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娄冬梅
睾丸肿瘤,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1],症状起初不明显,多为睾丸无痛性肿大数月至数年,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其恶性程度高,为青壮年男性因肿瘤致死的常见原因之一[2].以往以触诊作出诊断,诊断率低.超声作为早期诊断睾丸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把睾丸肿瘤的超声影像改变与其病理学所见密切联系起来,不但可以准确判断睾丸肿瘤的存在与否而且可以初步判断其肿瘤类型及其良恶性.
作者:李彤;杨春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血小板计数是血液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血小板计数升高或降低除与血液性疾病关系密切外,还和出凝血有关.近年来,人们对血小板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研究已越来越多.本文对恶性肿瘤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进行了计数及分析,讨论其变化与肿瘤病情及分期间的关系.
作者:王阳;任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MICM分型是在细胞形态学(Morphologic, M)、细胞免疫学(Immunologic, I)和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 C) ,简称MIC分型的基础上补充近年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M)即基因水平的新分型.它是研究和了解白血病本质的重要方法,遗传学异常的分子水平表现在与白血病发病有关的基因重排及融合基因的形成上.由于不少融合基因在病程中比较稳定且有独特的形态学和临床特点,所以是比较可靠的分子标志.本文介绍近年发现以及较有代表的一些基因型(Genotype)及其特点.
作者:卢兴国;徐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NO与癫痫的关系.方法选用SD大鼠56只,采用硫代氨基脲腹腔注射制作癫痫模型,分别取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三个脑区的脑组织制成1:10(重量体积比)的组织匀浆.采用比色法及硫代巴比妥法检测上述各脑组织匀浆不同时点的亚硝酸根(NO2 )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癫痫初发、再发组中各脑区组织匀浆NO2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癫痫致死组中NO2 含量降至正常水平 (P>0.05);在癫痫初发组中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癫痫再发、致死组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NG位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干预组NO2 及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与相对应时点比较含量显著下降(P<0.01) 结论 NO参与了癫痫发作的起动、传播和继发性脑损害的过程.
作者:吴浪龙;李祖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尽管现代采用动脉插管直接测量血压已非难事,但目前国内外常用于人体血压测量的方法仍是无创性袖带式血压测量法.这种方法为间接测压法,易受患者情况及测量方法的影响,使结果不够准确.在临床实践中,各地测血压的方法、操作技术也存在很大差异.有关袖带宽度、不同体位及血压计高度等的变化对血压测量的影响已有报道[1~3].本文仅就上臂位置及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对血压的影响作初步探讨.
作者:刘德铭;扬秋平;刘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可出现血糖增高,其中一部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另一部分则为应激性血糖升高.如何对二者进行区分,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但由于糖尿病是影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区分上述两种情况对治疗及判定预后尤为重要.故我们对62例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以求找到一种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
作者:张勇;娄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蠊缨滴虫属于超鞭毛目,缨滴虫亚目,缨滴虫属,是寄生于白蚁、蟑螂肠道的单细胞原虫,尚未见寄生于人体,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病例,本部学员体检时发现1例, 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翠娥;刘德贵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测定腹水中α1-酸性糖蛋白(AAG)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80例渗出性腹水(良性腹水48例, 癌性腹水32例)和38例漏出性腹水进行血清和腹水AAG测定.结果血清AAG:渗出液组(140.74±67.39)mg/dl,其中良性腹水组(124.3±72.08)mg/dl,癌性腹水组(165.4±51.47)mg/dl;漏出液组(86.3±42.52)mg/dl; 渗出液组与漏出液组间及良性腹水组与癌性腹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腹水AAG:渗出液组(70.46±35.15)mg/dl,其中良性腹水组(57.3±32.42)mg/dl,癌性腹水组(90.2±29.75)mg/dl;漏出液组(20.8±22.48)mg/dl; 渗出液组与漏出液组间及良性腹水组与癌性腹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腹水AAG测定不仅能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而且有助于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
作者:王烜;欧阳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女性性病患者常伴发念珠菌感染,为了解女性性病患者阴道念珠菌的带菌及合并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我们对587例女性性病患者作阴道念珠菌、宫颈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衣原体(CT)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玉兰;黄书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内小脓肿的诊断和佳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近5年来诊治的52例脑内直径2.0 cm以下小脓肿资料,对病史特征、CT及MRI表现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无感染史,45例以癫痫发作起病并为主要症状,通常没有局部神经受损体征.单纯抗菌疗法治愈50例,手术治疗2例,其中1例术后留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脑内小脓肿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癫痫发作,CT和MRI是诊断的关键手段,治疗上应首选非手术疗法,仅个别对抗菌疗法不敏感者才可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李秀臣;赵丛海;姜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定位、定性诊断在其临床治疗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超声以其简便、经济、无创的优势为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并成为首选检查方法.本文对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回顾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杨冬艳;孙志霞;王辉;伊莲花;周金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血尿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鉴别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尿中一种独特形态畸形RBC并结合尿红细胞平均容积(MCV)进行了研究.
作者:吴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正常人精液刚射出时呈稠厚的胶冻状,在前列腺分泌的液化因子作用下精液液化,终形成一种粘稠液体.精液不液化或液化后粘度过高均可影响精子活力和存活率,导致不育.目前精液粘度的检测主要是形态学法和毛细管法,尚无理想的、公认的定量方法[1].旋转式粘度仪已广泛应用于血液粘度的测定,国内尚未见其用于精液粘度的定量.我们用旋转式粘度仪测定30例生育男性、60例不育男性患者精液粘度,并与精液其他参数进行分析,兹报道如下.
作者:郑晓群;杨军军;朱宏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兴奋毒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在体外建立的谷氨酸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兴奋毒的损伤模型和Fura-2/AM检测海马神经细胞胞内游离Ca2+浓度的方法,来探讨人参皂甙对兴奋毒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人参皂甙可明显降低谷氨酸引起神经细胞乳酸脱氢酶泄漏率的升高 (P<0.01),可以选择性降低大剂量谷氨酸引起的神经细胞胞内Ca2+浓度异常升高 (P<0.01).结论人参皂甙可通过降低神经细胞胞内Ca2+浓度来对抗谷氨酸的神经性兴奋毒作用,进而保护神经细胞.
作者:咸云淑;熊文;程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的实验监测价值.方法对LMWH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62份血浆标本进行了APTT和抗-Ⅹa的测定,观察不同抗-Ⅹa活性水平的LMWH对APTT的影响.结果当LMWH的抗-Ⅹa活性在0.8~1.2 U/ml时,APTT中度延长,当LMWH的抗-Ⅹa活性大于1.2 U/ml时,APTT明显延长.结论当使用治疗剂量的LMWH,特别是剂量≥1 mg/kg体重时,须常规监测APTT作为安全用药的实验检测指标.
作者:刘贵建;王静;张永宏;赵淑芳;刘锦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人血清假性胆碱酯酶速率测定方法.方法测定反应的初速度,对反应体系的佳pH、离子强度、底物用量进行选择,并对所建立方法的性能,包括试剂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采用双试剂连续监测法测定假性胆碱酯酶的活性,试剂I的适组成:含0.25mmol/L DNTB的磷酸盐缓冲液(80 mmol/L,pH 7.7);试剂II的适组成为:含60mmol/L碘化正丁酰硫代胆碱水溶液.液体试剂于4℃储存至少可以稳定一年.本法测定线性可达12000U/L,批内和天间变异小于2.5 %,和Roche公司出品的假性胆碱酯酶测定试剂所测参考值和对患者测定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本法操作简便,试剂配制容易而且稳定性好,推荐作为常规测定的方法.
作者:杨宏云;徐国兵;夏铁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外科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急性剧烈腹痛的病人,有时难以即时确诊,从而给治疗带来困难.为进一步提高外科对急性剧烈腹痛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我们将近期在临床上遇到的三例急性剧烈腹痛病历加以分析,以帮助外科医生增加对急性腹痛病人的了解,增加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宋燕;宋文哲;谭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形肺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诊断有一定困难,影像学上与肺癌表现相似,易造成误诊,本文收集了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辛颖波;黄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创建一种临床半定量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采用靶基因与参照基因同步扩增法,根据变形链球菌葡聚糖酶(dexA)基因序列,作者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pET23b质粒DNA为参照基因.对196名儿童的唾液样品进行半定量PCR检测并进行常规培养法的对比研究.结果 196份唾液样品半定量PCR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大于等于105 CFU/ml(每毫升菌落形成单位)唾液的检出率为91.3%.与常规培养计量法的对比符合率为94.9%.结论变形链球菌PCR半定量检测是一种早期发现龋病活性的新方法,具有快速可靠,特异性强,符合率高等特点,故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肖白;刘敬忠;王建秋;李昌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定量检测血清中维生素K1和K2的方法.方法利用固相萃取方法提纯血清中维生素K,将20 mmol/L的四硼酸钠、10 mmol/L的SDS加入到含有80%甲醇、10%去离子水、10%乙腈的溶液中配置成缓冲液,在254 nm波长条件下对样本进行分离.结果利用这种方法对血清中维生素K1和K2进行了有效的分离,该方法的线性低于病理状态下血清中维生素K的浓度,回收率为97%~103%,日内精密度(CVs)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7.16%~8.03%和10.08%~11.3%.结论毛细管电泳方法测定血清中维生素K1和K2,具有快速、灵敏、定量检测等优点,可能成为测定人类血清中维生素K状态的有效检测方法.
作者:梁红艳;温洁;姜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