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垂体增生的MRI诊断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性, 垂体增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影像学检查, 现报告如下, 实验室检查, 症状改善, 替代治疗, 临床表现, 近期观察, 甲状腺素, 诊断, 病例
摘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较少涉及到影像学检查.我院近期观察到三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垂体增生病例,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症状改善,垂体缩小,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超声检测高脂血症患者外周动脉的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高频超声易于显示浅表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且能反映粥样硬化改变.本文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高脂血症患者的颈动脉和股动脉,观察其动脉壁是否有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谷氨酸脱氢酶(GLDH)是含锌的金属结合酶,它催化谷氨酸脱氢、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之间的可逆反应.此反应是体内大多数氨基酸经合脱氨联脱去氨基的关键步骤,也是体内非必需氨基酸由联合脱氨逆向反应生成的重要反应,还是连结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的中心环节,故GLDH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线粒体内,只有在肝细胞受损害时才明显升高,本文测定不同肝病患者血清GLDH,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流产胚胎组织中人类微小病毒B19的检测分析

    目的通过对三组不同妊娠情况组别胚胎组织标本检测人类微小病毒B19(B19V)结果的分析,探讨B19V感染与人类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对象由72例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病人、32例妊娠情况正常的人工流产者、36例足月分娩新生儿正常的产妇组成,计140例.收集流产组织和正常产妇胎盘组织为检测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B19V.结果72份自然流产病人流产组织标本B19V的检出率为27.8%(20/72),36份正常产妇胎盘组织标本B19V的检出率为5.6%(2/36),32份人工流产者的流产组织标本未检测出B19V.自然流产者与人工流产者、正常分娩者组织标本PCR-B19V结果的差别有显著性(卡方检验,P<0.05).结论自然流产病人流产组织PCR-B19V的检出率显著性高于人工流产者和正常分娩产妇,提示B19V感染可能是导致人类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PCR技术是确定B19V感染病原学诊断的实用手段.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欧洲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学院联合委员会发表心肌梗死新诊断标准

    一个新共识性文件即将发表(myocardial Infarction redefined:a 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 Jint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r re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European J Cardiol JACC.In Press).若被接受,全世界的MI发病率将会升高,但MI的病死率将降低.欧洲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学院的一个联合委员会宣布,WHO所定的心肌梗死定义已过时,他们拟定了新的诊断标准.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胃腺癌组织中RasP21蛋白和VEGF的表达与胃癌预后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asP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胃癌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PasP21及MVD.结果①正常胃组织中VEGF表达全部阴性;在胃癌组织中RasP21、VEGF阳性分别为70.0%、62.5%.②RasP21与MVD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VEGF的表达与细胞组织学分级、MVD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在胃癌组织中RasP21和VEGF的阳性表达强度与MVD、淋巴结转移呈等级正相关(P<0.05).③RasP21的表达强度与VEGF表达强度呈等级正相关.结论ras基因可以通过增加VEGF产生引起瘤内MVD增多,促进胃癌的生长和转移.检测RasP21、VEGF表达强度,可以作为判定胃癌转移潜能及评价预后的指标.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诊断

    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病人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8-65岁,平均32岁,均为车祸外伤.伤后呈持续性昏迷.伤后24小时内均行CT检查.其中22例行MRI检查.GCS评分3-12分,其中≤5分18例,6-10分35例,≥11分7例.颅骨骨折18例,头皮裂伤42例,躯干、四肢外伤45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饮食导致检验结果严重失常2例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21岁,因腰痛,浮肿2周于1999年7月9日入院,入院时查体:颜面及双眼睑轻度浮肿,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心肺腹未见异常,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尿蛋白++,RBC++,血尿素氮(BUN)5.41mmol/L,血肌酐(Cr)100.8 μ mol/L,诊断:急性肾炎.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SOD GSH-PX CAT系列氧化清除酶活性监测对衰老进程的诊断意义

    许多研究证实,一些疾病的起因均与自由基有关.其产物为LPO,它参与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硬化,糖尿病,肿瘤等.机体为防御自由基的损伤,有一系列保护酶类,主要有SOD GSH-PX CAT等,本实验试图通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肝癌等患者红细胞系列清除酶活性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并与血浆LPO做相关分析,了解自由基(FR)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广告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鼻咽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87例鼻咽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观察,研究内源性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与鼻咽癌病理过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探讨一氧化氮在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硝酸还酶法,通过检测血清中NO-3与NO-2浓度的总和反映体内一氧化氮水平.结果鼻咽癌病人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前者(-x)±s为102.3±17.5,后者仅为71.4±18.2μ mol/L(P<0.01).对40例鼻咽癌患者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和EB病毒VCA-IgA抗体结果发现,一氧化氮浓度与VCA抗体的阳性滴度呈正相关.而患者经治疗后或其病灶有远处转移时,一氧化氮水平均呈下降趋势.结论鼻咽癌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血清中一氧化氮的合成、释放及消耗均有所增加.它反映了一氧化氮参与介导肿瘤免疫的过程,同时也表明在肿瘤细胞增生和扩散过程中,机体抑制和抗肿瘤的能力下降.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早期诊断糖尿视网膜病变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A)方法发现糖尿病早期无症状的糖尿病视网病变(DR),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无视力、视物改变糖尿病病人120例,进行眼底一般检查,对上述检查可疑的眼底,进行FA检查.结果120例病人中,眼底一般检查发现DR11例14只眼,可疑38例46只眼;可疑眼底中经FA检查发现DR单纯期26例28只眼.结论FA方法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视膜病变的早期诊断率,是一种更加可靠的检查方法,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不典型泌尿生殖系统结核11例误诊分析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多能及时作出正确诊断,但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往往引起误诊,延误治疗.我们在1995年7月~2000年7月间共误诊11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诊断学的发展与展望

    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诊断学在半个世纪来,特别是近20年来,发展尤为突出.面临新的世纪到来,诊断学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会有哪些新的思维和方法出现,对此我们应有一个概括的看法.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联合检测胸腹水中CEA,FER,LDH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患者胸腹水中CEA,FER,LDH的联合检测,同时与自身血清测定值进行比较,旨在研究和探讨联合检测胸腹水3项对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垂体增生的MRI诊断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较少涉及到影像学检查.我院近期观察到三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垂体增生病例,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症状改善,垂体缩小,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鼻咽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测定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发生发展与血清铁蛋白(SF)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SF.结果86例NPC患者SF含量186.4±58.3 μ g/L((-x)±s),53例慢性咽炎患者SF含量179.5±47.6 μ g/L((-x)±s).结论NPC的发生发展与SF含量无相关性(P>0.05).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252例低浓度HBsAg感染者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低浓度HBsAg感染者血清学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以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对日常工作中的血清标本进行筛选,共收集到252份低浓度和387份高浓度HBsAg血清标本;并经MEIA确证后采用ELISA法对其六项血清学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学乙肝标志物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分别为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IgG,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低浓度HBsAg感染者在人群中的比例近0.7%,占所有HBsAg阳性感染者的6.86%;低浓度和高浓度组血清学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分别有10种和7种,各模式在两组间的检出率不完全相同(135、145、1345,P<0.05;13、15、1235、12345,P>0.05),且两组间各模式的Anti-HBc-IgM检出率亦不尽相同(135、145,P<0.05;15、1235、1345,P>0.05),但两组各模式均以145模式为高(69.8%和55.0%),其次为135和15模式(分别为16.7%、28.2%和6.7%、7.8%).结论低浓度HBsAg感染者血清学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比高浓度HBsAg感染者要复杂得多,在人群中具有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意义

    1材料及方法1.1研究对象1999年10月~2000年6月30日随机收集我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0例;其中男21例,年龄28~81岁,平均57.30±21.49岁;女9例,年龄43~81岁,平均66.67±11.79岁.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LD和β2M判断淋巴瘤患者预后的意义

    目的研究淋巴瘤初诊时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S-LD)、血清β2-微球蛋白(S-β2M)和尿β2-微球蛋白(U-β2M)判断淋巴瘤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0例经病理确诊的淋巴瘤患者,初诊时S-LD、S-β2M和U-β2M水平与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淋巴瘤患者三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三个指标高于霍奇金淋巴瘤(HD),骨髓侵犯率也增高,对治疗的反应性则降低.结论初诊时,S-LD、S-β2M和U-β2M水平是淋巴瘤有意义的预后指标.联合S-LD和S-β2M判断淋巴瘤预后更有价值.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单纯膀胱结核2例

    膀胱结核作为泌尿生殖系结核的一部分并不少见,且大部分经抗结核治疗可以治愈.只有结核性膀胱炎而无临床肾结核表现的病例并不多见.近年我们收治2例单纯膀胱结核,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