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荨麻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荨麻疹, NO
摘要:目的探讨荨麻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对45例荨麻疹患者及3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NO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荨麻疹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NO与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有关,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意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输血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yclinE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甲状腺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研究表明,细胞周期素调控机制的紊乱是细胞增殖失控从而导致癌变的重要原因.细胞周期素、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共同构成了细胞周期调控网络,协调控制细胞的分裂过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LMV的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克隆中国株TTV样微小病毒(TLMV)的基因序列,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取门诊及住院患者和健康献血员151例,采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制备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电泳图在GIS凝胶成像系统上分析.结果提示健康献血员、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TLMV含量较高.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炎患者体内TLMV含量较低.结论中国人群体内存在TLMV感染.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关系的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以2002年<实用内科学>第11版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为依据选择病人,包括初发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在内.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绍兴地区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尿碘检测与分析

    目的探讨绍兴地区补碘后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与尿碘的关系.方法测定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101例尿碘含量,并以甲状腺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76例作为正常对照;同时检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血FT4、TSH、TPOAb、TGAb含量.结果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中尿碘大于300μg/L占85.15%,对照组只占11.81%,P<0.001,差异有显著性.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组尿碘大于2000 μg/L以上者占57.43%,而对照组尿碘均小于2000 μg/L.本组病例女性多于男性,30岁以上者发病率远高于30岁以下者.结论绍兴地区补碘后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与高尿碘有关,补碘后碘缺乏已不是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对于高尿碘的人群补碘值得深入探讨,尿碘的测定有助于指导个体化补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原因分析及预防

    1资料和方法我院从1999年11月至2001年2月用吻合器共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104例,其中男性55人,平均年龄为58岁(32~82岁),女性49人,平均年龄57岁(36~80岁),肿瘤下缘距肛缘均为10以内,平均为7.5(3~10),Dukes分期为:A期24例,B期30例,C期48例,D期2例.术前均有病理诊断,术后病理检查肠管上下切缘均未见癌.手术前均给与常规肠道准备,包括口服泻药和抗菌药,纠正病人的贫血和营养不良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2受体拮抗剂对门脉高压症门脉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肌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犬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胆总管结扎法成功制备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犬11只,随机分为两组为甲氰咪胍组(n=7)、盐水对照组(n=4);另取4只正常犬为正常对照组.经股动脉、股静脉、右颈外静脉分别插管,以多导生理记录仪、电磁流量计等检测门脉及全身血液动力学变化,使用RF-30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血浆组织胺浓度.结果甲氰咪胍组静脉注射甲氰咪胍5、15、30、60、90和120min后,自由门脉压平均值均较注射前明显下降(Ⅱ<0.05),肝静脉楔入压、肝静脉压梯度、门静脉阻力均同步下降.肝动脉血流量无显著改变,门静脉血流量及全肝血流量轻度增多.肝静脉自由压、下腔静脉压、腹主动脉平均压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自由门静脉压下降大幅度与股静脉血血浆组织胺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7874,Ⅱ<0.05).盐水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通过拮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犬血中异常升高的组织胺的作用,舒张肝血管床,降低门脉血流阻力,从而降低门脉压力,同时使门脉及全肝血流量轻度增加,而对全身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超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价值探讨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出血热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肾脏损害是本病早期特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是HFRS的主要死亡原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Fas RNA抑制前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检测

    目的探讨针对Fas基因的RNA抑制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NGF诱导PC12细胞为类神经细胞.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FP siRNA组;Fas siRNA组.对照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其他三组细胞制作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制作模型前24小时进行转染.于造模后6h进行Fas、Caspase-3表达检测.24h进行细胞凋亡相关检测.结果1.凋亡率:模型组细胞(39.13±10.63)明显高于对照组(2.85±0.43),差异有显著性(P<0.01).Fas siRNA组(1.70±0.31)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2.Fas、Caspase-3阳性率:模型组模型组的Fas阳性率(37.25±8.37)、caspase-3阳性率(28.7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7.21±3.28,8.0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P siRNA组Fas阳性率(14.35±7.31)、caspase-3阳性率(16.33±4.15)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Fas的siRNA能有效地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骨肉瘤细胞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从人的骨肉瘤细胞中钓取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热休克蛋白,为进行热休克蛋白的功能试验提供抗原.方法热休克人骨肉瘤细胞后,采用0ne-Step,RT-PCR方法从人骨肉瘤细胞中钓取HSP70基因,DNA测序正确的HSP70基因和表达载体pET28a连接后,构建成功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SP70,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结果人骨肉瘤细胞HSP70基因的PCR产物约为1.9 kb,DNA序列测定结果证实,所获目的序列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仅有两个碱基的差异.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SP70,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论从人骨肉瘤细胞中成功地钓取了HSP70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HSP70蛋白,为研究人骨肉瘤细胞HSP70的结构、功能与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氧化应激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与糖尿病合并症

    糖尿病(DM)发病率及糖耐量异常人群在发达国家一直呈上升趋势,DM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其合并症.近来的研究表明应激激活信号转导通路--核转录因子(NF-κB)、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mitogen-actio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和N端Jun激酶/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NH2-terminal Jun Kinases/stess-activated-protein kinnsse,JNK/SAPK)与DM合并症密切相关,而高血糖又是诱导NF-κB、p38MAPK及JNK/SAPK应激激活通路的始动环节之一[1,2,33~35].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鼠局灶脑梗死微管相关蛋白表达动态变化及针刺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脑梗死后树突可塑性的物质基础和机制及针刺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电针干预组,缺血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MAP2表达动态变化及电针治疗后对其的影响.结果缺血对照组MAP2在病灶区从缺血后1 d即出现表达减少,3 d达低点,7 d表达开始增加,14 d表达进一步增高.病灶对侧区从缺血1 d始表达亦可见增高,针刺干预后阳性表达增加,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MAP2可以反应缺血损伤程度和树突修复能力,可作为脑损伤可塑性指标之一,电针可增强这种可塑性变化.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瘦素与肝纤维化关系的探讨

    瘦素(leptin)是人类肥胖基因(obese gene,obgene)编码的一个由16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1].瘦素主要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瘦素受体(obese receptor,ob-k)直接结g合、调节能量代谢、摄食行为和体重平衡[2].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瘦素作为一种新的肝病致病因子,参与肝病的发生发展,其机制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瘦素的生物学作用概况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作如下探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胆红素对同型半胱氨酸(Hcy)引起脑血管损伤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经CT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共82例,对照组35例.分别取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hs-CRP、Hcy、脂蛋白(a)[Lp(a)]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Hcy、hs-CRP和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TB水平与hs-CRP和Hcy呈负相关,Hcy与hs-CRP呈正相关;血清Lp(a)与TB、Hcy及hs-CRP未见显著相关.结论胆红素对高Hcy引起的脑血管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CD35、CD44s和CD58分子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即CD35)、CD44s和CD58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完整细胞酶免疫定量分析法对75名健康对照人及66名T2DM患者进行比较.结果T2DM患者红细胞CD35、CD58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人群,2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01);CD44s下降不明显(P>0.05);身高和体重影响CD35含量变化.结论红细胞CD35、CD44s和CD58含量减低可能导致T2DM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它们可能共同参与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γ-GT诊断酒精性肝炎的临床调查分析

    γ-GT在诊断肝脏病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被临床广泛采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饮食带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由于饮酒而造成的γ-GT水平的增高尤其受到临床的重视,近年也有文献报道.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测定γ-GT的水平可对酒精性肝炎等作出有价值的辅助诊断.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颅脑外伤后癫痫的脑电图及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是癫痫,可由交通事故、枪弹伤、工矿事故甚至殴斗及意外等损伤引起.脑电图的检测对癫痫有诊断功能.我们对105例因颅脑损伤后发生癫痫患者行脑电图检查,探讨癫痫的发生和特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SARS超微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SARS超微病理学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2例1~2周病程的早期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4例3~5周病程的中晚期SARS死亡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两组SARS病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和血液内冠状病毒样颗粒具有多态性,大小为60~220 nm,以具有低电子密度核心的A型病毒颗粒和高电子密度核心的C型病毒颗粒较为多见,偏心性高电子密度核心的B型病毒颗粒也可见到;还可以见到无明显包膜的病毒体样颗粒以及不规则形状的病毒颗粒.病程1~2周死亡病例主要为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性和增生性改变,板层小体减少,表面活性物质膜消失.病程3~5死亡病例以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为主要表现.肺泡隔间质中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小血管壁增厚.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结论SARS不同病程死亡病人的肺部超微结构改变有不同的特征.多个脏器内均见到冠状病毒样颗粒,主要损害肺脏和免疫器官.认识和研究SARS不同病程的超微病理学和病原学特点,将为SARS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病理学基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一步免疫印迹法同时检测抗RA33抗体和抗ENA抗体及其对RA患人的诊断价值

    目的提高抗RA33抗体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特异性.方法建立一步免疫印迹法,可同时检测抗RA33抗体和抗ENA抗体.并对266例不同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和24例正常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抗RA33抗体阳性率:RA 38%(38/100),SLE 35.8%(24/67),MCTD 36.4%(8/22)/SS 8.3%(3/36).抗RA33抗体阳性血清中抗ENA抗体的检出率:95.8%(23/24)SLE有抗Sm/u1RNP抗体,100%(8/8)MCTD有抗u1RNP抗体,100%(3/3)SS有抗SSA/SSB抗体,RA血清抗ENA抗体均为阴性.结论本文建立的一步免疫印迹法可有效地鉴别抗RA33抗体阳性的RA和SLE、MCTD等病人.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土贝母制剂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土贝母制剂对Jurkat(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对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方法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经士贝母制剂对Jurkat细胞增殖抑制率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土贝母制剂对Jurkat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G1期细胞增高,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凋亡率上升.结论土贝母制剂能够抑制Jurkat细胞增殖,抑制G1期细胞向S期转化的进程,促进Jurkat细胞凋亡.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