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胞浆菌病是人体吸入空气中的真菌孢子而致病,在临床上极其少见,本例从骨髓中检出,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35岁,农民,因咳嗽半年、发热20余天,经抗炎、对症疗,效果不佳而入院.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糖尿病(DM)发病率及糖耐量异常人群在发达国家一直呈上升趋势,DM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其合并症.近来的研究表明应激激活信号转导通路--核转录因子(NF-κB)、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mitogen-actio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和N端Jun激酶/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NH2-terminal Jun Kinases/stess-activated-protein kinnsse,JNK/SAPK)与DM合并症密切相关,而高血糖又是诱导NF-κB、p38MAPK及JNK/SAPK应激激活通路的始动环节之一[1,2,33~35].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2型糖尿病(T2DM)及糖耐量受损(IGT)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分析AIP反映T2DM及IGT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行性,并探讨AIP与IMT增厚相关的原因.方法选择78例T2DM患者、92例IGT患者与80例正常对照者(NGT),测量腰臀比(WHR)、血压、血脂谱、IMT、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与NGT组比较,T2DM组呈现出高BMI、WHR、SBP、DBP、TG、TC、LDL-C、IMT、ox-LDL、AIP及低HDL-C;IGT组呈现出低HDL-C及AIP、ox-LDL的升高;T2DM组相对于IGT组,呈现SBP、DBP、IMT、ox-LDL及AIP的增高.②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MT与HDL-C呈负相关(r=-0.180),与其他各指标均呈正相关,与AIP的相关系数高(r=0.492,P<0.01).③T2DM组AIP值与ox-LDL(r=0.645)及WHR呈正相关(r=0.468);IGT组AIP值与WHR呈正相关(r=0.410).结论AIP与T2DM及IGT患者的IMT具有较好相关性,可作为血糖异常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一个判断指标,其部分原因是AIP可以反映ox-LDL水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SC)和成体干细胞.ESC是从着床前囊胚的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全能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外周血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与胃癌浸润和转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外周血中ICAM-1的水平.结果ICAM-1在胃癌组中腺癌和粘液细胞癌均有表达,其中高分化腺癌表达水平高于低分化腺癌,有肝脏转移癌组高于无转移组.胃溃疡组织中未见表达.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胃癌患者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肝脏转移癌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癌组.结论ICAM-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的发生.而ICAM-1作为免疫抑制因子阻断了ICAM-1/LFA-1系统功能,削弱了机体免疫监视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破坏作用,导致肿瘤细胞的不断生长和发生远处转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肾髓质癌(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是一种新近被认识的罕见的肾脏高度恶性肿瘤,1995年由Davis[1]等首次提出,现报告1例并作文献复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患者有血尿的住院患者165例,年龄14~70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诊断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肾病综合征3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8例,紫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狼疮性肾炎2例,IgA肾病11例)98例,男57例,女41例;非肾小球疾病(膀胱炎7例、泌尿系结石15例、尿路感染32例、肾结核5例、多囊肾5例,前列腺炎3例)67例,男29例,女38例.所有入院患者均经临床系统观察,尿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尿常规,血液生化,肾盂造影,肾CT,肾活检等检查确诊.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胎盘早剥是妊娠严重的并发症,重型胎盘早剥的症状和体征往往典型,一般不易漏诊;而轻型胎盘早剥的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B超的检出率又很低,因此,怎样早期诊断轻型胎盘早剥,尽量减少对母儿的危害是我们临床工作的重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thy,HCM)是常见的一种心肌紊乱疾病,大约每500人中有1人患病.首例对HCM的描述是在1869年,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晚期其独特的临床特征才被系统描述,定为遗传学上的紊乱,自此开展了许多临床和病理学研究[1].多数病例中HCM是呈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是癫痫,可由交通事故、枪弹伤、工矿事故甚至殴斗及意外等损伤引起.脑电图的检测对癫痫有诊断功能.我们对105例因颅脑损伤后发生癫痫患者行脑电图检查,探讨癫痫的发生和特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鼠脑梗死后树突可塑性的物质基础和机制及针刺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电针干预组,缺血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MAP2表达动态变化及电针治疗后对其的影响.结果缺血对照组MAP2在病灶区从缺血后1 d即出现表达减少,3 d达低点,7 d表达开始增加,14 d表达进一步增高.病灶对侧区从缺血1 d始表达亦可见增高,针刺干预后阳性表达增加,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MAP2可以反应缺血损伤程度和树突修复能力,可作为脑损伤可塑性指标之一,电针可增强这种可塑性变化.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曲马多、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手术后硬膜外PCA自控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4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术毕行硬膜外PCA镇痛:T组,曲马多500 mg+氟哌利多5 mg+0.125%布比卡因100 ml,剂量为10 mg/2 ml/h;F组,芬太尼500 μg+氟哌利多5 mg+0.125%布比卡因100 ml,剂量为10 μg/2 ml/h.观察使用PCA泵后1、4、8、12、24、36 h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监测麻醉前T0、切皮即刻T1、术毕即刻T2、术毕12hT3、术毕24hT4血清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浓度,记录镇痛期间4、8、12、24、36 h各时点镇痛的VAS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与T0比较,T组、F组的PRA、A-Ⅱ于T1、T2、T3、T4各时点值明显降低P<0.05,T1、T2、T3、T4各时点值及两组相同点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曲马多组与芬太尼组患者镇痛效果相似(VAS评分和PCA按压次数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F组高于T组P<0.05.结论曲马多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PCA自控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前白蛋白(Prealbumin;Pre-Alb)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因其电泳迁移在白蛋白之前,故名前白蛋白(PA).半衰期2 d,比白蛋白17~21 d短,是体内蛋白更新转换的良好指标.血清中的PA浓度比Alb更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机体营养状态,是肝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血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检测在妊高征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本实验对46例妊高征患者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α1-M及β2-M水平,自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并加以比较.结果轻度妊高征组血α1-M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中度妊高征组血α1-M、β2-M水平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P<0.01),BUN水平较正常妊娠组升高(P<0.05);重度妊高征组血α1-M、β2-M、BUN、SCr水平均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P<0.01).妊高征组内血α1-M、β2-M、BUN、SCr水平随病情程度进展而升高,且妊高征组血α1-M与β2-M呈正相关(r=0.767,P<0.01),与BUN呈正相关(r=0.754,P<0.01),与SCr呈正相关(r=0.583,P<0.05).结论血α1-M、β2-M是估价妊高征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项敏感、简便、可靠的指标,尤其α1-M更佳,其灵敏度显著高于尿素氮、血肌酐测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资料和方法我院从1999年11月至2001年2月用吻合器共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104例,其中男性55人,平均年龄为58岁(32~82岁),女性49人,平均年龄57岁(36~80岁),肿瘤下缘距肛缘均为10以内,平均为7.5(3~10),Dukes分期为:A期24例,B期30例,C期48例,D期2例.术前均有病理诊断,术后病理检查肠管上下切缘均未见癌.手术前均给与常规肠道准备,包括口服泻药和抗菌药,纠正病人的贫血和营养不良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本试验检测蛋白激酶C(PKC)在嗜酸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为杂交的方法,选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的鼻息肉组织26例,检测PKC与抑凋亡基因bcl-2mRNA及其蛋白的相关性;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用PKC抑制剂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嗜酸性粒细胞中PKC与Bcl-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分别呈明显的阳性正相关(r1=0.0875,r2=0.0823,P<0.01),PKC抑制剂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结论PKC在嗜酸细胞凋亡中可以抑制嗜酸细胞凋亡,为治疗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结肠癌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其发病率在近年有上升的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结肠癌相关的肿瘤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组化检测,将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的评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法(PCR-SSP)基因分型与血清学抗原分型两种HLA分型方法的应用结果.方法对50例已进行HLA血清学分型的肾脏移植患者,应用PCR-SSP法对HLA-Ⅰ类(A、B位点)、Ⅱ类(DR、DQ位点)基因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并确定其基因型.结果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一致者41例,基因分型能明显判断而血清学分型无法判断者有8例,其中B位点1例,DR位点6例,DQ位点1例,另外有1例两种分型方法结果HLA-Ⅱ类DR位点有不同.结论PCR-SSP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可靠的特点,特别是对HLA-Ⅱ类的结果判定比血清学分型方法更准确,能满足组织配型的需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及显微镜辅助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优点和适应症.方法对怀疑垂体腺瘤的334例患者先行常规MRI平扫,对未见垂体腺瘤的患者再行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垂体腺瘤手术的患者,全部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经单鼻孔-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334例患者经MR平扫或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后,发现垂体腺瘤326人.其中,MRI常规平扫后发现垂体腺瘤297人,MRI常规平扫后未发现垂体腺瘤的37人经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垂体微腺瘤29人.发现垂体腺瘤的326人中,手术316例.手术患者中,252例近全切除,50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16例脑脊液鼻漏行腰大池引流治愈,余无手术并发症.结论MRI平扫结合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与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肿瘤的方法相结合,可取得垂体腺瘤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erbB-2的表达情况极其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分裂能力的相关性.结果c-erbB-2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肿瘤细胞的胞膜上;随着c-erbB-2表达强度的降低,肿瘤淋巴结转移率呈减少的趋势;肿瘤组织中细胞的核分裂数目随着c-erbB-2的表达强度增加而增多.结论c-erbB-2是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和预后判定的参考指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