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NO含量变化与免疫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

何德;刘仿;郭震

关键词:药物滥用, 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NO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NO含量变化及其与免疫功能损害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药物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NO含量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药物滥用者IL-1、IL-2和TN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NO含量非常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结论药物滥用者细胞因子含量降低和NO含量升高可能是其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损害的主要原因.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道心房调搏联合间羟胺心脏负荷试验的研究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是我国学者首先用于心脏电生理研究的方法.

    作者:孟祥宏;王汉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P-选择素凝集样区和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构建

    目的构建P-选择素凝集样区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pEGFP-N1/L),为进一步明确P-选择素不同表位与功能间的关系,为阐明P-选择素生理病理意义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质粒pCDM1/cDNA凝集素样区,用T4连接酶将其插入载体pEGFP-N1;经酶切和测序对插入片段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酶切和序列分析证实插入片段序列正确.结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pEGFP-N1/L融合基因成功,为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生物标记分子来研究P-选择素分子的构效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丹艺;倪培华;宋巍;温惠萍;周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浆D-Dimer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D-Dimer(以下简写为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γ'-γ'链的纤维蛋白产物,为特异性小片段,分子量186kD[1],具有抗血液凝固作用.

    作者:陆小军;何福生;彭黎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水平的测定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infarct,LI)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 pathwayinhibitor,TFPI)测定的临床意义以及组织因子途径在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择确诊的LI患者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相关指标抗原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对不同危险因素患者组之间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患者组血浆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217.4±101.3pg/ml对140.9±27.1pg/ml,P=0.0003)、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41.4±16.7 ng/ml对30.0±18.6 ng/ml,P=0.005);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LI患者血浆TFPI相关指标的改变不同;③LI患者血浆t-TFPI和tr-TFPI抗原水平与血浆TF抗原水平相关.结论LI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改变表现为凝血活性增高和抗凝活性减低.

    作者:刘立根;余桂军;段磊;王妹芳;彭名淑;范伟峰;钱湘绮;王萃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风心病多瓣膜病早期漏误诊1例

    患者,男,56岁.因劳力性气促1年余于2000年5月23日入院.

    作者:肖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肺癌患者血清4种生长因子测定及临床应用评价

    测定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现称肿瘤相关物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转化生长因子(TGF-a)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探讨与肺癌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永强;段秀泉;肖继平;纪卫;梅雨琴;何华容;吴继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胰腺囊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胰腺囊腺癌是l临床上十分罕见的一种胰腺外分泌肿瘤,病因不明,多数由胰腺瘤恶变而来.近来有人报道与K-ras基因突变有关[1].

    作者:张志明;赵万;王忠义;许林;卢传辉;尤俊;闫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管特异的生长因子和血管形成(摘要)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例原发性粒细胞肉瘤的诊断及治疗

    粒细胞肉瘤(Gruanulocytic Sarcoma,GS),又名绿色瘤,是髓系细胞在骨髓外恶性增生所形成的局限性肿块,多见于2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通常与AML,C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向原始细胞转变期等骨髓增生疾病相关.

    作者:闫骅;吴文;唐(日韦);赵维莅;徐岚;陈晓;杜心垿;熊树民;朱雄增;沈志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CD45设门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提供了一项重要依据,但由于传统的前向角/侧向角光散射设门法(forward scatter/side scatter,又称FSC/SSC)不能将白血病细胞与正常细胞特别是正常淋巴细胞区别开来,因此一般要求样本中原始幼稚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70%以上,才可对检测结果做出准确判断.

    作者:翟志敏;何晓东;戴海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应用

    源于水母(Aequorea vietoria)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标记物.其内源荧光基团在受到紫外光或蓝光激发时可高效发射清晰可见的绿光,且荧光性质稳定,与现有的标记物相比,GFP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自GFP被发现以来,一直作为一个监测完整细胞和组织内基因表达及蛋白定位的理想标记.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融合标记、基因治疗、蛋白在活细胞内功能定位及迁移变化,病原菌侵入活细胞的分子过程等.表明GFP是一类能在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与临床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较理想的基因表达标记物.

    作者:倪培华;温惠萍;王丹艺;周同;王鸿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药物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NO含量变化与免疫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药物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NO含量变化及其与免疫功能损害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药物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NO含量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药物滥用者IL-1、IL-2和TN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NO含量非常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结论药物滥用者细胞因子含量降低和NO含量升高可能是其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损害的主要原因.

    作者:何德;刘仿;郭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友病B携带者及产前诊断

    血友病B(Haemophilia B)又称christmas病或PTC缺乏症,是凝血因子Ⅸ(FⅨ)缺陷所致的一种严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

    作者:刘湘帆;王学锋;王鸿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关系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关系.方法测定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AI-1、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腹围/臀围比等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较对照组低,PAI-1较对照组升高.在冠心病组中相关分析表明PAI-1与腰围/臀围比(WHR)、ISI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SR)及PAI-1升高,PAI-1与ISR相关.

    作者:焦洁茹;梁伟;林淑英;沈倍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心源性胸腔积液1 6例误诊分析

    心源性胸腔积液是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然而仍有误诊,笔者收集我院近10aCHF并胸腔积液16例误诊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张修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尿毒症患者肾透后Cr升高的1例报道及原因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反复头痛3年余加重,伴耳鸣,偶感胸闷、心慌,收入院.

    作者:钮心怡;邱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凝血酶-抗凝血酶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是人体内凝血和抗凝血相互作用以维持生理平衡的产物,是凝血酶生成的标志物之一;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l勰-min-α2-antiplasmin complex,PAP),是机体纤溶与抗纤溶的矛盾产物,标志着体内纤溶酶的生成和纤溶水平.

    作者:王鸿利;李建新;陈红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人凝血酶和抗凝血酶的联合提纯

    高纯度人凝血酶(thrombin)和抗凝血酶(an-tithrombin),在临床检测、治疗、科研和基因工程等方面都有广泛需求.项目资助:上海市科委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陈红兵;郑佐娅;李稻;李建新;王鸿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88例骨髓增生性疾病的WHO分类

    1997年制定的造血组织肿瘤WHO分类法成为国际上一种新的分类标准.

    作者:熊树民;范立权;郁燕萍;张敏;黄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胰岛细胞瘤的定位诊断

    目的研究胰岛细胞瘤定位的佳方法.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966年~2000年收治的17例胰岛细胞瘤患者进行术前B超、CT及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3种检查方法定位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胰岛细胞瘤的定位准确率达91.7%,远远高于术前B超的58.8%及CT的66.7%.结论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定位诊断胰岛细胞瘤的佳方法.

    作者:马冲;李咏梅;舒振波;郑泽霖;孙涛;姜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