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erbB-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细胞分裂能力的关系

关键词:C-erbB-2,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淋巴结转移, 核分裂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erbB-2的表达情况极其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分裂能力的相关性.结果c-erbB-2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肿瘤细胞的胞膜上;随着c-erbB-2表达强度的降低,肿瘤淋巴结转移率呈减少的趋势;肿瘤组织中细胞的核分裂数目随着c-erbB-2的表达强度增加而增多.结论c-erbB-2是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和预后判定的参考指标.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的菌型及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分析

    目的检测性传播疾病病人念珠菌菌型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 32 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念珠菌的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趋势.结果临床155例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者中自念珠菌110例(70.97%)、近平滑念珠菌22例(14.19%)、光滑念珠菌12例(7.74%)、热带念珠菌6例(3.87%)、其它念珠茵5例(3.23%),其药敏结果总体趋势为制霉菌素(100%)、伊曲康唑(89.03%)、氟康唑(95.48%)和酮康唑(96.13%)较为敏感,而益康唑(58.70%)和咪康唑(56.13%)的中介度和耐药性较高.结论唑类抗真菌药存在交叉耐药,不同菌型念珠菌药敏谱存在差异.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清TG测定在放射性药物131碘治疗复发或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在放射性药物131碘(131I)冶疗复发或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过程中,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期血清TG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放射性药物131I治疗复发或转移的DTC患者1个月后血清TG明显降低(t=5.5,P<0.01),3月后降到低水平(t=6.3,P<0.01);DTC中滤泡状癌TG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乳头状癌.结论血清TG的RIA检测,可作为放射性药物131碘治疗转移或复发DTC的有效检测指标,并指导是否做重复治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白血病和贫血骨髓涂片胞浆脱落物的初步观察及其意义

    目前对骨髓涂片中的胞浆脱落物的报道极少,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胞浆脱落物在一些白血病和贫血标本中较多出现,现将观察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LMV的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克隆中国株TTV样微小病毒(TLMV)的基因序列,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取门诊及住院患者和健康献血员151例,采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制备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电泳图在GIS凝胶成像系统上分析.结果提示健康献血员、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TLMV含量较高.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炎患者体内TLMV含量较低.结论中国人群体内存在TLMV感染.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t-PA,PAI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冠心病与纤溶系统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显示纤溶酶原激活物(t-PAI)及其抑制物(PAI)在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t-PA是纤溶系统主要的生理性激活剂,它能在纤维蛋白凝块上高效地激活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1,2].PAI能快速作用于t-PA而形成复合物使t-PA灭活[3];但目前对冠心病患者的t-PA和PAI活性的报道尚不一致.本文观察了冠心病发病时t-PA,PAI的活性及其对临床的诊断价值.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红细胞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红细胞对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从日常检测的住院病人标本中,选择MCV<65fl的标本32例,MCV在65~70 fl的标本59例,MCV及 RDW均正常的标本30例,分别在K-1000血细胞分析仪、CELL-DYN3700血细胞分析仪、CELL-DYM700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同时,每份标本人工显微镜计数二次取均值统计,将结果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MCV及RDW均正常的标本各仪器与镜检法及各仪器之间血小板计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MCV在65~70 fl之间时,K-1000及CD-3700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之间血小板计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CD-1700与镜检法之间血小板计数结果有显著性差异;MCV<65 fl时CD-37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与手工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K-1000及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血小板计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使用CD-17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时,对MCV<70 fl的标本我们应通过人工镜检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在使用K-1000血细胞分析仪时,对MCV小于65fl的标本以及MCV在65~70 fl之间而RDW明显增大且其血小板直方图明显异常的标本应手工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组Osf2定向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特异性因子(Osf2)调控骨髓间充质于细胞(MSC2s)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OB)的分子机制.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大鼠的MSCs,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免疫荧光、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鉴定.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Osf2,通过脂质体系统转染传代培养后的MSCs,用Northern Blot检测三种OB细胞外基质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的MSCs都表达OB特异性基质蛋白骨钙素、骨桥接蛋白和Ⅰ型胶原.结论Osf2在转录水平定向调控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可应用于骨质疏松、骨缺损等疾患的基因治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log[TG/HDL-C])对评价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2型糖尿病(T2DM)及糖耐量受损(IGT)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分析AIP反映T2DM及IGT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行性,并探讨AIP与IMT增厚相关的原因.方法选择78例T2DM患者、92例IGT患者与80例正常对照者(NGT),测量腰臀比(WHR)、血压、血脂谱、IMT、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与NGT组比较,T2DM组呈现出高BMI、WHR、SBP、DBP、TG、TC、LDL-C、IMT、ox-LDL、AIP及低HDL-C;IGT组呈现出低HDL-C及AIP、ox-LDL的升高;T2DM组相对于IGT组,呈现SBP、DBP、IMT、ox-LDL及AIP的增高.②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MT与HDL-C呈负相关(r=-0.180),与其他各指标均呈正相关,与AIP的相关系数高(r=0.492,P<0.01).③T2DM组AIP值与ox-LDL(r=0.645)及WHR呈正相关(r=0.468);IGT组AIP值与WHR呈正相关(r=0.410).结论AIP与T2DM及IGT患者的IMT具有较好相关性,可作为血糖异常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一个判断指标,其部分原因是AIP可以反映ox-LDL水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57例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5.2%,正常胃粘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8.1%,两者有显著性异(P<0.01);COX-2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结论COX-2表达与胃癌的转移、浸润等有关,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干细胞与心肌梗死

    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SC)和成体干细胞.ESC是从着床前囊胚的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全能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MSH-PE40重组毒素的构建和抗头颈部肿瘤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构建以绿脓杜菌外毒素A(PE40)为毒性部分的重组毒素,并研究其抗头颈部肿瘤的效应.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α促黑激素(α-melanoma stimulating hormone,α-MSH)与绿脓杆菌外毒素A的部分重组基因,克隆到高效表达载体pET-20b中,表达出重组蛋白MSH-PE40,进行头颈部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结果成功地将α-MSH基因与PE40基因融合,处于T7启动子和终止子调控之下.初步纯化的MSH-PE40对黑色素瘤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 MSH-PE40具有特异性杀伤α-MSH受体的肿瘤的功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LA-Ⅰ、Ⅱ类PCR-SSP基因分型与血清学抗原分型在移植配型中的比较应用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法(PCR-SSP)基因分型与血清学抗原分型两种HLA分型方法的应用结果.方法对50例已进行HLA血清学分型的肾脏移植患者,应用PCR-SSP法对HLA-Ⅰ类(A、B位点)、Ⅱ类(DR、DQ位点)基因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并确定其基因型.结果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一致者41例,基因分型能明显判断而血清学分型无法判断者有8例,其中B位点1例,DR位点6例,DQ位点1例,另外有1例两种分型方法结果HLA-Ⅱ类DR位点有不同.结论PCR-SSP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可靠的特点,特别是对HLA-Ⅱ类的结果判定比血清学分型方法更准确,能满足组织配型的需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冠状动脉夹层的处理

    随着冠脉成形术的日益发展,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病例逐渐增多.据文献报道PTCA的继发夹层的比例约为1.5%[3].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冠状动脉夹层影响了PTCA的质量及手术成功率,所以正确认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冠状动脉夹层的原因及合理处理,可大大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绿脓杆菌单抗制备及对小鼠绿脓杆菌感染的保护性作用

    目的制备抗绿脓杆菌单克隆抗体,观察其对绿脓杆菌感染的烧伤小鼠及正常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NS-1细胞和经绿脓杆菌免疫后的BALB/C小鼠脾细胞制备杂交瘤细胞株,收集其分泌的抗体,观察其对绿脓杆菌感染的Ⅲ.烧伤小鼠及正常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该单克隆抗体可预防绿脓杆菌感染.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抗绿脓杆菌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室基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的PCNA、P53、rasP21的表达

    目的探讨PCNA、P53、rasP21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81例肺癌组织(鳞癌46例、腺癌35例)、20例正常肺组织中PCNA、P53、rasP21的表达情况.结果PCNA、P53、ras-P21在肺癌组织中分别表达67%、54%、56%,而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结论PCNA、P53、rasP21对肺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如果能排除肿瘤类型、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相互干扰,其准确性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评价血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检测在妊高征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本实验对46例妊高征患者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α1-M及β2-M水平,自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并加以比较.结果轻度妊高征组血α1-M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中度妊高征组血α1-M、β2-M水平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P<0.01),BUN水平较正常妊娠组升高(P<0.05);重度妊高征组血α1-M、β2-M、BUN、SCr水平均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P<0.01).妊高征组内血α1-M、β2-M、BUN、SCr水平随病情程度进展而升高,且妊高征组血α1-M与β2-M呈正相关(r=0.767,P<0.01),与BUN呈正相关(r=0.754,P<0.01),与SCr呈正相关(r=0.583,P<0.05).结论血α1-M、β2-M是估价妊高征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项敏感、简便、可靠的指标,尤其α1-M更佳,其灵敏度显著高于尿素氮、血肌酐测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SARS超微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SARS超微病理学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2例1~2周病程的早期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4例3~5周病程的中晚期SARS死亡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两组SARS病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和血液内冠状病毒样颗粒具有多态性,大小为60~220 nm,以具有低电子密度核心的A型病毒颗粒和高电子密度核心的C型病毒颗粒较为多见,偏心性高电子密度核心的B型病毒颗粒也可见到;还可以见到无明显包膜的病毒体样颗粒以及不规则形状的病毒颗粒.病程1~2周死亡病例主要为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性和增生性改变,板层小体减少,表面活性物质膜消失.病程3~5死亡病例以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为主要表现.肺泡隔间质中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小血管壁增厚.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结论SARS不同病程死亡病人的肺部超微结构改变有不同的特征.多个脏器内均见到冠状病毒样颗粒,主要损害肺脏和免疫器官.认识和研究SARS不同病程的超微病理学和病原学特点,将为SARS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病理学基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中的应用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占外科住院病人的20%~30%,尤其小儿,很难问清病史,假阳性很高,可达32%以上[1],给临床医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院于1996年10月至2003年8月,借助于彩超和B超共检查了359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减少碘过敏试验假阴性率的研究与分析

    碘剂应用于临床造影和CT增强扫描已有几十年,碘剂的引起的过敏反应,虽然可以用过敏试验的方法减少其发生率,但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种试验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甚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yclinE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甲状腺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研究表明,细胞周期素调控机制的紊乱是细胞增殖失控从而导致癌变的重要原因.细胞周期素、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共同构成了细胞周期调控网络,协调控制细胞的分裂过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