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Osf2定向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关键词:成骨细胞特异性因子(Osf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 成骨细胞(OB), 调控, 分化
摘要:目的研究成骨细胞特异性因子(Osf2)调控骨髓间充质于细胞(MSC2s)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OB)的分子机制.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大鼠的MSCs,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免疫荧光、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鉴定.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Osf2,通过脂质体系统转染传代培养后的MSCs,用Northern Blot检测三种OB细胞外基质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的MSCs都表达OB特异性基质蛋白骨钙素、骨桥接蛋白和Ⅰ型胶原.结论Osf2在转录水平定向调控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可应用于骨质疏松、骨缺损等疾患的基因治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TLMV的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克隆中国株TTV样微小病毒(TLMV)的基因序列,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取门诊及住院患者和健康献血员151例,采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制备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电泳图在GIS凝胶成像系统上分析.结果提示健康献血员、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TLMV含量较高.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炎患者体内TLMV含量较低.结论中国人群体内存在TLMV感染.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评价血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检测在妊高征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本实验对46例妊高征患者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α1-M及β2-M水平,自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并加以比较.结果轻度妊高征组血α1-M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中度妊高征组血α1-M、β2-M水平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P<0.01),BUN水平较正常妊娠组升高(P<0.05);重度妊高征组血α1-M、β2-M、BUN、SCr水平均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P<0.01).妊高征组内血α1-M、β2-M、BUN、SCr水平随病情程度进展而升高,且妊高征组血α1-M与β2-M呈正相关(r=0.767,P<0.01),与BUN呈正相关(r=0.754,P<0.01),与SCr呈正相关(r=0.583,P<0.05).结论血α1-M、β2-M是估价妊高征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项敏感、简便、可靠的指标,尤其α1-M更佳,其灵敏度显著高于尿素氮、血肌酐测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Fas RNA抑制前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检测

    目的探讨针对Fas基因的RNA抑制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NGF诱导PC12细胞为类神经细胞.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FP siRNA组;Fas siRNA组.对照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其他三组细胞制作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制作模型前24小时进行转染.于造模后6h进行Fas、Caspase-3表达检测.24h进行细胞凋亡相关检测.结果1.凋亡率:模型组细胞(39.13±10.63)明显高于对照组(2.85±0.43),差异有显著性(P<0.01).Fas siRNA组(1.70±0.31)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2.Fas、Caspase-3阳性率:模型组模型组的Fas阳性率(37.25±8.37)、caspase-3阳性率(28.7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7.21±3.28,8.0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P siRNA组Fas阳性率(14.35±7.31)、caspase-3阳性率(16.33±4.15)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Fas的siRNA能有效地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3种抗凝全血对网织红细胞染色结果影响的观察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质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碱物质,RNA,经煌焦油蓝活体染色法染色后,嗜碱物质凝聚成颗粒,其颗粒又可联缀成线,而构成网织红细胞.网状结构愈多,表示该细胞越幼稚,将其分成一、二、三、和四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测定及其应用价值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法测定各类心脏和肝脏疾病的m-AST,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提取纯化心肌细胞质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s-AST)酶蛋白,免疫羊制备抗人s-AST抗体,应用免疫抑制原理抑制标本中的s-AST活性,测定m-AST活性.结果血清m-AST参考值4~15u/L,急性心肌梗死60~310、陈旧心肌梗死10~20、无梗死冠心病7~15、无心衰7~18、心衰8~25、心包炎10~16、心肌炎18~30 u/L;急性肝炎56~410、慢迁肝炎12~17、慢活肝炎18~90、有腹水肝硬化18~50、无腹水肝硬化12~30、原发性肝癌11~64、继发性肝癌16~95、肝脓肿15~21 u/L.有坏死的心、肝病m-AST明显升高.非心肝性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基本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测定m-AST可协助判定心、肝疾病的严重性和有无坏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尿液红细胞电泳测定对鉴别肾小球与非肾小球疾病的意义

    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患者有血尿的住院患者165例,年龄14~70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诊断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肾病综合征3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8例,紫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狼疮性肾炎2例,IgA肾病11例)98例,男57例,女41例;非肾小球疾病(膀胱炎7例、泌尿系结石15例、尿路感染32例、肾结核5例、多囊肾5例,前列腺炎3例)67例,男29例,女38例.所有入院患者均经临床系统观察,尿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尿常规,血液生化,肾盂造影,肾CT,肾活检等检查确诊.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SARS超微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SARS超微病理学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2例1~2周病程的早期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4例3~5周病程的中晚期SARS死亡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两组SARS病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和血液内冠状病毒样颗粒具有多态性,大小为60~220 nm,以具有低电子密度核心的A型病毒颗粒和高电子密度核心的C型病毒颗粒较为多见,偏心性高电子密度核心的B型病毒颗粒也可见到;还可以见到无明显包膜的病毒体样颗粒以及不规则形状的病毒颗粒.病程1~2周死亡病例主要为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性和增生性改变,板层小体减少,表面活性物质膜消失.病程3~5死亡病例以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为主要表现.肺泡隔间质中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小血管壁增厚.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结论SARS不同病程死亡病人的肺部超微结构改变有不同的特征.多个脏器内均见到冠状病毒样颗粒,主要损害肺脏和免疫器官.认识和研究SARS不同病程的超微病理学和病原学特点,将为SARS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病理学基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中的应用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占外科住院病人的20%~30%,尤其小儿,很难问清病史,假阳性很高,可达32%以上[1],给临床医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院于1996年10月至2003年8月,借助于彩超和B超共检查了359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的菌型及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分析

    目的检测性传播疾病病人念珠菌菌型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 32 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念珠菌的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趋势.结果临床155例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者中自念珠菌110例(70.97%)、近平滑念珠菌22例(14.19%)、光滑念珠菌12例(7.74%)、热带念珠菌6例(3.87%)、其它念珠茵5例(3.23%),其药敏结果总体趋势为制霉菌素(100%)、伊曲康唑(89.03%)、氟康唑(95.48%)和酮康唑(96.13%)较为敏感,而益康唑(58.70%)和咪康唑(56.13%)的中介度和耐药性较高.结论唑类抗真菌药存在交叉耐药,不同菌型念珠菌药敏谱存在差异.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同时检测,观察二者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血清胆碱酯酶采用速率比色法,血清白蛋白采用溴甲酚绿法在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严格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成A、B、C三级,各级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下降,且各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级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与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呈明显的正相关(r=0.56).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血清白蛋白浓度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在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划分中临床价值较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外周血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与胃癌浸润和转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外周血中ICAM-1的水平.结果ICAM-1在胃癌组中腺癌和粘液细胞癌均有表达,其中高分化腺癌表达水平高于低分化腺癌,有肝脏转移癌组高于无转移组.胃溃疡组织中未见表达.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胃癌患者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肝脏转移癌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癌组.结论ICAM-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的发生.而ICAM-1作为免疫抑制因子阻断了ICAM-1/LFA-1系统功能,削弱了机体免疫监视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破坏作用,导致肿瘤细胞的不断生长和发生远处转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吡哆胺对体外晚期糖基化及其终产物形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体外观察吡哆胺对晚期糖基化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试验和N-乙酰-甘氨酰-赖氨酸甲基酯-核糖两种体外试验,观察吡哆胺对糖基化反应及AGEs形成的抑制效果.结果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试验显示,吡哆胺对糖基化反应具有明显抑制效果.在50 mmol/L和200 mmol/L葡萄糖浓度下,当吡哆胺浓度为50 mmol/L时,相对抑制率均在50%以上.200 mmol/L吡哆胺对糖基化的抑制作用强,其相对抑制率分别达到92.12%和86.73%.N-乙酰-甘氨酰-赖氨酸甲基酯-核糖试验证明,吡哆胺能明显抑制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的形成.随着吡哆胺剂量的增大,吡哆胺对AGEs形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吡哆胺对体外晚期糖基化反应和AGEs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超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价值探讨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出血热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肾脏损害是本病早期特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是HFRS的主要死亡原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胆红素对同型半胱氨酸(Hcy)引起脑血管损伤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经CT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共82例,对照组35例.分别取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hs-CRP、Hcy、脂蛋白(a)[Lp(a)]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Hcy、hs-CRP和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TB水平与hs-CRP和Hcy呈负相关,Hcy与hs-CRP呈正相关;血清Lp(a)与TB、Hcy及hs-CRP未见显著相关.结论胆红素对高Hcy引起的脑血管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2096例妇科阴道分泌物白带常规染色镜检结果分析

    阴道炎为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影响妇女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与女性生殖道其它感染在临床呈上升趋势,进行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验对各种阴道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2001年7月~2003年12月12096例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yclinE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甲状腺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研究表明,细胞周期素调控机制的紊乱是细胞增殖失控从而导致癌变的重要原因.细胞周期素、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共同构成了细胞周期调控网络,协调控制细胞的分裂过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输血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2006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重要启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脑血管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对比心脑血管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仪测定心脑血管病患者55例正常人群20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作对比研究.结果冠心病(CHD)患者血清Hcy水平为15.5±4.3μmol/L,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为15.58±4.2 μmol/L,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为7.95±3.2 μmol/L;CHD、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与CHD组血浆Hcy水平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心脑血管病共同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误诊为脑干病变的低血糖症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65岁,既往糖尿病病史2年,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口服降糖药(中药复方制剂)不祥.因上呼吸道感染,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四肢强直抽蓄30min送往我院急诊科.当时查体:血压:160/100 mmHg,中度昏迷状态,双瞳孔针尖样缩小,深大呼吸,去脑强直样抽搐,双侧病理反射阳性.酷似脑干出血.但头部CT未见异常,血糖汇报0.9 mmol/L.立即给于50%葡萄糖100 ml静脉注射,10%葡萄糖500 ml静点,1 h后症状逐渐缓解.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