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3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血清, 肝纤维化指标, 细胞因子, 因子家族, 透明质酸, 初步观察, 资料表, 相关性, 活化, 国内, 调控, 报告
摘要:IL-13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产生.有资料表明,IL-13是Th2细胞因子家族中调控纤维化的主要成员[1],但它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国内鲜有报道,我们对CHB患者血清IL-13的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的相关性作了初步观察,以探讨IL-13在CHB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栓塞误诊71例分析

    肺栓塞(PE)近年来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误诊率、死亡率较高.文献报道,国外临床误诊率69%,国内误诊率76.8%,误诊后死亡率达60%[1].但明确诊断后,给与恰当的治疗,死亡率可降至2%~8%[2].为提高诊断水平,现将我院1990~2002年收治71例曾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的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人的认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各细胞因子水平及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细菌性严重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各细胞因子的表达的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凋亡情况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乌司他丁-氧氟沙星抗炎抗感染组,每组10只.经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建立脓毒症模型,15 h后取单侧颈总动、静脉血标本测定IL-10、TNF-α、IL-1β,锌金属蛋白酶,溶细胞素的水平以及在不同时间测定PMN的凋亡情况.结果在严重脓毒症大鼠的确存在PMN凋亡滞后的现象,合用乌司他丁的抗炎抗感染组较单纯氧氟沙星抗感染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TNF-α、IL-1β,锌金属蛋白酶,溶细胞素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中性粒细胞凋亡时间明显提前.结论乌司他丁能改善严重脓毒症大鼠的预后,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各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并改变PMN凋亡滞后的现象.从而减轻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的病现损害而起保护作用,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向MODS发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超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价值探讨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出血热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肾脏损害是本病早期特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是HFRS的主要死亡原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一步免疫印迹法同时检测抗RA33抗体和抗ENA抗体及其对RA患人的诊断价值

    目的提高抗RA33抗体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特异性.方法建立一步免疫印迹法,可同时检测抗RA33抗体和抗ENA抗体.并对266例不同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和24例正常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抗RA33抗体阳性率:RA 38%(38/100),SLE 35.8%(24/67),MCTD 36.4%(8/22)/SS 8.3%(3/36).抗RA33抗体阳性血清中抗ENA抗体的检出率:95.8%(23/24)SLE有抗Sm/u1RNP抗体,100%(8/8)MCTD有抗u1RNP抗体,100%(3/3)SS有抗SSA/SSB抗体,RA血清抗ENA抗体均为阴性.结论本文建立的一步免疫印迹法可有效地鉴别抗RA33抗体阳性的RA和SLE、MCTD等病人.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2096例妇科阴道分泌物白带常规染色镜检结果分析

    阴道炎为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影响妇女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与女性生殖道其它感染在临床呈上升趋势,进行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验对各种阴道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2001年7月~2003年12月12096例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输血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yclinE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甲状腺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研究表明,细胞周期素调控机制的紊乱是细胞增殖失控从而导致癌变的重要原因.细胞周期素、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共同构成了细胞周期调控网络,协调控制细胞的分裂过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测定及其应用价值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法测定各类心脏和肝脏疾病的m-AST,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提取纯化心肌细胞质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s-AST)酶蛋白,免疫羊制备抗人s-AST抗体,应用免疫抑制原理抑制标本中的s-AST活性,测定m-AST活性.结果血清m-AST参考值4~15u/L,急性心肌梗死60~310、陈旧心肌梗死10~20、无梗死冠心病7~15、无心衰7~18、心衰8~25、心包炎10~16、心肌炎18~30 u/L;急性肝炎56~410、慢迁肝炎12~17、慢活肝炎18~90、有腹水肝硬化18~50、无腹水肝硬化12~30、原发性肝癌11~64、继发性肝癌16~95、肝脓肿15~21 u/L.有坏死的心、肝病m-AST明显升高.非心肝性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基本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测定m-AST可协助判定心、肝疾病的严重性和有无坏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兔模型视网膜VEGF表达的定位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兔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中的定位.方法应用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兔动物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分别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VEGF抗体为一抗;羊抗兔IgG-Cy3、马抗鼠IgC-FITC为二抗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在糖尿病兔动物模型视网膜中,GFAP与VEGF共同表达于视网膜Müller细胞.结论糖尿病兔模型中,视网膜Müller细胞通过表达VEGF发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绿脓杆菌单抗制备及对小鼠绿脓杆菌感染的保护性作用

    目的制备抗绿脓杆菌单克隆抗体,观察其对绿脓杆菌感染的烧伤小鼠及正常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NS-1细胞和经绿脓杆菌免疫后的BALB/C小鼠脾细胞制备杂交瘤细胞株,收集其分泌的抗体,观察其对绿脓杆菌感染的Ⅲ.烧伤小鼠及正常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该单克隆抗体可预防绿脓杆菌感染.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抗绿脓杆菌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室基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在院内感染中占据重要地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神经外科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的较为常见,这是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发病率比其他住院患者高很多,而住院、插管或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以及先前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又是导致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1,2].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结肠癌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结肠癌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其发病率在近年有上升的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结肠癌相关的肿瘤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组化检测,将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的评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MSH-PE40重组毒素的构建和抗头颈部肿瘤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构建以绿脓杜菌外毒素A(PE40)为毒性部分的重组毒素,并研究其抗头颈部肿瘤的效应.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α促黑激素(α-melanoma stimulating hormone,α-MSH)与绿脓杆菌外毒素A的部分重组基因,克隆到高效表达载体pET-20b中,表达出重组蛋白MSH-PE40,进行头颈部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结果成功地将α-MSH基因与PE40基因融合,处于T7启动子和终止子调控之下.初步纯化的MSH-PE40对黑色素瘤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 MSH-PE40具有特异性杀伤α-MSH受体的肿瘤的功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瘦素与肝纤维化关系的探讨

    瘦素(leptin)是人类肥胖基因(obese gene,obgene)编码的一个由16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1].瘦素主要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瘦素受体(obese receptor,ob-k)直接结g合、调节能量代谢、摄食行为和体重平衡[2].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瘦素作为一种新的肝病致病因子,参与肝病的发生发展,其机制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瘦素的生物学作用概况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作如下探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胃癌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探讨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联合基因产物表达检测对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产物表达.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4%~46.7%,c-erbB-2为33.3%~56.8%,p21为35.1%~56.7%,nm23为30.0%~70.5%.在非胃癌组织中(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未见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p53、c-erbB-2、p2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肿瘤转移程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nm23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肿瘤转移程度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63、c-erbB-2、p21、nm23四种肿瘤蛋白在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检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2%、91.0%、93.7%和89.3%.结论对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检测在胃部良恶性肿瘤鉴别,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多基因表达检测对胃癌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单基因表达检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鼠局灶脑梗死微管相关蛋白表达动态变化及针刺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脑梗死后树突可塑性的物质基础和机制及针刺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电针干预组,缺血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MAP2表达动态变化及电针治疗后对其的影响.结果缺血对照组MAP2在病灶区从缺血后1 d即出现表达减少,3 d达低点,7 d表达开始增加,14 d表达进一步增高.病灶对侧区从缺血1 d始表达亦可见增高,针刺干预后阳性表达增加,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MAP2可以反应缺血损伤程度和树突修复能力,可作为脑损伤可塑性指标之一,电针可增强这种可塑性变化.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肾髓质癌合并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肾髓质癌(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是一种新近被认识的罕见的肾脏高度恶性肿瘤,1995年由Davis[1]等首次提出,现报告1例并作文献复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3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IL-13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产生.有资料表明,IL-13是Th2细胞因子家族中调控纤维化的主要成员[1],但它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国内鲜有报道,我们对CHB患者血清IL-13的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的相关性作了初步观察,以探讨IL-13在CHB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肌梗死大鼠TGF-β1与Ⅰ型胶原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并测定大鼠血浆内TGF-β1的含量.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梗死不同时间内大鼠血浆内TGF-β1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心梗后1 d、3 d、5 d血浆内TGF-β1含量明显增加(P<0.01),呈时间依赖性.心梗后24h心肌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心梗后心肌通过增加TGF-β1、Ⅰ型胶原的表达参与心室重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Fas RNA抑制前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检测

    目的探讨针对Fas基因的RNA抑制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NGF诱导PC12细胞为类神经细胞.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FP siRNA组;Fas siRNA组.对照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其他三组细胞制作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制作模型前24小时进行转染.于造模后6h进行Fas、Caspase-3表达检测.24h进行细胞凋亡相关检测.结果1.凋亡率:模型组细胞(39.13±10.63)明显高于对照组(2.85±0.43),差异有显著性(P<0.01).Fas siRNA组(1.70±0.31)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2.Fas、Caspase-3阳性率:模型组模型组的Fas阳性率(37.25±8.37)、caspase-3阳性率(28.7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7.21±3.28,8.0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P siRNA组Fas阳性率(14.35±7.31)、caspase-3阳性率(16.33±4.15)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Fas的siRNA能有效地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