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颖;付莉;宋改环
为了解结核病与IgG及其亚类水平变化的关系,从IgG亚类水平探索肺结核病人体液免疫状况,我们采用ELISA法测定了60例健康人和50例肺结核患者的IgG亚类水平,并将肺结核病程中二个主要时期的IgG及IgG亚类水平进行了比较,发现肺结核患者IgG及IgG亚类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有差异,且与病情有一定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作者:崔文玉;王琦;闫世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对各种恶性肿瘤进行化疗前后胃泌素(Gt),铁蛋白(SF)对比观察,发现其变化规律与病情及化疗药物有直接关系,对临床用药,疗效判定有一定帮助总结如下.
作者:方世满;李卓朝;许秉权;孙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许多报道证实,抗癌药物可诱导敏感细胞凋亡[1].这为肿瘤包括骨肉瘤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2].迄今为止,有关化学激发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报道,主要局限在上皮系统及激素依赖性肿瘤方面[3],而对骨肉瘤的研究未见报道.由于诱导凋亡对靶细胞具有选择性,因此,首要的问题是阐明化疗药物能否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
作者:张文武;袁玮;刘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癌基因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大肠癌组织及10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癌基因C-my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大肠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结论癌基因C-myc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高度表达,但表达程度与癌症病理分级不相关.
作者:姜涛;田晓丰;张广;任辉;张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REBP-1c对m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SREBP-1c和mGLUT1 cDNA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pSV-sport和pGL3b上.SREBP-1c与mGLUT1克隆载体同时或单独转染NIH 3T3细胞,然后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法、RT-PCR及Northern blot等方法测定SREBP-1c对mGLUT1的启动子活性调节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SREBP-1c可激活mGLUT1启动子的活性,并且可增加内源性mGLUT1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SREBP-1c可增强mGLUT1的表达,可能介导胰岛素对mGLUT1的调节过程.
作者:李天洙;张学武;柳明洙;崔长旭;孙权;陈丽艳;尹宗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和评价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球囊栓塞疗效.方法对12例TCCF患者采用TCD检测颅底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变化,血流频谱形态,血流声频特征.结果治疗前双侧虹吸部血流不对称,血流速度增快,PI减低,频谱内部分布紊乱伴明显杂音,眼上静脉血流逆返.球囊栓塞后异常血流信号消失.结论TCD能够提供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效果的客观血流变化依据,是检测介入治疗后TCCF是否完全栓塞的重要无创检查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王海东;刘占川;许侃;王长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镉对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增值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下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①采用MTT比色微量分析,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PC12细胞增值影响.②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镉对PC12细胞的增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浓度的氯化镉、不同作用时间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结论氯化镉对PC12细胞的增值有抑制作用,而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分化无显著的影响.
作者:王欣;孟洪琪;凌翎;张春霞;龙英丽;林文华;叶军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根据AP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选的45例AP患者分为水肿型20例和出血坏死型25例.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入院第1、4、7、10天血清PCT,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AP患者血清P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出血坏死型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水肿型,且持续较长时间(>7天).结论PCT可以作为AP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宋秀琴;时兢;俞娅芬;穆会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亚低温状态下,大鼠急性脑缺血时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改变,探讨亚低温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机制.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假手术组5只,缺血组及亚低温组又根据缺血、亚低温时间不同分为:3 h、24h、48h、72 h亚组(各组均为5只).动物模型参照Longa、Koizumi和刘亢丁等人的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结果比较缺血组和亚低温组,可见亚低温组栓塞侧脑组织SOD的生成和释放明显增加;亚低温组血清中NO、NOS的生成和释放明显减少.结论亚低温状态下,氧自由基系统及NO、NOS的改变,是其保护缺血神经元的重要机制.
作者:孙宏霞;付铁娟;刘亢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为抗体调节骨质代谢中心环节的DHCC,对激素分泌具有较大影响,还具有促进细胞分化,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分泌,调节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而DHCC检测又是进行上述各项研究及诊断多种代谢性骨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徐宝顺;舒立涛;郭薇;张培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尿常规检验广泛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对无症状人群进行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对疾病进展的监测;治疗效果或并发证的监测;滥用药物检测等.尿常规检验的质量管理是发挥尿常规检验功能作用的基础和关键.
作者:刘春英;朱秀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从牛垂体中提纯了碱性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并对其一些性能进行了研究.
作者:王晓红;孙庆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生育年龄妇女的较常见病,生育期妇女发病率达10%.但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本文拟通过我院收治病人的分析寻找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以期获得较好的诊断方法.现就308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文陶非;彭燕;谷秀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的疾患之一,其中严重的是宫颈癌,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HPV的亚型,现在发现已超过100种,其中感染生殖道的HPV亚型有近30种,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2,3] .
作者:蔡兰;刘颖;瞿文珍;谢军花;邹先进;王梅;姚爱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白细胞介素-13(IL-13)于1993年命名,由活化Th2细胞、活化的单核细胞、CD8+细胞、B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的多效应细胞因子,分子量约为10~17 KD,其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及炎症介质的产生、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抗体的分泌、阻止细胞凋亡的功能[1-4],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与肾脏疾病之间的关系倍受重视,但IL-13在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LN患者血、尿IL-13含量,观察LN患者血尿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夏成云;周京国;谢建平;张国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BsAb)的免疫学活性进行检测.方法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应用标记好的免疫荧光双特异性抗体对人膀胱癌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直接染色,并同时以正常膀胱粘膜标记作为对照组,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显色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标记后的抗体,通过凝胶过滤法收集PBS洗脱第一个荧光素结合蛋白峰,测定F/P比值约为0.82.标记后抗体对膀胱癌组织及对照组正常组织分别进行标记显色,膀胱癌组织呈黄绿色荧光,而对照组正常组织无任何荧光显色,其中膀胱癌组织切片标记显色率约为90%,正常膀胱组织切片显色率为0,两者相比较,差异极具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对膀胱癌组织有特异性结合能力,证实了我科所制备的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生物学活性.
作者:魏巍;刘秋菊;王丽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外伤后癔症性瘫痪,因体检时有感觉和运动的功能障碍,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较难鉴别.常延误诊断和治疗,甚至对有些患者进行不当的手术治疗,造成患者肢体长久不恢复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为了减少误诊率,进一步探索诊治的有效途径,作者对1132例外伤后肢体瘫痪的患者进行了肌电-神经电图检测,对其中42例外伤后癔症性瘫痪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许则民;刘飙;魏壮;尹维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将微侵袭观念引入立体定向活检手术中并探讨其在确定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在近10年立体定向手术经验的基础上,自2000年1月始将微侵袭观点引入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并对155例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进行了活检手术研究.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脑肿瘤118例(76.13%),炎性病变25例(16.13%),放射性坏死6例(3.87%),脑变性性疾病3例(1.94%),另有3例(1.94%)未能获得阳性病理学诊断,总阳性诊断率为98.06%.共发生并发症4例(2.58%).无死亡发生.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是一种明确颅内占位病变的组织学诊断的可靠方法,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微侵袭技术的引入则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于新;亓树彬;翟忠太;刘宗惠;田增民;李士月;徐永革;王亚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CD3700血细胞分析仪是雅培公司生产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该仪利用多角度偏振光散射白细胞分类技术、流式细胞术、激光检测和电阻抗法原理对血标本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等进行分析.该仪所用试剂有:稀释液、清洗液、溶血剂及鞘液.雅培公司提倡用CD3700做血细胞分析时应用该仪配套试剂,但配套进口试剂价格昂贵.我们通过对57例体检标本在CD3700血细胞计数仪上分别用国产和进口两种试剂进行了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燕;吴坚;潘峰;张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简称慢粒,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恶性增生性疾病.各种年龄均可以发病,在我国占白血病中的20%,仅次于急粒和急淋而位居第三.慢粒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一般病程可分为三期,慢性期(稳定期),加速期(增殖期)和急变期,慢粒的确诊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测诊断,一般可分为血象和骨髓象的细胞形态学诊断,细胞化学染色,急变期的免疫分型检测及细胞遗传学Ph染色体的检测等.现就慢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诊断在慢粒的诊断,治疗评价,病程判断及预后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威;何成彦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