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种脱钙液对骨组织HE和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

李锐;金玉兰;韩一丁;刘红刚

关键词:脱钙液, 组织脱钙, 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摘要:骨是由黏多糖和蛋白纤维构成的有机质及沉积于其中的无机盐组成,无机盐主要是羟基磷灰石结晶,其中大部分为磷酸钙和碳酸钙;由于骨的特殊构成,使骨组织质地较硬,较难制成切片影响诊断工作,因此制片过程中必须对其脱钙.目前临床工作中较常见的脱钙液是复合酸类脱钙液,是将2种或2种以上酸类脱钙液联合使用,或在单纯酸内加入另一种脱钙液或少量的其他试剂配制而成,能使骨组织中难溶于水的羟基磷灰石快速转化为易溶于水的酸式磷酸盐、氯化钙等,从而使标本软化.本文参考文献报道1-4]配置4种不同成分的脱钙液,通过对舌骨及股骨头组织进行脱钙,比较4种脱钙液的优缺点,为今后的病理技术工作提供参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不同取材方法在胰岛细胞电镜定位及观察中的比较

    随着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组织或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已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检测必不可少的手段[1-2].胰岛为胰腺的内分泌部,由胰岛细胞聚集形成大小不等和形状不定的细胞团,散在分布于胰腺各处;其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直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调节机体的血糖水平[3].胰岛细胞的结构改变对其激素分泌有较大影响,故观察胰岛细胞超微结构对了解胰岛功能状态有重要价值.健康成人体内大约分布有300万个胰岛细胞[4],占胰腺总体积的1%~2%[5].由于胰岛无固定形状,体积小,分布分散,肉眼无法识别.加之电镜取材小,可观察的范围有限.如采用常规的电镜取材方法直接取材,以半薄切片定位来寻找胰岛细胞,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还时常因定位不准确而导致实验失败.因此,寻找快速、精准地获取胰岛细胞的方法对提高工作效率十分必要.本实验通过比较直接取材法和胶原酶P灌注法的优良,旨在寻找高效、可行的胰岛电镜取材定位的方法.

    作者:张芳成;刘乐;肖艺;孙小玲;官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了解引起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为艾滋病并有肺部感染患者1 386例,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获取活检标本,采用HE染色、特殊染色(六胺银、PAS、抗酸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确诊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结果 支气管镜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症,1 386例艾滋病患者中,693例(50%)查出特异性病原体(部分病例为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重复感染),其中肺孢子菌感染246例(17.7%),分枝杆菌感染147例(10.6%),巨细胞病毒感染136例(9.8%),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83例(6%),隐球菌感染72例(5.2%),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及毛霉菌感染合计18例(1.3%),及未能确定类型的真菌感染80例(5.8%).结论 艾滋病患者的支气管镜病变以慢性炎症多见,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检查能在一定程度上明确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

    作者:肖艳华;肖冠英;陈谐捷;邓西龙;陈厚志;易俊卿;吴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乳腺癌组织中SOX4、EZH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调控因子SOX4和EZH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241例乳腺癌组织及126例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中SOX4、EZH2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OX4的高表达率为82.2%,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的高表达率(57.1%,P<0.05);EZH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80.1%,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的高表达率(47.6%,P <0.05).SOX4高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NM高分期、HER-2高表达相关(P<0.05);EZH2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学高分级、淋巴结转移、ER阴性、EGFR阳性、Ki-67高增殖指数相关(P<0.05),并与SOX4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56,P<0.001).结论 EMT调控因子SOX4和EZH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乳腺癌的转移,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甘艺;吴正升;吴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混合细胞型肝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holangio carcinoma,cHC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cHCC-CC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免疫表型特征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4例cHCC-CC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36 ~ 68岁,平均54.38岁.肿瘤位于肝右叶15例,肝左叶6例,肝左叶及右叶1例,肝尾叶及左外叶1例,弥漫性肝结节肿瘤1例.眼观:肿瘤质地和切面色泽与肿瘤所含成分有关.镜检:cHCC-CC经典型可见2个区域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胆管细胞癌(cholangio carcinoma,CC)区域相互混杂分布或移行分布,另见3例伴干细胞特征——细胆管癌(cholangiolocellular carcinoma,CLC)型.免疫表型:HCC区域主要表达CD10、CK8、Hepatocyte及CD10,CC区域表达CK7及EMA,CLC表现为中间型肝细胞免疫表型.结论 cHCC-CC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需结合病理学特点、影像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诊断;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完整切除肿瘤.

    作者:余立权;万阳;陈江明;余忠山;李培坤;谢胜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子宫颈腺癌组织中Nup88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核孔蛋白88(nucleoporin 88,Nup88)在子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20例子宫颈原位腺癌和60例子宫颈腺癌组织中Nup88蛋白表达;分析Nup88蛋白表达与子宫颈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up88蛋白在子宫颈腺癌组织、子宫颈原位腺癌组织、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3% (47/60)、45.0%(9/20)、10.0%(2/20),在子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P<0.05);Nup88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50岁或>50岁)、组织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等无关(P均>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Nup88蛋白阳性的子宫颈腺癌患者预后差.结论 Nup88蛋白可能与子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评估子宫颈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作者:敖梅红;孙仙娥;于小红;罗美;程晓晓;熊艳;李隆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眼眶内外沟通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

    患者男性,23岁,出生后至今无明显诱因发现右眼眶肿物,伴视力障碍,前后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右眼眶逐渐增大伴局部溃烂.MRI平扫+增强示:右侧眼眶、眶尖、咽旁间隙及额颞部占位,右颞骨大范围骨质缺如,病变及局部脑膜脑膨出,两侧额顶叶皮层下白质内缺血灶.体检:右眼眶可见一大小10 cm×6 cm×6 cm突出肿物,右眼视力缺失,局部皮肤溃烂,左侧眼球正常,对光反应灵敏,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牛奶咖啡斑.手术所见:右侧颞顶骨局部骨质破坏吸收,大小12 cm×8 cm,前额颅底骨质破坏,吸收,与右眼眶内沟通,右眼眶内见一实性肿物,边界不清,血供丰富.

    作者:张兰凤;肖学文;范钦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TGM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具有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镜下特征性表现为角质细胞样细胞存在细胞间桥和(或)角化.谷氨酰胺转氨酶3(transglutaminase 3,TGM3)是由TGM3基因编码的蛋白酶,属于催化蛋白谷氨酸残基与赖氨酸残基共价交联的谷氨酰胺转氨酶家族.TGM3主要表达于基层上部的复层鳞状上皮,是角质形成细胞末端分化的关键因子.近年有研究发现TGM3分子在ESCC中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到癌变的病理过程中出现表达降低的变化,因此,有学者认为其可以作为ESCC预后的分子学标志物.提示TGM3分子与ESCC的发生、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现就近年对TGM3分子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在ESCC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储玮;肖黎明;郭勇;李增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鳞状细胞癌中CENP-F、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CENP-F、Ki-67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SIL)中的表达规律,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7例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15例良性反应性增生鳞状上皮、13例子宫颈低级别SIL、17例高级别SIL和5例子宫颈SCC,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CENP-F、Ki-67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不同级别的上皮内病变与子宫颈SCC组织中CENP-F及Ki-67的表达与病变级别相关(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子宫颈病变中CENP-F与Ki-67的表达呈线性正相关(r=0.816,P<0.001).结论 CENP-F、Ki-67在预测子宫颈SIL的进展及预后中有协同作用;CENP-F有望成为预测子宫颈SCC预后及靶向治疗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肖峰;颜红柱;邹珏;益莉娜;张金宇;薛晏旻;王秀玲;谢福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CM5和p16INK4A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HPV 16感染的子宫颈癌中MCM5与p161NK4A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HPV 16感染正常子宫颈、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包括CIN 1与CIN 2 ~3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CM5、p16INK4A的mRNA及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MCM5、p16INK4A mRNA在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x2=-6.589,P<0.001;《=-4.349,尸<0.001);且随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x2=57.141,P<0.001;x2=47.628,P<0.01);子宫颈癌中MCM5 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Ⅰa~ Ⅰb期明显低于Ⅱa~Ⅱb期(x2=-4.93,P<0.01),其表达随病理分级降低而降低(x2=-4.017,P<0.01);子宫颈癌中p16INK4AmRNA表达随病理分级的降低而降低(x2=8.560,P<0.01);MCM5、p16INK4AmRNA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明显;MCM5和p16INK4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0.497).结论 子宫颈癌中MCM5和p16INK4A高表达,MCM5可较好的反应子宫颈的恶性增生,与p16INK4A联合检测对完善CIN分级及预后的判断意义重大.

    作者:冯晓燕;何琳;孙志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肉瘤中Axl抑制凋亡及与凋亡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Axl在骨肉瘤中的抗凋亡作用,分析磷酸化Axl (P-Axl)与抗凋亡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常规培养骨肉瘤细胞株MG63、143B和U2OS,分别设立人重组蛋白Gas6刺激组、Axl siRNA转染组、Gas6刺激+Axl siRNA转染组及各阴性对照组,应用顺铂(DDP)或氨甲喋呤(MTX)致使细胞凋亡后,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MTT实验、Annexin VFIFC等检测法统计分析不同处理组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及不同浓度Gas6刺激后骨肉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1例骨肉瘤及1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组织中P-Axl、BCL-2及Bax的表达,分析患者预后与三者的相关性;应用TUNEL染色分析骨肉瘤组织中P-Axl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Hoechst 33258、MTT、Annexin V-FIFC等的实验结果一致,均表明骨肉瘤细胞株MG63、143B和U2OS中Gas6通过活化Axl降低DDP或MTX导致的细胞凋亡率(P<0.05),Axl siRNA则引起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在Axl siRNA干扰前Gas6预刺激有降低凋亡率的趋势.41例骨肉瘤组织中P-Axl、BCL-2、Bax的阳性率分别为85.4%、70.7%及36.6%;1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组织中三者阳性率分别为11.1%、22.2%及11.1%,两组相比骨肉瘤组织中P-Axl、BCL-2、Bax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CL-2表达与P-Axl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00 1);Cox单因素风险回归分析发现BCL-2和Bax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TUNEL结果显示P-Axl高表达的骨肉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骨肉瘤中Gas6/Axl活化后通过调节凋亡蛋白BCL-2,抑制由DDP或MTX诱发的细胞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

    作者:蒋念;王雪迪;田锐;谢显彪;赖英荣;彭挺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抗原修复法对免疫组化HBcAg染色结果的影响

    HBcAg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核壳结构蛋白,是HBV的核心成分,它包裹着HBV病毒核酸,易与HBcAb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被吞噬.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内,其在血液中一般难以被检测,只有在肝细胞内才能检出.因此,组织学活检需行免疫组化染色明确诊断.HBcAg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是反映HBV存在及复制程度的直接指标,可与血液HBV DNA检测互补验证,但HBcAg检测常出现染色弱、定位不准确、染色阳性率低等问题.本文现采用不同的抗原修复法进行实验,以寻找佳染色方法提高HBcAg染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黄建平;杨映红;吴雪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沉默缺氧诱导因子-2α对乳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2α,HIF-2α)siRNA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RNA干扰技术沉默MCF-7细胞中HIF-2α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法检测转染后HIF-2α基因的表达,CoCl2模拟缺氧条件下,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剂量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阿霉素和紫杉醇)在HIF-2α沉默后对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经HIF-2α siRNA处理的MCF-7细胞中HIF-2α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5),HIF-2α siRNA处理的MCF-7细胞在不同剂量化疗药物作用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其明显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 HIF-2α siRNA具有促进化疗药物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抑制增殖及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沉默HIF-2α有望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李娜;贺国洋;李永真;王志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原发性微类癌1例

    患者女性,25岁,因右下腹痛5天,外院腹部B超示盆腔包块;盆腔彩超示盆腔混合性包块(畸胎瘤可能,右侧卵巢来源可能),右侧卵巢囊肿(右侧卵巢大小5.0 cm×1.7 cm,内可见大小2.5 cm× 1.6 cm无回声)入院.查体:体温、血压、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肛诊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大小8 cm×6 cm包块,轻压痛,左侧附件增厚,无压痛.我院乳腺彩超示双侧乳腺增生,子宫附件彩超示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后方囊实性混合性包块,来源于右侧卵巢可能性大,考虑右侧卵巢畸胎瘤,不排除蒂扭转.辅助检查:心电图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临床诊断:卵巢畸胎瘤,行腹腔镜下右侧卵巢囊肿剥除+盆腔粘连分解.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表面光滑,右侧附件沿输卵管根部及右侧卵巢固有韧带顺时针扭转一圈半,右侧卵巢囊肿增大直径约6cm,囊性,内为脂肪及毛发样物,右侧输卵管稍肿胀,颜色略暗,左侧附件外观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方红;石玉香;罗波;刘杰;章宏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6例B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 65岁,均有子宫肌瘤手术史;5例为肺转移,其中伴腹壁转移、伴脊柱转移各1例,另1例为腹股沟转移;镜下为梭形细胞肿瘤,部分病例富于细胞,细胞异型性小,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表型:SMA、SM-MHC、desmin、vimentin、ER、PR均阳性,S-100、CD117、CD3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小于5%;随访患者3例带瘤生存、3例无瘤生存,分别随访18、28、40、31、36、80个月.结论 BML多发于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的女性患者,肺是其常见转移部位,常同时伴其它部位的转移,病情进展较缓慢,大多数患者生存期较长.

    作者:赵利敏;江若霞;李姗;桂秋萍;王志永;杨元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间质性肺炎误诊为肺癌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间质性肺炎误诊为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随访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51、68和59岁,其中例1有长期吸烟史,3例影像学均为典型的间质性肺炎表现,高分辨率CT示3例均为肺内散在网格状、蜂窝状高密度影,以下叶为主.镜下均可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及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免疫表型:增生的肺泡上皮TTF-1、CK7、Napsin A均阳性,p63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2%~10%.3例首次病理诊断均被误诊为肺低分化腺癌,例1、3临床分别行2次活检,经临床反馈或多学科协作组讨论后,病理诊断均在第2次活检后得到更正.结论 间质性肺炎伴不同程度肺泡上皮异型增生时与肺腺癌在病理学形态上可有重叠,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易误诊,诊断时需密切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多学科协作讨论有助于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作者:谢晓枫;侯英勇;宿杰阿克苏;曾海英;黄洁;徐一凡;张小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乳腺巨细胞性动脉炎1例

    患者女性,71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伴轻触痛3个月就诊.查体:左侧乳腺扪及一大小2.5 cm×2 cm×1.5 cm的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欠清,轻触痛,挤压乳头无溢液,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超声示乳腺实质内不规则肿块,大小22 mm×18 mm×13 mm,界限模糊不清.患者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血清学检查乙肝、梅毒、HIV等均阴性,外周血T-SPOT阴性.入院后行微创手术切除肿物.

    作者:李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子宫颈鳞癌中MK、p63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K、p63α在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和98例子宫颈SCC组织中MK、p63仅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 MK在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子宫颈S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与低表达率分别为28.6%和38.8%;p63α在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高表达率与低表达率分别为73.3%和16.7%,在子宫颈SCC组织中高表达率与低表达率分别为34.7%和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63α和MK在子宫颈SC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72,P<0.01);p63α和MK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和组织分化有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MK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患者;p63α阴性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高表达患者.结论 MK、p63α表达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有助于子宫颈癌预后的判断.

    作者:方慧英;黄永平;李爱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长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骨内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对4例骨内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IMT中女性1例,男性3例,发生于胫骨、股骨各2例,其中3例同时累及骨及软组织.组织学上由肌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增生伴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免疫表型:vimentin、SMA、actin、H-caldesmon、CD34均呈阳性,部分细胞表达CD68.结论 IMT是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交界性肿瘤,临床较罕见,应与一些良性及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鉴别.

    作者:宫丽华;刘巍峰;孙晓淇;张铭;丁宜;黄啸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磷酸化FRK蛋白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磷酸化FRK(phospho-FRK,p-FRK)蛋白的表达及其预后分析.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62例NSCLC组织及其远端对照组织中p-FRK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FRK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价p-FRK在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p-FRK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远端对照组织(51.9% vs 11.7%,P=0.001).p-FRK蛋白阳性水平与NSCLC病理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FRK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呈负相关(x2=17.849,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FRK蛋白是NSCLC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HR=0.496,95% CI:0.295~ 0.836,P<0.05).结论 p-FRK阳性患者预后较差,有望成为NSCLC患者预后判断的新型标志物.

    作者:李丽;寇玉玲;陈菲;孙兴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与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PPCL)及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及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固定电泳及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等检测7例PPCL及3例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并进行分析.结果 7例PPCL及3例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的临床特点均以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常见;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类浆细胞比例均大于20%,且伴形态学异常;外周血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显示7例PPCL均表达CD38及CD138,2例表达CD56,2例表达CD20,轻链(Lamda、Kappa)均呈单克隆限制性表达,符合PPCL诊断;3例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CD19、CD45呈弱阳性,CD38、CD138呈阳性,轻链IgL未见限制性表达,属于正常浆细胞的免疫表型.3例轻链(Ig)未见限制性表达,经淋巴结切除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2例,CD30阳性窦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 PPCL与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及相似的细胞形态学特征,PPCL的诊断需结合免疫固定电泳及流式细胞免疫表型;而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还需结合淋巴结组织学检查才能确诊.

    作者:张会超;黄晨;王芃堉;李宏;陈砚凝;张红;丁雅雯;高社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