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是妊娠严重的并发症,重型胎盘早剥的症状和体征往往典型,一般不易漏诊;而轻型胎盘早剥的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B超的检出率又很低,因此,怎样早期诊断轻型胎盘早剥,尽量减少对母儿的危害是我们临床工作的重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法测定各类心脏和肝脏疾病的m-AST,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提取纯化心肌细胞质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s-AST)酶蛋白,免疫羊制备抗人s-AST抗体,应用免疫抑制原理抑制标本中的s-AST活性,测定m-AST活性.结果血清m-AST参考值4~15u/L,急性心肌梗死60~310、陈旧心肌梗死10~20、无梗死冠心病7~15、无心衰7~18、心衰8~25、心包炎10~16、心肌炎18~30 u/L;急性肝炎56~410、慢迁肝炎12~17、慢活肝炎18~90、有腹水肝硬化18~50、无腹水肝硬化12~30、原发性肝癌11~64、继发性肝癌16~95、肝脓肿15~21 u/L.有坏死的心、肝病m-AST明显升高.非心肝性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基本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测定m-AST可协助判定心、肝疾病的严重性和有无坏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同一所医疗单位的不同实验室或同一实验室内使用两种以上型号的血液分析仪已较为普遍.平时除了进行常规的室内外质控外,很少进行室室间、仪器与仪器间比对试验,导致同一病人同一医院同一项目测定结果缺乏可比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结肠癌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其发病率在近年有上升的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结肠癌相关的肿瘤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组化检测,将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的评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对比心脑血管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仪测定心脑血管病患者55例正常人群20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作对比研究.结果冠心病(CHD)患者血清Hcy水平为15.5±4.3μmol/L,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为15.58±4.2 μmol/L,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为7.95±3.2 μmol/L;CHD、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与CHD组血浆Hcy水平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心脑血管病共同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细菌性严重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各细胞因子的表达的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凋亡情况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乌司他丁-氧氟沙星抗炎抗感染组,每组10只.经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建立脓毒症模型,15 h后取单侧颈总动、静脉血标本测定IL-10、TNF-α、IL-1β,锌金属蛋白酶,溶细胞素的水平以及在不同时间测定PMN的凋亡情况.结果在严重脓毒症大鼠的确存在PMN凋亡滞后的现象,合用乌司他丁的抗炎抗感染组较单纯氧氟沙星抗感染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TNF-α、IL-1β,锌金属蛋白酶,溶细胞素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中性粒细胞凋亡时间明显提前.结论乌司他丁能改善严重脓毒症大鼠的预后,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各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并改变PMN凋亡滞后的现象.从而减轻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的病现损害而起保护作用,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向MODS发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冠心病与纤溶系统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显示纤溶酶原激活物(t-PAI)及其抑制物(PAI)在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t-PA是纤溶系统主要的生理性激活剂,它能在纤维蛋白凝块上高效地激活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1,2].PAI能快速作用于t-PA而形成复合物使t-PA灭活[3];但目前对冠心病患者的t-PA和PAI活性的报道尚不一致.本文观察了冠心病发病时t-PA,PAI的活性及其对临床的诊断价值.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检测性传播疾病病人念珠菌菌型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 32 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念珠菌的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趋势.结果临床155例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者中自念珠菌110例(70.97%)、近平滑念珠菌22例(14.19%)、光滑念珠菌12例(7.74%)、热带念珠菌6例(3.87%)、其它念珠茵5例(3.23%),其药敏结果总体趋势为制霉菌素(100%)、伊曲康唑(89.03%)、氟康唑(95.48%)和酮康唑(96.13%)较为敏感,而益康唑(58.70%)和咪康唑(56.13%)的中介度和耐药性较高.结论唑类抗真菌药存在交叉耐药,不同菌型念珠菌药敏谱存在差异.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特异性因子(Osf2)调控骨髓间充质于细胞(MSC2s)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OB)的分子机制.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大鼠的MSCs,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免疫荧光、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鉴定.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Osf2,通过脂质体系统转染传代培养后的MSCs,用Northern Blot检测三种OB细胞外基质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的MSCs都表达OB特异性基质蛋白骨钙素、骨桥接蛋白和Ⅰ型胶原.结论Osf2在转录水平定向调控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可应用于骨质疏松、骨缺损等疾患的基因治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IgA肾病发生发展的关联.方法利用一对侧翼引物及一对序列特异性引物和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AC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IgA肾病的关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肾活检时血清肌酐升高的IgA肾病患者DD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P<0.05);而Ⅱ基因型频率在轻度肾小球病变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ACE-DD基因型与肾活检时肾功能减退有关,而Ⅱ基因型与轻度肾小球病变有关.提示ACE-D等位基因可能是IgA肾病预后不良的遗传标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及显微镜辅助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优点和适应症.方法对怀疑垂体腺瘤的334例患者先行常规MRI平扫,对未见垂体腺瘤的患者再行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垂体腺瘤手术的患者,全部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经单鼻孔-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334例患者经MR平扫或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后,发现垂体腺瘤326人.其中,MRI常规平扫后发现垂体腺瘤297人,MRI常规平扫后未发现垂体腺瘤的37人经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垂体微腺瘤29人.发现垂体腺瘤的326人中,手术316例.手术患者中,252例近全切除,50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16例脑脊液鼻漏行腰大池引流治愈,余无手术并发症.结论MRI平扫结合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与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肿瘤的方法相结合,可取得垂体腺瘤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57例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5.2%,正常胃粘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8.1%,两者有显著性异(P<0.01);COX-2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结论COX-2表达与胃癌的转移、浸润等有关,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组织胞浆菌病是人体吸入空气中的真菌孢子而致病,在临床上极其少见,本例从骨髓中检出,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35岁,农民,因咳嗽半年、发热20余天,经抗炎、对症疗,效果不佳而入院.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探讨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联合基因产物表达检测对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产物表达.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4%~46.7%,c-erbB-2为33.3%~56.8%,p21为35.1%~56.7%,nm23为30.0%~70.5%.在非胃癌组织中(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未见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p53、c-erbB-2、p2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肿瘤转移程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nm23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肿瘤转移程度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63、c-erbB-2、p21、nm23四种肿瘤蛋白在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检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2%、91.0%、93.7%和89.3%.结论对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检测在胃部良恶性肿瘤鉴别,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多基因表达检测对胃癌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单基因表达检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碘剂应用于临床造影和CT增强扫描已有几十年,碘剂的引起的过敏反应,虽然可以用过敏试验的方法减少其发生率,但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种试验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甚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Fas基因的RNA抑制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NGF诱导PC12细胞为类神经细胞.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FP siRNA组;Fas siRNA组.对照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其他三组细胞制作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制作模型前24小时进行转染.于造模后6h进行Fas、Caspase-3表达检测.24h进行细胞凋亡相关检测.结果1.凋亡率:模型组细胞(39.13±10.63)明显高于对照组(2.85±0.43),差异有显著性(P<0.01).Fas siRNA组(1.70±0.31)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2.Fas、Caspase-3阳性率:模型组模型组的Fas阳性率(37.25±8.37)、caspase-3阳性率(28.7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7.21±3.28,8.0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P siRNA组Fas阳性率(14.35±7.31)、caspase-3阳性率(16.33±4.15)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Fas的siRNA能有效地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肺癌肝转移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水平,评价检测肺癌肝转移患者(sICAM-1)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S)对肺癌患者外周血中sICAM-1的水平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肺癌组s1CAM-1平均浓度为7.39±6.26,正常对照组s1CAM-1平均浓度为3.37±1.20.肺癌组s1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癌肝转移组s1CAM-1平均浓度为12.10±5.95,无转移癌组s1CAM-1平均浓度为6.36±5.47.肺癌肝转移组s1CAM-1显高于无转移癌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分化腺癌组略高于高分化腺癌组,二组间差异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腺癌组与鳞癌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sICAM-1)水平的检测对评价肺癌患者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ARS超微病理学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2例1~2周病程的早期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4例3~5周病程的中晚期SARS死亡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两组SARS病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和血液内冠状病毒样颗粒具有多态性,大小为60~220 nm,以具有低电子密度核心的A型病毒颗粒和高电子密度核心的C型病毒颗粒较为多见,偏心性高电子密度核心的B型病毒颗粒也可见到;还可以见到无明显包膜的病毒体样颗粒以及不规则形状的病毒颗粒.病程1~2周死亡病例主要为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性和增生性改变,板层小体减少,表面活性物质膜消失.病程3~5死亡病例以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为主要表现.肺泡隔间质中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小血管壁增厚.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结论SARS不同病程死亡病人的肺部超微结构改变有不同的特征.多个脏器内均见到冠状病毒样颗粒,主要损害肺脏和免疫器官.认识和研究SARS不同病程的超微病理学和病原学特点,将为SARS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病理学基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脐静脉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浓度的检测,以分析RBP,PA,TRF在新生儿的营养状况评价中的意义.方法用美国Dade Behring BNP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新生儿脐静脉血中RBP、PA、TRF的含量.根据胎龄简易评分法,按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图确定胎龄将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和适于胎龄儿(AGA),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SGA组脐静脉血RBP、PA含量明显低于AGA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这两组的TRF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新生儿脐静脉血中RBP、PA含量是判断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对新生儿营养不良早期以及亚临床营养不良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