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价值探讨

关键词:合征出血热, 急性肾功能衰竭, 疫源性传染病, 多器官损害, 早期特征, 死亡原因, 肾脏损害
摘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出血热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肾脏损害是本病早期特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是HFRS的主要死亡原因.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兔模型视网膜VEGF表达的定位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兔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中的定位.方法应用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兔动物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分别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VEGF抗体为一抗;羊抗兔IgG-Cy3、马抗鼠IgC-FITC为二抗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在糖尿病兔动物模型视网膜中,GFAP与VEGF共同表达于视网膜Müller细胞.结论糖尿病兔模型中,视网膜Müller细胞通过表达VEGF发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58例乙肝患者重叠感染CMV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及健康人感染巨细胞病毒(CMV)状态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158例乙肝患者和1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抗CMV-IgM和抗CMV-IgG检测.结果乙肝患者血清抗CMV-IgM阳性率为22.15%(35/158),抗CMV-IgG阳性率为78.48(124/158);而健康对照者血清抗CMV-IgM阳性率为2.5%(4/160),抗CMV-IgG阳性率为86.25%(138/160),两者抗CMV-Ig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抗CMV-IgM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CMV-IgM在乙肝患者的阳性率高于健康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可能因HBV感染诱导机体出现免疫应答低下或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使机体对CMV易感或激活体内原已潜伏的CMV,从而使乙肝患者伴有活动性CMV感染,加重肝细胞活动性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蛋白激酶C在嗜酸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目的本试验检测蛋白激酶C(PKC)在嗜酸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为杂交的方法,选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的鼻息肉组织26例,检测PKC与抑凋亡基因bcl-2mRNA及其蛋白的相关性;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用PKC抑制剂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嗜酸性粒细胞中PKC与Bcl-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分别呈明显的阳性正相关(r1=0.0875,r2=0.0823,P<0.01),PKC抑制剂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结论PKC在嗜酸细胞凋亡中可以抑制嗜酸细胞凋亡,为治疗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荨麻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荨麻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对45例荨麻疹患者及3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NO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荨麻疹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NO与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有关,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合并冷凝集综合征1例报告

    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utoagglutins syndrome,CAS)是由冷反应性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后者常在淋巴瘤、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出现.国内有散在报道[1],但是其发病率尚不清楚.本文报道1例2型糖尿病合并冷凝集素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中的应用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占外科住院病人的20%~30%,尤其小儿,很难问清病史,假阳性很高,可达32%以上[1],给临床医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院于1996年10月至2003年8月,借助于彩超和B超共检查了359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脐静脉血中RBP、PA、TRF在新生儿营养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脐静脉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浓度的检测,以分析RBP,PA,TRF在新生儿的营养状况评价中的意义.方法用美国Dade Behring BNP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新生儿脐静脉血中RBP、PA、TRF的含量.根据胎龄简易评分法,按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图确定胎龄将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和适于胎龄儿(AGA),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SGA组脐静脉血RBP、PA含量明显低于AGA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这两组的TRF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新生儿脐静脉血中RBP、PA含量是判断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对新生儿营养不良早期以及亚临床营养不良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脑血管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对比心脑血管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仪测定心脑血管病患者55例正常人群20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作对比研究.结果冠心病(CHD)患者血清Hcy水平为15.5±4.3μmol/L,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为15.58±4.2 μmol/L,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为7.95±3.2 μmol/L;CHD、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与CHD组血浆Hcy水平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心脑血管病共同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Fas RNA抑制前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检测

    目的探讨针对Fas基因的RNA抑制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NGF诱导PC12细胞为类神经细胞.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FP siRNA组;Fas siRNA组.对照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其他三组细胞制作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制作模型前24小时进行转染.于造模后6h进行Fas、Caspase-3表达检测.24h进行细胞凋亡相关检测.结果1.凋亡率:模型组细胞(39.13±10.63)明显高于对照组(2.85±0.43),差异有显著性(P<0.01).Fas siRNA组(1.70±0.31)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2.Fas、Caspase-3阳性率:模型组模型组的Fas阳性率(37.25±8.37)、caspase-3阳性率(28.7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7.21±3.28,8.0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P siRNA组Fas阳性率(14.35±7.31)、caspase-3阳性率(16.33±4.15)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Fas的siRNA能有效地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MSH-PE40重组毒素的构建和抗头颈部肿瘤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构建以绿脓杜菌外毒素A(PE40)为毒性部分的重组毒素,并研究其抗头颈部肿瘤的效应.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α促黑激素(α-melanoma stimulating hormone,α-MSH)与绿脓杆菌外毒素A的部分重组基因,克隆到高效表达载体pET-20b中,表达出重组蛋白MSH-PE40,进行头颈部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结果成功地将α-MSH基因与PE40基因融合,处于T7启动子和终止子调控之下.初步纯化的MSH-PE40对黑色素瘤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 MSH-PE40具有特异性杀伤α-MSH受体的肿瘤的功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土贝母制剂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土贝母制剂对Jurkat(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对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方法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经士贝母制剂对Jurkat细胞增殖抑制率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土贝母制剂对Jurkat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G1期细胞增高,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凋亡率上升.结论土贝母制剂能够抑制Jurkat细胞增殖,抑制G1期细胞向S期转化的进程,促进Jurkat细胞凋亡.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绍兴地区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尿碘检测与分析

    目的探讨绍兴地区补碘后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与尿碘的关系.方法测定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101例尿碘含量,并以甲状腺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76例作为正常对照;同时检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血FT4、TSH、TPOAb、TGAb含量.结果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中尿碘大于300μg/L占85.15%,对照组只占11.81%,P<0.001,差异有显著性.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组尿碘大于2000 μg/L以上者占57.43%,而对照组尿碘均小于2000 μg/L.本组病例女性多于男性,30岁以上者发病率远高于30岁以下者.结论绍兴地区补碘后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与高尿碘有关,补碘后碘缺乏已不是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对于高尿碘的人群补碘值得深入探讨,尿碘的测定有助于指导个体化补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5499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

    自从1927年Arinkin将骨髓穿刺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细胞形态学变化,对开展血液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分析我院1994~2003年10年间骨髓检查5499例,结果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肌梗死大鼠TGF-β1与Ⅰ型胶原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并测定大鼠血浆内TGF-β1的含量.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梗死不同时间内大鼠血浆内TGF-β1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心梗后1 d、3 d、5 d血浆内TGF-β1含量明显增加(P<0.01),呈时间依赖性.心梗后24h心肌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心梗后心肌通过增加TGF-β1、Ⅰ型胶原的表达参与心室重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胃癌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探讨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联合基因产物表达检测对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产物表达.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4%~46.7%,c-erbB-2为33.3%~56.8%,p21为35.1%~56.7%,nm23为30.0%~70.5%.在非胃癌组织中(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未见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p53、c-erbB-2、p2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肿瘤转移程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nm23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肿瘤转移程度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63、c-erbB-2、p21、nm23四种肿瘤蛋白在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检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2%、91.0%、93.7%和89.3%.结论对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检测在胃部良恶性肿瘤鉴别,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多基因表达检测对胃癌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单基因表达检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同时检测,观察二者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血清胆碱酯酶采用速率比色法,血清白蛋白采用溴甲酚绿法在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严格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成A、B、C三级,各级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下降,且各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级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与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呈明显的正相关(r=0.56).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血清白蛋白浓度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在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划分中临床价值较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EUS-FNA获取足量肌源性肿瘤病理标本的改进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经凸阵式超声胃镜引导细针穿刺(EUS-FNA)获取足量上消化道肌源性肿瘤病理标本的改进方法.方法选择直径在10mm以上的上消化道肌源性肿瘤46例,以每组病例肿瘤直径相差小于2mm为前提,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提插式穿刺方式获取病理标本,试验组采用改进的提插加切割式穿刺方式获取病理标本,完成后对两组病例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对照组有47.83%的病例获得足量病理标本,实验组有86.96%的病例获得足量病理标本,两组相比P<0.05.结论应用凸阵式超声胃镜引导细针穿刺时,采用改进的提插加切割式穿刺方法,获得足够病理标本的可能性高于传统的提插式穿刺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LMV的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克隆中国株TTV样微小病毒(TLMV)的基因序列,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取门诊及住院患者和健康献血员151例,采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制备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电泳图在GIS凝胶成像系统上分析.结果提示健康献血员、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TLMV含量较高.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炎患者体内TLMV含量较低.结论中国人群体内存在TLMV感染.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t-PA,PAI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冠心病与纤溶系统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显示纤溶酶原激活物(t-PAI)及其抑制物(PAI)在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t-PA是纤溶系统主要的生理性激活剂,它能在纤维蛋白凝块上高效地激活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1,2].PAI能快速作用于t-PA而形成复合物使t-PA灭活[3];但目前对冠心病患者的t-PA和PAI活性的报道尚不一致.本文观察了冠心病发病时t-PA,PAI的活性及其对临床的诊断价值.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超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价值探讨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出血热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肾脏损害是本病早期特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是HFRS的主要死亡原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