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娟华;刘炜培;张羽虹;李颖嫦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单独用于乙型肝炎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二者标记物、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的不同,在检测方面体现出不同的优缺点,二者结合使用,在乙型肝炎检测中,尤其在乙型肝炎特殊模式出现时,给临床检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作者:庄严;李绪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细胞化学染色,是指通过化学处理,在显微镜下显示(定位)细胞某种化学成分的技术.此法原先是用在组织切片方面,称为组织化学.20世纪中期,这种技术在血液学实验室颇为盛行,对于血液细胞的识别,特别是在白血病相关的细胞鉴别方面,发挥过相当大的作用.但到了20世纪后期,由于缺乏后继的新技术开发、日常工作中需求不多、方法本身的特异性不够强、难以标准化以及没有成套商品化试剂供应等原因,这一技术没有多大发展.有的已逐渐被淘汰,有的正在被免疫学技术(如免疫组化显示技术、流式细胞术等)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所取代.但个别项目,仍有一些新发现和新进展.
作者:朱忠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bcl-6基因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与NHL发生有关的癌基因,检测其突变和重排以及Bcl-6蛋白的表达,可能对DLBCL预后估计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段鹏;杨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凝血、纤溶、血小板活化指标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1例血栓性疾病患者、21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以及35例正常人,分别以ELISA法检测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Ag)、组织因子(TF)、凝血酶原片段1+2(F1+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Ag)、血栓烷B2(TXB2)和以发色底物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PAI:Ac)及α2-纤溶酶抑制剂活性(α2-PI:Ac)等.结果血栓病组与非血栓病组患者的t-PA:Ag、PAI:Ac、α2-PI:Ac、vWF:Ag、F1+2都较对照组高(P<0.05),其中α2-PI:Ac、vWF:Ag、F1+2在血栓病组和非血栓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栓病组的血浆TXB2、TF较非血栓病组偏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止凝血试验如PT、APTT、FIB和PLT在血栓病组和非血栓病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PA:Ag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数比以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6.7%、66.7%、4.0和0.690,而PAI:Ac分别为94.1%、60.7%、24.7和0.849.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PAI:Ac在诊断血栓性疾病中的敏感度较高,其次为t-PA,但需扩大样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和证实;其它指标包括vWF:Ag、α2-PI:Ac、TF、F1+2、TXB2以及常规检测指标包括PT、APTT、FIB和PLT用作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指标敏感度欠佳.本研究结果还提示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指标的应用价值可能与患者是否用药及标本收集的质量密切相关.
作者:颜存粮;彭黎明;江虹;唐宁;刘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构建及包装由全长5.1kbAFP启动子和低氧反应元件(HRE)与0.3kbAFP启动子两者组合的杂合0.3kbAFP启动子控制下表达HIV vpr基因的两种重组非复制型腺病毒.方法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腺病毒载体制备方法和PacI酶切、PCR、Southern Blot鉴定方法.结果构建及包装出由这两种AFP启动子控制下表达HIV vpr基因的重组非复制型腺病毒,经PacI酶切、PCR和Southern Blot基因整合分析证明构建成功.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了的全长5.1kbAFP启动子和HRE与0.3kbAFP启动子两者组合的杂合0.3kbAFP启动子控制下表达HIV vpr基因的重组非复制型腺病毒,为使HIV vpr基因更好的用于肝癌特异性基因治疗提供了可能和基础.
作者:魏强;李凡;王健伟;郭丽;洪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由于p53基因在近半数的人类肿瘤细胞中频繁缺失和突变而倍受重视.大量研究表明,野生型p53基因活性缺失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因此,p53基因被视为经典的抑癌基因.近年来,随着对p53基因广泛深入的研究,p53家族的其他成员不断被发现,其中p73基因是p53基因家族中被发现的第一个成员.由于p73蛋白与p73蛋白在序列上的同源性和功能上的相似性,p73基因作为p53基因家族的一个新成员,一面世即被作为候选抑癌基因,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广泛重视.
作者:李雨静;高善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TGFβ1与周细胞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法取50例手术切除乳腺癌新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技术,结合体视学分析方法,研究TGFβ1及周细胞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蛋白质可表达在新生血管周细胞的胞浆中,同时也可表达于乳腺癌癌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TGFβ1mRNA主要表达在血管周细胞的胞浆中,只有极少数癌细胞呈弱阳性表达.乳腺癌中TGFβ1mRNA的表达与周细胞的表达正相关,P<0.01.结论提示周细胞通过TGFβ1参与血管生成的调节.
作者:王医术;周洪澜;李玉林;李一雷;王心蕊;张丽红;吴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中胆汁酸亚组份的方法及探讨几种黄疸患者的胆汁酸各组份 水平的变化.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胆汁酸亚组份的方法,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及线性范围的评价.用所建立的HPLC法分离、测定几种黄疸患者血清中的6种胆汁酸并进行比较.结果HPLC法测定胆汁酸各组份的低检测限为3.125μmol/L;在浓度为3.5~100μmol/L内,其日内变异小于10%,日间变异小于15%(除TLCA外),各胆汁酸的回收率在93.3%~106.1%之间(除TLCA外).几种黄疸患者的胆汁酸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适用于临床血清胆汁酸的分析.胆汁酸亚型分析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贵星;李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发病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是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初次胃镜检查确诊12例(63.2%),第二次检查确诊4例,术中探查确诊3例;13例经一次内镜下止血成功,1例经二次内镜下止血成功,4例行外科手术.结论急诊胃镜是诊断Dieulafoy病首选方法;治疗首选内镜下止血,内镜下止血不成功,立刻外科手术.
作者:杜建时;李长锋;张斌;郑泽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C-kit(CD117)原癌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规律和意义.方法采用CD45/55C双参数(对数)散点图设门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CD117表达率为59.6%;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CD117表达率为16.7%,且都为急变期;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极少表达,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不表达;干细胞性白血病(AUL)、双表型白血病(BAL)高表达.结论CD117有助于鉴别诊断髓系白血病,并能作为慢粒病程监测的指标.
作者:陈葆国;李伯利;干灵红;罗文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在校健康女生经期血清中白细胞素-10(IL-10),并探讨IL-10变化与月经期间机体免疫状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41例在校健康女生月经期和40例在校健康女生非月经期血清IL-10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结果在校健康女生月经周期内血清IL-10浓度分别为月经前期224.5±23.6、经期351.2±27.3、月经终末期103.6±21.7(pg/ml),非月经期血清IL-10浓度为92.5±21.6(pg/ml).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女生相比较,在校健康女生月经期内血清II-10明显升高(P<0.01),随着在校健康女生月经周期的改变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IL-0检测值增高可能是月经期女生机体免疫状态的一种防御反应性变化.
作者:颜文贞;陈群;朱美玉;王慧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水和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 19 fragment,CK-19)和其它生化指标的检测在肺癌特异性实验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临床确诊的各种肺癌患者、50例非肿瘤性肺及支气管疾病患者血清和胸水中CK-19水平,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K-19水平,同时采用本室常规方法测定了以上患者血清及胸水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其同功酶(LD-1)、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C反应蛋白(C-response protein,CR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和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和胸水中CK-19、CEA、LDH和LD-1水平均明显高手非癌性肺疾病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组(P<0.05),而ADA水平均低于非癌性肺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非癌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和胸水CRP水平明显高于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胸水中CK-19水平与血清CK-19水平高度相关(r=0.868,肺癌组;r=0.5462,非癌性肺疾病组).胸水和血清CK-19对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3%和71.1%、91.7%和87.5%、92%和81.6%.结论胸水和血清CK-19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是一个较好的指标,联合检测其它相关生化指标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陈涛;钟淑卿;林勇平;刘忠民;陈柏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病复合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实验诊断.方法用血红蛋白电泳对患者作血红蛋白组份定量测定,红细胞形态观察协助鉴别诊断,PCR扩增作α与β地贫基因分型,DNA测序用于检测αCS基因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血红蛋白电泳检出微量Hb Bart's与Hb Constant Spring(HbCS),但未发现HbH带,常法PCR扩增仅检测-SEA基因与ⅣS-Ⅱ-654位点突变双杂合子,DNA测序结果显示,无缺失的α珠蛋白基因上αCS位点存在T→C突变,临床表现为血红蛋白H病.结论血红蛋H病复合β-地贫时可检测不到HbH(β4)区带.HbA2的准确定量分析与红细胞形态的仔细观察有助于该病的分析.该病的发现,为认识我国地贫的高度异质性提供了新的资料,对临床及时准确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教仁;向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转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基因骨髓基质细胞系在体外扩散盒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Ineo/hGM-CSF导入人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建立转基因人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hGM-CSF,用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其基因组DNA整合和mRNA转录,并将其移入体外扩散盒中,用ELISA法检测其蛋白表达量.结果Southern blot和Northem blot分析表明hGM-CSF基因已整合到HFCL细胞基因组DNA中,在mRNA水平上可以检测到其表达,移入扩散盒的HFCL/hGM-CSF细胞稳定分泌hGM-CSF,量为51.6±0.5 ng/106细胞/天.结论转hGM-CSF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可以在体外扩散盒中持续稳定表达hGM-CSF,为进一步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晓;马俐君;王冠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中热门的前沿学科,尽管它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尚处于起始阶段,对细胞学诊断的影响也还有限.但是愕然回首,它已深深地影响到我们对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以及它们与临床之间诸多联系的理解,对肿瘤细胞生物行为和临床行为之间的了解,分子生物学检查能提供精确的证据、超前的信息和崭新的视角.本文就B系细胞白血病的相关基因重排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俞丹凤;卢兴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食管癌的HPV16感染阳性率及抑癌基因P16、P53表达的影响,探讨HPV16感染在食管癌病因学的作用.方法取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及内镜下取慢性食管炎并非典型增生标本和正常食管黏膜标本各3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各标本HPV16的感染阳性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中的P53和P16基因突变率.结果食管癌组HPV16感染阳性率46.67%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23.33%和正常组3.33%(P<0.05),癌前病变组与正常组的HPV16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食管癌组中HPV16阳性的P53、P16突变率85.71%、78.57%显著高于HPV16阴性的P53、P16突变率50.0%、37.5%(P<0.05),在癌前病变组HPV16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有突变.结论HPV16感染在粤西食管癌的发病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它可能通过引起P53、P16突变而发挥作用.
作者:陈捷;周宇;李杰;吴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外科诱导法对60只大鼠行建模手术.在术后的第4、6和8周动态观察病灶的生长情况,运用光镜、电镜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建模成功率在60%(36/60)左右,生长良好的囊肿内壁有内膜上皮细胞生长,病灶随移植时间的推延先逐渐增大之后又有缩小的趋势(P<0.05),同一时间内子宫旁韧带处病灶明显大于腹壁处和子宫Y型分叉处(P<0.05),同一时间内腹壁处和子宫Y型分叉处病灶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将动物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到子宫旁韧带、腹壁处或子宫Y型分叉处形成了子宫内膜异位病理模型,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的简便方法,其生理特点与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相同.
作者:王强;王冰;李荷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测定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小板糖蛋白及血清脂质、凝血指标,旨在为临床治疗NS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45例NS患者(其中伴静脉血栓者9例,无静脉血栓者36例)的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同时仪器法测定了Plt、TC、HDL、LDL、TG、PT、APTT、TT、Fib.结果NS患者CD62p、CD63、Plt、TC、LDL、TG、Fi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CD62p、CD63、Plt、TC、LDL、TG、Fib等伴静脉血栓者显著高于无静脉血栓组;但NS患者HDL、APT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T、TT变化并不明显.血小板CD62P与Plt、PT、APTT、Fib成正相关,CD63与Plt、APTT、Fib成正相关,且血小板CD62P与CD63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NS患者学习包办糖蛋白测定,对NS病情分析和预防静脉血栓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邱莲女;周永列;林慧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乳腺癌为一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但其与乳腺纤维腺瘤,纤维腺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存在一些棘手问题,给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造成困难.同时,据文献报道端粒酶活性,雌激素与乳腺癌组织发生关系密切[1,2],故我们采用端粒酶活性原位标记技术(ISLT)对乳腺癌进行临床病理研究,探索其在病理诊断上的意义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关系.
作者:曹修淮;冯德云;姚岐;何小乔;李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97年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并随后被WHO接受的糖尿病诊断新标准中,将空腹血糖(FBG)的医学决定水平由原标准的≥7.8 mmol/L降低为≥7.0 mmol/L,不再推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作为实验室诊断标准,但仍保留2 h OGTT或餐后2 h(PG2h)血糖≥11.1 mmol/L为诊断标准[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2000年)有保留地接受了这一新的诊断标准,因认为OGTT有较好的灵敏度所以仍保留OGTT作为诊断标准[2].为验证FBG≥7.0 mmol/L对糖尿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我们根据1999年1月至2001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916例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资料,以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作了分析和评价.
作者:汪一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