核酸的纯度,然后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碱性异硫氰酸胍沸腾法提取的DNA浓度及纯度均高于研磨-CTAB法,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碱性异硫氰酸胍沸腾法提取病原性真菌基因组DNA具有简便、快速、价廉等特点,适用于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标本前期处理.

    作者:李晓红;陈世义;钟淑霞;付爱华;赵翠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与DNA甲基化的关系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肿瘤发生过程中,除了DNA序列改变外,Epigenetics(表遗传学或拟遗传学)在肿瘤形成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表遗传学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进行,不改变相关基因的DNA序列而研究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1].通过对恶性肿瘤与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DNA甲基化和染色质结构关系的研究[2],揭示了DNA甲基化在恶性肿瘤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正成为恶性肿瘤研究及早期诊断的热点领域.

    作者:田小侠;司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