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根;余桂军;段磊;王妹芳;彭名淑;范伟峰;钱湘绮;王萃山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羊水中磷脂成份的一维薄层色谱方法.方法流动相为氯仿:甲醇:乙醇:乙酸:水=24:4:2:6:0.5,薄层板为硅胶H板,碘蒸汽显色,在460nm下测量反射吸光度,用外标光密度法测定磷脂含量.结果木工作采用一维薄层色谱法能够同时分离测定羊水中卵磷脂(L)、鞘磷脂(S)、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6种磷脂成份.结论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的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黄胜起;张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用白蛋白梯度来鉴别积液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方法用化学法测定50例积液患者的血清与积液中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和白蛋白的值.结果血清白蛋白,积液白蛋白,血清/积液白蛋白比值和血清/积液白蛋白差值(梯度)在渗出液和漏出液中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尤其是血清/积液白蛋白差值的诊断灵敏度为81.5%,诊断特异度为87%,诊断准确度为84%,阳性预测值为88%,阴性预测值为80%.结论定量测定血清和积液白蛋白对于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有很好的性能,且方法简便,易于在各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作者:伊妮;朱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源于水母(Aequorea vietoria)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标记物.其内源荧光基团在受到紫外光或蓝光激发时可高效发射清晰可见的绿光,且荧光性质稳定,与现有的标记物相比,GFP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自GFP被发现以来,一直作为一个监测完整细胞和组织内基因表达及蛋白定位的理想标记.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融合标记、基因治疗、蛋白在活细胞内功能定位及迁移变化,病原菌侵入活细胞的分子过程等.表明GFP是一类能在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与临床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较理想的基因表达标记物.
作者:倪培华;温惠萍;王丹艺;周同;王鸿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粒细胞肉瘤(Gruanulocytic Sarcoma,GS),又名绿色瘤,是髓系细胞在骨髓外恶性增生所形成的局限性肿块,多见于2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通常与AML,C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向原始细胞转变期等骨髓增生疾病相关.
作者:闫骅;吴文;唐(日韦);赵维莅;徐岚;陈晓;杜心垿;熊树民;朱雄增;沈志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血清钾、钠、氯、钙的测定是检验科的常规分析项目.
作者:黄炳坤;李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血栓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出凝血系统机能紊乱与血栓病发生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为以后临床筛查、确诊血栓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CL Futura全自动凝血仪对50例静脉血栓、51例动脉血栓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进行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蛋白分子检测,包括凝血因子Ⅱ、Ⅶ、Ⅷ活性测定,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AT)、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PI)活性测定,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及狼疮抗凝物(LA)、活化蛋白C抵抗(APCR)的检测.结果LA阳性者,正常组中有4例,静脉组中有16例,动脉组中有13例.PC系统缺陷在静脉血栓病组中,共有14例,分别为PC缺陷8例(19.0%)、PS缺陷5例(11.5%)、APCR 1例;动脉血栓组中,PC系统缺陷共11例,PC缺陷2例,PS缺陷7例、APCR 2例.结论获得性因素LA阳性和PC系统缺陷是引起血栓病的主要原因,建议对于血栓患者首选这两项实验进行筛查,以提高检出率.
作者:屈晨雪;夏铁安;王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血小板粘附分子的表达和血小板激活状态,探讨血小板功能异常与肿瘤发展的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健康人和164例卵巢癌患者血小板表而抗原CD62、CD63的表达进行检测,对比正常人与卵巢癌患者血小板粘附分子表达和血小板激活状态的异同.结果卵巢癌与正常人相比,CD62、CD63阳性的血小板比例明显增加,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卵巢癌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CD62、CD63阳性的血小板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卵巢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者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和释放增加,处于激活状态.
作者:杨树君;战芹;陈铭;陈诵芬;尹格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多年来围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干细胞培养、染色体和癌基因等,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作者:钱新瑜;王志林;华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关系.方法测定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AI-1、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腹围/臀围比等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较对照组低,PAI-1较对照组升高.在冠心病组中相关分析表明PAI-1与腰围/臀围比(WHR)、ISI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SR)及PAI-1升高,PAI-1与ISR相关.
作者:焦洁茹;梁伟;林淑英;沈倍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infarct,LI)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 pathwayinhibitor,TFPI)测定的临床意义以及组织因子途径在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择确诊的LI患者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相关指标抗原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对不同危险因素患者组之间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患者组血浆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217.4±101.3pg/ml对140.9±27.1pg/ml,P=0.0003)、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41.4±16.7 ng/ml对30.0±18.6 ng/ml,P=0.005);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LI患者血浆TFPI相关指标的改变不同;③LI患者血浆t-TFPI和tr-TFPI抗原水平与血浆TF抗原水平相关.结论LI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改变表现为凝血活性增高和抗凝活性减低.
作者:刘立根;余桂军;段磊;王妹芳;彭名淑;范伟峰;钱湘绮;王萃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新研究表明[1],患者血清中的HBBV数量与HBV的疗效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的HBV数量变化往往能反映出药物治疗对患者的疗效,并作为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与否的主要指标之一.
作者:潘锵荣;蒋文智;张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测定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现称肿瘤相关物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转化生长因子(TGF-a)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探讨与肺癌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永强;段秀泉;肖继平;纪卫;梅雨琴;何华容;吴继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7年制定的造血组织肿瘤WHO分类法成为国际上一种新的分类标准.
作者:熊树民;范立权;郁燕萍;张敏;黄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及其临床应用.方法以APACT2型血小板聚集仪用ADP为诱聚剂,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因素,测定66例正常人及1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观察阿斯匹林对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例正常人及1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比较血小板聚集试验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结果.结果ADP应用的终浓度为5μgmol/L测定正常健康成人血小板聚集试验正常参考范围(χ±1.96s)为30.3%~86.3%.阿斯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2)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值为5.4%,明显低于PRP为相同血小板浓度的正常人(28.7%)(P<0.005).经等级相关分析血小板聚集试验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检测有正相关(P<0.0001).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简便、实用可作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筛试验.
作者:江虹;杨菁;左成华;彭黎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估同时快速检测全血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金标定性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美国PBM公司试剂盒测定59例AMI发病后不同时间和4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全血中cTnl、MB、CK-MB并与生化法测定CK、CK-MB作对照.结果59例AMI在症状出现后,(3.9±2.3)h首次检测,金标定性法阳性率cTnI>60%,CK-MB>62%,MB>65%.酶法检测CK-MB、CK升高(与新法比较)分别为45%(P<0.01)和36%(P<0.001);此后4 h再次检测,上述结果分别为98%、94%、92%、91%(P>0.01)和61%(P<0.001).在AMI发病1周后,定性法cTnI阳性率仍达76.4%.结论同时快速检测cTnI、MB、CK-MB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董梅;匡铁吉;何菊芳;张兵;佟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反复头痛3年余加重,伴耳鸣,偶感胸闷、心慌,收入院.
作者:钮心怡;邱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胰岛细胞瘤定位的佳方法.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966年~2000年收治的17例胰岛细胞瘤患者进行术前B超、CT及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3种检查方法定位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胰岛细胞瘤的定位准确率达91.7%,远远高于术前B超的58.8%及CT的66.7%.结论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定位诊断胰岛细胞瘤的佳方法.
作者:马冲;李咏梅;舒振波;郑泽霖;孙涛;姜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血友病B(Haemophilia B)又称christmas病或PTC缺乏症,是凝血因子Ⅸ(FⅨ)缺陷所致的一种严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
作者:刘湘帆;王学锋;王鸿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药物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NO含量变化及其与免疫功能损害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药物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NO含量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药物滥用者IL-1、IL-2和TN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NO含量非常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结论药物滥用者细胞因子含量降低和NO含量升高可能是其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损害的主要原因.
作者:何德;刘仿;郭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探讨脑梗死与FⅧ因子之间的关系,我们观察了146名脑梗死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组的FⅧ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汲淼;崔娴维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