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由坤;叶璐;屈晓辉;付秋风
目的 探讨实质脏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切除及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男性9例,女性3例,患者年龄30 ~ 69岁,平均43.5岁.其中肝脏8例,骨组织3例,肺组织1例.镜检:圆形及卵圆形上皮样细胞为散在单个、巢团状、条索状排列,瘤细胞胞质嗜酸性,可见细胞质内空泡及散在红细胞,间质黏液样变性,有些病例可见散在少数钙化.免疫表型:CD34、CD31、FⅧRAg均呈阳性,多数病例均带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半年复发,1例患者随访100个月后死亡,3例患者失访.结论 EHE属于少见的血管源性低度恶性肿瘤,尤其发生于实质脏器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或分子生物学检查WWTR1-CAMTA1融合基因.
作者:徐傲;陈柯;王琦;何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肿瘤BRCA1细胞内定位对放射线和PARP抑制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siRNA干扰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内源性BRCA1表达,转染BRCA1细胞内定位不同的载体:pCMV-3xFlag-WT-BRCA1、pCMV-3 xFlag-NES-BRCA1、pC-MV-3xFlag-NIS-BRCA1.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BRCA1的细胞定位及细胞核γ-H2AX和Rad51核焦点形成,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体外细胞存活.结果 转染WT-BRCA1有47%细胞核表达,23%细胞质表达,30%细胞质和细胞核均表达,NES-BRCA1 mutant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87%);NLS-BRCA1 mutant定位于细胞质(82%).WT-BRCA1、NES-BRCA1 mutant和NLS-BRCA1 mutant三种载体转染的细胞4 Gy放射处理后2h,Rad51核焦点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7%、84%及13%;放射后24 h,γ-H2AX核焦点阳性细胞分别为22%、25%及59%.NLS-BRCA1 mutant转染细胞较WT-BRCA1和NES-BRCA1 mutant转染细胞ABT-888和放射处理后诱导的凋亡细胞增加,克隆存活减少.结论 BRCA1的细胞内定位影响DNA双链断裂同源重组修复,并可预测肿瘤对放射和PARP抑制剂的敏感性.
作者:姜桔红;刘静;李智;顾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患者女性,60岁,因体检时发现左肾上极肿物入院.患者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及肾区绞痛等症状,也无任何体征.B超及CT检查均提示左肾实性占位,肾癌可能性大.遂在全麻下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2016年6月患者体检时发现左胸内占位半日,CT示左前上纵膈存在实性肿块,无任何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CA199 42.11 ng/mL、CEA 6.8ng/mL、非小细胞抗原4.840 ng/mL.术中探查发现左上肺占位,遂行部分肺及肿物切除术.
作者:姜忠敏;丁姗姗;郑末;张立东;王守峰;刘晓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hMSH2、hMSH6、hMLH1、hPMS2蛋白缺失情况和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Lynch综合征患者的家系分析,初步进行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筛查.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6例子宫内膜癌中hMSH2、hMSH6、hMLH1、hPMS2蛋白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MLH1蛋白表达缺失病例的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2% (28/126)的病例出现MMR蛋白缺失表达,其中12例hMLH1-/hPMS2-、6例hPMS2-、4例hMSH2/hMSH6-,hMSH6-和hMLH1-各3例,以hMLH1和hPMS2蛋白缺失表达为主.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有hMLH1蛋白表达缺失的15例子宫内膜癌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证实9例存在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提示其为子宫内膜癌的散发性病例.结论 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行MMR蛋白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合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初步筛查Lynch综合征的有效策略.
作者:杨通印;易韦;褚明亮;张著学;林永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组蛋白H3是细胞核染色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核心组蛋白之一[1-2].PHH3是磷酸化的组蛋白H3,其只存在细胞有丝分裂期而不出现于分裂间期和凋亡细胞中,从而有利于有丝分裂细胞的计数[1-4].Ribalta等[4]报道PHH3蛋白可以帮助脑膜瘤的肿瘤分级以及区分凋亡细胞;在皮肤的平滑肌肿瘤中简单计数核分裂细胞[5];Tsuta等[6]认为,PHH3同样可以在肺神经内分泌癌中计数核分裂细胞;除此之外,PHH3还可以预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期[7],协助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等[8].因此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PHH3蛋白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现采用不同IHC法检测PHH3,探讨佳染色方案.
作者:高丽丽;朱长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子宫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子宫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对其形态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果 7例患者平均年龄50岁,临床表现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肿瘤呈菜花状或结节状,直径1.5 ~4.0 cm,切面灰黄、灰红色相间.光镜下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小圆或卵圆形细胞构成,胞质少,核分裂象多见,排列呈片状、梁状、岛状或菊形团状,部分伴腺癌成分.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yn、CgA、CD56、CK(AE 1/AE3)、EMA均阳性,NSE、CD45、p40、p63、CD10均阴性.术后随访患者1~5年,3例死亡,3例健在,1例失访.结论 原发性子宫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少见,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易误诊为其他低分化恶性肿瘤,需根据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综合判断,预后较差.
作者:揭由坤;叶璐;屈晓辉;付秋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KAI1/CD82基因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分析转染KAI1/CD82基因的内皮祖细胞在鼻咽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过表达KAI1/CD82基因的慢病毒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获得高表达KAI1/CD82基因的稳转细胞(KAI1/CD82-EPCs);构建荷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裸鼠尾静脉注入KAI1/CD82-EPCs;观察KAI1/CD82-EPCs对裸鼠腋下移植瘤及其转移灶的影响.结果 EPCs组、空白组和KAI1/CD82-EPCs组成瘤时间(天)分别为14.70 ±3.81、15.05±3.85、14.20±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71);EPCs组、空白组和KAI1/CD82-EPCs组移植瘤的重量(g)分别为1.388±0.204、1.487±0.223、1.485±0.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EPCs组、空白组和KAI1/CD82-EPCs组肺转移灶生成率分别为55%、45%和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05),三组肺脏的转移灶数目分别为34.27±5.35、38.44±9.63、17.50±3.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注射KAI1/CD82-EPCs的实验组肺转移灶KAI1/CD82呈阳性,EPCs组和空白组肺转移灶KAI1/CD82呈阴性.结论 转染KAI1/CD82基因的EPCs对鼻咽癌裸鼠模型的肺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汪庚明;周燕;孙谦;徐洪波;查从亮;江浩;项平;陈振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患者男性,66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半个月入院.患者自觉进食后包块明显,有轻度压痛,无腹胀,恶心,呕吐.头腹部平扫+增强CT检查示肝左叶外侧见一类圆形多结节状低密度影,大小6.1 cm×6.8 cm,考虑肝脏少血供恶性肿瘤,胆管细胞癌可能性大(图1),遂行左肝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包括胆囊切除术).
作者:魏淑飞;黄文勇;程林;徐晓;汪亮亮;曹芳;李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化学p16/Ki-67双染预测子宫颈上皮内高级别瘤变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行细胞学检查标本123例,其中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及以上病例(合计103例)同时行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检测且具有活检结果,20例液基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和上皮内病变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双染检测p16/Ki-67结果.结果 20例液基细胞学NLIM的标本中p16/Ki-67双染结果均阴性,ASC-US病例中预测CIN2+的敏感性66.67%、特异性95.92%、阳性预测值50.00%、阴性预测值97.92%,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病例中预测CIN2+的敏感性91.67%、特异性95.00%、阳性预测值91.67%、阴性预测值95.0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病例中预测CIN2+的敏感性92.86%、特异性0、阳性预测值92.86%、阴性预测值0;ASC-US及以上病例预测CIN2+的敏感性89.66%、特异性94.28%、阳性预测值86.67%、阴性预测值95.65%.结论 HR-HPV阳性的ASC-US和LSIL病例中进行p16/Ki-67双染检测,可以明显提高CIN2+检出的预测值,细胞免疫化学p16/Ki-67双染有望成为HPV筛查的有效辅助方法.
作者:印永祥;赵华;梁洁;张金秋;赵敏;王家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石蜡包埋法是目前病理科常用的组织包埋方法之一[1],日常工作中,受组织结构及取材等多因素影响,一个脱水盒中需放置多块组织,在石蜡包埋时,多块组织面难以保证在同一包埋面上,不仅导致组织切片切面不全,影响诊断,而且反复深切或重切,会造成局部病变组织缺失、延误诊断等严重后果.实践工作中,我们运用斜面包埋手法,较好地解决了多块数、多层次类组织包埋的平整度,有效避免因包埋导致的切片不全,现将斜面手法应用在石蜡包埋中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杨洋;于洁;潘成然;张宪菊;郭琳;陈忠政;季昌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健康人群与不同地区、种族人群的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基因rs9574 C/G(4678 C/G)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的差异.方法 通过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及DNA测序法检测130例广西正常体检人群EPCR基因3'-非编码区rs9574 C/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并对比分析其与中国北京人、非洲人、日本人和欧洲人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广西地区健康人群EPCR基因rs9574 C/G位点存在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CC(39.2%)、CG(46.2%)、GG(14.6%),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C(62.3%)、G(37.7%).rs9574 C/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男女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人群rs9574 C/G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欧洲人和非洲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而与日本人、中国北京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非洲人、欧洲人和日本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中国北京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地区人群EPCR基因3'-非编码区rs9574 C/G位点多态性在不同地区、种族人群间的分布频率存在差异.
作者:梁燕冰;彭丁伟;黄雨睛;韦叶生;罗维贵;李军;廖品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及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DTC)的可靠检测主要取决于有效的细胞分离与鉴别,目前为新颖的“差相富集-多重瘤标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技术平台,首次将CTC/DTC的富集方法与后续的原位、同步检测肿瘤细胞染色体异倍体的核型分析及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表型分析等进行有效整合,并成功应用于肿瘤细胞的基础分析与临床检测.大量临床实验证明,独特的SE-iFISH可以为分析CTC/DTC在肿瘤早期诊断、疗效快速评估、肿瘤耐药与复发的实时监测等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该文阐述SE-iFISH在不同瘤种患者及人源肿瘤动物模型体内的有效检测方法,并锁定具有不同临床意义的不同表型与核型的CTC/DTC亚类细胞,为后续的肿瘤单细胞分析与实验提供指导.
作者:由磊;赵烨;阚秀;李一林;王东民;张爱群;王红霞;刘颖;王丹丹;林平;郑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皮肤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MCC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全身肿瘤多发,镜下见2例肿瘤主要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未侵及表皮,肿瘤组织均由大小较一致的肿瘤细胞弥漫呈片、巢状分布,瘤细胞体积较小,胞质稀少,核圆形或椭圆形,深染,核膜清楚,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并可见神经浸润现象.免疫组化标记示上皮和神经内分泌分化阳性,例1 CK20呈特征性的核旁点状阳性,例2 CK7阳性/CK20阴性在MCC中较为少见.结论 MCC恶性程度高,临床较为罕见,应与其他小细胞肿瘤鉴别.
作者:吕蓓蓓;陆江阳;徐嘉雯;姚志刚;井海燕;覃业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iR-31表达与Dock180表达的相关性,以及miR-31通过结合Dock180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31转染乳腺癌细胞系过表达miR-31;采用荧光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1与Dock180的结合方式;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iR-31表达不同的乳腺癌细胞中Dock180和其他相关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miR-31与Dock180 mRNA的关系;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miR-31过表达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在乳腺癌细胞中,miR-31靶向结合Dock180,且Dock180蛋白表达与miR-31表达呈负相关,Dock180下调和miR-31上调削弱了乳腺癌的侵袭能力.结论 miR-31可通过结合Dock180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
作者:郑书贤;孙雪梅;王瑞鸽;史立宏;张宝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临床病理诊断危急值是近几年来逐渐受病理科关注的问题,但是对其必要性和有效性的认识仍然不足.目前对如何设定危急值项目和范围,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和标准,给各医院/机构病理工作者的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带来困难,对医疗安全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对危急值及必要性进行阐述,探讨其临床意义以及改进方案,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的诊疗服务.
作者:刘月平;邓会岩;江锦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10-3.患者女性,37岁,发现右侧乳腺包块2年余,伴进行性长大半年.临床查体:右侧乳腺12点距乳头5 cm处扪及不规则包块,大小6 cm×5 cm,质硬,表面欠光滑,边界不清.挤压右侧乳头后见中央偏内侧单孔血性溢液.双侧腋窝及锁骨区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包块活检病理诊断考虑“恶性肿瘤”,遂行不保留乳头乳晕的右侧乳腺皮下单纯切除和右腋窝Ⅰ、Ⅱ水平淋巴结清扫.
作者:陈卉娇;卫亚妮;景秋洋;步宏;魏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Wolffian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l例卵巢恶性Wolffian肿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染色,并进行临床病理观察.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术中可见左侧卵巢囊实性肿瘤,镜下肿瘤细胞呈立方形或短梭形,形态温和,呈管状、腺泡状、裂隙状或束状排列,核分裂象易见(35/10 HPF).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vimentin、CD10、Pax-8均呈阳性,EMA、CD117均呈灶阳性,Calretinin、α-inhibin、CD99、ER、PR、CK7、CK20、CD56、Napsin A均呈阴性,p53阳性率约3%,Ki-67增殖指数约30%.结论 卵巢恶性Wolffian肿瘤临床罕见,核分裂活跃及高增殖指数可能是诊断恶性Wolffian肿瘤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霞;莫祥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R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60岁男性患者额部转移性TRCC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on两步法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可见肿瘤由纤细的纤维性间质分隔的大小不等的囊状和小管结构组成,囊腔内含嗜伊红蛋白,囊腔内衬覆扁平或柱状上皮细胞,部分呈“鞋钉样”突向腔内.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可见核仁,Fuhrman核3级,核分裂象不易见,胞质丰富,嗜酸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P504s、CK19、CKpan和EMA均呈弥漫强阳性,CD10和CK7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 TRCC十分罕见,好发于成年男性,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复发和转移者罕见,转移性病灶依赖于病理学诊断,并为原发灶的查找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作者:杜薇;姚丽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57kip2、ER、PR在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0例MBC、20例男性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20例男性乳腺发育(gynecomastia,GYM)组织中p57kip2、ER、PR蛋白的表达.结果 p57kip2蛋白在GYM中的表达高,在MBC中的表达低;MBC与DCIS、GYM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p57kip2 蛋白表达在DCIS与GYM中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R、PR蛋白在GYM中的表达高,在MBC中的表达低;ER、PR蛋白表达在MBC与GYM中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MBC中,三者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57kip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p57kip2与ER呈负相关(P<0.05),p57kip2与PR、ER与P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男性乳腺组织从良性增生到恶性转化中p57 kip2、ER、PR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甚至完全丧失;联合检测p57kip2、ER、PR有助于MB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作者:罗祖强;庄志泉;董为松;张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病理切片向高等级医院会诊也越来越多,患者不及时归还HE切片及组织蜡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病理档案资料仅存有一些免疫组化切片,如果想把此病例作为教学和学术交流将难以进行.我们通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一种将免疫组化标记褪色后,重新进行HE染色的病理技术,现介绍如下.
作者:鲁波;包磊;任丽芳;沈寅;张鹏;钱洁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